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陸萍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應用題是小學數學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應用題的類型較多,其中分數應用題是教學重點之一。要想正確解答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做到準確審題,融會貫通。但由于與分數有關的知識較為抽象,加上部分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有限,感覺學習解答分數應用題有一定的難度,解題的過程比較吃力。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要調整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改變單一的思考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當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和引導者。筆者分析了學習分數的重要性,以及分數應用題教學中的難點和現存問題,探討了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一、學習分數知識的重要性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分數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以分數這個概念為中心,能夠“生長”出百分數、小數、比、比例、平均分、商、約分、通分等一系列概念。同時,學生在解答其他數學問題時也需要運用分數概念。因此,分數知識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學好分數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深刻理解百分數、小數、比例等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比例思維,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從而為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一)學生不能正確理解題意
在面對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時,正確理解題目是實現高效解題的基礎。但就教學現狀來看,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題目是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從學習難度來講,分數和整數具有一定差異性。后者僅代表具體數量,而前者除了代表具體數量,還可以用來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比率。另外,分數比較抽象,而且形式多樣,其在不同情境之中的內涵也有所區別,加上分數在實際生活中并不常見,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了解分數、應用分數的機會少之又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發現,在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容易將相似的題目混淆,或者對題目中的限制條件缺乏清晰認識,從而在解題環節出現偏差。
(二)學生不善于應用知識遷移解題
小學分數應用題教學是一個相對復雜、抽象的過程,其中難度較高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應用知識遷移解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應用題教學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遷移的正確方法、學會應用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但實際上,部分學生雖然已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但難以將其正確應用于解題環節,有的學生甚至會采用和題目完全無關聯的數學知識去解題,這往往會導致答案出錯,也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現存問題
首先,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將數學概念、解題方式直接灌輸給學生即可,而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能夠跟隨教師的思維正確解出例題,但在獨自面對分數應用題時腦袋卻一片空白,缺少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部分教師對自身在教學中應扮演的角色缺乏明確認知,在課堂上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的互動較少,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導致學生的思維拓展明顯不足。
最后,部分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取向、學習特點,而是以自身的想法為主,在課堂上也很少給予學生闡述想法和表達觀點的機會,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
四、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策略
(一)注重語言教學,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
首先,教師要重視數學語言教學。斯托里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學生在解答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時,能否正確理解題意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重視數學語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使學生在解題時能夠正確理解題意,并通過準確判斷、梳理各種已知和隱藏條件,找到題目中各種量的關系,做到正確解答。
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降低數學語言的理解難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思考哪些詞匯對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大,并將這些詞匯進行收集整理,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講解。例如,對于“小紅到文具店購買日記本,日記本的售價為10元,利潤率為25%,如果日記本的售價為15元,那么利潤率為多少呢?”這道題,部分學生不了解什么是“利潤”,所以無法聯想到“利潤率=(總收入-總支出)÷總支出”這一解題思路。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明確告知學生“利潤”的實際意思,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順利找到解題思路。
最后,教師要培養學生找關鍵詞的能力。在分數應用題中,抽象的數量關系是題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理解難度最大的關鍵點。部分學生由于不能準確理解題目中的關鍵詞,如不能正確判斷單位“1”等,經常出現解題錯誤。例如,針對“游泳池第一次放出20%的水,第二次又放出20%的水,池內還剩80立方米的水。這池水原來一共有多少立方米?”這道題,部分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題目中的前后兩個單位“1”的區別是什么,讓學生認識到前一個20%的水是整池水的20%,后一個20%是池內余下的水的20%這一數量關系,進而順利解題。
(二)注重培養解題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維
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涉及多種題型,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維。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百分數(一)”的教學為例。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題中的各種數量關系經常令許多學生感到困擾。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式理解單位“1”的內涵,了解題目中各種量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維。此外,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告知學生在解題時務必一字不漏地閱讀題目,了解題目的大致意思和結構,明確題目中涵蓋的關鍵詞和條件,在此基礎之上實現正確作答。
(三)注重題型分類歸納,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題型分類歸納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對題型進行分類歸納的技巧,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為例。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厘清其中的等量關系是重中之重。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著重理解等量關系。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列舉三道應用題,分別是分數應用題、列方程應用題和普通數學應用題,并提示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等量關系上,引導他們理解這三種應用題中等量關系的差異,從題目入手找到單位“1”的量。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分數應用題中的等量關系式有哪些,并將其一一列舉出來。最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歸納的等量關系,直接設定未知量為x,然后將其與已知的量共同列式,從而完成解題。
(四)注重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習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分數應用題的具體內容以圖片、視頻的形式,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認真思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習題。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展示教材中的例題“一杯純牛奶,樂樂喝了半杯后,覺得有些涼,就兌滿了熱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多少杯水?”,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使學生看到“一整杯純牛奶”“喝了半杯”“兌水變滿”“又喝半杯”的動態過程,使學生清晰理解“滿杯”“兌水”“喝”的含義及一杯水的數量變化過程。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將杯子里的牛奶喝完半杯后如何用分數表示呢?”在學生回答“二分之一”后,教師可以接著問:“兌水后杯子里水和純牛奶的比例有無發生變化呢?此時用分數如何表示呢?”此時,水和純牛奶的比例是相同的,均為二分之一。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如果再喝一半,那么喝的純牛奶為原先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由此,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題意,能夠讓學生學會用分數形式準確表示出“多少杯”。
(五)注重新舊知識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涵蓋許多知識點,其中大部分知識點是相互關聯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及時回顧舊知識,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應用于復習階段的教學,還能夠應用于講解新應用題的環節。
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有誰還記得整數除法是怎樣列式的?”以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識。接著,教師可以將設計好的問題拋給學生:“如果將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那么該如何列式?”對這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不懂得如何解答。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如果將題目變為‘將30平均分為3份,
又應如何列式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逐漸回想起整數除法的列式要求,從而做到正確解題。
結語
分數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點內容,也是一項難點內容。在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介紹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解題方法,注重解題技巧的傳授和解題思維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城廂鎮大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