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琦
3~6歲幼兒的身心尚未發育完全,從幼兒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齡前幼兒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主要運用具體形象思維,根據事物的表象進行思維認知活動。因此,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僅采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而應運用情境教育理念,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活動情境。當前,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以各種方式應用于日常生活、工作與學習中。教師可以立足于信息化時代背景,整合信息化資源,根據“情以物興,物以情觀”的情境教育發展觀,深入分析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與思維特征,設計并開展情景交融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以彌補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不足,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筆者基于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充分分析情境教育的價值,并將其合理運用到幼兒園教學活動實踐中,以期為幼兒園教師探索和運用情境教育理念,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一、情境教育概述
情境教育是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先生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教育者堅持“情以物興,物以情觀”的理念,結合我國當下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創設“潤物細無聲”的模擬或真實情境,從而使受教育者的情感與思想受到一定的影響,由此實現預設的教育目標。
情境教育在國內外教育教學領域受到廣泛認可與推崇。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情境教育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借助音樂、圖片、視頻等各種各樣的載體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將其運用于幼兒園教育,不僅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還能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新知識,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從而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二、信息化情境
情境的基本含義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各種情況相對的或結合的境況,常見的情境包括規定情境、戲劇情境、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等。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情境教學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
在信息化時代,教育、學習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信息化情境被人們廣泛關注。信息化情境是指通過信息化技術,利用動態影像、圖像、聲音等信息媒介創設的學習情境。這種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間、時間、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在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創設信息化情境,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主動性。同時,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情境的交互、演示與資源共享等特性能夠讓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信息化社會。
三、信息化時代下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的創設原則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應以幼兒為主,聚焦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求,從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出發,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李吉林先生認為,情境教學的核心是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發展的動力,調動幼兒自主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因此,作為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必須以幼兒為主,主動服務幼兒,根據幼兒的真實需求創設教學活動情境,使幼兒學會獨立探索與學習。此外,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確保教學活動情境面向全體幼兒,保證其真實、合理、多樣、有趣,能夠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四、信息化時代下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的創設策略
(一)利用信息化資源再現活動場景
信息化資源通常是指多媒體課件,包括文本、動畫、圖片、音頻、視頻等,生動形象、色彩豐富,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在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豐富、多元的信息化資源,以動態的方式呈現相關的知識,讓幼兒深入學習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將幼兒園教學活動所涉及的自然、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抽象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的教學活動情境,讓幼兒切身感受各項活動的魅力,從而增強活動效果。
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本質區別在于,它能夠在虛擬現實情境中,同時呈現視頻、圖片、文字等相關教學材料。為了達到最佳的活動效果,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園教師除了為幼兒創設信息化活動情境,還要提出能夠引發幼兒進行深入思考的問題,如“通過這一情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通過問題啟發幼兒在信息化情境中尋找事物之間的關聯,探索知識的本質。
除此之外,教師要嚴格篩選與整合信息化資源,處理和加工視頻、圖片,使幼兒在信息化情境中自由探索未知的知識,獲得思維和認知的發展。
(二)利用信息化技術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如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出現、回放、拖放、書寫、旋轉、消失等功能,將課堂中靜態化的知識轉化為動態、具體的形象,使課堂教學充滿無限活力。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幼兒播放視頻、音頻等,以創設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運用信息化技術創設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并能夠有效整合人力和物力資源,使教學活動在較短時間內發生質的變化。基于此,在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置身于情境之中并探究相關問題,利用電子白板操作選擇、連線等功能,讓幼兒感受情境演化的具體過程,將課堂還給幼兒,讓幼兒園教學活動充滿人文氣息。
(三)利用信息化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整合各類信息化資源,以增強教學活動的效果。例如,在開展語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教學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產生情感共鳴,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主動與同伴交流,學到更多知識,從而提高認知水平。如在講述“會變色的蝸牛”這個故事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創設教學活動情境,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讓幼兒觀看蝸牛在吃水果的過程中是怎樣變換顏色的,并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網絡平臺系統評價幼兒的整個活動過程,利用鼓勵性語言和呈現鮮花、笑臉等特效,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幼兒進行深入、持續的探索和學習。
每名幼兒都是獨立個體,不同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部分幼兒能說會道,但部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幼兒的表達欲,促使幼兒主動表達內心想法。在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時,教師可以借助錄音設備,將幼兒的日常表達記錄下來,讓幼兒在聆聽錄音的過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自我糾正。教師也可以在幼兒朗讀作品時播放相匹配的音樂,創設夢幻情境,讓幼兒感受作品的意境及優美的語言,對作品產生深刻的印象。
幼兒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素養和良好協作精神的人才。因此,在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時,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和網絡平臺,為幼兒構建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引導幼兒和同伴進行交流討論,從而實現思維的碰撞,使幼兒汲取集體的智慧,不斷豐富認知經驗。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更加及時、真實地獲取幼兒的反饋信息,并客觀評估其學習效果,為下一階段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結語
國內外研究表明,合適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而信息化情境能夠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信息化平臺和資源有助于豐富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教師通過整合各種信息化資源,為幼兒園開展情境教學提供助力。筆者認為,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在堅持以幼兒為本這一教育原則的基礎上,主動聚焦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與信息技術,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在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情境時,教師應保證信息化情境面向全體幼兒,且真實、合理、多樣、有趣,以拓展幼兒的思維,推動幼兒主動學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淮安市淮陰實驗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