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后,我國與國際社會經濟接軌,各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逐步轉變為綜合國力的競爭。要想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促使我國在國際上有更大的話語權,就需要加快推動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基于這種情況,就需要讓高新技術企業加速發展,逐步研發出更多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此支撐各行各業生產水平的提升,逐步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增長。為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實現更大的發展,我國政府部門出臺了諸多財政優惠政策,并且給予了相應的政府補助,有利于實現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因此,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積極使用政府部門提供的優惠政策,科學合理進行會計核算和納稅籌劃,把握兩方面工作的要點,對研發過程產生的各項費用進行合理歸集,確保其符合現有核算要求的規定,以此保障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在會計核算要點上,應當科學合理設置研發費用科目、完善研發費用核算體系,以此提升會計核算水平。另一方面,在納稅籌劃要點上,應當結合技術轉讓所得優惠政策,開展納稅籌劃工作;利用政府補助收入,落實納稅籌劃工作;借助成本費用,實現稅前扣除,以此不斷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納稅籌劃合法合規性,更好地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會計核算;納稅籌劃;要點處理
引言
當前,我國實現萬眾創業的新局面,促使我國整體創新能力得到增強[1]。現階段各類新技術不斷產生,創新人才隊伍規模持續擴大,創新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基于這種情況,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規模也在持續擴大,成為當前政府部門重點扶持的行業[2]。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后,既可以增強我國創新實力,也可以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過程中,會計核算和納稅籌劃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實現會計工作規范化,也可以增強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3]。因此,高新技術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視會計核算和納稅籌劃,可以為企業經營活動提供資金支持,也可以降低經營活動中的財務風險,以此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會計核算及納稅籌劃概述
會計核算主要是通過貨幣作為計量尺度,對會計主體的資金運動進行的反映。一般情況下,是對會計主體產生的經濟活動實施有效的核算。此外,做好會計工作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形式實施有效的組織,能夠有效提高會計工作質量,以此對會計工作效率進行有效的提高[4]。
納稅籌劃主要是指對涉稅業務實施有效的策劃,進行納稅操作方案的有效籌劃,以此達到節稅目的。其中,納稅籌劃主要包含轉嫁籌劃、節稅以及避稅等。第一,納稅籌劃主要是指納稅人在法律范圍內通過稅法漏洞獲取稅收利益,是一種“非違法”行為;第二,節稅主要是指納稅人在稅法立法精神的基礎上,通過稅法起征點與免征額等優惠政策,達到少繳國家稅收的目的;第三,稅收轉嫁籌劃是指納稅人為達到減輕自身的稅收負擔,通過對銷售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整,將稅收負擔轉嫁給他人承擔的經濟活動。由于通過轉嫁籌劃能夠實現降低自身稅負的目標,因此人們也將其列入納稅籌劃的范疇[5]。第四,涉稅零風險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稅款繳納及時、足額,不出現任何稅收違法亂紀行為,或風險極小。
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現階段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呈現出逐年上漲趨勢,從2013年開始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有6萬家,到2022年末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萬家,是之前的3倍。這種增長過程與政府部門扶持力度有著直接關系。我國政府部門出臺了很多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促使高新技術企業實現更大發展。并且,政府部門對高新技術企業關注力度也在持續增強,在政策上進行傾斜,促使高新技術實現更好發展[6]。同時,不同區域政府也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出臺了鼓勵和支持政策,更加重視高新技術行業的發展質量。現有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過程更具靈活性,既擴大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范圍,也對研發強度和人員要求進行降低,促使更多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7]。
從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情況分析,主要呈現出四個特點。第一,研發資金投入高。基于高新技術企業要對技術及產品進行研發,需要使用的資金量很多,并且各類研發項目的開展,也要分階段投入相應的資金。第二,技術及人才密集。在整個高新技術企業中,都需要依托相應的技術優勢,才能促進技術的發展。此外,高新技術企業整個研發活動都需要技術人才支持,一旦沒有相應的技術人才,整個研發活動基本上都是無法很好開展的。基于這種情況,整個高新技術企業所具備的人才都是非常多的[8]。第三,創新性。這是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發展的主要要求,也是實現高質量增長的有效途徑。一般情況下,高新技術企業想要實現長遠發展,需要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產生,這就需要發揮創新作用,不斷對產品及技術進行研發[9]。第四,高風險性。基于技術研發過程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所有技術研發不一定都會取得成功,甚至部分技術研發過程需要多次進行,才能產生預期的研發結果。并且,市場環境也會帶來諸多的風險,為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過程帶來諸多損失,這源于市場存在的不確定性[10]。再加上研發相同技術的企業很多,一旦競爭對手研發出來后,會造成本企業研發失敗,無法獲取更大的市場優勢。
三、高新技術企業會計核算要點分析
(一)科學合理設置研發費用科目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研發費用是非常多的,這也是決定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格指標之一。基于這種情況,應當對研發費用科目進行明確設置,對于屬于研發費用的都需要設置獨立賬目,并且對其進行獨立核算。在研發支出科目中,對研發項目名稱、費用支出明細、資金來源渠道等都要進行全面記錄,也要對相關信息進行核對。在設置會計科目過程中,需要關注到不同核算間有著差異性,加上高新技術企業對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認定也是不同的,導致政府補助項目所需要確定的金額也是不同的。研發費用在會計核算口徑上大部分都是存在差異的,但是為符合研發費用的規定,應當對歸屬于研發費用的內容進行一起處理。按照高新技術企業的需求,對研發費用進行細化,特別是在進行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中,基本上高新技術企業都需要對會計科目進行合理設置。
(二)完善研發費用核算體系
在高新技術企業中,需要對研發費用單獨設立科目及賬務核算,這是研發費用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需求。高新技術企業在經營生產活動中,所產生的研發費用是需要單獨建立賬目和獨立核算的。一般情況下,研發費用可以體現出研發經費的用途,并且在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中,也要求單獨設立研發費用科目。按照現有會計核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其中規定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對研發費用進行單獨管理,并且使用表格化統一。在對相應附表進行填列中,應當對其中涉及的研發費用具體金額進行確定,并且對每年產生的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費用進行記錄,對實際產生金額進行審查。財政部門每年會有相應的政府補助,也會與研發費用存在關系,這需要所有研發項目產生的經費全面記錄到獨立的賬目中,確保所有研發費用可追溯。
四、高新技術企業納稅籌劃要點分析
(一)結合技術轉讓所得優惠政策,開展納稅籌劃工作
在我國現有稅法中,增值稅和技術轉讓所得都有相應的優惠政策,財政部門對其有著明確規定,單位和個人對自己掌握的技術可以進行轉讓,并且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可以獲取相應的收入,這些業務也可以免部分稅費。政府部門對高新技術企業有著非常強的財稅政策扶持力度,很大程度上促使高新技術企業獲得持續發展,尤其是營改增全面落實后。通過對高新技術企業財稅扶持政策進行調整后,其技術轉讓在增值稅上也是同樣適用的。并且,在進行技術轉讓過程中,對其產生的增值稅是免征的,這是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研發和使用上的財政扶持。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研發和轉讓過程中,應當按照現有財政政策申請相應的所得稅、增值稅等減免,有利于降低企業現有稅負壓力,以此獲取相應的政府財政優惠,促使企業獲得有效的資金支持。
(二)利用政府補助收入,落實納稅籌劃工作
在高新技術企業中,政府會經常對企業部分研發項目給予財政資金扶持,可以很好地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有效推動技術及產品創新。在我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政府部門應當對高新技術企業給予財政扶持,降低其所得稅和增值稅,并且對有著很高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給予一定的科研費用補助。一般情況下,高新技術企業受到政府補助后,應當對這部分資金進行納稅籌劃,也要使用稅負降低政策進一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通過實施科學合理的納稅,可以對企業納稅金額進行延遲,以此讓高新技術企業實現更大的發展。政府部門通過對相應的科研扶持規劃,能夠使用專項資金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扶持,企業則需要按照相應的管理要求,對政府補助資金單獨核算。此外,高新技術企業對這部分資金的核算過程,不會計入到納稅中,以此降低當期所形成的納稅金額。
(三)借助成本費用,實現稅前扣除
按照企業所得稅稅法規定,稅前扣除項目往往劃分為三類,包括不得扣除、允許扣除、限制扣除。其中,限制扣除是企業在納稅過程中,部分稅費需要稅前進行扣除,包括職工福利費、業務招待費、工會經費、公益性捐贈等。這些費用都需要納入到企業所得稅核算中,并且會計處理過程中也需要對相應的稅費扣除。職工教育經費在納稅過程中,可以結轉到下年扣除,并不會造成企業納稅金額增多,大部分費用都是在納稅前進行結轉扣除。高新技術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會產生很多成本費用,因此需要對成本費用的合法合規性進行考慮,盡最大可能在成本費用支出中對可以扣除的部分進行扣除,以對納稅金額進行降低。政府部門針對高新技術企業是有優惠政策的,這需要企業在納稅過程中,充分使用政府政策,降低企業應當繳納的稅費總額。如,在固定資產處置中,應當采用加速折舊法和縮減使用期限的方式減少企業所得稅。
五、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對企業經營發展產生更大影響,逐步成為社會經濟的驅動力。應用科學技術,能夠讓企業市場競爭力得以提升,也可以更好地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當前,我國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大,加大了財政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出臺了諸多財稅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應當把握這種機會,不斷增強企業會計核算能力,加大力度開展納稅籌劃工作,逐步降低企業稅法壓力,充分獲取政府財政補助,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更好地實現我國技術研發行業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楊士彥.淺析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以新三板掛牌企業為例[J].納稅,2020,14(20):133-134.
[2]王文莉.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支出增加與財務彈性分析——基于Z公司的案例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2):19.
[3]劉曉光,丁銀鯤.高新技術企業財務柔性與企業價值研究——基于技術創新投入的中介效應[J].財會通訊,2020(17):85-88.
[4]雷蕾.高新技術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相關性研究——立足新常態經濟社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1(9):167-169.
[5]郭曉川,劉虹,張曉英.雙元創新選擇、市場競爭強度與商業模式迭代——基于高新技術制造企業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21,35(10):9-14.
[6]朱雪薇,尹宗成.雙元創新、財務冗余與企業績效——來自高新技術企業的經驗數據[J].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0(3):100-105.
[7]朱雪薇,尹宗成.財務冗余對高新技術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創新投入的中介作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6):67-74.
[8]余鑫鑫.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的財務效應研究——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實證分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1):106-112.
[9]彭玉蓮,林妙昕,余鑫鑫,羅嘉文.迎合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識別及經濟后果——基于KY公司的案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34-142.
[10]謝澤敏,葉陳剛,趙夢奇,時薇.高新技術企業政府補助、R&D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我國科創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國際商務財會,2022(22):41-49.
作者簡介:王曉勤,女,1989年8月生,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高企賬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