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麗群
為了不斷滿足我國創新創業人才要求,應用型地方院校通過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來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對物流類專業方向《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對面向物流類專業方向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進行實踐,旨在為《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思政教育建設路徑提供依據。
自從我國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來,我國各大院校對創新創業課程的建設越來越重視,尤其高校設置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和省份(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這些高校針對創新創業課程從各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編寫、教學案例的遴選等進行全方位建設,極大地激發了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近年來,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高校課程思政要融入課堂教學,《創新創業基礎》作為應用型院校的通識課程,理所當然地應當背負這一使命,即通過《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思政,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探索應用型地方院校以服務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根本,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新模式。本文工商管理專業物流方向為例,對《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進行研究。
《創新創業基礎》作為應用型院校的通識課程,各院校通過設定創新創業學院,統籌各專業學院的師資力量,遴選出各學院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授課教師,集中對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授課教師進行培訓,初步形成了專業能力強,授課質量高的師資隊伍。然而,《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強實踐性特點,加之思政課堂建設時間較短,導致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授課教師思政課程教學經驗不足。由于創新創業課程特點為實踐性強,而且較多知識點與時俱進,這就需要思政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授課教師就要對我國創新創業政策、創新文化、創業理論等知識有著較為豐富儲備,倘若對我國傳統文化、創新創業發展趨勢等理解不透徹,《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就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2)授課學生思政認識不足。對于商科專業學生來說,教學專業設置中思政元素較多的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與法治》等課程,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較多采用的學習方式是機械式背誦,機械式記憶,這樣使得思政教育元素難以入腦入心,為此這需要授課教師在傳授知識點的同時,要與學生達成情感認同,同時尊重學生情感,并結合實際活動,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3)思政課程教學考核方式單一。就當前來說,地方院校由于師生比較低,要形成較為個性的教學考核方式還有較大阻力,學生人數多,教學工作量大,授課教師對教學的把控力降低,使得課程教學的考核還是停留在“一張試卷”,這就極大地影響了思政課程“功效”,因此,開展靈活多樣,可行可持續的思政課程教學考核方式是亟待探索的問題。
2.1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與物流專業方向特點相結合?!秳撔聞摌I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是能夠描述創新創業的基本內涵、創新創業的類型和不同階段的主要特征,了解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創業活動特質;能夠描述創新創業者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結構,解釋創新創業團隊的組建過程、原則,分析創新創業團隊管理策略,選擇正確的創新性思維方法;能夠熟悉我國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紅利,根據創新創業環境需要進行實地的市場調查;能夠識別創業機會的一般過程和行為技巧,根據需要選擇創業機會的評價方法;能夠由創業機會開發商業模式的基本路徑,掌握典型商業模式設計的思路和方法,分析創業風險的特征和主要類型,選擇創業風險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能夠描述創業資源的作用,獲取途徑和獲取的影響因素,分析常見的融資方式和特點,運用初步的資源評估、整合與開發思維和技巧;能夠描述創業計劃書的基本結構和撰寫要求,區分不同企業組織形式,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流程進行新企業的注冊。而物流專業方向主要涉及物流規劃設計、物流政策、物流會計金融學、物流企業管理等知識點。這時可以將創新創業基礎課程與物流專業方向相關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

圖1 創新創業基礎與物流專業方向知識點相結合
2.2思政課堂融入創新創業理論。以《創新創業基礎》課程中“創業環境與政策”知識點為例對思政課堂融入創新創業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創業環境與政策”的學習目標主要包括:①理解創業環境的類型和基本內容;②能運用相關模型進行創業環境分析;③掌握創業政策涉及的基本內容;④學會查詢相關創業政策;⑤熟悉相關創業政策。本文通過引入實際案例(如新能源汽車物流供應鏈),對所教授“創業環境與政策”課程內容構建一個虛擬場景,以提高學習者對知識點的理解力。為了講授“創業環境與政策”知識點,引入通過對農產品物流配送、疫苗冷鏈物流等案例,提高學生對創業環境常見指標的理解和獲取信心。

圖2 思政課堂融入創新創業理論
2.3《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思政提升策略。(1)“傳幫帶”提升授課教師思政課程教學水平。由于創新創業課程特點為實踐性強,而且較多知識點與時俱進,這就需要思政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授課教師就要對我國創新創業政策、創新文化、創業理論等知識有著較為豐富儲備,倘若對我國傳統文化、創新創業發展趨勢等理解不透徹,《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就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2)授課學生思政認識不足。對于物流專業方向學生來說,教學專業設置中思政元素較多的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與法治》等課程,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較多采用的學習方式是機械式背誦,機械式記憶,這樣使得思政教育元素難以入腦入心,為此需要授課教師在傳授知識點的同時,要與學生達成情感認同,同時尊重學生情感,并結合實際活動,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3)“多元化”課程考核方式。構建“教與學”思政課程教學考核方式單一。就當前來說,地方院校由于師生比較低,要形成較為個性的教學考核方式還有較大阻力,學生人數多,教學工作量大,授課教師對教學的把控力降低,使得課程教學的考核還是停留在“一張試卷”,這就極大地影響了思政課程“功效”,因此,開展靈活多樣,可行可持續的思政課程教學考核方式是亟待探索的問題。
針對物流專業方向《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建設引入思政元素,分別對案例分析教學方法進行了教學設計。認為《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屬于實踐性較強的通識課程,運用案例分析教學法進行課程思政,可行性和實操性較強,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之,物流專業方向學生知識背景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和金融學,與創新創業基礎相關知識點有著較高的匹配度,學生在學習中能通過較好較快的融入課堂。C
引用出處
[1]屈莉莉,李朝輝,張金松.創新創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以電子商務創新創業課程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11):25-27.
[2]顧美霞,歐陽倩蘭.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4):71-72.
[3]周麗妤,黎鯤.就業創業課程中“課程思政”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02):42-44.
[4]魏曉陽,劉芳芳,胡斌.創新創業課程思政教學元素探索與模塊建設分析[J].綠色科技.2019(23):15-16.
[5]林鉆輝.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思政的理論建構與教學設計[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6):3-4.
[6]謝旭波,趙凡.高校創新創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1(2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