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超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的安全和社交的需求逐漸得到關注。通過分析老年人的人力資源開發和需求,發現在地區發展模式下,對老年人群體進行人力資源開發更能滿足他們的安全和社交需求。
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進入老齡化社會是我國要長期面臨的現實和挑戰。相比年輕人,老年人擁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和更為豐富的人生經驗,這是他們能夠轉化為人力資本的基礎。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有居家安全的需要;人際關系上,老年人有社交的需要。實際上,老年人的兩種需求很難同時得到滿足。一方面,身體的衰老使老年人擔心自身安全,逐漸縮小日常活動范圍;另一方面,活動范圍的縮小意味著社交圈變窄,社交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現有的解決方案主要以興辦老年大學為主,雖然較好地滿足了老年人的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但老年大學并沒有使老年人的人力資源得到更全面的開發和使用。通過研究老年人的優勢,開發老年人人力資源,能夠在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社交的需要,并與地區發展模式相契合。
老年人人力資源開發重點在于提高對老年人人力資源的認識,作為社會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的人力資源特征并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和使用。雖然老年人在生理方面不占優勢,但在其他一些方面是年輕人無法相比的。
老年人時間充足。充足的時間對于老年人來說,既是他們的資本,又是他們產生需求的原因之一。退休后,老年人不需要像年輕人那樣為生活打拼,每月的養老金可以滿足他們日常消費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陪伴家人,也可以去實現年輕時未能實現的計劃,比如旅游、發展一項興趣愛好等。但時間一長,老年人難免會覺得生活無趣,他們需要通過做些事情來打發時間。一些老年人希望繼續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還可以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但很多兒女出于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考慮,并不同意他們再就業。還有一些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在家缺少陪伴,希望入住養老院,但子女并不希望如此。因此,退休后的老年人大多在家生活,社交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很多人認為,老年人每天出門鍛煉身體是為了讓自己身體更健康,實際上,也是在滿足他們對社交的需要。一般情況下,老年人鍛煉的位置大多選擇在人多的地方,比如公園,在這里鍛煉身體場地開闊,方便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鍛煉身體,同時,開闊的場地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此鍛煉,在一起鍛煉的過程中,他們可以交到興趣相同的朋友,聊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相互交流生活經驗等,極大地滿足了老年人的社交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適應環境的基礎,退休后,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從工作崗位來到居住地。對退休老年人來說,相比同事,鄰居反而成了比較陌生的人,容易出現不適應的感覺。因此,老年人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來滿足社交的需求,從而更好更快地適應環境。
老年人經驗知識儲備足。老年人在退休前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努力奮斗,有的甚至一輩子都在從事一個行業,積累了大量行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在過去幾十年的工作時間里,老年人會遇到各種工作上的難題和社會上的挫折,他們會努力學習知識或向前輩請教工作經驗,攻克工作上的難題;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老年人增加了社會經驗、磨煉了意志,這是年輕人少有的寶貴財富。接受過前輩指導的老年人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會使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工作經驗幫助新人,這也讓他們逐漸樹立起在行業內的威望。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會從生活瑣事上獲得經驗,而這恰好可能是中青年缺少的生活經驗、生活竅門。
有樂于助人的習慣。許多老年人有樂于助人的習慣,愿意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分享給他人,幫助他人成長。在退休后的生活中,也喜歡參加公益活動、志愿服務,因此,時常能在各類正能量活動中看到大量老年志愿者的身影,他們希望通過服務他人,發揮余熱。
作為社區工作三大模式之一,地區發展模式是指鼓勵當地居民通過自助或互助解決社區問題,其工作重點是培養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意識,發掘區域人才。經過走訪發現,大部分小區的年輕人由于工作原因很難有時間參與社區事務,并且現在大量年輕人涌向城區,鄰里之間關系較為疏遠,參與社區事務的意識較低。相反,老年人有大量空閑時間、較多的人生經驗、知識儲備以及較高的參與意識。因此,老年人人力資源開發對社區發展模式有著促進作用。
地區發展模式需要居民擁有充足的時間。社區發展模式需要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參與社區事務需要花費時間,甚至一些社區事務要等待工作日才能處理。對年輕人來說,工作日需要上班,沒有時間參與社區事務,非工作日可能需要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家庭大掃除、休息、社交等。因此,年輕人參與社區事務的可能性較小。而老年人退休后,并不需要為了生活去上班,他們有大量的時間能參與其中。參與社區事務的活動范圍并不是特別大,這可以讓那些身體條件不是特別好的老年人也能參與其中。參與社區事務能讓老年人接觸到更多人,這擴大了老年人的交友范圍,極大地滿足了老年人社交的需要。同時,剛退休的低齡老年人可以通過參與社區事務,更為深入地了解自己居住地的情況,認識社區居民,有助于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減緩因退休產生的不適感。在參與社區事務的過程中進行老年人人力資源開發,讓老年人利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知識儲備獻計獻策,對地區發展模式有著促進作用。
地區發展模式需要發掘區域人才。區域人才,不僅僅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人生經驗,更需要具有號召力,能將區域內的人團結起來。綜合來說,區域人才大致要滿足四個要求:有號召力,具有大量知識儲備和豐富的人生經驗,具有參與社區事務的意識,有參與社區事務的時間。通過發掘老年人人力資本可以發現:老年人并不需要每天上班,減緩生活壓力,滿足對區域人才的時間要求;大部分老年人在鍛煉身體時和其他人嘮家常,表明老年人對關于自己生活的事情比較上心,間接表明老年人有較高的社區事務參與意愿,滿足了對區域人才意識的要求;社區居民在參與社區事務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便需要有著大量知識儲備和人生經驗的人提供建議,而老年人在退休之前已經積攢了較多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驗,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供其他居民參考,滿足了對區域人才的知識和經驗的要求;老年人對自己所涉及的行業較為了解,退休前在工作的過程中,幫助新人解決問題,自身過硬的本領及樂于助人的性格、良好的品格讓他們有較高的威望,意味著有較高的號召力,滿足了對區域人才有號召力的要求。因此,老年人的人力資源開發有助于發現區域人才。
地區發展模式需要居民具有參與意識。地區發展模式需要鼓勵居民通過自助或互助的方式解決社區問題,而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問題的前提是居民具有參與意識。參與社區事務滿足了老年人社交的需要,也實現了老年人繼續奉獻自己力量的愿望。在互助養老中,老年人有著強烈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要。通過建立互助養老模式,可以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要,讓老年人在相互幫助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而被幫助的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被助”到“自助”的轉換。年輕父母經濟壓力較大、工作忙,孩子的托管便是一大難題,有照顧兒童意愿的老人與有需求的家庭結對子,為他們提供托管幫助,這既解決了上班族的一大難題,又滿足了老年人對社交的需求。因此,通過人力資源開發,尋找有參與意識的老年人,有助于老年人與地區發展模式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