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Maragtas SV AMANTE 著 楊超譯
摘要:文章旨在通過對馬科斯就任總統前后的言論、就職演講、國情咨文以及媒體訪問的報道進行分析,剖析馬科斯政府的經濟政策內容與趨勢,分析馬科斯政府任期內(2023—2028年)菲律賓經濟的前景和挑戰。馬科斯政府的《2023—2028年菲律賓發展計劃》描繪了未來六年菲律賓的發展路線圖,其中包含了歷任菲律賓政府經濟戰略中的關鍵要素,如貿易自由化、放松管制、減少官僚主義等,保持了經濟政策的連續性。馬科斯及其經濟團隊也在推動菲律賓國會修改1987年菲律賓憲法的經濟條款以更好的發展經濟。在基建方面,馬科斯繼續前任總統杜特爾特的“大建特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承諾保交付,并提出自己的“多建好建”口號。在菲中經貿關系方面,菲律賓與中國的貿易顯著增長,已經超過了與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貿易。中國成為菲律賓投資和進出口的重要來源國。雖然有不少亮點,但農業衰退,制造業停滯不前以及服務業比重過大等菲律賓經濟主要結構性弱點仍然存在,同時還面臨著通貨膨脹、貧困、就業,以及貿易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問題和挑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批準可能會給菲律賓帶來經濟機遇,但仍需要為農業等弱勢部門構建安全網。菲律賓海洋經濟的潛力和能力也未能得到系統和全面的發掘。馬科斯政府過多依賴“臨時經濟體制”,同時缺乏連貫的、可持續的經濟戰略和結構改革,有可能會使得菲律賓經濟容易受到全球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馬科斯;菲律賓經濟;2023—2028年菲律賓發展計劃;RCEP
[中圖分類號]K341.5;F134.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2479(2023)05-047-13
The Philippine Economy Under the Marcos Administration (2023-2028):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Philippines)Maragtas SV AMANTE, translated by Yang Chao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utlook and challenges of the Philippine economy under the 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administration in the term of 2023-2028, and the economic policies of the Marcos administr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s remarks during the presidential campaign, his inaugural address, his state-of-the-nation-addressand reports in the media visits. The Marcos administration's Philippine Development Plan 2023-2028, which outlines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roadmap for the next six years, incorporates key elements of the economic strategies of successive Philippine governments, such as trade liberalization, deregulation, and reduction of bureaucracy, and maintains the continuity of economic policies.Marcos and his economic team are also pushing the Philippine Congress to amend the provisions related to the economy inthe 1987 Constitution of the Philippines for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erms of infrastructure, Marcos continued former President Duterte's “big build, special buil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promised to ensure delivery, and put forward his own “Build, Better, More (BBM)” slogan.In terms of Philippine-China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the Philippines' trade with China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surpassing tha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Europe.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vestment and import and export for the Philippines.Despite a number of good performances, the main structural weaknesses of the Philippine economy, such as agricultural recession, stagnant manufacturing an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still exist. At the same time, it faces issue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inflation, poverty, employment, as well as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may bring economic opportunities to the Philippines, but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build a safety net for vulnerable sectors such as agriculture.The potential and capabilities of the Philippine marine economy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explored. The Marcos administration's excessive reliance on the "Ad hoc economic," coupled with the lack of a coherent, sustainable economic strategy and structural reforms, could leave the Philippine economy vulnerable to global risks and instability.
Key words:Marcos;economy of the Philippines;Philippine Development Plan 2023-2028;RCEP
在馬科斯政府的領導下,菲律賓經濟的前景將取決于采取明確、可行和連貫的措施來解決數十年來的歷史失衡問題。馬科斯政府需要以有效措施采取緊急行動干預,來穩定和加強基本食品的生產、供應和分配。這些緊急行動包括降低食品價格、遏制通貨膨脹,因為通貨膨脹正威脅著馬科斯政府經濟計劃中的其他關鍵組成部分;對政府機構,如海關局及有關的貿易和農業機構的貪污和腐敗采取行動,逮捕囤積者、走私者和壟斷聯盟成員;就如何扭轉和消除貿易、政府收支以及國際收支方面的歷史赤字制定明確的行動計劃;重新談判和重新安排沉重的外債負擔,以進一步減少社會服務支出的財政壓力。此外,還需要對勞務輸出政策進行認真的審查和改正。
菲律賓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前景十分廣闊。然而,堅定的信心需要具體措施的支持,以扭轉菲律賓持續的貿易和國際收支逆差,并優先采取行動解決失衡問題。
貧困、失業、收入和資產不均等問題迫切需要國家干預來解決,但菲律賓沒有連貫的、可持續的戰略,缺乏政策透明度和結構改革。“臨時經濟體制”可以用來形容馬科斯政府在食品安全、通貨膨脹、農業發展、勞工、外債、貿易、財政管理和工業化等問題上采取的“逐件逐案”的緊急措施。“臨時經濟體制”的一個案例是擬議中的馬哈利卡(Maharlika)主權財富基金1,該基金在缺乏可行性研究和保障措施的情況下成為優先政策選項。
《菲律賓2023—2028年發展計劃》承諾了未來六年的發展路線圖,包含了前任政府經濟戰略中的新自由主義關鍵元素,在“華盛頓共識”的關鍵領域如貿易自由化、放松管制、減少和消除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以促進“營商便利”和私有化等方面與前任政府的經濟政策保持了連續性。
目前,馬科斯政府正嘗試對菲律賓憲法和有關法律的“保護主義”的經濟條款提出憲法修正案。然而,臨時經濟政策可能容易受到新出現的全球風險和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保護主義的抬頭,以及與東盟、中國和印度的經濟聯系所提供的機會都表明菲律賓的工業化需要連貫的經濟政策加以支持。
雖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批準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潛力,但仍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如要提供明確的資源和計劃,為弱勢部門(主要是農業)構建安全網,制造業和服務業也需要關注。2022年前6個月的菲律賓政府經濟管理顯示出一種拖延、不連貫和無決斷力的模式,這可能會加大菲律賓邊緣和弱勢群體的風險。
一、馬科斯關于經濟優先事項和政策的聲明
馬科斯政府在經濟政策和管理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如何克服菲律賓人對馬科斯家族負面歷史遺產的不信任及污名化。歷史文獻記錄了1972—1986年在老馬科斯總統的戒嚴法統治下菲律賓政府是如何壓制政治反對派并掠奪經濟資源的。這些記錄顯示了老馬科斯在1986年被趕下臺后留下的經濟后果——59%的菲律賓人處于貧困狀態,以及由于大建基礎設施,包括后來被封存的核電站而留下的283億美元的外債2。菲律賓善政廉政委員會關于追回國家資產的一系列報告及最高法院的判決文件表明,至少有100億至300億美元國家資金被非法隱藏存放在海外銀行賬戶中3。馬科斯無法解釋的財富來源包括挪用外國經濟援助、美國軍事援助(其中包含大量可自由支配的資金),以及20多年來公共工程合同的回扣。
在2022年5月9日菲律賓總統選舉前的競選演講中,馬科斯沒有對其政府的經濟政策優先事項作出任何明確、詳盡的聲明。各種調查顯示,在選舉前,菲律賓人最關心的問題是食品價格上漲、失業、提高最低工資的要求,以及遏制政府腐敗。在2022年5月總統大選后和就職典禮前的聲明中,馬科斯都提到希望促進與美國的貿易關系,但減少對外國援助的依賴。
隨后,馬科斯于2022年6月30日發表就職演說,并于2022年7月25日發表首次國情咨文,為農業、商業、貿易和經濟目標提供了寬泛的承諾框架,但細節很少。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講話沒有包括基本經濟政策的細節,例如,如何為實現這些目標提供資金,如何實現稅收、外國貸款或官方發展援助目標,如何平衡預算和國際收支。在就職演說中馬科斯提出重建經濟的“一攬子計劃”,但沒有定義“一攬子”的含義。馬科斯還承諾解決能源價格上漲問題,并按時完成前任政府的基礎設施項目。菲律賓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數字寬帶和連接系統的薄弱及低效,但馬科斯沒有作出關于如何邀請投資者參與和發展這一關鍵基礎設施的具體聲明。
馬科斯任職后訂立了一個重要的經濟目標,2023—202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增長8%,以及在他任期結束前將貧困人口減少到9%以下1。馬科斯發表了一份總體聲明,表示將改革稅收制度以增加稅收,但稅收負擔是針對高收入或中收入群體,還是針對大型科技公司和石油公司等特定的高收入群體,目前尚不清楚。此外,推出了“多建好建”(build better more)的基建計劃,這與美國總統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建得更好”類似。此外,馬科斯提到的數字經濟平臺內容也與拜登的經濟計劃中部分內容類似。
批評人士指出,馬科斯的方案不僅呼應或重申了拜登對美國的經濟計劃——當然,美國比菲律賓富裕得多,菲律賓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也重申了菲律賓前任政府的優先政策事項,但沒有就菲律賓經濟中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失衡提供原創、創新或全面的觀點理念,比如應對農業衰退、土地改革、制造業疲軟及依賴業務流程外包等服務業的措施。雖然有聲明強調保護菲律賓海外勞工的福祉,但是沒有任何政策支持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處于弱勢地位的工人,如衛生工作者、吉普尼2和公共汽車司機、酒店和餐館工人,以及其他服務人員。
出國訪問為馬科斯提供了闡述和澄清其經濟政策的機會。馬科斯于2022年9月6—7日訪問新加坡,接著訪問美國,并于2022年9月23日在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紐約總部發表演講。在新加坡,馬科斯強調菲律賓是“亞洲最快速的崛起之星”,并表示菲律賓的經濟表現將超過地區的其他鄰國。菲律賓財政部部長本杰明·迪奧克諾(Benjamin Diokno)指出,菲律賓結構性改革加強了堅實的宏觀經濟基本面,這使得菲律賓能夠從新冠疫情中逐漸復蘇。他還強調菲律賓仍在進行結構性改革,以及實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政府之間達成的“華盛頓共識”所支持的“最佳”經濟政策,如《企業復蘇和稅收激勵法》《外國投資法修正案》《零售貿易自由化法修正案》《公共服務法修正案》等。
在這些立法中,最重要的是《企業復蘇和稅收激勵法》。菲律賓財政部部長本杰明·迪奧克諾稱該法案是“菲律賓歷史上最大的企業財政刺激計劃”。該法案“大幅削減企業所得稅稅率”,以及“在給予財政和非財政激勵方面表現出更多的靈活性”。在2022年12月12—15日于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東盟—歐盟峰會上,馬科斯保證菲律賓將致力于2023—2027年的東盟—歐盟戰略伙伴關系。雙方將擴大和深化在新冠疫情后經濟復蘇、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海上安全與合作、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重點領域的合作。馬科斯表示互聯互通應該包含海、陸、空及網絡連接在內,通過數字轉型來減少數字鴻溝。馬科斯還嘗試推動歐盟盡快完成菲律賓—歐盟自由貿易協定。他指出歐盟正在失去商業機會,而這些機會正是一些亞洲國家在菲律賓所享有的。馬科斯還出席了2022年11月11—13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第40屆和第41屆東盟峰會,并簽署峰會聲明,重申菲律賓加強經濟一體化、互聯互通及與“東盟+3(中國、日本和韓國)”的伙伴關系。
2023年1月16—20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參加了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阿亞拉(Ayala)集團、生力啤酒公司、SM投資集團等7位菲律賓商業集團領導人陪同參加。在達沃斯論壇上,馬科斯重申了2023年菲律賓經濟保持7%的增長率預測,馬科斯還保證其經濟政策與菲律賓往屆政府經濟政策保持連續性,并且與“華盛頓共識”的關鍵要素保持一致,比如“強勁的宏觀經濟基本面、財政紀律、結構改革和經濟自由化”。
要達到馬科斯的承諾,菲律賓需要放松貿易關稅限制,兌現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并進一步擴展到菲律賓憲法保護領域的改革。例如,允許外國人擁有土地,進入以前僅允許本國人經營的行業,以及修改憲法規定的合資公司中本國資本至少要占60%的要求;減少外國人不允許進入的行業負面清單——如大眾傳媒、教育、采礦、海洋資源和自然資源開采等。1991年菲律賓《外國投資法》(后經RA8179修訂)規定外資在勘探、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公用事業經營,教育,水稻、玉米的生產和培育,深海捕魚,基礎設施運營等行業及公寓所有權中持股不得超過40%。目前,馬科斯及其經濟團隊支持并正在努力推動菲律賓國會修改1987年菲律賓憲法的經濟條款。
與此同時,馬科斯認識到有必要確保足夠的福利措施,以保護弱勢部門免受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馬科斯政府致力促進形成“一個能夠幫助企業最大限度地提高競爭力并促進其進入全球市場的環境”。馬科斯政府將歡迎“經濟和技術合作,以協助較小經濟體的發展和參與,特別是小企業和有潛力的經濟部門參與全球經濟”。馬科斯隨后于2023年2月10—12日訪問日本時確認了這個合作意向,并達成了35項新的商業協議,涉及100億美元的投資。這些商業協議包括在基礎設施、能源、制造業、醫療保健、電信等領域的合作。例如,豐田公司將投資44億比索1,以擴大其廣受歡迎的多功能汽車(Tamaraw)的產能,該車采用“更清潔的內燃機”。
菲律賓繼續利用其經濟自由化法律和其他激勵措施來支持外國企業,例如放寬資本所有權限制。2000年頒布的《零售貿易自由化法》、2022年頒布的《公共服務法》《外國投資法》和《企業復蘇和稅收激勵法》都是與貿易自由化和放松管制相一致的政策。2022年3月21日,時任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簽署了第11659號共和國法案(《公共服務法修正案》),該法令允許外資擁有菲律賓公共服務業的100%股權。2023年1月1日起生效的《企業復蘇和稅收激勵法》則降低了菲律賓企業所得稅。
與此同時,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局于2023年1月啟動了菲律賓2023—2028年發展計劃。馬科斯認識到“數字化作為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和經濟轉型工具的重要性”。馬科斯政府致力“賦能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使其能夠參與數字經濟”,其目標是在菲律賓大規模部署普及數字聯通,特別是在地理位置上相對封閉的地區。在勞動和就業方面,馬科斯政府將重點關注“教育、技能發展和終身學習之間的聯系,以提高工人的受雇就業能力,解決當前的社會脆弱性”。這些聲明或多或少與菲律賓歷屆政府的勞動和就業政策相呼應。
在馬科斯政府執政早期,其經濟團隊內部就出現了政策分歧。例如,財政部部長本杰明·迪奧克諾主張將采礦業“作為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在來源”,鑒于金屬價格高企,他認為應敦促經濟進一步自由化和放松管制來吸引采礦業投資。相比之下,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 部長阿爾弗雷多·帕斯夸爾(Alfredo E. Pascual)強調,需要通過工業化創造穩定、高薪的高質量工作崗位,并呼吁通過“一項利用科學、技術和創新產生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公司的戰略”來振興工業。馬科斯則決定在執政早期同時兼任農業部部長。這些任命表明了馬科斯政府與前任政府政策的連續性,以及強調放松管制、注重外國投資、私有化和進一步開放貿易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路線。最重要的是,馬科斯繼續前任總統杜特爾特的“大建特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承諾保交付,以及“多建好建”。
二、基本經濟指標
2022年,菲律賓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6%,加上海外菲律賓工人的匯款和其他收入,菲律賓國民總收入(GNI)增長了9.9%1。然而,僅靠增長數據可能無法全面反映社會和經濟發展狀況,由貧困、失業、健康保險和其他社會指標所反映的增長收入分配情況應能使總體發展狀況顯得更加完整。
菲律賓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揭示了其固有的結構性弱點——農業衰退、制造業停滯不前、服務業比重上升。經濟增長主要體現在消費和政府支出方面,繼續依賴海外菲律賓人的匯款來刺激經濟。農業疲軟導致基本食品價格居高不下,2022年12月菲律賓的通貨膨脹率為8.1%。13.2%的菲律賓家庭和18.1%的菲律賓人生活在貧困之中。雖然失業率在2022年11月降至4.2%,但未充分就業率仍然高達14.4%。貿易和國際收支平衡繼續出現長期赤字,達到49億美元。菲律賓外債占GDP的比重達到63.7%,是17年來的最高水平。2022年,外國投資達到294億比索,相比2020年下降36.2%2。
(一)食品價格和通貨膨脹管理策略
2022年,菲律賓基本商品和日用品價格繼續上漲。大米、糖、蔬菜、魚和肉制品等基本食品供不應求。糖、大蒜和洋蔥等價格異常上漲,暴露出菲律賓在食品生產、分銷及倉儲方面的結構性問題,以及壟斷組織控制供應分銷渠道以推高食品價格來獲取非法利潤的現象。由于兼任菲律賓農業部部長,馬科斯在主持會議、提供指導和制定戰略措施方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主要農產品供應不穩定和價格異常高漲的事實可能反映了菲律賓政府農業部門對農業管理和領導的缺失。農業部和其他政府機構尚未能認定壟斷組織控制基本農產品如肉類、乳制品、魚類、家禽等的供應和分銷的問題。菲律賓的糧食安全問題亟待處理,以在短期內緩解物價通脹。此外,允許農產品進口會對菲律賓的小農和農業生產者造成影響。
通貨膨脹直接影響居民購買力和商業貸款利率。較高的貸款成本可能會限制企業的生產計劃,并取消對小企業的原材料訂單。由于工資成本上升,招聘新員工的計劃也可能被推遲。與此同時,據菲律賓農業部報告,菲律賓93%的食鹽供應來自進口,這對一個擁有大量沿海地區的群島國家來說具有諷刺意味。起初批準然后又突然撤銷的食糖進口令被認為是馬科斯政府的“失誤”。考慮到菲律賓食糖生產和消費需求,在下訂單后又撤銷30萬噸進口食糖的政策反轉似乎是不明智的。菲律賓仍繼續遵守其對美國的糖配額出口承諾,而大部分糖是由飲料制造商和百貨公司消費的。
據菲律賓統計局報告,2023年1月,菲律賓通貨膨脹率加速至8.7%,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22年12月,菲律賓通貨膨脹率較高,主要是由于食品和非酒精飲料價格大幅上漲,漲幅達到10.2%;餐飲和住宿服務價格上漲7.0%。此外,2022年12月,住房、水、電、氣和其他燃料的通貨膨脹率為7.0%3。
菲律賓政府預計,2023年菲律賓通貨膨脹率將溫和上升至2.5%~4.5%,然后在2024—2028年回到2.0%~4.0%的低目標區間4。2018年,菲律賓的平均通脹率為5.8%,2019年和2020年均為2.4%,2021年為3.9%,2022年為5.8%1。考慮到過往的通脹歷史記錄,菲律賓實現緩解通脹的目標難度很大。穩定糧食價格的關鍵措施將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和預算支持,以對農業生產、分銷和庫存管理進行改革,并解決壟斷組織非法價格操縱。
(二)貧困狀況
根據菲律賓統計局的2021年家庭收入和支出調查,貧困發生率(人均收入無法充分滿足個人基本食品和非食品需求的菲律賓人的比例)為18.1%2,這意味著大約有1999萬菲律賓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收入甚至不足以滿足基本食物需求的菲律賓人的比例,在2021年略有上升,為5.9%3。菲律賓一個五口之家每月在基本食品和非食品需求方面至少需要12030比索(約224美元),其中在基本食物需求方面至少需要8379比索(約156美元)。以家庭為單位,2021年菲律賓貧困家庭約為350萬戶,占13.2%4。菲律賓家庭的溫飽發生率(未能滿足基本食物需求)為3.9%,相當于104萬貧困家庭處于食物貧困線以下5。
菲律賓的基尼系數在2018年達到42.3%,是東南亞國家里該指標數值較高的國家之一。2022年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經濟高增長和就業擴大可能顯著減少了菲律賓的貧困,但“少數精英繼續掌握著大部分國家財富”。菲律賓的中產階級人口擴大到近1200萬人,“經濟有保障”人口增加到4400萬人。這是由高增長率和農業以外的就業機會推動的,并導致貧困率下降了三分之二,由1985年的49.2%降至2018年的16.7%6。然而,不平等仍然是一個挑戰,包括貧困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平等、大學教育回報不平等。世界銀行報告還指出,不平等現象甚至在出生前,從懷孕期間孕婦的營養和健康就開始了。
根據菲律賓社會福利與發展部發布的國家家庭減貧目標系統Listahanan 3調查,截至2022年,菲律賓有560多萬家庭生活在貧困中。這比2015年Listahanan 2調查中被確定為貧困家庭的數量(520萬)有所增加。在菲律賓1.11億總人口中近3000萬人認為自己貧窮7。
(三)勞動、就業與工資
1.失業人數
作為衡量經濟活動的一項指標,失業人數的變化可以證實GDP的變化。2022年11月,菲律賓的失業率為4.2%,略低于2022年10月的4.5%和2021年11月的6.5%,是2005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8。據菲律賓統計局報告,2022年11月,菲律賓約有218萬人失業,低于2022年10月的失業人數(約為224萬人)和2021年11月的失業人數(約為316萬人)1。
2.就業崗位
2022年11月,菲律賓就業崗位增加最多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汽車和摩托車維修、制造業、住宿及餐飲服務、農業和林業,還有政府和國防部門;失業主要登記在建筑業、漁業和水產養殖、運輸和倉儲、行政管理、采礦和采石等行業。服務業繼續創造就業崗位,在就業人員中所占比重最大,達到60.5%。農業和制造業就業所占比率繼續呈現下降趨勢,分別為21.4%和18.1%2。
3.不充分就業
目前,菲律賓失業率有所緩解,不充分就業率從2021年10月的16.1%略有下降至14.2%,這意味著菲律賓不充分就業的人數減少了37.1萬人3。由于日用品價格持續上漲,越來越多的人尋求賺取額外收入的機會,每周正常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的隱性未充分就業人數繼續增加。作為應對措施,政府已經準備了一些零碎的就業項目以增加就業。
4.合同雇傭工人
合同雇傭的做法起源于1959年的《菲律賓民法典》(第1700條),并作為老馬科斯總統在1974年頒布的戒嚴總統令的一部分,《菲律賓勞動法》第106—109條使其進一步合法化。在2022年的總統競選中,馬科斯曾表示如果當選總統,將考慮終止合同勞動,但他也表示禁止合同勞動可能并不適用于所有行業。在短期勞動合同中,工人不能獲得類似正式員工的福利。雖然一些工作本質上是季節性的,而“季節”過去是用在農業種植和收獲上的。而一些企業需要雇傭合同勞工來降低企業成本并增加利潤。
5.最低工資
食品價格的高通脹推高了生活成本,降低了工資和薪金的購買力。菲律賓工人團體要求重新調整最低工資。現行的政策是通過由雇主、工人和政府代表組成的地區工資委員會根據生活成本調整工資水平。在大馬尼拉地區,最低工資是在2022年5月13日全國選舉后調整的。農業、非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和家政工人有不同的最低工資標準。目前,每日最低工資從工業和服務業的577比索(10.75美元)到農業部門的533比索(9.93美元)不等。在棉蘭老島,有相同技能和經驗的從事類似工作的工人的工資存在較大差別,大部分區最低工資為每天341比索(6.26美元),但在13區(棉蘭老島的卡拉加)最低工資則為每天350比索(6.43美元)4。
在菲律賓總統大選前的競選活動中,馬科斯承諾以經濟持續復蘇和增長為條件為工人加薪。考慮到2022年GDP增長了7.6%,大馬尼拉地區的最低工資應該至少提高44比索。但商業團體反對這樣的工資調整,理由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和能源價格上漲使企業也遭受了損失。如果不修改最低工資政策,預計馬科斯政府將繼續實行以生活費用為基礎進行調整的地區最低工資政策。
(四)貿易和國際收支平衡
貿易包括貨物、商品和業務流程服務收益的進出口。出口有外匯流入,而進口則有外匯流出。因此,貿易和國際收支平衡表明了國家的經濟的結構實力。作為一個較小經濟體,菲律賓被認為是全球貿易中的“價格接受者”,這意味著與較大的經濟體不同,菲律賓出口和進口的數量不會影響這些貿易商品的價格上漲或下跌。貿易平衡和國際收支的歷史赤字表明菲律賓經濟應對全球化的脆弱性及其經濟結構的弱點,國際收支平衡直接影響菲律賓比索兌美元等外幣的匯率波動。
菲律賓統計局報告稱,2022年12月,菲律賓貨物對外貿易總額為159.3億美元,進口貨物占比為64.4%,其余為出口貨物。2022年12月,菲律賓的貿易逆差為46億美元,同比減少10.2%。在菲律賓十大主要出口商品類別中,以下六個類別的出口值出現了同比下降:椰子油(39.5%)、化工產品(24.7%)、電子產品(13.9%)、其他工業制成品(9.8%)、金屬部件(3.0%)、電子設備和零部件(2.7%)1。
2022年,菲律賓年出口總額有所增長,達到788.4億美元,比2021年的746.5億美元增長5.6%。2022年12月,總部設在菲律賓的半導體跨國公司的電子產品仍然是菲律賓出口銷售額最高的產品,其出口總額為31.7億美元,占菲律賓出口總額的55.9%。相比之下,礦業公司的礦產品出口額為2.884億美元,占比為5.1%。此外,其他工業制成品的出口總額為2.6599億美元2。
2022年,菲律賓年進口總額為1371.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7.3%3。電子產品進口額最高,抵消了該商品的出口收入。2022年12月,電子產品進口額為24.2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23.6%;其次是礦物燃料、潤滑油和相關原料進口額,為17.3億美元(占比16.9%);再次是運輸設備進口額,為8.3263億美元(占比8.1%)4。按地理區域劃分,東亞對菲律賓的出口額最高,其次是東南亞、北美(加拿大、美國、墨西哥)。2022年12月,中國對菲律賓出口總額為9.8084億美元,占17.3%,占比最大;其他主要貿易伙伴對菲律賓的出口額分別為:美國8.115億美元(占比14.3%)、日本7.9358億美元(占比14.0%)、中國香港地區5.6993億美元(占比10.1%)、新加坡3.4641億美元(占比6.1%)5。
與此同時,菲律賓中央銀行報告稱,歷史性的年度赤字繼續存在,2022年菲律賓國際收支為負72.6億美元,高于2021年的13.5億美元赤字。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的國際收支(BOP)頭寸在2022年12月轉為順差,達到6.12億美元6,未來幾個月也將進一步改善。
2022年底,菲律賓收支狀況的改善是由于菲律賓海外勞工在圣誕節期間匯款的季節性增加,以及業務流程外包(BPO)收入、出口和外國游客收入的增加。國際市場上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部分原因是美國可能出現衰退)也幫助改善了國際收支平衡頭寸。與這些積極因素相抵消的是,政府計劃支付以外幣計價結算的債務,如債券發行和貸款。
貿易逆差擴大的原因是烏克蘭危機造成的物資短缺和物流問題,這導致全球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在菲律賓政府發行價值30億美元的全球債券后,預計菲律賓的國際收支將有所改善,國際儲備總額也將增加。
(五)外債和比索貶值
經濟結構強韌性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外債占GDP的比例,這是衡量一個國家從其收入和生產力中償還貸款能力的指標。外債的償還來自該國的外匯流入,包括出口收入、外勞匯款、外國援助贈款和外匯儲備。
歷史數據表明,由于老馬科斯政府的任人唯親和管理不善,到1986年底菲律賓背負著巨大的債務。1986—1992年,阿基諾政府通過談判重組并重新安排了菲律賓的外債償付款,使菲律賓得以緩期償還,以將資金用于支持更緊迫的政府優先事項。但至2022年,菲律賓外債已大幅增加到13.42萬億比索(1080億美元),使債務負擔增加到人均123120比索(2224美元)1。目前,菲律賓外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1%,這是17年來的最高水平2,但馬科斯政府經濟團隊尚未宣布減輕外債消極影響的計劃。
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由于受到5%~6%的高利率的影響,菲律賓政府在外國債券市場上只籌集了20億美元。2023年1月,菲律賓財政部在金融市場上出售了價值30億美元(1640億比索)的全球債券,增加了國家政府的債務義務,也為國家的預算需求提供了資金。其中,發行5.5年期債券5億美元,票面利率為4.743%;10.5年期債券12.5億美元,票面利率為5%;25年期債券12.5億美元,票面利率為5.5%3。
根據菲律賓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由于比索升值等原因,國家債務總額比2022年11月的水平降低了1.7%。與此同時,菲律賓的債務與GDP之比從2022年第三季度的63.7%改善至60.9%4。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按照全球標準,60%的債務與GDP之比被認為很高。然而,直到現在,馬科斯政府尚未就其在外債管理以及減輕高利率、應對通貨膨脹和外匯極端波動帶來的全球風險方面發表有力的承諾聲明和政策,以減輕預算和財政赤字。馬科斯政府如能延續之前的稅收和其他財政改革措施,進一步結構性地增加稅收收入,遵守財政紀律,將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或改善債務與GDP之比,使其低于60%的國際門檻,從而有助于維持本國的良好信用評級。
(六)菲律賓海外勞工和匯款
幾十年來,菲律賓一直是移民勞工的重要輸出國,并采取積極的政策促進包括海事勞工在內的海外就業。勞工輸出政策直接與菲律賓憲法中為國家工業化發展菲律賓專業和高技能人力資源的規定相矛盾。1987年《菲律賓憲法》第12條第1款規定:“國家應在健全的農業發展和土地改革的基礎上,通過充分有效利用人力和自然資源,使其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從而促進工業化和充分就業。”
1974年的《菲律賓勞動法》只是把菲律賓人在海外就業作為一個在經濟強勁增長時期逐步過渡到充分就業的臨時政策。1976年,菲律賓經濟增長率達到8.8%的峰值,1980年達到5.2%,但隨后在老馬科斯下臺之前的1985年降至- 6.9%5。隨著到外國就業的菲律賓勞工的增多,海外雇傭工作從臨時性轉變為長期化。菲律賓海外勞工被譽為“新英雄”,他們的匯款支持了家庭和親屬的消費,并且對于捍衛比索匯率免受因國際收支長期赤字而貶值至關重要。
1995年,菲律賓頒布《移民勞工和海外菲律賓人法案》(第8042號共和國法案)。該法案授權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海外勞工福利保護機構,成立了海外勞工福利管理局。根據菲律賓2019年第11641號共和國法案的規定,海外勞工福利保護的職能移交給移民勞工部(Department of Migrant Workers)。
菲律賓第11641號共和國法案稱:“保護海外菲律賓勞工及其家屬的權利和促進他們的福利;讓海外就業成為一種選擇,而不是必須;加強國內勞動力市場,使菲律賓海外勞工有效地重新融入社會;逐步調整方案和政策,以落實2018年12月通過的《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全球契約》。”菲律賓是最早簽署該公約的國家之一。
規范向海外派遣合同工,實現海外就業現已成為一項既定政策。菲律賓官方記錄顯示,從2022年1—9月,派遣外勞增加了40%,達到約76萬人1,原因是東道國經濟對菲律賓工人的需求增加,這些國家的行業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尤其是健康保健、醫療、娛樂、酒店和餐飲服務等行業。菲律賓政府已成為積極推廣和營銷菲律賓海外勞工的代理人,“推銷”菲律賓合同工人到海外,包括歐洲和日本。菲律賓與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葡萄牙的雙邊勞務合同談判正在進行中。新加坡對菲律賓健康保健工作者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2022年前11個月,菲律賓海外勞工通過銀行匯款的現金增長3.3%,從2021年的284.3億美元增加至293.8億美元。據估計,由于比索在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從貶值中恢復,2022年菲律賓海外勞工匯款可能會增長到322億美元2。
三、菲律賓經濟問題、挑戰與機遇
馬科斯政府的“臨時經濟體制”仍然面臨挑戰,該體制旨在解決貧困、失業、收入和資產不均等迫切需要國家干預的問題,其經濟政策要在偏好“裙帶”商業集團3經濟利益與透明度和結構性改革之間達到平衡。
(一)《菲律賓2023—2028年發展計劃》
《菲律賓2023—2028年發展計劃》于2023年1月30日正式啟動,該計劃承諾未來6年的發展路線圖,保留歷屆菲律賓政府經濟戰略的關鍵要素:“華盛頓共識”的關鍵領域,如貿易自由化、放松管制、減少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以促進“經商便利”、私有化;試圖引入憲法修正案以減少或取消內資與外資所占比例的要求,允許外國投資者擁有土地;更多的稅收優惠。
在發布時,《菲律賓2023—2028年發展計劃》被描述為“一項深化經濟和社會轉型的計劃,通過引導經濟回到高增長的道路上,重新創造就業機會,加快減貧”。發展計劃的目標是實現包容性增長,提供平等機會,并為菲律賓人提供充分參與創新和全球競爭經濟的技能培訓。但該計劃并沒有明確從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經濟中獲得增長的目標受益者將如何分享成果,對工人的工資和收入的政策只字未提。此外,該計劃也沒有規定向科技跨國公司中的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征稅,這些人從菲律賓數字經濟中獲益。
各種經濟和商業機構對“缺乏明確的實質性經濟平臺”,以及對馬科斯的治理和領導經驗表示擔憂。有人對恢復一些需要大量政府預算補貼的計劃表示關切,如農產品分銷中心、油價穩定基金、住房補貼、專科醫院,以及其他“樣板”基礎設施,如連接菲律賓中部薩馬島和萊特島的圣胡安尼科大橋。這些大型項目沒有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來證明其需求、可持續性和風險。
(二)糧食安全、供應和價格穩定
糧食安全和基本農產品供應穩定、價格合理,是關系國家利益和民生的大事。大米、食用油、糖、洋蔥和大蒜等蔬菜、肉類和魚類產品,甚至鹽的供應危機和高企的價格,對馬科斯政府的工作能力和領導能力提出了挑戰。由于缺乏可靠和長期的政策,糧食供應和價格不穩定的風險是社會動蕩的因素,可能直接威脅和破壞菲律賓的社會治理。菲律賓農業、商貿和運輸物流機構之間需要實時協調生產、儲存、管理、進口、分銷和價格政策等。
(三)土地改革
糧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農業供應的力度和短缺期間的需求管理,以緩解價格通脹。土地改革為農民和農業工人在農村地區的穩定生計和就業提供了一種激勵。然而,包括土地所有權、生產、信貸和金融支持,以及收獲后的市場營銷和分銷資源在內的土地改革政策尚未得到明確的規定。
在就職演說和國情咨文演講中,馬科斯都承諾繼續進行土地改革,包括提供支持服務、提供農業信貸、修建從農場到市場的道路、提供冷藏設施和供營銷和分銷的運輸物流。馬科斯還宣布,暫停土地改革受益者的土地分期還款和利息支付一年。他還敦促國會修訂1988年《全面土地改革法》第26條,通過免除未償還的分期付款和利息,使土地改革受益人免除債務。現有的土地改革貸款免除額計581.25億比索,將使65.4萬土地改革者受益,共涉及118萬公頃的已獲得土地1。
此外,根據1988年《全面土地改革法》第40條的規定,菲律賓政府將把52000公頃未使用的政府農業用地分配給無地的退伍軍人、退伍軍人無地的未亡配偶和孤兒、菲律賓武裝部隊和菲律賓國家警察的無地退休人員。
(四)工業化和數字化轉型
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部長帕斯夸爾闡述了推動經濟數字化轉型、實現國家工業化跨越式發展的計劃。該計劃從政府監管機構的轉型開始,首要任務是促進貿易和工業部職能的數字化轉型,以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并促進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和其他企業的轉型。戰略投資重點包括利用技術為現有工業優勢和能力提供功能性支持,并為菲律賓國內資本積累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工業生態系統。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是發展產業集群的牽頭機構,帕斯夸爾提出了以下幾個集群的工業化戰略。
1.工業、制造和運輸集群
在航空航天、汽車、半導體、電子等領域創造投資機會。航空航天是菲律賓的強項之一,因為該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內飾公司(柯林斯航空公司)和世界領先的飛機維護、修理和大修公司(德國漢莎航空技術公司),其中德國漢莎航空技術公司最近將其工程師和其他人員增加到約3000人。此外,還需要加強向如電動汽車等綠色產業轉變,以確保菲律賓進入全球電動汽車價值鏈。
2.技術、媒體和電信集群
包括信息技術—業務流程管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字經濟活動和使用人工智能的產品。未來10年,業務流程外包(BPO)行業將成為技術、媒體和電信集群全球價值鏈中具有競爭力的行業。菲律賓約82%的業務流程外包公司和共享服務中心將服務于全球市場。
3.健康和生命科學集群
主要包括制藥、生物技術、醫療設備和數字健康產品和服務。菲律賓應在藥品、保健服務和治療系統方面實現自給自足,并繼續加強與跨國制藥公司的合作。
4.現代基本需求和彈性經濟集群
滿足菲律賓消費者對食品、能源、基礎設施、教育和其他方面的需求。可持續、有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增長將確保糧食安全和綠色生態系統的發展。可靠的基礎設施對經濟轉型至關重要,必須解決阻礙經濟活動的運輸和物流瓶頸、能源供應短缺和成本較高及互聯互通問題。國家和地方道路基礎設施網絡應連接經濟自由貿易區、貿易中心、制造業中心和物流樞紐,確保菲律賓各地區、城市中心和農村社區之間的平衡發展和增長。
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正就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運營的“星鏈”衛星寬帶服務進入菲律賓進行討論。然而,菲律賓海洋經濟沒有得到關注。此外,菲律賓海員和醫療專業人員在全球勞動力市場中占有主導地位。有必要解決與勞務輸出政策有關的問題,以及如何將海外勞工重新融入菲律賓本國工業中的問題。
(五)在發展數字經濟中創造就業崗位和體面工作
菲律賓的工業發展仍然是經濟結構中最薄弱的環節。企業和行業必須通過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加強連通性來應對技術變革。新冠疫情迫使企業和行業轉向新的工作形式,例如在家工作、遠程辦公。這些新形式的工作需要勞動力技能的升級,以避免失業和就業不足。
企業需要提升員工的技能,以促進他們能勝任更新、更高層次的角色。由于自動化發展,許多常規和體力工作預計將被淘汰,但隨著技術進步,新的高質量工作將會涌現。新形式的工作和雇傭關系要求雇主和企業大幅增加對技能發展的投入,這需要適當的稅收和其他激勵措施的支持。更大的挑戰是對菲律賓基礎和中等教育水平進行全面審查,以確保課程學習能提供更高水平的技能。菲律賓最近引進的K-12教育增加了2年的基礎教育,也增加了家庭負擔,有必要根據快速變化的數字知識技術新形勢,對此重新進行審查和評估。
(六)《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弱勢部門的安全網
菲律賓于2020年11月成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約成員國。2021年9月,時任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簽署了批準文書。RCEP于2022年1月1日在其他簽約國生效。菲律賓憲法要求參議院批準協定,以完成程序并使RCEP得以實施生效。在上一屆菲律賓國會上,由于農業產業團體的反對,批準RCEP的進程停滯不前。菲律賓參議院預計將于2023年第一季度批準RCEP1。
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預計,RCEP將使菲律賓出口增長10.5%,實際GDP增長2%。菲律賓農業仍然薄弱,由于大米、食用油、蔬菜、魚類、肉類和家禽等主要食品的進口將以更低的價格涌入菲律賓國內市場,更多農民和農業工人可能會陷入貧困和失去生計。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弱勢部門尚未制定明確的計劃,以緩解RCEP生效可能帶來的企業虧損和失業問題。雖然RCEP的批準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潛力,但仍有必要解決其實施所帶來的問題,為弱勢部門(主要是農業,但也要考慮制造業和服務業)建立安全網。
(七)海洋經濟、氣候變化和海洋產業潛力
菲律賓是一個群島國家,擁有豐富的海洋、湖泊、河流和沿海資源,在其專屬經濟區內還有珊瑚、珊瑚礁和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然而,菲律賓也是氣候變化方面最脆弱的國家之一。
菲律賓有著悠久的航海歷史,在地理貿易區位上有明顯的優勢。菲律賓擁有豐富的沿海和海洋資源,在藍色(海洋)經濟發展方面有巨大潛力。盡管《菲律賓2023—2028年發展計劃》對這一主題進行了綜合討論,但截至目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演講、聲明和政策行動尚未以系統和全面的方式來發掘菲律賓海洋經濟的潛力和能力。馬科斯政府還沒有認識到振興菲律賓海洋產業的必要性,特別是發展菲律賓國內航運的能力,以在全球商業航運和物流中獲得地位和認可。應制定戰略計劃,加強菲律賓的海事教育和培訓,促使菲律賓不僅能培養普通海員,還能培養更高級別如管理級的海員,并與印度、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和歐洲地區的同行保持一致。
菲律賓小型船的設計和制造也有巨大的潛力。菲律賓小型船制造商需要智能技術,以及用于救援和搜索行動的抗災技能和設備,來投入到可持續的海洋資源開發中。海洋波浪能也正在成為可持續綠色能源的潛在來源,但還未被納入菲律賓科技部門的戰略計劃中。
菲律賓仍然是全球海事勞工的重要來源。在職的菲律賓籍海員從2000年的193324人增加到2010年的438705人;2019年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菲律賓籍海員達到507730人,比2010年增加16%;在2020年新冠疫情高峰期,菲律賓籍在職海員人數大幅減少。2021年,菲律賓移民勞工部報告稱,菲律賓籍在職海員為345157人2。據2021年波羅的海和國際海事理事會人力報告,菲律賓已重新成為全球海員供應的主要國家。菲律賓于2012年批準了《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該公約直接惠及菲律賓籍海員,保護他們獲得體面工資、福利、良好工作條件、健康和安全及其他福利事項的權利。
(八)菲中經濟關系
2023年1月3—5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此前馬科斯對其他國家的訪問是在參加歐盟、東盟和世界經濟論壇的正式會議時開展,但不是國事訪問。對中國的國事訪問營造了積極的對話合作氛圍。菲中兩國領導人和官員認識到兩國國情和制度不同,但有著相似的發展目標和強烈的合作愿望。菲中全面戰略合作的主要是農業、基礎設施、能源、人文交流等支柱領域。貿易、投資、科技、數字經濟等領域的關系進一步深化這些支柱領域發展。馬科斯訪問中國并簽署了合作文件,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框架。菲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表示愿繼續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海上問題,恢復油氣勘探談判。雙方將繼續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在農業、漁業、基礎設施、金融、海關、電子商務和旅游等重點領域開展合作。
馬科斯提出與中國在基礎設施項目上開展合作,并允許中國交通建設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承包商參與建設。菲律賓還重申承諾,允許外國承包商將其專業建筑師、工程師和其他專家帶到菲律賓從事其專業工作。
雖然美國、日本和歐盟仍是菲律賓重要的經濟伙伴,但各項指標顯示,中國可能很快在貿易、投資、發展援助、貸款、贈款和其他領域超過這些國家或地區。據菲律賓駐中國大使館稱,菲中兩國已經達成了近100項雙邊協議,在貿易和投資、基礎設施、能源合作、農業、科學技術等多個領域加強合作。中國對菲律賓的官方發展援助約占總額的2%,略高于美國對菲律賓的官方發展援助(占總額的1.8%)。截至2021年9月,菲律賓對華外債為22億美元,略低于美國(28.5億美元)、荷蘭和英國。日本仍然是菲律賓最大的債權國1。菲律賓人從美國的匯款仍然是菲律賓外國匯款的重要來源,2021年匯款額為120億美元。相比之下,來自中國的匯款總額為2400萬美元2。2018年和2019年,赴菲律賓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僅次于韓國。由于新冠疫情影響,外國游客人數在2020年急劇下降,但現在正在不斷回升。
盡管中美關系緊張,但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經濟關系被形容為“強勁而充滿活力”。在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中國是菲律賓投資、貿易的重要伙伴。菲律賓與中國的貿易顯著增長,已經超過了與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貿易。2010—2020年,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逆差擴大。貿易不平衡和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結構性的:雖然菲律賓對中國出口最多的是電子零件和半導體、礦產,以及香蕉、菠蘿等農產品,但進口的主要是機械設備。在菲中貿易總額持續增長的同時,結構性失衡也將加劇貿易逆差。
菲律賓投資委員會報告稱,2018年中國在菲律賓的外國投資中排名第一,從2017年的4700萬美元增至9.75億美元。來自中國的投資增長了2072%,主要集中在IT和通信、制造業、房地產和電力領域3。2019年,中國繼續保持強勁的經濟表現,以17億美元成為菲律賓第二大投資來源國,比2018年增長174%,占菲律賓外國投資總額的32%4。
(責任編輯:劉? ?嫻)
作者單位:Maragtas SV AMANTE,菲律賓人民治理賦權研究中心,菲律賓大學;楊超,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
12023年5月31日,馬哈利卡主權財富基金法案在菲律賓參眾兩院獲得通過。
2De Dios, Emmanuel S, Maria Socorro Gochoco-Bautista,Jan Carlo Punongbayan.Martial law and the Philippine economy[EB/OL].[2023-09-20]. https://econ.upd.edu.ph/dp/index.php/dp/article/view/1543/1027.
3Philippine Supreme Court.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versus Sandiganbayan First Division, Ferdinand E. Marcos represented by heirs[EB/OL].(2003-07-15)[2023-09-23]. https://elibrary.judiciary.gov.ph/thebookshelf/showdocs/1/48708. CNN Philippines.Ex-PCGG chair: At least $6B worth of Marcos wealth still unretrieved[EB/OL].(2022-03-24)[2023-09-23]. https://www.cnnphilippines.com/news/2022/3/24/Marcos-ill-gotten-wealth-unretrieved-6-billion-dollars.html.
1Bongbong Marcos admin aims to cut poverty rate to 9% by end of term[EB/OL].(2022-07-02)[2023-09-28]. https://newsinfo.inquirer.net/1622951/bongbong-marcos-admin-aims-to-cut-poverty-rate-to-9-by-end-of-term-dof-chief.
2吉普尼,英文Jeepney,菲律賓的專線小型公共汽車。
1世界上有多個國家的貨幣都叫比索(peso),如菲律賓、墨西哥和幾個拉丁美洲國家。在本文中,如無特別注明,所涉及的貨幣單位比索均為菲律賓比索。
1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GDP Expands by 7.2 Percent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22, and by 7.6 Percent in Full-year 2022[EB/OL].(2023-01-26)[2023-09-30]. https://psa.gov.ph/content/gdp-expands-72-percent-fourth-quarter-2022-and-76-percent-full-year-2022.
2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Approved Foreign Investments Reached PhP 173.61 Billion in Fourth Quarter 2022[EB/OL].(2023-02-15)[2023-09-29]. https://psa.gov.ph/content/approved-foreign-investments-reached-php-17361-billion-fourth-quarter-2022.
3Department of Finance.Full-year inflation meets DBCCs assumption of 5.8% for 2022[EB/OL].(2023-05-01)[2023-09-28].https://www.dof.gov.ph/full-year-inflation-meets-dbccs-assumption-of-5-8-for-2022/.
4Department of Budget and Management (DBM).Review of the Medium-Term Macroeconomic Assumptions and Fiscal Program for FY 2023 to 2028[EB/OL].(2022-12-05)[2023-08-27]. https://www.dbm.gov.ph/index.php/management-2/374-dbcc-joint-statement-for-the-183rd-dbcc-meeting.
1Department of Budget and Management (DBM).Review of the Medium-Term Macroeconomic Assumptions and Fiscal Program for FY 2023 to 2028[EB/OL].(2022-12-05)[2023-08-27]. https://www.dbm.gov.ph/index.php/management-2/374-dbcc-joint-statement-for-the-183rd-dbcc-meeting.
2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Proportion of Poor Filipinos was Recorded at 18.1 Percent in 2021[EB/OL].(2022-08-15)[2023-09-01]. https://psa.gov.ph/statistics/poverty/node/167972#:~:text=Based%20on%20the%20Preliminary%20Results,was%20recorded%20at%2018.1%20percent.
3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Proportion of Poor Filipinos was Recorded at 18.1 Percent in 2021[EB/OL].(2022-08-15)[2023-09-01]. https://psa.gov.ph/statistics/poverty/node/167972#:~:text=Based%20on%20the%20Preliminary%20Results,was%20recorded%20at%2018.1%20percent.
4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Proportion of Poor Filipinos was Recorded at 18.1 Percent in 2021[EB/OL].(2022-08-15)[2023-09-01]. https://psa.gov.ph/statistics/poverty/node/167972#:~:text=Based%20on%20the%20Preliminary%20Results,was%20recorded%20at%2018.1%20percent.
5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Proportion of Poor Filipinos was Recorded at 18.1 Percent in 2021[EB/OL].(2022-08-15)[2023-09-01]. https://psa.gov.ph/statistics/poverty/node/167972#:~:text=Based%20on%20the%20Preliminary%20Results,was%20recorded%20at%2018.1%20percent.
6World Bank.PHILIPPINES: Reducing Inequality Key to Becoming a Middle-Class Society Free of Poverty[EB/OL].(2022-11-24)[2023-08-27].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22/11/24/ph-reducing-inequality-key-to-becoming-a-middle-class-society-free-of-poverty#:~:text=Driven%20by%20high%20growth%20rates,had%20risen%20to%2044%20million.
7Department of Social Welfare and Development (DSWD).Results of the Listahanan 2 Na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Philippine Poor[EB/OL].(2023-01-23)[2023-09-02]. https://fo1.dswd.gov.ph/wp-content/uploads/2021/01/Listahanan-2-National-Profile-of-the-Poor.pdf.
8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Unemployment Rate in November 2022 is Estimated at 4.2 Percent[EB/OL].(2023-01-06)[2023-09-20]. https://psa.gov.ph/content/unemployment-rate-november-2022-estimated-42-percent#:~:text=Unemployment%20Rate%20in%20November%202022,Authority%20%7C%20Republic%20of%20the%20Philippines.
1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Unemployment Rate in November 2022 is Estimated at 4.2 Percent[EB/OL].(2023-01-06)[2023-09-20]. https://psa.gov.ph/content/unemployment-rate-november-2022-estimated-42-percent#:~:text=Unemployment%20Rate%20in%20November%202022,Authority%20%7C%20Republic%20of%20the%20Philippines.
2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Unemployment Rate in November 2022 is Estimated at 4.2 Percent[EB/OL].(2023-01-06)[2023-09-20]. https://psa.gov.ph/content/unemployment-rate-november-2022-estimated-42-percent#:~:text=Unemployment%20Rate%20in%20November%202022,Authority%20%7C%20Republic%20of%20the%20Philippines.
3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Unemployment Rate in November 2022 is Estimated at 4.2 Percent[EB/OL].(2023-01-06)[2023-09-20]. https://psa.gov.ph/content/unemployment-rate-november-2022-estimated-42-percent#:~:text=Unemployment%20Rate%20in%20November%202022,Authority%20%7C%20Republic%20of%20the%20Philippines.
4National Wages and Productivity Commission (NWPC) Regional Wages[EB/OL].(2022-07-10)[2023-08-29].? https://nwpc.dole.gov.ph/#dmwr.
1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 .Highlights of the 2022 Annual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 Statistics of the Philippines[EB/OL].(2023-04-01)[2023-09-22]. https://psa.gov.ph/content/highlights-2022-annual-international-merchandise-trade-statistics-philippines.
2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 .Highlights of the 2022 Annual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 Statistics of the Philippines[EB/OL].(2023-04-01)[2023-09-22]. https://psa.gov.ph/content/highlights-2022-annual-international-merchandise-trade-statistics-philippines.
3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 .Highlights of the 2022 Annual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 Statistics of the Philippines[EB/OL].(2023-04-01)[2023-09-22]. https://psa.gov.ph/content/highlights-2022-annual-international-merchandise-trade-statistics-philippines.
4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 .Highlights of the 2022 Annual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 Statistics of the Philippines[EB/OL].(2023-04-01)[2023-09-22]. https://psa.gov.ph/content/highlights-2022-annual-international-merchandise-trade-statistics-philippines.
5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 .Highlights of the 2022 Annual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 Statistics of the Philippines[EB/OL].(2023-04-01)[2023-09-22]. https://psa.gov.ph/content/highlights-2022-annual-international-merchandise-trade-statistics-philippines.
6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 .Highlights of the 2022 Annual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 Statistics of the Philippines[EB/OL].(2023-04-01)[2023-09-22]. https://psa.gov.ph/content/highlights-2022-annual-international-merchandise-trade-statistics-philippines.
1Department of Finance (DoF).PH debt-to-GDP ratio down to 60.9% in 2022, consistent with medium-term fiscal plan[EB/OL].(2023-02-02)[2023-08-02]. https://www.dof.gov.ph/ph-debt-to-gdp-ratio-down-to-60-9-in-2022-consistent-with-medium-term-fiscal-plan/#:~:text=Out%20of%20the%20PHP13.,of%20the%20total%20debt%20stock.
2Philippines External Debt: % of GDP[EB/OL].(2023-01-07)[2023-09-28]. https://www.ceicdata.com/en/indicator/philippines/external-debt--of-nominal-gdp.
3$3 billion raised from global bond sale[EB/OL].(2023-01-11)[2023-09-29]. https://www.philstar.com/business/2023/01/11/2236693/3-billion-raised-global-bond-sale.
4Philippine Bureau of Treasury.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Recorded at P13.42 Trillion as of end-December 2022[EB/OL].(2023-01-31)[2023-09-02]. https://www.treasury.gov.ph/wp-content/uploads/2023/02/NG-Debt-Press-Release-December-2022-ed.pdf.
5Emmanuel S. De Dios, et. al. Martial law and the Philippine economy,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 School of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 No.2021-07[EB/OL].(2023-01-05)[2023-08-21]. https://econ.upd.edu.ph/dp/index.php/dp/issue/view/58.
1OFW remittances to grow 4% this year and in 2023[EB/OL].(2022-12-11)[2023-08-27]. https://www.philstar.com/business/2022/12/11/2229962/ofw-remittances-grow-4-year-and-2023#:~:text=According%20to%20Lapid%2C%20the%20deployment,of%20their%20labor%20supply%20constraints.
2US Dollar to Philippine Peso Exchange Rate Chart[EB/OL].(2023-01-31)[2023-09-28]. https://www.xe.com/currencycharts/?from=USD&to=PHP&view=10Y.
3“裙帶”商業集團,指與政府關系密切并從中獲利的企業和商業集團。
1Philippine Department of Agrarian Reform (DAR).Bill condoning agrarian reform debts gains traction in House[EB/OL].(2022-12-06)[2023-09-20].https://www.dar.gov.ph/articles/dar-in-the-news/104057.
1當地時間2023年2月21日,菲律賓參議院審議通過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6月2日,RCEP對菲律賓正式生效。
2Department of Migrant Workers (DMW) (formerly the Philippine Overseas Employment Administration (POEA).OFW Statistics[EB/OL].[2023-09-04]. https://www.dmw.gov.ph/archives/ofwstat/ofwstat.html.
1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 (BSP).Statistics - External Debt Accounts[EB/OL].(2023-01-23)[2023-08-02].? https://www.bsp.gov.ph/SitePages/Statistics/External.aspx?TabId=1.
2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 (BSP).Statistics - External Accounts. Overseas Filipinos Cash Remittances by Country[EB/OL].(2023-01-23)[2023-09-02].https://www.bsp.gov.ph/SitePages/Statistics/External.aspx?TabId=1.
3Philippine Board of Investments.Philippines - China Business Relations[EB/OL].(2023-01-15)[2023-09-03]. https://boi.gov.ph/cifit-2020-philippines-china-business-relations/.
4Philippine Board of Investments.Philippines - China Business Relations[EB/OL].(2023-01-15)[2023-09-03]. https://boi.gov.ph/cifit-2020-philippines-china-business-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