曹姍姍 張光映
摘 要:隨著網絡文學的迅猛發展,青年大學生成為網絡文學的主要受眾群體。把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引進高校課堂,給高校思政課提供創新模式,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有助于思政課的順利開展。本文針對如何運用網絡文學載體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消除網絡文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極影響提出建議和解決策略。
關鍵詞:網絡文學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網絡文學隨互聯網的發展應運而生,它的出現給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注入了新的力量,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網絡文學給高校思政課堂增添了趣味性、提供了新載體,但是也帶來了困難和隱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加以分辨,使網絡文學更好地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如何利用好網絡文學,使網絡文學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需要從實踐中尋找解決方法。
一、網絡文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網絡文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網絡文學具有隱性教育功能,即把教育的真實目的隱藏起來,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識,在心理上以無意識的接受方式,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閱讀網絡小說的過程中,閱讀者能夠輕易地進入劇情與書中角色情感共通,理解作者要傳達的理念,以此達到教育目的。
網絡文學具有價值導向功能。優秀的網絡小說有著正向的價值觀,傳達著正向的思想理念。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會潛移默化地接受作者所傳達的正向觀點,實現自我教育。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正向的價值觀對文學作品有著良好的加成作用,使閱讀者受益匪淺。
網絡文學是當代文學的一部分,具有文化傳承功能。網絡小說作品中的文化意蘊、虛擬世界的想象、人物形象的精神力、作品的類型風格等方面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又將優秀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情節,再以小說的藝術形式傳播出去,實現文化傳承。網絡小說是以主角為中心,很多優秀網絡小說的主角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特征,如自強自立、勇往直前等,表現出擔當意識和家國情懷,如海晏的《瑯琊榜》傳達了家國大義的正向思想。隨著網絡發展,許多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傳播到海外,實現文化的傳播。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文學中的發生過程
文學作品的精髓主要在于作者對于小說情節的構建,是整個作品核心精神,蘊含著作者對世界、社會、人生以及他人的豐富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1]適當發揮文學作品的教育功能,使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接受思想教育。
首先,大學生的思想較為活躍,更樂于接受趣味性強的教育方式,高校可以利用優秀的文學作品作為藝術先導,吸引學生的關注,增強學習興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同時,在進行文藝鑒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通過文學藝術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其次,結合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來看,由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過于枯燥,他們樂于接受網絡文學在閱讀中與作者達到思想共通,實現教育目的。最后,文學作品有其先天優勢,可讓閱讀者引發共鳴,切實感受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引發自身思考,體會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二、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影響
(一)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 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趣味性
思政課堂學生參與度低,自由度小,對課程內容的領會較弱。網絡文學注重雙向互動,把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引入課堂可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與作者產生思想碰撞,深刻地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精神,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優秀的網絡小說能啟迪智慧,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將優秀文學作品引入課堂,有利于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模式,提升高校思政課工作的實效,為思政工作增添趣味。
2. 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模式
大學生在網絡文學作品的閱讀過程中,與角色產生情感置換,更能夠喚醒自身對于是非美丑善惡的評判。隨著閱讀的深入,他們能體會作者傳達的精神內核,潛移默化地進行自我教育,這些是以往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實現的。閱讀優秀的網絡小說不僅能啟發智慧,提高閱讀能力和文學修養,還能夠使學生不斷地自我精進,實現自我成長。
3. 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載體
網絡文學自誕生起就受到青年學生的歡迎,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實效,就要走進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發揮教育最大作用。網絡文學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無痕教育新模式[2],即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無意識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教育目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強調雙向互動,即學生在和老師的交流討論中獲得真知,網絡小說的民主性和自由性能夠讓師生雙方進行交流學習,以此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如何利用網絡小說這一載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4. 網絡文學的發展給大學生提供文學創作的機會
大學生不僅有文學閱讀需求,也有文學創作的沖動。網絡文學受到大學生喜愛,為熱愛文學的大學生提供自由創作平臺,通過網絡小說的創作實現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對于大學生作者,首先要鼓勵他們的創作熱情,其次要對學生作者進行引導,使其形成正向的思想觀念,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發揮正能量。網絡文學創作有助于大學生積極地表達自我,為大學生實現人生理想、進入文學殿堂提供了途徑。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以其特有的便捷方式,提供給學生作者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甚至因為文學創作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選擇,為將來的事業發展提供新方向。大學生作者在文學創作和發表的過程中應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增添新力量。
(二)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 低質的網絡文學可能導致大學生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網絡小說作品創作水平參差不齊,不是所有的網絡小說作品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低俗的網絡小說容易對大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網絡小說的創作相對自由,創作模式層出不窮,創作內容容易突破道德底線,使閱讀者形成淡薄的道德意識,誤導閱讀者的道德認知。[3]最后,網絡小說的發表渠道過于自由,網絡監管不嚴格,審核環境過于輕松,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辨別能力不強,很容易形成不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所以對于網絡文學作品的閱讀選擇上需要進行仔細辨別。
2. 低質的網絡文學會影響大學生正確道德觀和法制觀的形成
低俗的網絡文學作品存在為了娛樂性而故意迎合讀者、缺乏思想內涵的問題,甚至有的主流媒體也為了迎合觀眾愛好推出畸形化、低質的文學作品。長期閱讀這樣低質的網絡小說,會對青年大學生道德觀的形成帶來不良影響,還會導致大學生審美和判斷能力的下降。
網絡小說創作具有很強的自由度,不拘泥于任何題材,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網絡小說創作,因此拉低了網絡小說創作的水準。很多網絡小說中會出現一些低級錯誤,藐視法制。比如,網絡小說中對色情、暴力、兇殺等情節場面的過度渲染,會影響大學生法制觀的形成。閱讀者容易把小說作品中描述的內容當作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事實,從而過于沉迷于網絡小說,以此來滿足感官刺激。
3. 沉迷網絡文學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大學生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相對單一,社會參與度較低。許多學生選擇閱讀網絡小說,他們用娛樂的心態閱讀網絡小說以此打發時間,在閱讀過程中容易被作品中奇幻無窮的想象所吸引,不可自拔地沉溺,影響學業,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在生活中,無法適應正常的學校生活,容易引發人際交往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閱讀者甚至把自己幻想為網絡小說中的主角,把網絡作品中的虛幻想象當成現實,沉溺其中無法自拔,最終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4. 網絡文學閱讀成癮會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大學生是相對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的人生閱歷較為貧乏,又有著強烈的獵奇心理。相對自由的大學生活和充足的時間,使大學生能夠探索新奇事物,滿足自身需求。題材多樣、種類豐富、腦洞大開的網絡小說,激發了青年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借助網絡小說度過閑暇時光,體味百樣人生,實現獵奇心理。在脫離現實的情況下進行大量的網絡小說閱讀,對缺少人生經歷的大學生來說,一旦心理防線過弱就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出現避世孤僻的心理。長期沉迷網絡小說會影響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響。
三、高校優化網絡文學育人必須堅持的原則
(一)堅持主動適應學生的原則
網絡文學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載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高校可以借助網絡文學的發展勢頭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學生,學生更易于接受學校的思政教育模式。[4]高校也可以主動選擇一些優秀的網絡小說作品鼓勵學生閱讀,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利于適應學生的發展,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擺脫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單一模式,有利于潛移默化地實現教育目的。
(二)堅持自我教育的原則
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是通過認識自己、要求自己,調控自己和評價自己,是主體的我對客體的我進行教育和引導的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下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基于對個人的主體認識、理性分析,通過對客體的分化認識。這一系列的自我教育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自我教育是有目的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自我主體通過理性分析愿意達到某一既定目標,從而主體更具有前進性。大學生閱讀優秀的網絡小說,是自覺吸取營養、接受熏陶的自我教育過程,實現主體和客體的雙向提高。
(三)堅持朋輩教育的原則
朋輩教育是指同一輩同一代人之間相互啟發學習實現共同成長。網絡小說作者大多是年輕人。他們更了解年輕人的想法,更懂得用什么樣的方法贏得青年學生的喜歡,正向積極的網絡小說作者更容易得到同齡人的歡迎。他們在小說中所表達的想法更符合現代青年大學生的愿望和訴求。同輩群體中往往具有共同認可的群體文化,對于群體成員來說,群體文化是通暢交流的基礎,是群體穩定的保障。[5]群體文化對群體成員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群體成員通常會極力推崇群體文化,隨著網絡小說在大學生中的風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同輩群體中將網絡小說納入群體文化的交流范疇,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論主題。在集體生活占主導的大學校園中,同輩群體的影響作用更為突出,大學生們可以通過閱讀和討論網絡小說,提高思想境界實現自身成長。
四、高校借助網絡文學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網絡文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并“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規范有序運行”,表明網絡文化已經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6]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再次強調了文藝事業的重要性,指出文藝對青年有著重要影響,并強調文藝作品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對于引導大學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創作、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都具有重要意義。從教育資源的角度研究和利用多種資源進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科學地利用好教育資源,才能發揮資源的最大價值。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它包括風土人情、文學藝術、人文地理、社會建設等,而網絡文學也是當今文化組成的一部分,要合理利用使其成為教育資源的一部分。教育內容寓于文化建設之中,以此達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發掘文化中的教育因素,發揮教育功能,開展對學生的教育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建設中,通過文化建設影響受教育者,實現教育的最大化。因此,要加強文化建設,以文化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開展網絡小說利弊討論活動教育
在意識到網絡文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渠道后,高校應該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網絡文學作品的篩選和閱讀。網絡文學基數龐大、種類豐富,有的含有負面信息,在引導大學生正確篩選網絡文學作品過程中,要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主要切入點,在辨別網絡文學的優劣方面,可以選擇正規出版社出版的網絡文學作品,雖然題材上或許有夸張和玄幻成分,但經過了責任編輯、編輯室主任、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的三重會審,并報新聞出版署備案。[7]這樣經過層層篩選的作品,內容上不會有大的弊病,高校應該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學習相關精神,切實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從而摸索出一條適合當代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三)引導成立網絡文學大學生社團并組織相關活動
對于熱愛網絡小說的青年學生來說,他們更愿意接觸與自己有相同愛好的人,也樂于分享自己閱讀的好書。教師可以引導這些有共同愛好的學生成立與網絡小說相關的社團組織,并指導社團組織開展讀書交流等活動,大家在活動中可以互換閱讀書籍,可以對某一作者、某一作品或某個作品中的人物等展開討論,相互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交流中實現思想碰撞,從他人的見解和交換意見中重新認識網絡小說作品。學生對于網絡小說的認識或許不全面,但是討論交流可以提高大學生對網絡小說作品內涵的把握,從中得到收獲,實現自我成長。
(四)運用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素材教育感染大學生
隨著文化迅速發展,當代大學生對于文化的需求不再滿足于課堂和傳統書籍。他們是伴隨著網絡成長的一代,更愿意在生活中與網絡為伍,網絡小說的閱讀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引用小說作品中的優秀素材來影響大學生,讓大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小說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價值,通過小說閱讀達到一定的思想共鳴,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觀念,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對書籍正向觀念的吸收,以此達到思想教育目的。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導以及自己的閱讀和思考,學生可以從優秀網絡文學作品中吸收營養,獲取真知,增長見識,提升素養。
參考文獻:
[1] 徐登喜.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探析[J].名作欣賞,2021(17):54-56.
[2] 衛琛.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6.
[3] 馬會超.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3.
[4] 聶永欣 .論網絡文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0):84-85.
[5] 楊鎮淵.網絡文學影響下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
[6]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22):3-25.
[7] 周麗.論網絡文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1.
(責任編輯:劉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