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雪蓮,張敏燕,周穎
(1.上海理工大學 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 200093;2.上海介入醫療器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 200093)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1]。因此,思政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是上好一門思政課的基礎。“微創醫療器械概論”是生物醫學工程的前沿課,既可以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又可以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又可以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微創醫療器械概論”在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面做了初步探討。
微創(傷)的意思就是“微小創傷”,是指為了實施手術而不得不對人體造成的侵襲而言,是“微創外科”的概念范疇,也叫“微侵襲外科”或者“微侵入外科”,也就是用微小的創傷完成傳統的外科手術。介入則是指通過外力對體內特定目標區實施的以修復或治療病變區的積極干預行為,外力可以來自器械、藥物、電磁場等。兩者的含義和意義都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為目的。因此,微創與介入技術即是通過對病人身體造成盡可能微小的創傷而對體內病變區實施手術或修復或治療的一種手術方法[2];微創手術定義更廣,除指介入手術外,還包括腹腔鏡手術(Laparascopic Surgery)和內窺鏡(Endoscopic Intervention)手術等。全世界已成功地開展微創手術百種以上,100%的婦科急腹癥、85%~90%的婦科手術、胸腔(壁)10多種手術,泌尿外科、骨外科、小兒外科及神經外科都開展微創手術。微創和介入治療占所有外科治療方案的50%~90%[2]。
目前,微創外科的主要標志還是以手術切口的減小為特征。手術切口的減小顯著減輕了手術對人體內環境平衡的影響。臨床工作和研究的結果來看,微創和介入技術減小了切口大小,顯著減少病人痛苦,加快恢復和縮短術后住院日。衡量一種手術是否是微創外科,是否達到了微創的目的,一個客觀性的標志應該是患者術后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時間與傳統手術相比是否有顯著的縮短。雖然微小創傷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手術切口的微小,因為手術對人體的創傷刺激不僅來源于皮膚的創傷,創傷還來自手術對內臟組織器官的創傷以及手術對人心理的創傷[2]。很多微創手術雖然內臟組織器官的切割、電灼、縫合的操作并不比傳統手術小,但是術后患者的疼痛和住院日的差異很大。很多實驗研究也證實與傳統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引起人體的應激反應低、對機體免疫功能的抑制小、器官功能恢復快[2]。可見,學習微創外科與介入手術治療原理,設備和器械在手術中的作用,是手術成功與否關鍵。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微創醫療器械概論”解決了上述問題。該課程主要講授微創與介入醫療器械的基本原理、應用、臨床局限性以及此方面的前沿問題,并以微創與介入醫療器械的心血管、腫瘤、腦神經、周邊血管和骨外科等疾病為主線,通過學習,加強學生對最前沿的微創與介入醫療器械技術的理解,掌握微創外科醫學有關的基本術語(中英文),熟悉各項技術及器械的研究方法及現狀,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及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并通過討論等形式加強實際應用能力,為微創醫療器械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探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和大國工匠精神的途徑,微創醫療器械概論教學內容及考核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微創醫療器械概論教學內容考核設計
微創傷介入醫學是人類20世紀繼抗生素、消毒技術、全身麻醉技術之后最重要的臨床醫學成果;微創技術集合生物醫藥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影像技術、新材料、電工學、控制理論、各種尖端物理化學手段、精密加工制造、互聯網技術等,反映和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和工業水平;微創傷介入醫學的誕生極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和醫療效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
本課程旨在學會以審視的眼光欣賞各種最前沿的微創介入技術[4-5];掌握幾種最主要微創手術介入醫學產品的設計方法;通過自選題全面掌握(聽、說、讀、寫、想)至少一種微創介入醫療技術并學會產品設計的一些基本思維方法并逐步培養出一種適度的自信;了解國內從事微創介入手術的主要醫院和主要醫生的基本情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和大國工匠精神。
本課程“以小看大”,感受民族情懷,在健康中國[6]、健康上海戰略[7]全面實施的時代背景下,是學生們的責任和使命所在。“小創—微創—無創”為主線,將對細節的追求和創新的堅持深深融入,醫學科學飛速發展,也是學生們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盡精盡微”,培養大國工匠精神,必須面對微創與介入器械水平與歐美間的距離的現實,不甘落后,肩負著巨大的使命和責任。
本課程基于產出導向的理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講授與實踐相結合,旨在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微創醫療器械概論融入思政元素設計一覽表見表1。

表1 微創醫療器械概論融入思政元素設計一覽表
“以小看大”,感受民族情懷:“小創—微創—無創”為主線,將對細節的追求和創新的堅持深深融入其中。
“盡精盡微”,培養大國工匠精神:以心血管介入支架為對象,從產生原因、治療原理及并發癥預防角度,闡述“精”與“微”的工藝特點。
“面對現實”,微創大設備待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與產出目標相匹配。腫瘤在超聲波或核共振成像儀下,結冰區與非結冰區差別很難一目了然,對手術過程進行即時圖像監控。教學考核與學習目標一致,一旦低溫冷刀引入腫瘤病灶且正確定位,冷刀的位置無需頻繁變換,避免腫瘤在體骨噴溢及癌細胞擴散。設定明確的學習產出目標,提供多種形式的形成性評估。腫瘤組織被破壞后仍完整地留在體內由周圍健康組織靠新陳代謝慢吸收,無須帶出體外等問題,亟待解決。利用評分量規等提供足夠的反饋,增加互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等。
微創醫療器械概論學習目的在于,在學習微創手術與介入醫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與微創介入醫學有關的基本術語(中英文),了解當前最先進的各種微創介入醫療技術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過程,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
針對“面對現實”,微創大設備待完善,這一思政元素的實踐環節。鼓勵學生查閱最新發展的文獻資料,以PPT結合視頻資料匯報交流,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學生了解專業技術發展前沿。微創醫療器械概論中的“微視野”,就是學生關注FDA、SFDA及前沿性的訂閱號,了解專業前沿發展的好平臺,例如,腫瘤電場治療、腦部腫瘤單軌誘導裝置、腫瘤療法CAR—T等5分鐘3張PPT,既有挑戰又有信息,學生收獲頗豐。講授腫瘤微創醫療器械章節時,課上以“熱療”和“冷療”為主講授,當今最新的研究現狀學生沒有了解,更不知道現在腫瘤醫療器械的差距,面對現實,正視問題,才能領悟責任擔當和大學生的使命。
“以小看大”,感受民族情懷:“小創—微創—無創”為主線,將對細節的追求和創新的堅持深深融入其中;“盡精盡微”,培養大國工匠精神:以心血管介入支架為對象,從產生原因、治療原理及并發癥預防角度,闡述“精”與“微”的工藝特點;“面對現實”,微創大設備待完善:腫瘤在超聲波或核共振成像儀下,結冰區與非結冰區差別很難一目了然,對手術過程進行即時圖像監控。一旦低溫冷刀引入腫瘤病灶且正確定位,冷刀的位置無須頻繁變換,避免腫瘤在體骨噴溢及癌細胞擴散。腫瘤組織被破壞后仍完整地留在體內由周圍健康組織靠新陳代謝慢吸收,無須帶出體外等問題,亟待解決;“雙語授課”,提高國際化水平:為了跟國際水平接軌,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微創介入醫學有關的基本術語(中英文),并通過微視野練習和專題小論文文獻檢索,提高雙語水平;“能力提高”,多元考試知識融入:本課程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期末基礎知識掌握(C):30%;微視野5分鐘分享(PPT)(B):10%(PPT質量和講述),課前測復習上節課重點(D):10%(每次一題),自選課題科技小論文書寫,鍛煉閱讀和書寫能力(A):50%。
通過本實踐環節的擴展,學生認識到現在的醫療水平與歐美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必須面對現實,不甘落后。老一代科學家在老去,重擔放在了“90后”和“00后”的肩上。生物醫學工程是一個年輕的行業,需要解決、突破很多的技術難關,但是依然存在設備壟斷、人才短缺、技術空白的問題。需要專于學術的人才,可以把上一代人沒走完的路走完。
學生們紛紛表示:“他們肩負著巨大的使命和責任,是一切理想和抱負實現的地方,是夢想起飛的地方,是希望開始的地方。現在中國,相關企業和教育部門都在大力推動著我們的發展。”“擁有自己的醫療核心產品,高端醫療診斷設備,還是中國的夢想。”“在如今的中國,核磁共振,心臟支架等產品早已完成進口替代,在評選2018年度全球醫療器械公司100強的時候,國內有6家企業入選,國產化顯現‘井噴式’局面,中國有了自己的技術壁壘,在很多方面中國都可以自豪地說中國比所謂的進口做得更好、更強。”“在醫學科學飛速發展,在健康中國、健康上海戰略全面實施的時代背景下,既是學生們的責任和使命所在,也是學生們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
微創醫療器械在短短的十余年時間里,中國完成了從無到有,從0到1的飛躍。世界都在驚嘆中國為什么可以在沒有經驗基礎,同時面對歐美的施壓、壟斷、技術封鎖的惡劣環境下,還能夠有如此快速的發展?原因在于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中國人的精神。
本文探討將微創醫療器械課堂教學和思政元素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微創醫療器械發展史,緊密聯系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讓學生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道理,深刻領悟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