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摘要】 目的 探討穴位按摩護理結合隔姜灸對產后宮縮痛緩解效果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湖口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產后宮縮疼痛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穴位按摩結合隔姜灸護理,持續觀察至產婦出院。對比2組產后宮縮疼痛程度、疼痛生化指標、日均宮縮痛發作次數、每次疼痛持續時長及負性情緒。結果 干預前2組宮縮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宮縮疼痛程度評分為(2.13±0.25)分,低于對照組的(2.96±0.3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2組疼痛生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PGE2水平、血清P物質(substance P,SP)質量濃度分別為(120.35±18.94)ng/L、(4.11±0.25)ng/L,低于對照組的(152.67±15.88)ng/L、(4.63±0.20)μ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期間日均宮縮痛發作次數(1.59±0.32)次,少于對照組的(2.13±0.58)次,每次持續時間(16.93±2.44)min,短于對照組的(21.15±2.79)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2組負性情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分別為(37.55±6.72)分、(40.03±7.01)分,低于對照組的(45.31±5.98)分、(48.33±6.4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穴位按摩結合隔姜灸護理干預用于產后宮縮痛產婦中,可減輕宮縮疼痛程度,改善產婦負性情緒,降低PGE2水平,利于產后恢復。
【關鍵詞】 產后宮縮痛;穴位按摩護理;隔姜灸;前列腺素E2;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248.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3-0139-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3.046
宮縮痛是產后常見癥狀,產婦受宮縮疼痛影響,不能正常休息與哺乳,易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負性情緒會導致產婦機體內分泌紊亂,刺激兒茶酚胺類物質釋放,進一步加劇宮縮痛,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產婦產后恢復[1-2]。西醫主要通過止痛藥治療宮縮痛,但效果有限,且存在不良反應與母乳喂養禁忌,難以被產婦及家屬接受。中醫認為產后宮縮痛是由于氣血不足,以致血氣遲滯而瘀-瘀阻沖任,從而導致腹痛[3]。穴位按摩與隔姜灸為中醫特色護理方法,穴位按摩是通過按摩相關穴位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隔姜灸是點燃姜片上的艾絨,利用熱力將藥物作用于穴位,經脈絡傳導以溫通氣血[4]。鑒于此,本研究將穴位按摩護理結合隔姜灸用于產后宮縮痛產婦中,觀察對產婦產后恢復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湖口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產后宮縮疼痛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7.63±2.01)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4±0.48)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27±0.16)次;體質量69~84 kg,平均體質量(76.83±2.14)k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8例,剖宮產12例;初產婦13例,經產婦27例。對照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7.82±2.43)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37±0.50)周;孕次1~5次,平均孕次(2.31±0.17)次;體質量68~86 kg,平均體質量(76.94±2.50)k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9例,剖宮產11例;初產婦16例,經產婦24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足月單胎妊娠;術后存在不同程度宮縮疼痛;臨床資料齊全;產婦及家屬均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精神、行為異常;合并嚴重產后并發癥;存在出血性疾病;取穴處皮膚破損。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加強產婦飲食、母乳喂養指導,觀察子宮收縮情況,采取音樂療法、注意力轉移等方法減輕疼痛;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安撫產婦情緒,并鼓勵家屬多陪伴產婦,持續觀察至產婦出院。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穴位按摩護理結合隔姜灸。(1)穴位按摩。產后12 h協助產婦平臥,放松呼吸與全身肌肉,順時針按摩其小腹10 min后右手拇指以一指彈推法推氣海、關元穴,再捏拿血海、三陰交穴,各穴按摩2 min,力度以產婦自感酸脹為宜,1次/d,持續按摩至產后第3天。(2)隔姜灸。鮮生姜切片,中間針刺數孔,艾絨制作成直徑1 cm、高1.2 cm的艾柱,姜片放置于穴位,艾柱放置于姜片之上后點燃,在神闕穴施灸,灸3~5柱,1次/d,持續至產后第3天。持續觀察各項指標至產婦出院。
1.4 觀察指標 (1)宮縮疼痛程度。干預前后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5]法對2組產婦宮縮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10分,評分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輕。(2)疼痛生化指標。干預前后抽取2組產婦3 mL靜脈血,離心取得血清后用全自動分析儀檢測血清中PGE2水平;放射免疫法監測SP的質量濃度。(3)記錄干預期間2組產婦日均宮縮痛發作次數與每次持續時間。(4)負性情緒。干預前后使用SAS[6]、SDS[7]量表評估產婦負性情緒,每個量表20個條目,總分均為100分,評分低表明產婦情緒狀態佳。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宮縮疼痛程度 干預前2組宮縮疼痛程度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宮縮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疼痛生化指標 干預前2組疼痛生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PGE2、SP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宮縮痛發作次數與每次疼痛持續時間 觀察組干預期間日均宮縮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每次疼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負性情緒 干預前2組負性情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SAS、SDS量表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產后宮縮痛是由于子宮強直性收縮引起的下腹部陣發性劇烈疼痛,與月經痛類似,但疼痛程度更為強烈[8]。母乳喂養過程中機體釋放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加劇宮縮疼痛,部分產婦因疼痛難忍,出現煩躁、抵觸喂養情緒,甚至直接中斷哺乳,嚴重降低母乳喂養率[9-10]。宮縮疼痛還會對產婦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造成負面影響,在劇烈宮縮疼痛作用下,產婦易出現緊張、出汗、面色蒼白等自主神經活動異常,進而影響產后休息與恢復,加劇負性情緒,嚴重降低產后身心恢復水平[11-12]。
中醫將產后宮縮痛歸屬“產后腹痛”范疇,因產婦產后沖任空虛,以致胞脈有失濡養、氣血兩虧,“不通則痛”。對于產后宮縮痛,中醫遵循“通則不通”干預原則,通過疏通經絡、暢通氣血,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宮縮疼痛程度評分,PGE2、SP水平,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干預期間日均宮縮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每次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穴位按摩護理結合隔姜灸干預能夠緩解產婦產后宮縮痛,加快疼痛消失,促進產后恢復。穴位按摩為中醫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手法作用于人體穴位,并由體表深入體內,起到局部刺激、活血祛瘀、疏通經絡、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按摩穴位中,氣海可益氣理氣,血海可理血,而關元可理下焦,通過以上穴位能夠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進而緩解疼痛[15-16]。三陰交為一身血穴,可調動周身經氣,使之氣血充足流暢,通則不痛,進而增強鎮痛效果。隔姜灸是一種艾灸技術,利用艾葉在生姜上施灸,艾葉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溫熱可增強生姜藥性,起到溫中止痛的功效,藥效可穿透皮膚直達病所深處,從而緩解疼痛。神闕穴位于臍中,屬任脈之穴,內走臟腑經絡,為平衡陰陽調節臟腑之樞紐,灸之可利水固脫、溫陽救逆、溫補脾腎、調和氣血、溫經通絡,被廣泛用于婦科疾病調理中。隔姜灸神闕穴能夠溫陽胞宮,促進胞絡氣血運行,且生姜性溫,入肺、脾經,有溫中回陽,回陽救逆之功,可有效減輕疼痛。隔姜灸還可通過作用神闕穴調動機體痛覺神經系統,降低疼痛因子PGE2水平,抑制產婦情緒反應與痛覺感受,提高機體疼痛耐受性,有效緩解宮縮痛,減少產婦情緒波動。將穴位按摩與隔姜灸聯合用于產后宮縮痛產婦中,能夠相互補充,協同增效,最大程度減輕產婦宮縮疼痛,改善負性情緒,有利于產后恢復。代鳳超等[17]研究指出,隔姜灸艾灸神闕穴,可減輕痛經患者腹部疼痛,與本研究結果相似與。陳燕花等[18]研究顯示,穴位按摩能夠減輕產婦產后宮縮疼痛,本研究結果亦存在相似之處。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處,主要與納入樣本容量少、觀察時間短等有關,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擴大樣本容量,延長觀察時間,探究穴位按摩結合隔姜灸對宮縮疼痛的進一步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穴位按摩結合隔姜灸護理有助于減輕產后宮縮痛產婦疼痛程度,縮短疼痛持續時間,減少負性情緒的產生,利于產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雷俠,師曉艷.散結定痛湯治療產后宮縮痛血瘀證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18,36(1):152-154.
[2] 魯漢杰,張穗,楊麗,等.多模式預防性鎮痛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宮縮性疼痛護理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 5(20):54-58.
[3] 鐘潔,陽秀芳,黃梅花,等.雷火灸治療產后宮縮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38(1):119-120.
[4] 陳德娟,賴立,徐春秀,等.穴位按摩聯合情志干預對產婦分娩疼痛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9,37(9):204- 207.
[5] 楊蕊,朱雪泉,肖樂,等.視覺模擬評定量表與抑郁癥狀快速評估量表的一致性研究[J].中國醫刊,2018,53(8):918- 921.
[6] 王文菁,譚文艷.驗證性因子分析在焦慮自評量表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7):781-783.
[7] 金婷,張磊晶.我國常用的抑郁自評量表介紹及應用[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7,17(5):366-369.
[8] 王娟,田原,曹玉.生血寶合劑對瘢痕子宮剖宮產術后宮縮痛緩解效果的觀察[J].河北醫藥,2020,42(1):157-159.
[9] 湯海珍,韓雪敏,趙偉,等.鹽酸納布啡復合枸櫞酸舒芬太尼在剖宮產術后鎮痛中的應用效果[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5):627-631.
[10] 張瑾,張建華,趙欣媛,等.產后復健散聯合康復按摩對產婦產后康復與心理睡眠狀態、泌乳情況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8,39(8):1063-1066.
[11] 呂曉軍,湯笑笑,鄭會玲.臍療聯合艾鹽包改善經產婦產后宮縮痛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45(5):560-564.
[12] 張麗華,楊志勇,楊倩,等.穴位肌電生物反饋療法對經產婦產后宮縮痛的影響探討[J].中國計劃生育與婦產科,2021, 13(8):56-59.
[13] 沈紅,岑莉,李明先,等.腕踝針緩解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宮縮痛的效果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19,30(8):1918-1919.
[14] 祁丹鋒,汪歡歡,李瓊,等.中藥穴位貼敷聯合宮縮素對產后子宮復舊及宮縮痛的影響[J].新中醫,2017,49(3):131- 132.
[15] 王磊.中醫情志護理對緩解初產婦自然產后宮縮痛護理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1):214-216.
[16] 王金香,楊連杰,馬艷,等.中藥奄包穴位熱熨治療產后宮縮痛療效研究[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8,33(6):36-38.
[17] 代鳳超,水于恬,郭潔麗,等.隔姜灸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20,47(6):161- 164.
[18] 陳燕花,李翰玲,徐玉婷.穴位按摩結合情志護理對減輕經產婦產后宮縮疼痛及促進康復的影響[J].新中醫,2020, 52(17):134-136.(收稿日期: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