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現代舞是一種起源于20世紀初的舞蹈形式,一直處于“進行時”的狀態?,F代舞誕生于西方社會,與西方的現代主義和現代派哲學等緊密相連。不同于傳統舞蹈,現代舞具有獨立的品質,推動著世界舞蹈藝術從傳統向著現代發展。此種舞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不斷塑造出新的身體形態,引入新的技術,持續探索新的主題,以及發展新的身體技法,讓舞蹈和生命發展有著無限可能性。本文主要闡述現代舞初期技法與理念的演進過程。
關鍵詞:現代舞;初期技法;理念;演進
中圖分類號:J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2-0-03
不同于其他舞蹈形式,現代舞更加強調舞者身體動態、呼吸與自然力量的運用,更加關注情感的表達與內心世界的展現,且舞姿更具流暢性與自由性。關于現代舞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德國,當時出現了一些先驅者,如魯道夫·拉班、瑪莎·格萊姆、伊莎多拉·鄧肯等,他們試圖突破古典芭蕾的束縛和規范,探索一種更加自由、自然的舞蹈形式。20世紀中葉,現代舞開始蓬勃發展,涌現出了許多大師,如皮娜·鮑什、崔士·布朗等,這些優秀的舞者將現代舞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現如今,現代舞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化的藝術形式,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認可??v觀現代舞在技法與理念上的演進與發展,能夠看到一個不斷探索與挑戰傳統的過程,以及藝術形式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超越自我、創造出新的價值的能力。
一、現代舞語匯體系的出現
縱觀人類藝術發展的歷史進程,“舞蹈”是源遠流長的一支,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門古老又獨具魅力的藝術,形象地反映著現實社會的形形色色,因此,古人常說:“民族,社稷,以舞見興衰。”現代舞作為一種舞蹈派別,也是舞苑中的一朵奇葩。關于現代舞的定義,“現代舞之父”約翰·馬丁提出:“現代舞是一種觀點,它是一場運動,是個人真實經驗的外化,現代舞是一種觀點,而非一種技術體系?!边@一認識更多是強調現代舞的觀念形態與文化意義,指出這一舞蹈派別并非單純的身體技術體系,既符合現代舞的實際,且從其關于現代舞的認識可看出,其認為現代舞并不僅僅依靠舞蹈者的身體技術,實質是舞蹈者基于自身經驗做出的一種外在表現[1]。現代舞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自我進化與發展的,深受當時環境、文學、繪畫、音樂等方面的影響,同時舞蹈詞匯方面具有新的特點。
二、現代舞初期技法與理念的演進
(一)魯道夫·拉班
魯道夫·拉班一生致力于研究動作發展對個體的大腦、情緒、認知以及社會行為發展的影響,并在這一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拉班也是藝術界中公認的西方現代舞之父,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完善現代舞蹈理論建設。在舞蹈動作方面,拉班提出的眾多理論著作中深入研究人的身心活動規律,包括動作的協調、肌肉的收緊與松弛等;在舞蹈理論層面,提出了舞蹈球體空間等理論,這些實踐和理論對于世界舞蹈事業的進步發揮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關于舞蹈球體空間理念,拉班強調舞蹈空間有水平面、冠狀面、矢狀面三個基本維度面,該思維的具體描述是基于自身的“動作理論”提出的,這種理論認為人體在進行舞蹈的過程中,實質上是通過三個基本維度面做出的延伸,由此來展現出不同的動作。從實際情況來看,舞者在表演中將自身作為中心點,通過軀體、關節向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進行延伸、展開,可讓舞者展現出十分豐富的動作,便于舞蹈者進行動作編排與創作[2]。
對于現代舞的實際編排,拉班提出了較多的觀點與想法,從時間、空間、重量與流動等要素詳細闡釋了舞蹈動作。(1)“時間”,指的是舞者對舞蹈動作速度的掌握,涉及快速、勻速、慢速以及靜止,該舞蹈要素既能夠被舞者單獨使用,也可對其進行合理融合來更好地表現情感。如在實際表演過程中,舞者完成對應動作所使用的力量、速度等,將會影響到其動作表現的情感,在一系列組合性動作作用下,能夠讓舞者展現出十分豐富的情感,同時舞者在表演中適當控制舞蹈動作展現的速度,也能夠讓動作更具觀賞性與結構性;基于時間能夠延伸出節奏的快慢控制,借助于恰當的節奏來完成舞蹈動作的編排,讓動作更加細膩、生動。(2)“空間”,主要指舞者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對舞臺區域所處空間的規劃,不同的位置展現出舞蹈動作,對觀眾的感受也會存在著差異,需要舞者基于舞蹈實際展開設計??臻g本質上涉及的元素較多,其中包含地面、空中、直線、斜線等元素;現代舞舞者通過對上述元素加以練習,能夠幫助其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空間概念,并進一步增加現代舞編創動作的多維性與豐富性[3]。(3)“重量”,包含了輕、勻、重三種,屬于表達舞蹈力度的關鍵因素,舞者與編創者可以通過不同重量來進行動作展現,從而實現思想情感的傳達,帶給觀眾對應的感受。如在設計中可以圍繞“重量”展開思考,在舞蹈中如果想要傳達出一種沉重、堅實的情感,在設計中可通過有力的動作來表現;如果想要傳達出一種輕盈的舞蹈情感,在設計中可通過快、輕的動作來表現。(4)“流動”,是一種實現運動和呼吸不間斷的訓練技法,能夠顯著提升舞者自身即興表演能力,讓其能夠跟隨節奏自然進行表演,增強對舞蹈的感受,充分展現內心的想法,同時實現對舞者肌肉素質的鍛煉,讓舞者擁有更強的舞蹈編排能力;在實際訓練中,“流動”強調不論運動軌跡是從地面到空中還是從上到下,均要求通過連貫的動作來有效連接起點與終點。
(二)瑪莎·格萊姆
瑪莎·格萊姆是美國舞壇的現代舞泰斗,是一位用舞蹈表現內心靈魂的優秀舞者,格萊姆獨特的現代舞理念至今仍經久不衰。她強調“內省”的心理,揭示人的內在風景。(1)反映社會現實。格萊姆認為,現代舞柔順唯美的風格盡管不錯,但是同樣需要重視生命的掙扎與痛苦,通過分析格萊姆身處的社會背景可知,那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舊秩序被完全推翻,短暫的和平過后,全球陷入經濟危機,引發了諸多的社會問題,其中《悲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在這支獨舞中,黑色布料約束著格萊姆的身體,限制了她的肢體動作,表達出一種深切的沮喪和壓力,格萊姆嘗試通過被束的身體來反映出由外到內的空虛感,從而傳遞悲傷的情感。(2)探索人性和欲望。格萊姆以西方文明的源頭為參照,向希臘神話索取素材,超越時空地探索從古至今的人性,如《心之洞穴》這一現代舞作品的創作靈感源自《美狄亞》,詮釋因情欲而起的毀滅性的妒忌與人性的黑暗面;又如,在現代舞《春之祭》中,格萊姆利用身體的窒息感來塑造極致的恐怖,講述死亡到來的過程。在獨舞的女孩倒下,生命從軀體中抽離出來,此時舞臺上降臨了一種奇異的安寧。
“呼吸”是格萊姆的現代舞技法理論中心,她認為欲望是人類內心力量的源泉,當人的情緒發生變化時,呼吸也會隨之改變,因此其主張以呼吸為舞蹈動作的原動力,舞者應當用自己的身體去配合著呼吸,以中段為軸,讓四肢伸張和收縮,并以脊柱為軸,使得身體旋轉扭曲,同時通過身體與呼吸之間的配合,不停地實現對重心的轉移,在這一理論基礎上,格萊姆探索出了一套以伸展、縮腹為主體的舞蹈表現方法,當舞者呼吸起伏時,其身體會充滿痙攣似的快感[4]。同時,格萊姆主張身體是可塑造的、值得信任的,也是受過訓練的,從而讓身體語言變得更加真實、干凈、簡潔和清晰,身體語言是表述人靈魂狀態變化的指示物,展示給能夠讀懂它的人,這是現代舞舞者生命的法則。
(三)伊莎多拉·鄧肯
伊莎多拉·鄧肯是20世紀杰出的舞蹈革新家,被譽為“現代舞之母”。她不滿于當時古典芭蕾過于刻板的表現方式,積極尋找一些新的舞蹈展現方式。針對伊莎多拉·鄧肯的現代舞理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民主自由。鄧肯生活的那個美國時代正處于人文精神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期,人們向往自然,強調自身的主觀情感,因此其想要的舞蹈是自由的,充滿民主精神的,是拼命向上的;縱觀鄧肯的現代舞作品可以發現,她的舞蹈有著大幅度的跨越,舞者高昂著頭,揮舞著手臂,向前向后跳躍、向下跳落、向上升騰,展現出先人的開拓精神、英雄的剛毅以及婦女的仁慈與純潔。(2)生活與藝術一體化。鄧肯強調生活的每一部分是一種藝術,她的現代舞作品創作也是從生活中汲取靈感,獲得啟發,如《悲愴交響曲》揭示了當時戰爭的殘酷;《死神與少女》表達了舞者少年時歡樂與傷心的情緒交替。(3)女性身體與心靈的自由。鄧肯是一位女權主義者,舞蹈作品中也無不在體現婦女解放思想,她反對芭蕾對舞蹈表演、女性的束縛,其認為這是一種對女性身體的摧殘,女性應當以身體豐腴、自然為美;鄧肯的舞蹈裝飾主要以希臘婦女寬松透露的“圖尼克”服飾為主,即使是孕期和哺乳期仍然堅持演出,用自由的舞蹈充分展現女性的光榮和美麗??傊?,鄧肯的現代舞創作理念就是自由與解放,身體僅僅是傳達人思維和精神的媒介,不應該被束縛,最自由的身體蘊藏著最高的智慧。
在鄧肯的現代舞作品中,其創作靈感更多是源自詩歌,通過惠特曼的詩,鄧肯創作了一種頭頂藍天、手伸太平洋和腳踩巔峰的自由舞蹈,表達出舞者積極向上、非常和諧的精神,摒棄了美國式舞蹈的特征。鄧肯的舞蹈表現素材取自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風、水等,它們都富有生命的力量,以此為靈感創作的舞蹈動作是自在的、健康的、從容的和崇高的。鄧肯常常通過對希臘的解讀、對自然界的觀察以及對其他藝術思想的揣摩,不斷積累和沉淀舞蹈造詣,雖然別人批評她的舞蹈技法欠缺,但是其舞蹈擁有一種不同于古典芭蕾舞的自然美,且擁有深刻含義的舞蹈語言[5]。
(四)皮娜·鮑什
皮娜·鮑什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舞蹈藝術家,也是全世界觀眾翹首以盼的現代舞大師,她最先確立了當代現代舞的動作規范與理論分析。在皮娜·鮑什的現代舞創作中,她充分貫穿了壓迫和對抗、黑暗、暴力、強權與傷痕。時至今日,“舞蹈劇場”已經是皮娜·鮑什的代名詞,二者無法分舍,這一名詞的出現更是推動著德國現代舞內省張力達到高峰。“舞蹈劇場”完全沖破了美學的界限與藝術的藩籬,構建了獨樹一幟的舞蹈新語言。鮑什的“舞蹈劇場”借助于前衛的理念與表現手法,對舞蹈和戲劇的元素進行有效融合,成為舞蹈界中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關于“舞蹈劇場”,鮑什認為舞者必須表現出個人的一些獨特風格,在舞蹈表演中存在的一些集體動作,并不意味著一種情感的表現,每一個舞者均需具有獨立的靈魂來對舞蹈進行表現。對于分解技法的表演,可利用少量的舞蹈動作元素、舞蹈手勢與表演場景。鮑什認為,縮減舞蹈動作元素對舞者的情感表現不會產生影響,而如果在表演中所做出的舞蹈動作過多,反而會影響到觀眾的理解;通過減少動作元素,且配合重復變化的節奏等,不僅對情感表達無影響,還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在現代舞表演中,舞者對技巧的運用應當重視對情感表達的服務,不可只是為了產生單一的動作,只有將情感加入單一的技巧中,以表達個人情感為基礎進行舞蹈表演,才是舞蹈本來的樣子[6]。
縱觀鮑什最好的作品發現,這些作品均超過三個小時,通過緩慢、重復的舞蹈動作來表現殘酷,如一個男人把一個女人扔到了地上,她爬了起來,之后又被男人扔到地下,她再次爬起,又被扔到地下,如此循環反復,從好笑到由衷的悲哀,男女永遠重復地傷害和被傷害。在舞臺上,有的舞者在吃食物,有的舞者在吸煙,有的舞者相愛,有的舞者受傷,任何一種動作均可以成為舞蹈。鮑什的現代舞作品總是擁有龐大的主題,展現著愛與關系中的沖突。但是舞臺劇場中這些看似混亂的因素中也有著一定的邏輯。同時,鮑什的“舞蹈劇場”靈感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她認為劇場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并非夢境,其是所有現實的綜合,舞蹈應當真實且無情地反映生活,而不是美化、粉飾生活。鮑什主張作為一名現代舞舞者,舞蹈技法不能只依賴身體素質,而是要注重舞蹈情感的表達,在舞蹈技法中融入自身對舞蹈劇情的理解,保證舞蹈動作和情感投入程度的高度統一,以此來增強舞蹈的情感表現力。鮑什強調舞蹈動作的日常化,認為生活和藝術語言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她的舞蹈動作展現出了生活中人的肢體動態,也是對生活最為有效的提煉。在她的劇場里,舞者如同日常生活中一樣走路、說話、打鬧,服裝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工作服、西裝、裙子等,有時業余舞者也可以登臺表演。另外,皮娜·鮑什認為現代舞表演不應過于關注技法的完美性,不要過度關注人的肢體是如何舞動,也不可過分追求純舞蹈動作的變換,而是應當關注人為什么而舞。所以在編創現代舞時,她采用問答式的構思方式向舞者提問,再結合舞者的回饋進行構思,這就使得她的作品充滿低沉、壓抑的悲劇色彩。
三、結束語
至今,現代舞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與其他舞蹈藝術形式相比,這種舞蹈藝術更加年輕,且富有活力,其受限于程式化的舞蹈表演模式,注重人的內心自我情感的表達,徹底解放了舞者的肢體動作,不僅展現出舞者獨特的靈魂,還具有強烈的舞蹈特色?,F代舞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永不停歇,需要創編者與舞者結合當下社會文化背景進行創新,從而加深對舞蹈藝術的理解與認識。
參考文獻:
[1]黃靖璇.試論現代舞身體語言的“真實”訴求[J].戲劇之家,2022(36):121-123.
[2]吳孟洋.德國現代舞史上三位女性舞蹈家的身體言說[J].當代音樂,2021(02):152-154.
[3]徐海.淺談現代舞在作品運用中的自我認識——從《瓷童》的創編出發[J].大眾文藝,2023(01):59-61.
[4]茅慧.新時期中國現代舞思潮掠影[J].民族藝術研究,2019,32(02):131-136.
[5]董南詩.現代舞的創作思路與結構關系[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05):148-149,155.
[6]金格日勒.關于現代舞的編舞技法的探討[J].卷宗,2016(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