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峙江
“全效媒體”概念源自“四全”媒體(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是對全媒體在四個維度上(時空、技術、社會、生態)關于生態方面的闡釋,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結果。
“全效媒體”的“效”是指通過多種媒體、載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給受眾更深刻的體驗并釋放出更加強大的效能。其中的“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媒體信息交叉綜合,使得內容更加豐富、形象更加立體、效果更加全面;二是通過移動化、碎片化、分眾化融合傳播,使受眾的感受能夠更加直觀、更加鮮明,效率更加快捷;三是通過集成、功能區分和創新,使信息、政務、社交、商務等服務功能融為一體,方法手段更適應受眾需求、內容形式更符合受眾需要、媒體傳播效益更滿足受眾期待;四是因為受眾的參與、互動,使媒體傳播的效果更加全面,增強了受眾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在“四全”媒體中,“全程媒體”強調的是傳播過程,“全息媒體”強調的是技術手段,“全員媒體”強調的是參與度,“全效媒體”強調的是傳播效果。通過全程、全息、全員,最終要追求傳播的“效果”“效率”“效能”,這是媒體傳播的終級目標,由此可見,“全效媒體”必然以“效”為先。那么,怎樣才能實現全“效”呢?
要提高新聞傳播的生產效率,全面、準確、快速、便捷地獲取最有價值的新聞資訊,拓寬視野、科學選題、精準策劃,使新聞產品的生產效率更高,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在新聞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狠抓細節。
第一,選好內容。
內容是媒體傳播最主要的部分,受眾喜歡的內容一定會產生無可限量的傳播效果。好的內容包括行業的最新資訊、行業相關信息、社會熱點等,新聞工作者必須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第一時間捕獲有價值的動態信息,并迅速進行分析、深入思考、確定選題,全力挖掘出有深度的新聞,讓受眾產生強烈的興趣,這樣的選題一定是吸引受眾的。
第二,選好標題。
要豐富選題思路,一篇優質的宣傳內容,先要看標題,標題吸引人,往往能夠吸引受眾進一步了解新聞內容。
第三,認真做好策劃。
制定工作計劃,按照流程認真完成。如果遇到突發情況,要合理、有效、迅速處理。可以先將內容、關鍵詞準備好,解決問題之后,再根據關鍵詞繼續進行構思,確保工作能夠按計劃順利完成。
第四,組織精干隊伍。
完成一項宣傳任務,需要有精干的采編隊伍。對于重要的宣傳報道,首先要組織優秀的采編人員,把握要求,明確分工,確保新聞產品的質量和傳播效能。當然,這其中努力提高采編人員的業務能力是永不過時的話題。
第五,簡化審查流程。
主流媒體對于時效性較強、不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的內容,應當簡化審查程序,為提“效”搶得先機。
第六,及時反饋信息,跟進后續報道。
對于發布的新聞報道,廣大受眾會發表評論、提出意見和建議。媒體對于這些反饋要及時跟進,一方面要持續報道,另一方面還存在發現另外新聞線索的可能,要及時反饋信息,跟進后續報道,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傳播效果是指帶有說服動機的傳播行為在受眾身上引起的心理、態度和行為的變化,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認知層面(知識量的增加和知識構成的變化),二是心理和態度層面(引起情緒或感情的變化),三是行動層面(通過受眾言行表現出來)。
“全效媒體”的轉換效能一定是超越媒體的種類、技術、平臺、表現形式,以及受眾的語種的。優質的傳播內容,能夠全方位穿越受眾社群的壁壘以及技術障礙。
強調“全效”,必定要關注媒體屬性的外延,從基本的內容屬性,外延到社交屬性,繼而發展為服務屬性,在外延的過程中會引起不同技術參與進來,從而又促使屬性得到進一步擴展。眾多屬性的結合及廣大受眾的參與,就形成了全新的傳播生態。面對大量的新聞線索,怎樣進行有效的數據分析,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新聞發展態勢,確保實現傳播效果轉換,并全力使其最大化、最優化?這就必須強化新聞產品的生產和傳播,以提高傳播效果。那么,如何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提高轉換效果呢?
第一,要按照新時代全媒體傳播規律進行優化生產方式。
就是要把新聞的實效性、互動性、廣泛性和歷史性充分考慮在內,通過優化生產方式,提高轉換傳播效能。在生產之初,從源頭開始對標傳播渠道特點,有效推動全流程轉換傳播效果。
第二,要把不同受眾的閱讀需求搞清楚,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提供不同的新聞產品。
直播類報道具有即時性和既視感,以貼近性的本地化傳播為主,滿足受眾對新聞的持續關注。精剪而成的短視頻,則以高新聞性的大眾傳播為主,滿足低成本閱讀、快速閱讀的受眾。
第三,要把握受眾的閱讀心理。
2020 年12 月,袁樹雄創作的勵志歌曲《早安隆回》,其本意是黑夜快逝,黎明早來,以此給人們加油鼓勁,勇敢前行。2022 年春,香港網友用《早安隆回》作為背景音樂,配上中央政府緊急馳援香港特區的短視頻,感動了眾多網友,在很短時間內抖音的播放量就突破了1 億。2022 年年末,在卡塔爾世界杯期間,《早安隆回》以勵志的歌詞和優美的旋律,配上足球運動員馳騁賽場的視頻,讓全世界億萬觀眾獲得了強烈的代入感,歌曲很快風靡全網,無數用戶翻唱翻拍。據統計,微信群、今日頭條、視頻號、百度等平臺傳播熱度持續不減,全網綜合播放量超過600億次。
第四,主流媒體要更加準確地把握“時度效”。
“時度效”是新聞報道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是一個有機的概念體系。把握好“時度效”,既是對宣傳報道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切實解決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在一些社會熱點引導上關鍵時刻“失語”、重要時刻“遲語”等問題,有效提升主流媒體公信力的著力點和關鍵所在。把握好“時度效”,就能有效地占領輿論制高點,為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發揮重要作用。
對“全”的認識應該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立體無死角。“全效媒體”就是要追求傳播效果最大化、最優化,在生產和傳播的過程中提升傳播效能,達到傳播目的。
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媒體從業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傳播效能。
第一,從政治層面提升傳播效能。
一是增強引導力。主流媒體就是要緊跟時代步伐,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制高點。要加強采編人員的思想引導,在宣傳效果上要統一思想,嚴格按照黨中央的要求開展宣傳工作。另外,傳播的觀點能夠被受眾接受,思想深入人心,并且使人有所感悟,靈魂有所觸動,這才是全“效”媒體新聞生產的重要目標。
二是增強影響力。當前有相當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較少關注主流媒體。要增強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就要加大投入,在輿論戰線掌握主動權,全力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效能,使主流聲音抵達更多受眾的心中。
三是提高政府公信力。隨著各種媒體技術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一些不良自媒體為追求經濟利益弄虛作假,造成極壞的影響。主流媒體有責任通過自身強大的傳播力,為政府樹立強有力的公信力,為提高黨和國家的治理能力作出主流媒體應有的貢獻。
第二,從經濟層面提升傳播效能。
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傳統媒體在經營模式上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固有的模式和理念嚴重束縛了傳播事業的發展,僅靠政府支持和財政的幫助,已經很難維系新聞傳媒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新聞傳媒行業企業化管理模式居多的大背景下,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從經濟層面上提升效能。
一是要切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之中。隨著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機遇增多,新聞媒體產業要放下架子,主動作為,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和大平臺、大受眾的自身優勢,積極投身經濟發展大潮中,在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為自身發展奠定經濟基礎。
二是要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產生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這些建設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方面,其目的就是要打造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智慧供熱、智慧供氣、智慧物業、智慧安防小區等,最終都會形成互聯網平臺下的媒體服務,這其中就包含著收費和不收費的商業模式。
傳播行業要努力提高自身服務市場的能力及技術能力,一方面支持地方政府的建設發展,另一方面獲得地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特別是資金支持,反哺本行業的發展。同時積極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主流媒體在經濟發展中傳播力量巨大,在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 等先進技術的前提下,多方面拓展傳播渠道,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為提升傳播效能在經濟層面提“效”。
第三,從社會層面提升傳播效能。
社會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滿足社會上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從社會層面提升傳播效能,就是通過媒體傳播來服務人民群眾的生活。主流媒體就是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這是我黨宣傳工作的出發點,同樣是貫徹“全效媒體”“效”的落腳點。
第一,為服務金融搭建平臺。
通過媒體平臺傳播,引導社會公眾科學合理使用金融產品和服務,提高消費者金融投資的安全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實現服務金融效用,既要形式多樣,又要注重實效,這就要求在開展服務時要深入分析公眾金融知識需求,依托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廣泛運用大眾媒體,廣覆蓋、大縱深進行宣傳普及,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受眾進行普及宣傳。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落實全平臺服務金融,必須嚴格遵守各項規定要求,不能以金融宣傳的名義向受眾推介金融產品和服務,更不能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第二,為服務電商搭建平臺。
電商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當前商品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抖音、快手等平臺流量大、點擊率高,可以通過短視頻進行精準投放。這種推廣方式告別了文字的枯燥,通過精美的視頻將內容呈現給受眾,傳播速度更快,更能激發受眾的消費欲望。
第三,為服務社交搭建平臺。
社交媒體是指基于互聯網形成的讓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平臺,其類型很多,常見的有微信、微博、論壇等。社交媒體的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交流、分享、溝通的主要工具。可以說,社交媒體在新聞產品的生產、傳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主流媒體是引領社會發展進步的主陣地,必須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正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努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能為了追求流量和點擊量,而將傳播產品背離主流媒體要求,盲目追求低級趣味的“效”,這是以“效”為先必須堅守的底線。
以“效”為先既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更是宣傳工作的目標所在。而要追求“效”的最大化、最優化,就要不斷改革各種落后的體制機制,在前進中探索,在改革中前進,也就是說,以“效”為先就要堅持改革發展的理念,堅定改革永遠在路上的信念。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技術、5G、VR、AR、MR技術以及區塊鏈等技術會緩解信息過載難題,為受眾提供更加精準的信息,解決傳播中的難點問題。其中,作為下一代顛覆性技術的區塊鏈技術一定會沖擊現有的互聯網技術,一定會從根本上改變新聞傳播的生產和傳播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工作者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勇于創新,不斷迎接新技術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