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嚴燕
(南京工業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1816)
體育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而全民健身則是實現體育強國目標的核心要素。隨著冬奧會的推進,昔日的冰雪運動在“無山無?!钡某S栔兄饾u遠離江南。長三角地區的冰雪運動一體化發展,是提升競技冰雪運動整體綜合實力的不可或缺之路。為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精神,作為長三角核心區域之一的江蘇省,積極推進長三角國家一體化戰略實施,致力于解決該區域全面發展的難點和對策,探索最佳發展路徑,為發展非傳統優勢項目提供有益借鑒[1]。
20 世紀80 年代末至今,江蘇的冰雪運動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主導下的產業推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國家提出“北冰南展”戰略到成功申辦北京冬奧會,再到《長三角地區體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江蘇經歷了從緩慢到快速的發展過程,最終進入了一體化加速的新階段。
20世紀80年代末,長三角地區以競技體育為主要發展方向,大眾冰雪運動的發展卻未得到應有的關注。運動員大多來自于高校和社會力量,運動隊主要由合建組成。但缺少統一組織和管理,導致在項目上存在較大差異。2009 年,江蘇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冬季運動會,為長三角地區冰雪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總體江蘇省的競技冰雪運動的發展處于緩慢上升的趨勢。
2022 年,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四省體育局聯合發布了《長三角地區體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旨在整合該地區競技冰雪運動資源,加強競技冰雪運動的競技、管理、訓練等方面的合作,全面覆蓋競技冰雪運動一體化快速發展。競技冰雪運動得以在江蘇省高水平、高質量的道路上高速前行,這得益于中國提出的“北冰南移”戰略。在戰略層面上,采取積極態度以推動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貫徹落實,協同合作,并肩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提出,從而使得社會冰雪運動也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認可。
作為奧林匹克家族一員,冬奧會為促進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江蘇作為全國經濟強省,盡管位于南端,也積極融入其中。在響應國家號召的過程中,采取了多項地方鼓勵措施,政策層面提供相應的保障,積極跟進了相關舉措。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2.1.1 聚焦國家政策優勢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冰雪市場。國務院和國家體育總局相繼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等文件,為冰雪運動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政策基礎和社會環境。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發揮各地區優勢,實現合理分工,凝聚強大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長三角地區的冰雪運動一體化快速發展,得益于高層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戰略重點,這種協同效應極大地推動了該地區的發展。
2.1.2 依托地方經濟實力
江蘇省地域經濟底蘊深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于全國領先地位。在此區域內,高水平教練員運動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對運動基地的長遠規劃以及賽事的運營安排,離不開強大的經濟實力。該文通過分析我國現階段體育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協調度情況,發現目前二者間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現象。因此,需持續提升江蘇在冬季運動、管理和整體經濟效益方面的水平,以達到更高層次的發展。
2.1.3 共享交通體系發達
江蘇已形成覆蓋多個省、高速公路和一系列支線機場的鐵路運輸系統。這些設施,共同促進了立體交通模式的發展。該地區運動員在訓練和參賽時,可以享受到便利通道所帶來的時間和成本的顯著降低。在江蘇的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各個區域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相互推進,從而將江蘇的冰雪運動推向了一體化發展的高速公路之上[1]。
英語與漢語的語句組成方式不同,且漢語中有一些獨有的詞匯與概念,時,可以在結尾處標記注解,方便對方理解。例如“龍頭企業”這一名稱,在中國的意思是領軍企業,但國外的語言環境中不會接觸到這一稱呼,如果直接翻譯成“dragon head enterprise”,那就會產生語用失誤。因此在翻譯時應解釋出語句的具體含義,在漢語中表示的內容。正確表達方法如下:“leading enterprise”。
由于自然條件限制,江蘇群眾基本未參與過冰雪運動。因此,大眾對于參與運動的態度以及理念相對滯后,群眾基礎薄弱,冰雪運動的文化和運動氛圍尚未形成。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大眾對參與運動的需求越來越大。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在基礎設施上存在很大差別,這也是制約場館數量和規模擴大的原因。目前,江蘇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已完成或規劃了冰雪工程場地,但場館的建設規模小,缺乏配套服務,運營管理業余化,場館資源未合理且充分的利用,這些對場館的綜合運營、推廣和發展冰雪運動都呈負面影響。
2.2.1 專業的師資力量不足
江蘇省的冰雪運動師資較于北方而言顯得匱乏,導致冰雪專業人才的儲備和培養不足。在冰雪研究領域,江蘇省級高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是該省冰雪專業人才緊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應吸引專業人才和教師,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資源,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冰雪運動后備人才的培養,推動俱樂部的發展,以達到激發公眾對項目和文化傳播的積極參與的最終目的。同時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國外體育機構合作,提高江蘇省在世界體育競技領域中的影響力。
2.2.2 冰雪運動群眾基礎較差
自我國2022 冬奧會舉辦成功后,冰雪運動文化逐步邁進大眾視野中,群眾熱情逐漸高漲,冰雪文化普及隨即帶動了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如冰雪旅游、運動、藝術以及休閑等,公眾參與度逐年上升,但相較我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羽毛球、排球、游泳等,這一項目的普及率還處于較低水平[2]。通過對江蘇省高校的調查研究發現,除省內南京體育學院外,其余高校對冰雪運動的重視程度較低,未系統地開展課堂教學以及運動隊訓練,僅個別高校存在學生課外自發組織興趣活動的現象。冰雪項目的刺激性是吸引大眾參與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一項目危險系數較高,且是不可控的。對冰雪項目缺乏技術了解,容易受到物理損傷,現場體驗感降低,操作困難。換個角度講,冰雪運動不易掌握、容易出現傷病以及其危險性較大也是很強的阻礙發展的因素[3]。綜上可知,冰雪運動在江蘇省群眾中普及度較低以及群眾對其認知不夠,受眾群體數量較少,未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4]。
2.2.3 冰雪場館數量有限
冰雪運動對材料和設施的要求很高,因此現場設施的完善將在保持南方人對冰雪的熱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南京、蘇州、徐州、無錫、鎮江、連云港等城市已建成或規劃冰雪施工場地,但場地設施匱乏。作為主導公共生活的縣市,目前還沒有建設場館的縣市,這將嚴重阻礙人們參與、理解和參與冰雪運動的機會和熱情[4]。同時,場館內設備相對較少,沒有完善好對應配套服務,場地管理和運營非專業,缺乏成熟的培訓體系、專業的教育者、運營課程、示范場所和服務行業,場地資源利用不足。這對冰雪運動場館設施的綜合運營呈現負面影響,阻礙了冰雪運動的普及和實踐。冰雪運動設施總量少、規模小、分布不均,將成為遏制江蘇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2]。
冰雪體育文化是以體育運動項目和運動員活動為主體而產生的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形態。在北方,出現了“羊角”“馬蹄形行進”“木制行進”等多種表現形式,同時也涌現出冰雕藝術、雪塔藝術等藝術形式,這些創新不僅進一步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也加強了冰雪運動文化的傳播,奠定了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冰雪運動文化也得到新的發展空間。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的主導地位在冰雪運動文化的蓬勃發展中得以彰顯。冰雪體育運動在提升國民身體素質和精神品質方面具有獨特價值。推進我國“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促進冰雪類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建設冰雪運動文化為引領,逐步被大眾所接受和認可,從而使體育與經濟融為一體。因此,冰雪運動的興起離不開冰雪運動文化的孕育和發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在促進健康的新生活方式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更有效地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國際奧委會將實施奧運會知識管理機制,從而為各奧運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冰雪運動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工作,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計劃,加強對冰雪運動項目的研究與宣傳,使之逐步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邁進。江蘇可以借鑒北方地區歷年舉辦賽事的成功經驗,引進優秀的服務管理理念,以此為基礎積極推進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發展,為江蘇人民提供一個平臺,進一步加強本土冰雪運動品牌的培育,建立完善的產品鏈,為賽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與相應的體育場館展開合作,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動江蘇冰雪運動的發展[5]。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和變革的新時代,面對著相關人才的稀缺和競技體育人才的匱乏,上下之間的人才差距越來越大。隨著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國家加大了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各個領域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致后備人才的培養方式從“一條龍”轉變為“重訓輕教”,甚至出現了“只訓不教”的現象,這種風氣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對運動項目的正確理解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于高水平運動隊的需要。因此,如何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是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挑戰。我國頒布了相關政策,打破了傳統選材的束縛,多元化、多層次地吸納了冰雪體育人才。同時,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其快速發展,鼓勵高校提高對冰雪教育的重視程度[3],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支持冰雪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鼓勵冰雪項目的商業化運作。我國冰雪人才將前往冰雪強國大國進行訓練和深造。與此同時,他們的加入將有助于緩解我國冰雪競技人才短缺的問題[2]。
自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冬季運動發展的46號文件》以來,國家層面對冰雪運動發展進行規劃時,一直堅定地將冰雪運動等專項內容納入考慮范圍。致力提高社會各界對參與各類冰雪運動設施的興建和運營的參與度,以促進冰雪運動事業的發展和推廣。在我國冰雪運動的演進歷程中,它不僅是廣大民眾參與的平臺,同時也是冰雪運動產業難得的發展契機。作為多元化、綜合性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分支,冰雪體育產業在充分利用江蘇省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政策優勢的基礎上,經營冰雪體育設施,打造冰雪裝備產業鏈,鼓勵冰雪運動服務軟件開發,完善冰雪資源配置,優化冰雪運動服務水平,滿足公眾健身需求,促進公眾冰雪消費運動,增強冰雪運動的社會影響力,最終將江蘇冰雪運動轉化為集消費、休閑、體育于一體的新型體育產業示范項目,實現了冰雪運動服務的多元化,促進了江蘇體育科學發展[6]。
隨著江蘇省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群眾對體育消費的需求和能力也日益增長,精神消費的需求超出了大眾體育消費結構的可承受范圍。如何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南縣”冰雪運動拓展戰略的背景下,罕見的冰雪運動或許能夠為廣大民眾帶來獨特的心靈享受。江蘇地區的“輪滑”速滑車手們為該省打造高水平冰雪品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該省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對精神文化追求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與快樂。江蘇省的“輪滑”速滑隊舉辦了一場備受矚目的高水平滑冰大賽,旨在普及速滑相關知識,引領體育健康的新理念,并在各類速滑項目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通過參考國內外知名冰雪運動品牌的管理經驗,并針對江蘇省的冰雪運動品牌活動[4],提高比賽組織、服務和產品的發展水平,以充分展示比賽的整體效果。
在冰雪運動的競爭中,人才的數量和素質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為推動江蘇冰雪運動全面高質量發展,必須全力推進冰雪人才共享與建設,促進本地區冰雪運動蓬勃發展。第一,加強該地區冰雪運動治理、進修、科研和人力資源整合,促進冰雪人才合理流動。第二,與地方政府建立合作機制。在長三角區域定期舉辦冰雪運動研討會,在管理冰雪運動隊訓練的經驗成果、保障政策的制定、訓練方法的更新、興奮劑綜合管理以及奧運會實時動態等信息方面進行資源共享。第三,構建以“政府驅動+市場驅動”為主線的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冰雪運動員選拔體系,探索青少年冰雪運動員預備隊培養模式[7],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冰雪教育活動。聯手實施卓越的教練員培訓計劃,以提升訓練效果。開展高水平運動員選拔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大力支持冰雪人才院校之間的共同培養,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機構合作,以達到培訓共享共贏、協調發展的機制。建立完善的運動員文化教育制度,加強對青少年冰上專項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教育。目前,在以江蘇省南京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大學等對冰雪運動科研有深度研究的專業體育機構為基礎的共建計劃中,江蘇教練員培訓基地和江蘇教練員學院得以建立。通過組建專家委員會對不同地域間的冰雪體育項目進行分類評估,確定各地區的主導發展方向及特色優勢項目。確立以中央為導向、地方政府為核心、社會和市場共同參與的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保障政策框架[8],以實現各市之間資源的共享、人才的共同培養以及成果的互通[9]。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冰南移”已逐漸成為推進冰雪項目發展的戰略之一,并被廣泛實施。從目前來看,我國冰雪運動開展得并不樂觀。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冰上項目在國際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不小差距,主要表現為:訓練體制落后,運動員年齡偏大;教練員隊伍老化嚴重;缺乏系統科學的理論教學和訓練指導;沒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北方冰雪運動的成功實踐為江蘇的冰雪運動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在北方成熟的體系基礎上,科學制定江蘇冰雪運動推行政策,并建立起人才交流的平臺,從而推動江蘇冰雪運動邁向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