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孟書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阜陽 236031)
創新是國家發展之根,是民族振興之魂。萬眾創新時代,舞蹈應主動作為,順應時代潮流,以發展新型模式下的舞蹈為目標,樹立全新的舞蹈理念,構建完善的舞蹈創新發展體系和新型舞蹈產業鏈;以提高舞蹈產業的文化創意為要求,建設資源共享、競賽實踐、校企合作“三位一體”的實踐平臺;以提高舞蹈創新創業實效性為目的,打造優質的舞蹈創新產業,構建實踐育人基地、政府、社會“三方融合”的保障體系,并最終發展成為“民眾勇于創新、社會鼓勵創新、國家扶持創新”的新型舞蹈產業模式。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前國家總理李克強提出“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理念。隨后在兩會中,李克強又一次提出,把億萬人民的聰明才智調動起來,就一定能夠迎來萬眾創新的新浪潮,至此“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始引起全民關注。
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經濟負擔日趨加重,我國亟須轉變經濟形式。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頗具挑戰。聞名世界的“Made in China”也使得中國長期處于世界經濟產業鏈和勞動價值鏈的最底端,在世界工廠一直都在輸出廉價勞動力,付出的高額勞動力與所獲取的實際市場份額不成正比。為了打破當前經濟發展的僵局,我國亟須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型動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勢如破竹。以下便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背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也十分重視,政府出臺了眾多相關政策,但大多都執行困難,沒有完善的管理系統;政府職能缺位,創新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創新資金投入不足,創業融資供給不足;創業增值服務不足,孵化水平較低;創業門檻設置過高,主體缺乏活力。就我國社會目前的情況來看,國民沒有創新意識,創新氛圍十分冷清,沒有濃烈的創新激情。
經濟全球化不僅涉及經濟,還有文化、政治等諸多方向,民族經濟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政治、文化、歷史的特殊性及其社會進程,并且對該地區的文化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和影響。而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千百年來智慧與文明的重要代表,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文化極大地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歷史發展。經濟全球化也使得全球多樣的文化相互融合與沖擊,并形成一種新的主流文化。
舞蹈作為特殊的動作語言形式,是一種既與其他文化融合又相對獨立的存在,它記錄和傳播著某種文明下的民族精神。中國是文明古國,也是舞蹈大國,各個民族都有代表自己特色的地方舞蹈,它完美地再現了人類各個發展時期的不同文化形式。社會意識和社會思潮是舞蹈發展的外部因素,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這些外部因素有了很大的改變,舞蹈文化也同其他文化一樣,面臨著新的生存選擇。新形勢下,為了使舞蹈更好地發展,不能故步自封,必須更新觀念,用新的思維方式尋找新發展的脈絡,從經濟的角度出發,為舞蹈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已是人們生產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舞蹈也同樣要順應互聯網化的發展趨勢,舞蹈產業與互聯網的充分結合,會讓舞蹈在互聯網化發展中創造出更為豐富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舞蹈,作為人類最早創造的藝術樣式之一,它伴隨著人類的生存活動和生產活動發生、發展以至演進。尤其是在原始公社時期,舞蹈不僅是原始人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原始人民物質生活的直接體現。人們相信通過舞蹈可以實現豐收、興旺氏族、驅趕疾病等。后來隨著夏啟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祭祀舞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民間風俗祭祀舞,是對前代傳統的繼承。其中楚國的巫舞最興盛,水平最高,影響深遠。楚國就是現如今的湖北、湖南全部,安徽、河南、重慶、江蘇、江西部分地方。湖北又有著“荊楚大地”之稱,由此可見,湖北的民間舞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1]。
孝感是湖北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孝感民間舞蹈也以祭祀舞蹈為主。根據《漢書·地理志》中所記載的“楚人,信巫鬼,重謠祀”,巫與孝感市的民間舞蹈有著密切的聯系。每逢紅白喜事、五谷豐登、天旱水澇等,都要以完整的祭祀儀式舞之蹈之[2]。孝感市以道教舞為主,其流傳歷史久遠。表現內容和形式體現在法事中,是為死者超度靈魂的跑道場,是用符水給人治病的巫術,是防火防水保平安的平安醮。
孝感祭祀舞蹈中的代表性節目有《彩船舞》《蓮花碗》《跑蓮燈》《踩八卦》等。這些儀式活動舞蹈性強,表現力豐富。如《彩船舞》以“云手翻身”為主要動作,《蓮花碗》以“平云手”“內外挽花”“轉身換位”為特色,《踩八卦》以“踩七星”為基本套子貫穿全舞,而《跑蓮燈》則以“太極元極”“二儀”“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七”“八卦”8種隊形為主要特點。其共同點是在表演前后都有一套禮儀性的動作[3]。
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逐漸加速,給中國的經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勢所趨,舞蹈藝術作為文化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跟隨時代的腳步,將目光放在世界舞蹈藝術發展的最前端,隨著近年來中外舞蹈藝術交流的逐漸加強,西方現代舞以及國外各種民間舞蹈、流行舞涌進中國,給中國的舞蹈藝術帶來了極大的發展空間。我國舞蹈藝術家們也開始積極變革舞蹈藝術,取世界各地舞蹈之精華,繼承發展民族舞蹈的優秀傳統,創新舞蹈內容與形式,力求改變舞蹈藝術落后的局面。但是舞蹈藝術的發展還是有不合時宜的惰性因素[4]。
舞蹈藝術必須打破常規。在我國,舞蹈藝術以舞蹈團為單位,自排自演,偶爾在國內聘請舞蹈界的專家、高手指導排練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劇目,很少與外界交流,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圈子中。而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舞蹈藝術的表演不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孤立的文化經濟行為,跨國演出是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方式。在跨國舞蹈演出市場的背景下,《胡桃夾子》《天鵝湖》《大河之舞》等一大批經典舞蹈劇目走向世界,走進中國,并且迅速占領市場。相比之下,中國的跨國舞蹈演出就相對落后,許多帶有中國特色的經典舞蹈劇目只在國內演出,沒有走向國際,無法與國際交流。所以,今天的中國舞蹈藝術必須打破常規,走出國門,面向世界,將中國元素推廣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形成極具競爭力的國際化舞蹈產業品牌。
舞蹈是文化產業中的一個分支,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那么舞蹈領域必在其中。同樣,研究舞蹈的產業化的同時也必然繞不過文化。因此,創新是長遠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的舞蹈文化產業也是如此。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創新需要加強文化產業鏈和文化產業集群這兩種經濟業態,雖然現階段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但是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經起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既是促進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協調的客觀需要,也是今后舞蹈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我國目前也有一些傳統舞蹈藝術的創意產業。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創意產業中就包含舞蹈方面。政府深入挖掘湘西本土的民族文化,大力引進外來投資者和高級文化人才,積極發展旅游演藝事業,努力形成精品,擴大品牌效應。《煙雨張家界》《煙雨鳳凰》《天門仙狐·新劉海砍礁》《張家界·魅力湘西》《煙雨洪江·沅江號子》等大型文藝演出節目形成了一條演藝走廊。許多游客為了能夠親眼目睹這些精彩的節目而選擇來湘西旅游,張家界得天獨厚的湘西本土民族文化與居高不下的游客市場,使得旅游演藝業成為新興起的文化產業。“白天賞山水美景,晚上看民族大戲”成為張家界旅游的一大特色。與此同時,《張家界·魅力湘西》《天門仙狐·新劉海砍礁》被列入國家首批文化旅游重點項目——旅游演出類名錄。目前,張家界的旅游演藝業已經與旅游業完美融合,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延伸了旅游產業鏈條,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推動了旅游經濟的發展,并且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大家所熟知的大型舞蹈展演——由楊麗萍老師創作的《云南映象》也是一個典型的實例。《云南映象》是對云南各族的宗教信仰、圖騰、生活、愛情、勞動等的真實表現。作品中的部分舞蹈具有濃重的儀式性,同時象征性意味十足。《云南映象》的成功在于其盡量保持民族民間舞蹈的原生態。這也是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新趨勢與發展方向。在創作構思上,《云南映象》的新穎之處在于編導與時俱進的思想,把民族民間傳統的舞蹈文化與現代舞蹈手段密切結合,現代的舞蹈觀念和先進的舞蹈技巧相結合,使得民族民間舞蹈藝術表現力大大提高。這種方法既極大地保留了民族民間舞蹈的原生態,又不會故步自封,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云南映象》向人們完美地展示了將民族民間舞蹈由儀式及自娛性舞蹈向舞臺表演的轉化,欣賞價值極高,可以說是目前國內的舞臺表演作品中的典范[5]。
孝感民間舞蹈雖然起源早,但是卻陷入了瀕臨失傳的窘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人口不斷涌入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這使得孝感民間舞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了極大威脅。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和不科學的管理,一些主要的傳說和遺址變得不復從前,沒有了昔日的光彩。“三節龍·跳鼓舞”在申請非遺項目的過程中,云夢各級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申遺成功后,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三節龍·跳鼓舞”理論研究的人員極度缺失,在傳承人的資助和培養方面也有極大的缺失。而且就目前來看,三節龍制作工藝的制作者大多都年至古稀,也無傳承人,可以表演傳承技藝的中年傳承者,因為生活壓力極大而不愿繼續,開始轉行,這使得孝感民間舞蹈的發展更是不容樂觀[6]。
4.2.1 積極發展旅游舞蹈產業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旅游成為人們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時旅游業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孝感有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如小董永尋母升天的雙峰山、以孝為主題的董永公園、槐蔭公園、孝感博物館、大佛寺等,同時作為董永故里的孝感,流傳著凡人董永與七仙女的凄美愛情故事,還有孟宗哭竹、董永賣身葬父等感天動地的故事。這些民間故事與傳說可以與旅游景點緊密連接,還有孝感本地的民間舞蹈,借鑒湘西旅游業,發展具有孝感特色的旅游演藝事業。湖北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歷史底蘊悠久,是發展旅游業的重要大省。孝感市政府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機會,大力發展孝感民間舞蹈,讓孝感民間舞蹈走出孝感,走出湖北,走向全國,爭取走向全世界[7]。
4.2.2 孝感民間舞蹈走進課堂
孝感民間舞蹈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問題,且傳承難。然而,就目前來看,傳承孝感民間舞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孝感民間舞蹈走進課堂。高校引進孝感市民間舞蹈的專業人才,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政府提供相應資金,培養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進行教學。同時,還可以與舞蹈培訓機構合作,通過免費教學體驗進行宣傳。比如河北傳媒學院就開設了河北民間舞蹈的必修課,學生通過學習河北民間舞蹈,能更加解了河北地區的民間文化[8]。
4.2.3 通過公眾號、直播平臺推廣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微信、微博、QQ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通過這些APP 交流的同時,也通過它們獲取更多的信息,足不出戶就可以看世界。政府及孝感民間舞蹈組織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進行文化傳播,向全國人民介紹孝感民間舞蹈的來源、發展等,將孝感民間舞蹈科普出去,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孝感民間舞蹈。與此同時,將孝感民間舞蹈在一些直播平臺進行宣傳,比如抖音、快手等,引導全民參與,使得全民對此有更加深入的了解[9]。
4.2.4 推動全民舞蹈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場舞成為越來越多人參與活動鍛煉的方式,“全民舞蹈,健康生活”成為廣大市民新的生活理念,也被現代社會所倡導[10]。舞蹈隨之受到群眾的重視與追捧,商機也隨之而來。“舞民”們通過上傳舞蹈視頻或出版相關的舞蹈音像制品等獲取利益,起到了極好的宣傳效果,同時也為專業舞蹈培訓機構開拓了新的發展模塊——“廣場舞”。
4.2.5 創作自主的舞蹈品牌劇目
孝感有許多動人的神話傳說,這些都可成為孝感民間舞蹈創作的題材。以這些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為題打造精品劇目,這種接地氣、接近生活的作品,觀眾也能更好地接受,有利于孝感民間文化推出去。充分與外來文化相交流,吸收其他地區優秀的文化,積極與優秀文化相融合的同時,保證自身的文化特色,打造王牌舞蹈品牌劇目,加大自身的競爭力。在與外交流借鑒其他作品的發展模式的同時,根據自身特點,創新出獨特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