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美術教學中對教學重視程度不高、教學方法不恰當、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學習不積極等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還阻礙了美術教學的發展。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著力于學生審美感知、審美評價、審美創造方面的能力培養,以具體的審美能力提升策略來完成對美術教學的優化。
【關鍵詞】審美能力;高中美術教學;優化
作者簡介:孫孝東(1982 —),男,江蘇省徐州市田家炳中學。
從高中美術的教學內容來看,素描、速寫、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都是教學的重點。學生通過美術學習,不僅可以掌握各種繪畫技巧,還可以在了解豐富的藝術形式的同時切實培養審美情趣,進而發展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實際的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得高中美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想讓高中美術教學切實發揮出應有的功用,教師就要在聚焦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同時,有效做到對美術教學的優化。
一、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
近年來,雖然高中美術教學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部分教師受到“考什么就學什么”等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仍不夠重視美術教學,只追求升學率而忽略學生的美術學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1]。加上部分學校的美術教師的地位比主要學科的教師低,這對美術教師的積極性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而有的學生及家長對美術存在認知誤區,也是美術學科不被重視的原因。
(二)美術教學的方法不恰當
部分高中美術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主要和他們在課堂中以自己為中心、未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有關。在這種被動的美術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也無從談起。還有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這不利于滿足不同學生的美術學習需求。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互動、交流,同樣容易導致美術教學質量低下。學生有各自的獨特之處與天賦,是發展中的人。倘若教師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則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美術課程的設置不合理
高中美術教學內容豐富,要求教師兼顧繪畫、美術鑒賞與設計等。然而,部分學校未能合理安排美術課程,只在高一、高二階段開設。也有部分學校設置的美術課程未能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或與學生生活脫節,這樣很難讓學生將學到的美術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也不能讓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提升自我的競爭力。此外,有的教師只看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所設計的美術課程內容缺乏多樣性,不能有效滿足學生的需求。
(四)學生對美術學習不夠積極
在高中美術學習中,提升審美能力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2]。但目前仍有一些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不高,這主要體現在他們課堂參與度低、學習效率低、缺乏自信心和學習態度消極等方面。有的學生則對美術課不感興趣,或者不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或者在實際的問題解決中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這些現象均不利于教師開展美術教學。
二、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的界定
高中學生需要具備的審美能力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審美感知
審美感知主要是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與理解。審美感知一般表現為:對作品形式、色彩、線條、構圖等多個元素的感知,對作品所傳遞情感的理解,對不同風格、流派形成的認知。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授課,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感知美術作品,并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與學習體驗。
(二)審美評價
審美評價主要是指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借助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審美體驗,對作品做出客觀的評價。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積累美術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感知能力之余,加強對學生的審美評價訓練,從而讓學生能夠對作品進行全面的評價。
(三)審美創造
審美創造主要是指學生在感知美、鑒賞美的基礎上,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美的事物。對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需要營造良好的創作環境,并且需要建立在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上。
三、聚焦審美能力培養、優化高中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重視美術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培養
1.積累專業知識與提升專業技能
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首先要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專業知識與技能除了涉及美術領域,還涉及美術教育領域。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相應的理論知識,并不斷反思總結、提高專業水平。
具體來說,教師應培養自身的觀察能力與反思能力。其中,觀察能力可以通過觀察學生、觀察其他教師、觀察美術作品等來鍛煉,而反思能力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自身成長等方面的反思來提升。
教師也應有效提升自身的美術教育教學水平。為了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可以通過諸如集體備課、聽評課等活動形成教學思維,學習其他教師的長處,發現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改正。
2.依托教材和大綱進行有效研究
為了掌握美術教學技能,教師需要深入研讀教材。除了研究具體的教材,教師還需要研究教學大綱,明確高中美術教學的總體目標,把握教學規律,了解美術教育的整體發展趨勢,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案。
(二)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
美術教學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審美素養有積極作用[3]。但是,墨守成規的美術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而在課堂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有助于優化教學。常用的美術教學方法有情境創設法、小組合作法、任務驅動法等。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美術選擇性必修1的“多姿與多彩(生活色彩)”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現對教學的優化。
1.情境創設法
生動的情境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本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色彩豐富的圖片、視頻,創設一個多彩世界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觀察,體會色彩的魅力和色彩的美感,獲得直觀的審美感受。
2.小組合作法
學生在小組內的互動交流,能夠增強課堂的活力。在本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在合作、討論和實踐中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選定一個主題或項目,如“用色彩表達情感”“用色彩設計一個品牌形象”等,進而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3.任務驅動法
以任務為導向,積極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開展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在本課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色彩相關的任務,如“畫一幅關于色彩搭配和諧的房間的畫”“用色彩表現一個故事情節”等,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和實踐,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優勢和學習能力,制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構建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進而借助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4]。例如,在教學關于托物寄情的內容時,教師就需要以有效的方式發揮學生個性化發展對美術教學的優化作用。
1.啟發式教學
進行啟發式的問題引導,旨在讓學生自主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在本課中,教師可以先展示一些具有象征意義或蘊含情感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思考并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意義或情感,再讓學生自主選擇美術表現手法展現某種象征意義或進行情感表達。
2.分層教學
開展分層教學,旨在讓每個學生都能選擇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在本課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和水平,將學生分成多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如:對于有一定美術基礎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自主創作一幅具有象征意義或表達某種情感的美術作品;而對于美術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則可以展示一些優秀作品,讓他們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的方式了解作品的特點和意義。
3.給予個性化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指導及幫助,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在本課中,教師可以指導喜歡繪畫或喜歡手工制作的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或通過制作工藝品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積極開展實踐類活動
實踐類活動對優化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5]。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美術選擇性必修3的“摶土造人—泥塑”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類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1.體驗式教學活動
學生親身參與和體驗泥塑制作的過程,才能真正感受到泥塑的魅力和美術學習的樂趣。在本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手制作一件泥塑作品,讓他們通過實踐更加深入地了解泥塑的藝術特點,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創作式教學活動
學生通過參加創作式教學活動,可以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本課中,教師可以組織諸如“用泥塑創作一件富有特色的作品”等活動,旨在讓學生在創作中掌握泥塑制作的知識和技能。
3.評價式教學活動
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包括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本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泥塑作品,從而更好地提升后續學習的效果。
(五)加強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
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需要在美術教學中注重文化素養的滲透和培養。具體來說,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巧的同時,了解美術作品的文化背景、內涵和價值,并向學生介紹美術家的生平、所處的時代背景等。二是介紹不同地方的美術作品及其作者,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共性,這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提高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三是注重歷史文化教育。美術是基于歷史文化不斷得到發展的。讓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的內涵,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四是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將美術與文學、歷史、哲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相結合,有助于讓學生從多角度欣賞和理解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審美能力培養是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針對高中美術教學中現存的問題采取妥善的應對方式,重視專業素養的培養,以多樣化的方法開展教學,發展學生個性,在實踐類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以文化素養的滲透作為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前提,才能切實優化高中美術教學。
【參考文獻】
[1]李笑芬.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索[J].學苑教育,2021(17):77-78.
[2]馬琳.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科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4):45-46.
[3]胡家福.高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與鑒賞能力的方法途徑[J].求知導刊,2023(2):125-127.
[4]胡鈞毅.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9(33):70-71.
[5]尹鵬鵬.淺談如何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
(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