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櫟
摘要:本文采用健康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農村經濟的內在關系,針對當前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農村經濟的問題,如服務設施不足、服務內容不全、質量較低、資金不足、農業技術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等,本文提出了針對的建議,以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與推動中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健康經濟學
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村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然而,相對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依然較低,這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制約。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與農村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宏觀層面的分析,較少有研究從微觀層面,例如農民的健康狀況、勞動力供給、收入水平,深入挖掘它們之間的關系,也較少有從經濟學視角出發,對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農村經濟的影響進行分析。一般的宏觀層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投資、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設施的分布、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政策等方面。這些研究雖然對于理解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整體狀況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卻忽視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于農村經濟的內在邏輯關系的分析。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僅對農民的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農民的生產力和收入水平,進而影響整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研究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現狀
1.服務設施不足。服務設施的不足是影響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設施嚴重不足,許多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中心距離居民住所較遠,交通不便,導致農民在需要的時候無法及時得到服務。這對于一些需要緊急救治的疾病,比如心臟病、腦出血等,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衛生服務中心的建筑物年久失修,設施老舊,無法提供舒適的就診環境。農村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不足,既缺乏基本的診斷設備,如X光機、B超機等,也缺乏必要的治療設備,如呼吸機、監護儀等。這導致很多疾病無法在當地得到及時和有效的診斷和治療。
2.人員不足。盡管近年來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了一定的加強,但是整體上仍然存在人員不足的問題。很多農村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不足,尤其是醫生和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這導致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過重,無法為每個患者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農村衛生服務中心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比如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專科醫生。這導致很多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無法得到及時和有效地解決。很多農村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缺乏必要的培訓。由于農村地區的財政收入有限,很多衛生服務中心無法為員工提供持續的培訓和進修機會,導致他們的業務水平無法得到提升。
3.服務內容不全。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不全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預防保健是指通過一系列的預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種、定期體檢等,以預防疾病的發生。然而,目前很多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中心只能提供基本的診療服務,而缺乏系統的預防保健服務。健康教育是指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培訓、教育活動,增強居民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意識。雖然國家近年來加強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但是由于很多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中心缺乏健康教育的資料和人員,無法開展系統的健康教育活動。
4.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有些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中心設施齊全,人員配備足夠,能夠提供較為優質的服務。但是還有很多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中心設施不足、人員缺乏,服務質量低下。不同的農村地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標準不一致。有的地區的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比較全面的服務,包括預防保健、醫療衛生、康復服務等。然而,有的地區的衛生服務中心只能提供基本的診療服務,甚至有的服務中心連基本的藥品都不齊全。
5.資金投入不足。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農村地區的財政收入有限,無法滿足當地衛生服務的發展需求。盡管政府加大了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投資力度,但是仍然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盡管中央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投資力度,但是仍然存在補貼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投資需求遠遠超過了中央政府的投資能力。另一方面,中央財政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補貼分配不均,一些貧困地區的補貼資金仍然不足。
(二)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
1.農業技術進步水平參差。近年來,中國在農業技術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推進了農業機械化、推廣了高產高效的農作物品種,提升了農業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然而,與發達國家的農業技術相比,中國仍然存在著顯著的差距。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很多農民仍然依賴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人力耕作、傳統的灌溉方式、很少的農業機械設備等。這些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導致了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技術落后還體現在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管理上。一些農村地區仍然沒有實現農田的精準施肥、精準灌溉、農作物病蟲害的精準防控等。這導致了農業資源的浪費,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成本,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另一方面,一些農民對新的農業技術的接受程度不高,或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培訓和支持,無法有效地應用新技術。
2.農業環境污染問題仍存。近年來,農業環境污染問題在中國變得越來越嚴重。一方面,由于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獸藥等,導致了農田土壤、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的污染。例如,一些地區的農田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超標,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污染物質。這些污染物質對農民的健康、農產品的安全、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都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這導致了水體和土壤的嚴重污染,影響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的健康。
3.產業結構發展潛力有限。首先,農業生產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這使得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其次,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逐漸提高,這減少了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而農村其他勞動崗位不足,限制了農民從農業產業中獲得收入的可能性。此外,農產品的價格波動較大,這使得農民的收入變得不穩定。農村地區的非農產業發展嚴重不足。首先,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這對非農產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其次,農村地區的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這限制了高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此外,農村地區的投資環境不夠吸引外來投資,這使得農村地區的資本緊缺,限制了非農產業的發展。
(一)健康經濟學理論
健康經濟學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健康的效率和公平。效率是指在有限的資源中,提高健康的數量和質量,減少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降低醫療服務的成本。公平是指在有限的資源中,提高所有人的健康機會,減少健康的不平等。提高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投資可以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健康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健康是一種“稀缺資源”,需要個人、家庭和社會在有限的資源中作出選擇和分配。這些選擇和分配會影響個人的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和社會福利。農民的健康狀況不佳會限制其勞動力潛能,影響其在農業生產中提高效率,這對農村經濟發展不利。
健康經濟學理論包括健康的經濟效應:這包括生產力、收入、醫療支出和社會福利等。農民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其生產力。不健康的農民可能無法完成體力勞動密集的工作,或者因為疾病而頻繁缺勤,這會影響農業生產效率,進而影響其收入水平。此外,如果一個農民的健康狀況不佳,他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用于醫療支出,這會減少其收入,從而影響其消費能力和生活質量。健康的決定因素包括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和醫療服務等。遺傳因素是一個人的基因決定的,這是不可改變的,但是環境、生活方式和醫療服務是可以通過干預來改善的。農民因為長時間暴露在有害的環境中,比如農藥和有害化學物質,或者因為缺乏健康的生活習慣,如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鍛煉,而導致其健康狀況下降。同時,農村地區往往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這可能導致農民無法得到及時和適當的治療。
健康經濟學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框架,用于分析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農民的健康、收入和職業發展的影響,以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這一框架可以幫助政府、社會和農民更有效地選擇和分配有限的資源,以提高農民的健康、收入和生活質量,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基于健康經濟學理論的系統分析
健康經濟學不僅考慮健康對個體和社會的經濟效應,而且重視衛生服務的供給和需求、效率和效果及其政策和制度的經濟學分析。為了系統地分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農村經濟的影響,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本文構建了一個綜合性的理論框架。
一是人力資本的提升:人力資本是指人的知識、技能、健康和其他非物質資產。其中,健康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個體的勞動力供給、生產力、學習能力等。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足會導致農民的健康狀況較差,影響其生活質量和社會福利,農民的健康狀況對其生產力具有直接影響,疾病會導致農民的勞動能力下降,從而降低其生產力,疾病會導致農民無法參與勞動力市場,從而減少勞動力供給。二是降低醫療支出:在經濟學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預防總是比治療更加經濟有效。因此,投資于預防性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以降低農民的醫療支出。這是因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往往側重于預防,而預防往往比治療更加經濟有效。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使得他們能夠將更多的收入投資于其他方面,例如教育、農業設備、技能培訓或農業生產,這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社會福利的提升:健康是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可以提升其生活質量,使其能夠更好地享受生活,健康水平對個體的預期壽命具有重要影響。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殘疾率,從而提高其預期壽命。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力資本的提升、醫療支出的影響、農村勞動力轉移、社會福利的提升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因此,加大對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投入,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健康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這包括對農民的人力資本、勞動力供給、學習能力、醫療支出、勞動力轉移、生活質量、預期壽命、環境依賴度和資源利用效率的影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通過預防措施,接種疫苗,普及健康知識,提供清潔的飲用水和基本的衛生設施,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健康的農民具有更高的生產力,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更有效地進行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從而整體提高了農村經濟的生產力。此外,健康的農民也能更好地照顧他們的家庭,從而提高家庭的整體生活質量。通過提供有效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以降低農民的醫療支出,從而增加他們的可支配收入,這對于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可以延長農民的預期壽命,從而提高農民的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投入與農民的健康教育
政府在加強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投入方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適當增加財政資源用于農村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醫療設備的更新和衛生人員的培訓,將直接提升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這樣的投入不僅可以拓展衛生服務的覆蓋范圍,更能夠吸引更多醫療專業人才前往農村地區工作,從而緩解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整體衛生服務水平。為了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政府還應當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預防資金浪費和濫用等問題的發生,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財政投入的效用。農民的健康教育是提升整體健康水平的關鍵一環。政府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健康教育,如組織定期的健康知識培訓、制作發布健康宣傳材料、建立健康信息傳遞平臺等。這些舉措有助于將關于疾病預防、健康飲食、個人衛生等方面的知識傳達給農民,培養他們正確的健康意識和行為習慣。通過提高農民的健康素養,政府可以激發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健康保健活動,從而有效地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三)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農村環境的質量與農民的健康密切相關,因此,政府有責任加強農村環境保護。通過強化對農村水源、土壤和空氣的監管,政府可以預防環境污染對農民健康的不利影響。建立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和監測體系,對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懲罰,將有助于保護農民的健康和生活環境。此外,政府還應該推動農村環境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減少農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通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政府不僅能夠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還能夠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推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實現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關鍵舉措。政府應該著眼于提升農民的職業技能,以使他們更好地適應非農就業的需求。建立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為農民提供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培訓課程,可以增強他們在非農領域的競爭力。此外,政府還應該加強勞動力市場信息的傳遞,通過建立信息平臺,將非農就業機會傳達給農村勞動力,使他們能夠做出職業選擇和轉移決策。通過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政府可以實現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環境保護,推動整體經濟增長。
(四)建立健全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制度體系
政府在推動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發揮其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過程中,必須著眼于建立一個全面、高效的制度體系。首要之務是確立明確的政策法規,以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目標、職責和質量標準得到明確界定。政策的明確性有助于引導各級政府和衛生機構的行動,使其在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時保持一致性和規范性。此外,監管和評估機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監測體系,對衛生服務的質量、覆蓋范圍和效果進行定期評估,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另一方面,政府還應當致力于提升衛生服務的透明度。通過公開信息、數據披露和參與決策等方式,讓農民了解他們享有的衛生服務權益,使決策過程更加民主和透明。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對稱,促使衛生服務更加公平地分配,同時也增強了政府的責任和透明度。在建立健全的制度體系時,政府還應考慮社會參與的角色。充分發揮公眾、專家、社會組織等的監督作用,形成衛生服務決策的多元共治機制,以確保制度的有效運行和衛生服務的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和玲玲.新時代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 2022.
[2]張萌萌.內蒙古農村牧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政府職責研究[D].內蒙古大學,2022.
[3]劉春霞.河南省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治理:問題與對策——基于鄉村振興背景[J].農業經濟,2022(05):49-51.
[4]陳培彬,黃可權,朱朝枝.互聯網嵌入對農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影響——一個健康經濟學的分析框架[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23,43(04):114-120.
[5]祁毓,盧洪友,杜亦譞.環境健康經濟學研究進展[J].經濟學動態,2014(03):124-137.
[6]陳浩然.我國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供給均等化的優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
[7]王珺,王倩.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癌癥村成因的研究[J].投資研究,2019,38(03):103-120.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責任編輯: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