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國內紅色景點旅游熱潮的興起,吸引了更多的國內外游客。廣西桂北地區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使得外宣文本翻譯成為一種重要的宣傳手段。但由于中西文化發展背景不同及英漢語言差異的雙重原因,桂北地區紅色旅游文本翻譯現存許多問題。該文以桂北地區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的紅旅外宣翻譯文本為例,首先對桂北地區紅色旅游對外宣傳翻譯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其次分析桂北地區紅色旅游文化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從規范性和精確度兩個角度展開探究,以此提出相關對策及探索性解決方案,推進和提升桂北地區紅色旅游對外宣傳的效果,促進桂林紅色旅游業的發展和紅色文化的傳播。
關鍵詞:紅色文化;旅游翻譯;翻譯研究;翻譯對策;研究現狀;桂林
中圖分類號:H315.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4(a)-0035-05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Guilin Red Tourism Publicity Materials
GAN Jing, LYU Yanyan, CHEN Shaofei, TANG Li, CHEN Simeng, LIN Yuzhen, LIU Minglu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tourism boom in domestic red scenic spots has attracte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The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northern Guangxi are very rich, which makes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text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ublicity. However, due to the dual reasons of differ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red tourism texts in northern Guangxi. Taking the translated texts of red tourism publicity in Xing'an County, Quanzhou County and Guanyang County in northern Guangxi as examples,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red tourism publicity in northern Guangxi,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red tourism culture in northern Guangxi, and explores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andardization and accuracy, so as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exploratory solutions, and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strategies of the external publicity of red tourism in northern Guangxi,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uilin red tourism and the spread of red culture.
Key words: Red culture; Tourism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strategy; Research status; Guilin
1 研究背景
桂北地區(即灌陽、全州、興安等縣)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意義重大的紅色革命歷史[1]。該地區建有大量紅色旅游景區以紀念、繼承并弘揚紅色文化和精神,而許多景區也確實起到了對外宣傳中國文化的作用。但有些紅色旅游景區中的外宣材料內容仍存在問題與不足,包括詞意錯誤、語法錯誤、中式英語、翻譯腔重等問題,這不利于紅色景區本身的宣傳及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本項目以桂北地區的紅色旅游景區外宣翻譯材料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理論及案例分析等方法調查這些紅色景區的外宣翻譯現狀,以保持原有優勢為前提,針對翻譯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索出該地紅色旅游外宣翻譯的建議和對策,以促進桂北紅色旅游景區的對外宣傳,弘揚紅色革命精神,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2]。
2 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外宣文本特點
2.1 文化性強
桂北紅色旅游景點,如桂林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桂林全州湘江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景點,多采用題字、圖片、視頻、雕塑等手段宣傳湘江戰役,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駐足觀看與學習。介紹性文字的內容具有中國特色,包含我國的政治文化、軍事文化和地域文化,可見文字具有很強的文化特色。
2.2 軍事元素多
桂北紅色旅游景區的對外宣傳文字如要真實反映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一定會具有較多的軍事元素和濃厚的政治色彩。例如,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先輩的姓名,“中國工農紅軍參戰部隊”“紅五軍團三十四師”等部隊名詞,“遵義會議”“紅軍突圍”等戰役名稱和歷史事件,“反圍剿”“武裝割據”“會師”等政治軍事用語[3]。
2.3 表述具有功能性
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對外宣傳文字功能較強。一方面,紅色旅游外宣文本是外國游客獲取資源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高水平、高質量的外宣翻譯文本在塑造國家形象、表達國際身份的過程中起到重大作用。因此,紅色旅游文本表述具有很強的功能性,需要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提高重視程度。
2.4 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
德國功能主義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是一種文化轉型、一種交際互動和一種以目的語功能為導向的跨文化活動[4]。由于我國與西方國家在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紅色旅游文本的譯者不僅要考慮文本類型和文本功能,還要考慮原文作者、目標語言讀者和翻譯客戶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考慮翻譯的目的,在翻譯時做出適當的調整、降調、刪減等。另外,從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及紅色旅游路線已經呈現出來的外宣文本來看,其基本上語言完整、語法嚴謹、時態標準、用詞恰當,已具備一定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夠讓外國游客看得清、讀得懂、悟得透。
2.5 具有目的性、連貫性、忠實性
在功能目的理論中,翻譯應遵循3個主要原則:目的原則、忠實原則和連貫原則[5]。其中,“忠誠原則”應該服從“一致原則”,而“忠誠原則”和“一致原則”應該服從“目的原則”。
首先,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內的外宣文字是有目的的,目的是第一位的,旨在幫助外國游客更好地了解該旅游景點及相關的紅色歷史和紅色文化。
其次,桂北紅色旅游景區的外宣文本具有連貫性。這一點在大部分文本中都適用,目的是讓文字具有可讀性和連續性,讓外國游客能夠通過文字理解其所傳達的思想及意義。
最后,桂北紅色旅游景區的外宣文本具有忠實性。歷史講究客觀呈現,紅色外宣文本必須包含大量具有鮮明紅色文化特征的紀實性史料[6]。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外宣文本在不影響外國游客閱讀文本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語言特點和修辭手法,使紅色旅游文本更加直觀地展現出來。
3 桂北紅色旅游文本翻譯存在的問題
3.1 宏觀層面
3.1.1 語種數量少,翻譯缺失
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內,絕大多數指示牌、地圖上公示語為單語種翻譯,即僅有英語翻譯。盡管部分公示語也存在多語種翻譯,但翻譯語種數量并不多。例如,桂北地區紅色景點介紹、歷史事件介紹等的翻譯絕大多數只有英語一個語種,或缺失翻譯,只有中文介紹。例如,桂林全州湘江戰役紀念館,除了景點名字有英文、越南語、韓文多語種翻譯,其余景點介紹文本都只有英語這一單語種翻譯[7]。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內翻譯語種數量少、翻譯缺失會影響外國游客的參觀游覽體驗,導致他們無法很好地了解中國歷史,感受中國文化。
3.1.2 缺乏創新意識,翻譯文本展示形式傳統且單一
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內的公示語、革命歷史介紹等翻譯文本幾乎都只通過展示牌展示,僅有少數景點會有多媒體顯示屏展示文本,或由專門的講解員向游客進行講解。例如,桂林全州湘江戰役紀念館,講解員全程的講解僅限于中文,無法做到多語種講解,且景區內專業的講解員數量較少。同時,館內的多媒體顯示屏雖然可以展示更多內容,但其仍是通過文本、圖片的形式對景區進行基本文字介紹,本質上與傳統的展示牌形式并無太大差別,未能真正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技術及優勢,易導致外國游客在參觀游覽過程中感到乏味、枯燥,無法提起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深入了解的興趣,不利于紅色旅游景區的對外宣傳及未來發展。
3.1.3 缺乏宣傳意識,外宣翻譯材料傳播渠道少
目前,桂北紅色旅游景區外宣翻譯材料的傳播渠道主要是景點內展示牌上的宣傳資料和講解詞,而在網絡上所能搜索到的關于桂北紅色旅游景點的介紹并不多,外語版的更是少之又少,這樣單一的傳播渠道造成了紅色旅游景點對外宣傳力度不夠。此外,大部分桂北紅色旅游景區目前尚未在多媒體平臺建立官方賬號、官方網站,因此沒能以網絡平臺為媒介發布官方翻譯文本、景區介紹視頻、革命歷史紀錄片等,以進行有效的外宣活動[8]。
而有些紅色景點在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擴寬傳播渠道,以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如為湘江戰役紀念館所拍攝的宣傳片就能有效起到外宣效果。在保證景區翻譯文本質量的同時,桂北地區紅色旅游景區也應考慮如何將已有的翻譯文本轉變為高質量、多形式的外宣材料,以達到更好的外宣效果。
3.2 微觀層面
3.2.1 英譯中存在語篇缺陷,英語推廣意識不足
國外旅游者到中國旅游,通常會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有關旅游目的地的資料,并制訂行程,其中最快捷的途徑就是互聯網。就桂北的旅游景區來說,由于英文宣傳意識不強,桂林市委盡管十分重視紅色旅游,要想在網絡上查找桂北紅色旅游資源英譯本困難重重,就連官方旅游網站上也很少有英語介紹,在一些旅游景點中也很難找到英語譯文。例如,“Chinese Revolutionary Sites”是“紅色旅游”譯文中的一種,它把“紅色”一詞直截了當地翻譯成了“中國的革命”。而且,“Sites”一詞只解釋了“旅游勝地”的意義,即只翻譯了“紅色文化”的物質和文化的意義,卻忽視了它最主要的精神和文化意義,這是不合適的。紅色旅游的歷史內涵使其帶有濃厚的政治性,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充分反映我們的政治立場和原則。而第二個譯本“Red Tourism”,雖然沒有直接將其翻譯成“紅色旅游”,但卻保持了源語的特點,幾乎是一字一詞地對照翻譯,既沒有修改原句也沒有進行闡釋。
3.2.2 英語文本翻譯腔嚴重,單詞拼寫錯誤
從英譯本來看,一些導游書和宣傳冊都是英文短語,有的是照搬照抄,有的字句不能表達出宣傳意義,有的英語語法也存在錯誤。比如,在對“為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搶渡湘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進行翻譯時,正確譯法為“The Battle of Xinxu won valuable time for the central leading organs and the main force of the Red Army to cross the Xiangjiang River”。不過,大部分譯本都把“湘江”“譯為“Xiang River”,“中央領導機關”譯成“the central leading bodies”等。在翻譯“抗日戰爭”這一詞時,景區會翻譯成“the Anti-Japanese War”,對我國歷史文化認知不多的外國游客會誤認為是“反對日本”,而無法表達原文的反侵略意思;在旅游景點中,把“尋找救國救民的真諦”翻譯為“exploring the truth of civil salvation”,如果沒有用外國游客的思維方式進行翻譯,將無法發揮外宣作用。從語種與文化背景的角度考慮,由于語言習慣和書寫方法的差異,翻譯者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并注意詞際轉換時的語句變換,并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不過,在具體的翻譯活動中,還是不可避免地要受母語結構的干擾,而且由于語言翻譯的腔調問題,讀者在閱讀外宣材料時難以把握原文的本質和精髓。
3.2.3 不嚴謹導致語言性翻譯失誤
語言錯誤是指在譯文中不符合語言規范的行為。從目前的譯文來看,在旅游景區的廣告語中,廣告語的翻譯存在著粗枝大葉、措辭不當、機械翻譯等問題。常見的問題有:“左傾教條主義”被譯為“leaning to the left dogmatism”,連中學生都知道此類翻譯不倫不類,而正確翻譯是“leftist dogmatism”;“主碑”被譯為“The Main Starue”,是錯誤的英文表達,應改為“Monument”;“觀景臺”被譯為“The observation deck”,該短語存在首字母沒有大寫及冠詞多余的錯誤,應改為“Observation Deck”;“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的紀念園簡介”的英語介紹被譯為“一種新的紅色沖鋒線上的紅色的沖繩”,這樣的翻譯不夠規范,應該翻譯為“Introduction to the Memorial Park of the Red Army Breaking Through the Xiangjiang River Campaign During the Long March in Xing'an County”。在旅游景點的介紹中,出現這樣的低級失誤,不但使國外旅游者對我國翻譯人員的工作態度、語言水平產生懷疑,而且對旅游景區的形象也有一定的損害。
3.2.4 文本翻譯結構混亂且不統一,信息順序處理不當
由于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差異,紅色旅游文本的翻譯起點和句型、文本信息的先后次序等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如果譯者僅從字面上去理解,而沒有正確地處理好句子的結構和信息,就會影響到譯文的信息,從而影響到譯文的質量。
例1:深厚的紅色文化、優良的自然生態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交相輝映,紅色全州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八方賓客。
譯文:The deep red culture, excellent natural ecology and l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Red Quanzhou is welcoming gue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a new attitude.
例1的譯文是按照原文的先后次序進行的,并沒有對句子中的信息進行排序,只有在看完之后,外國人才能了解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影響了信息的及時性。
3.2.5 文本必要的歷史信息說明缺失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國旅游者對中國的紅色歷史認識十分匱乏,如果翻譯人員只根據文本所提供的資料翻譯,而不加以解釋說明,就會使游客無法理解其重要概念和意義內涵,從而影響翻譯的信息作用和召喚作用。
紅色旅游景點的周邊也有體驗式的“農家樂”,“農家樂”如果僅按字面譯為“Farmhouse”,外籍旅游者就會對這個詞深感迷惑,所以譯者在翻譯時需要加以補充,將“農家樂”譯作為“Agritainment”并使用括號說明(Agritainment is, farm-based tourism, includes family style activities, such as corn mazes, haunted hay rides, pick-your-own pumpkins, etc.[9])。
4 建議與對策
4.1 紅色旅游翻譯文本嚴謹校對
首先要對譯文進行嚴謹的校對,確保其準確性。與其他宣傳材料相比,紅色旅游文本中含有大量的專有名詞,它們傳遞著豐富的信息,根據紅色旅游景點的文本特點,翻譯人員翻譯時要嚴謹、認真,做好景點翻譯前期的歷史事實考證,中期要做好專有名詞的翻譯,后期做好專有名詞的審核調查等工作。其次,要處理好句子組成結構和信息出現順序。漢語通常是由大量的短句構成,英語則是相對緊湊的長句;英語常常把最重要的信息置于句子之前,而漢語則正好相反。所以,為了使譯文更好地表達原文的意思,必須在翻譯過程中更改語句的先后次序。最后還應該對紅色旅游景區的文化內涵有特殊的解釋說明,減少誤讀的情況。中國紅色旅游景區的介紹文本一般是由熟悉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人士撰寫,編者通常不會詳細解釋說明其內涵,如果沒有更多的說明,外國旅游者接收到閱讀信息時就會很困惑。所以在對專有名詞進行翻譯時,應做必要而詳盡的說明。
4.2 在生態翻譯視角下“加注”“刪改”
根據桂北紅色旅游景點翻譯語言技術和跨文化信息交流的現狀進行分析,從生態翻譯視角下本文提出利用“加注法”來處理紅色旅游景點的專有名詞,利用“替換法”“刪改法”來處理紅色旅游景點中源語文化信息傳播不到位的問題。首先,“加注法”在專有名詞的英譯中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可以修正紅色旅游景點較為隨意的翻譯;二是加強對專有名詞的英譯。其次,針對當前源語文化的翻譯習慣很難適應紅色旅游景點的對外傳播的現狀,要從受眾的角度及目的語文化角度進行替換,以消除外國游客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陌生感。從“整體性”“和諧關系”等生態翻譯視角出發,利用“刪改法”將紅色旅游景點中對歷史事件不恰當的表達進行“增”與“舍”,以恰當的方式傳達歷史真相,突出了民族區域的紅色文化時代氣氛。
4.3 創新景區社會管理模式
社會管理在景區治理中有著不可輕視的作用,創新景區的社會管理模式是景區外宣翻譯工作的重要一環。景區的社會管理創新,可以推動外宣工作高效配合景點展示,提高景區的知名度,促進景區的發展[10]。
4.3.1 做好調研工作,構建完備的翻譯知識庫
隨著社會的進步,新一代年輕人對文化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的文本展示不僅單一,且較枯燥,缺乏吸引力,要想吸引年輕人對紅色旅游景點產生興趣并且樂于主動學習,在翻譯方面的創新必不可少。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有關部門要做好充分的調研,了解讀者的需求,運用翻譯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國家翻譯資源,對翻譯知識進行分類、甄別,構建一個完備的翻譯知識庫,并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以最大程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提升翻譯部門和旅游景區的社會形象。
4.3.2 擴大翻譯語種,建設語料庫及官方英文網站
桂北紅色旅游景區的翻譯語種單一,多以英譯為主,對其他語言的涉及較少。因此當地工作者需在翻譯語種這一方面多下功夫,擴大翻譯語種的數量,廣泛招聘多類型的翻譯人才,組成多語種翻譯團隊,針對紅色旅游翻譯特殊的風格特征建設相應的語料庫及官方英文網站。從描述層面上看,語料庫的建立可以從語言形態的特點出發,對漢語的句型及詞頻進行研究,從而提高紅色旅游翻譯的可行性。同時,建立基于實務層面的平行語料庫,還可以使譯者在學習、翻譯歷史事件、地名時獲得統一的翻譯標準,從而避免了廣西桂北紅色旅游資源的外譯混亂。
4.3.3 建立雙向反饋機制
景區翻譯質量的好或壞,不僅需要景區工作人員自身做好檢查,及時改進,還需要在景區內形成良好的雙向反饋機制,將大眾的聲音反饋至景區工作人員,并根據反饋及時進行調整與修改。對旅游景點的翻譯質量進行評價,應對目標設置、目標匹配、終端效果等進行持續的反饋,使有關主體清楚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翻譯預期效果和實際反饋結果相一致;通過協調旅游公司、信息咨詢部門、游客等關系和各環節,實現管理人員、游客和工作人員的共同參與、相互協作和支持;通過結果不斷改進景區翻譯質量管理體系的目標、原則、標準和方式、方法等,促進景區翻譯質量的提高。
5 結語
綜上所述,紅色旅游文本的翻譯既要從語言和文化兩個層面來體現其內在的價值和魅力,又要兼顧到不同的語言習慣。這就要求通過跨文化的溝通,盡量避免各種文化的差異,從而實現最好的宣傳。文化傳播是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翻譯原文時要充分考慮語言的表現形式和表達風格。此外,廣西桂北紅色旅游翻譯的時效性、傳播性,也有賴于國內建立相應的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必須不斷更新翻譯體系和翻譯方法,將國際化思想融入翻譯過程,逐步開創紅色旅游翻譯的專業化模式,進而促進廣西紅色旅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浩杰,李賀,陳亮.文旅融合背景下桂林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2(14):98-100.
[2] 張文,王艷飛.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J].人民論壇,2016(23):126-127.
[3] 高吉利.紅色旅游外宣文本的特征及漢英翻譯理據和翻譯策略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19,29(3):5.
[4] 張建英,閔西鴻.目的翻譯理論下的昭通紅色旅游導游詞分析:以《昭通旅游導游詞》英譯文本為例[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3(2):52-55.
[5] 賈珂.從目的論三原則淺談旅游文本的翻譯[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6):2255.
[6] 吳紫婷,韋儲學.興安界首鎮紅色旅游文本英譯策略[J].當代旅游,2022,20(10):54-56.
[7] 王晶,光彩虹.國內紅色文化對外譯介研究的文獻計量及可視化分析[J].運城學院學報,2022,40(2):74-80.
[8] 唐紅艷.新媒體時代桂北紅色文化傳播研究[J].賀州學院學報,2020,36(2):26-29,34.
[9] 覃麗霞.廣西百色紅色旅游翻譯現狀及對策[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17-18.
[10]方世敏,劉丹.中國紅色旅游國際化現狀與對策[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1,32(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