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雨凡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上海 201908)
2019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在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啟動“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代表學歷證書,“X”代表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此制度鼓勵在校學生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自覺接受非學歷教育,掌握若干核心職業技能,以契合當下就業市場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1]各院校申請獲批的試點項目近年來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試行,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皆遇到不同的阻礙。接下來本文將探討在茶藝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項目(以下簡稱“茶藝師試點”)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思路。
根據某市教育委員會發布的《關于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和某市茶葉行業協會發布的《關于開展某市<茶藝師>等項目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有關操作事項的通知公告》,對于職業學校中茶藝、茶文化、茶學、評茶、茶葉加工、茶葉營銷等專業,以及文化、文秘、中文、旅游、商貿、空乘、高鐵等開設了茶藝課程的專業,院??上蚴薪逃瘑T會申請茶藝師試點,批準允許應屆畢業生直接向該市茶藝師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茶葉行業協會報考五、四、三級茶藝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后可向市人社局申請補貼,根據證書等級不同補貼金額在1000元-2000元左右。因茶藝師試點申請對師資和場地設備等要求門檻較低,故眾多院校嘗試從開展茶藝師試點入手,探索1+X證書制度在當下現實環境中的可操作性。
1+X試點申報過程中,只有院校上報試點工作方案的流程,未有現場復核考察的流程。試點申報成功與否基本取決于填報資料的完備程度和所申報專業對口程度。除此之外,申報審核周期長,應屆畢業生的教學安排極大地受到試點獲批時間影響。比如院校在暑期申報試點,應屆畢業生需要在畢業學年9月-10月完成考證培訓,后期進入到企業完成實習。如果試點審批較晚趕不上鑒定考試報名,則這一屆畢業生將失去考證機會。院校在試點推進過程中遇到問題缺乏明確暢通的反饋渠道,一線教師的聲音也容易淹沒在層層轉達的過程中,反饋意見往往石沉大海。對于試點反饋的問題,也未建立有效跟進解決機制。茶業職業技能等級鑒定機構在人社局的要求下堅持貫徹“教考分離”的原則,對于試點院校在報名參考方面有所協助之外不允許提供其他幫助,使得試點教師團隊對于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考試標準只能依據文字性質的考試大綱,而對茶藝實操考試動作細節、器具詳細要求無法把握。在掌握信息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團隊對學生取證率也未有信心。如果教師團隊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推薦學生報考了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考試,最終學生通過率低,教師團隊將受到詬病。所以一線教師在執行試點工作時,左右為難,既難以保證學生通過率,又不能不鼓勵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的認定目前未有官方統一標準,導致不同院校對同一證書執行不同的學分轉換方案,不利于全局性的學分銀行信息化建設。試點院校、職業教育研究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培訓評價組織等力量共同建立的1+X專家委員會的合作形式未形成常態化,在技能鑒定標準更新、提升證書行業認可度、解決試點當下問題等方面進展較緩慢。
茶藝師試點推行以來,茶藝師相關課程主要以考前1-2月集訓的形式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此種方式確實能夠讓學生快速考取證書,但學生對于茶藝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也僅限于考試的范疇,學生沒有時間、精力去消化、深入探索茶藝相關知識,即便鑒定考試通過也不能代表學生真正具有相應等級的知識與技能。安排在畢業學年實習前的集訓也常被學生視為是負累,甚至被認為耽誤了實習的時間或機會。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背離了推行茶藝師試點的初衷,此種培養模式也不利于學生形成對茶行業的興趣與熱愛。茶藝師課程目標設置未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相契合,現有的課程目標主要包含對理論知識的識記掌握,固定茶藝動作實操展示。課程考試方式以終結性書面考查為主,不能對學生實操技能掌握程度考核全面。課程目標與實際崗位用工標準有較大差異,學生對同一茶類不同茶葉品種沖泡方式處理僵化,不能施以獨特而恰當的沖泡方式,只會固定茶藝動作。在這種情況下,茶難以被泡出真味,院校培養出的“茶藝師”也只是會固定套路的演員而已。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方面,試點院校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探索,需要能夠參考的范例或依據,也需要1+X專家委員會科學的指導意見。[2]
職業學校全職在崗的教師大部分是自大學畢業之后就入職,對于實操教學并不擅長。[3]尤其當茶藝課程僅僅是專業的一個培養方向,院校并無專門聘請相應全職資深教師的條件。院校往往只能通過將現有教師送去培訓機構集訓或聘請兼職教師的方式來解決師資問題,教師培訓及兼職教師聘請費用只能由學校負擔,而資深茶藝教師的聘請費用并非每一個院校都有能力承受。教委雖有組織1+X證書制度試點師資培訓工作,但是面對各式各樣的證書,普適性的師資培訓不能解決教師對實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教師團隊來說,增加的師資培訓及考證教學工作缺少薪資待遇的傾斜,使得試點工作對教師來說只是負累,并無工作積極性。[4]試點工作是否穩步推進也無監察機制,成功與否對教師并無實際影響。
[5]茶藝師試點實訓環境中最難匹配的一個要求即是對實訓室電路負荷的要求。因實施實訓課程需要啟用多個電器設備,對線路負荷要求高。而對老舊實訓室的電路改造可能涉及損毀墻面重新裝潢的問題,所需資金較高,牽扯多個部門,實施難度較大。除了電路改造外,為保證學生學習質量,不超過3位同學共同使用一個工位,每年需要購置新茶,如教學人數多,實訓物料購置的壓力也落在了院校身上。一個茶藝實訓室的環境建設費用就至少數萬元。院校在申請試點之后,完成試點項目的所有費用需要自行承擔,著實給經費緊張的院校不少壓力。院校沒有相應支持費用,只能在師資培訓、教學環境建設方面“偷工減料”,這也勢必影響最終的教學和取證效果。茶藝師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費用為:初級/五級450元,中級/四級500元,高級/三級570元。考察實操還需要繳納“場地設備使用及材料能源費”,初級320元,中級350元,高級免費。中、高等院校畢業學年學生在畢業學年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獲得中級1600元/人,高級2000元/人補貼。雖然有補貼,但是考試總費用對學生來說較高,并且考試不一定通過。這種情況下,學生缺少對茶藝師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報考的熱情。報考人數少,試點陷入尷尬境地。
人社、教委、行業協會、企業、培訓評價組織等共同磋商構建切實可行的試點落地方案,讓各主體職責更明確,讓政策執行有依據。[6]不同主體公布的執行方案應橫向對比,判斷是否有矛盾或職責空白之處。疏通并宣傳與一線教師的溝通反饋渠道,完善監督機制,將院校反映的問題在規定限期予以解決,如限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建立專人專班。1+X專家委員會會商應常態化開展,著力解決試點項目正面臨的問題及證書研發、認可度等問題。對于試點推進良好的院校,我們應發揮其示范作用。加強院校間橫向交流,避免其他院校走彎路,推動資源共享共建,才能更快地推動一個地區的1+X證書制度試點進程。[7]人社、教委和培訓評價組織應共同商議拿出合理合規的方案解決茶藝師試點師資培訓空白的問題??山M織市場中對茶藝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效果好的培訓機構設計開發茶藝師專項師資培訓,此舉既不違背人社“教考分離”的原則,也有效得解決了教師團隊培訓問題。教委對于學習成果學分轉換標準應出臺指導性文件,將此部分學分納入院校學分銀行管理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8]對于行業龍頭,院校需重視其話語權,廣泛采集意見,針對目標勞動崗位所需知識與技能需要及時更新、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證書培訓內容遞進式地安排在培養方案中,逐個學期增加內容難度,讓學生在多個學期消化吸收證書培訓內容。比如茶藝課程的學習,教學安排可以將七大茶類理論知識分模塊穿插茶藝實踐教學,由易到難,逐步深入。茶是一個需要慢慢品才能懂的學問,長時間的課程沉浸,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與實踐中,實踐教學過程也能讓學生體悟理論知識的奧義。比如綠茶慣用玻璃杯進行沖泡,學生在了解了茶藝常用主泡器具后,可在實操課程中嘗試使用不同沖泡器具沖泡同一種茶感受茶味的差異。用感官感受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理解知識,而不是對知識點死記硬背。課程考查機制重視過程性評價,讓學生在日常練習過程中,養成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謙卑低調的服務意識。模擬不同服務場景和工作環境,使學生能夠靈活掌握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在教學過程中試點院校難以解決的痛點企業可以從旁協助,或是提供實訓條件,或是協調師資力量。[9]為使得企業能夠主動參于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政府對助力的企業應給予相應政策傾斜或獎勵。教師團隊可依據課程安排開發活頁配套教材,讓課程內容更新更及時,學生使用更方便,教師上課更高效。
對于現教師團隊結構與試點需求不匹配的情況,院??沙雠_相應激勵政策,在績效考核方面對承擔X證書培訓任務的教師團隊傾斜以鼓勵其向“雙師型”發展,亦推動教師的發展與專業發展同步同頻。試點院校的合作企業可推介人才以補充教師團隊短板,也可提供真實用工環境以達到最佳培訓效果。企業人才的加入不僅使教師團隊能更確切得把握培訓課程的范疇與重難點,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教師團隊的壓力。有了企業的幫助,教師團隊也需發揮自身優勢,在開發課程、教學方法等方面做好全盤設計,使所有課程安排邏輯清晰、銜接順暢、重點明了。教委組織1+X證書制度師資專項培訓應按照不同的證書類別、級別展開,增強培訓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切實提高教師對某一方面技術技能的實踐能力。為保證教師能夠有足夠實力教授證書培訓,其培訓效果應有多個評價維度,可從研究深度、實操水平、理論講解等方面綜合對教師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己送ㄟ^即可頒發對應培訓師證書上崗教學,考核不通過采取復訓的形式,重新學習。教委定期還需組織師資提高班,針對證書標準有變更的部分,再次進行培訓。即便教師首次考核通過,后續培訓的成績也會影響培訓師證書的停用或取消。同一試點證書不同院校之間教委可“牽線搭橋”,幫助實現師資共享,以降低組織培訓、師資聘用等成本。
院??衫糜谠圏c項目的經費包含財政撥款、學費及其他事業性收入。而搭建實訓基地、建設實訓環境、聘用資深兼職教師、發放教師團隊激勵薪酬等眾多經費支出遠超院校負擔能力,院??山柚圏c項目機會,盤活校內外資源開展對外培訓,增加事業性收入以彌補試點項目經費支出。開展對外培訓可使校內培訓教師團隊有創收的機會,非教學時間空置的實訓室也可充分利用。社會人員的參培有望吸引更多對口企業與院校達成合作,進一步促進產教結合,助力試點項目推進。茶藝師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費用對學生來說是道門檻,一次鑒定費用約等于一個月的生活費。對于應屆畢業生這批特殊的群體,政府各部門應引導培訓評價組織出臺有別于社會人員的定價政策,試點院校主動申請作為考點,提供考試物料、能源與場地,培訓評價機構只需聘用若干考評員;或針對這一群體采用先考再付的形式,考試通過,人社補貼僅發放抵扣完報名費的部分。為避免考生浪費考試資源,限定畢業學年學生每個證書級別僅可報考一次。
本文主要將茶藝師試點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各參與主體政策細化不清晰、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團隊結構不匹配、缺少薪酬激勵與專項培訓、院校1+X證書制度試點資金缺口大等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政行企?!背B化協同推進,發揮產教結合作用,依據試點項目需求更新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借助企業力量合作完善教師隊伍,開展對外培訓創造事業性收入彌補試點項目支出等舉措。1+X證書制度能否順利推進的首要決定因素便是頂層設計,政府各部門如能通力合作,完善細化規章制度,讓試點院校清晰看見前路,則能避免行差踏錯,提高試點運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