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珊珊
群文閱讀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打破傳統的“填鴨式”閱讀教學僵局。在應用群文閱讀方法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圍繞同一議題對多篇文章內容開展綜合性閱讀,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含義
群文閱讀是指教師秉承一定的原則組合多篇文章,引導學生閱讀這些文章,并進行比較,通過辨識及提取、對比及整合、探討及質疑、評估及反思等方式,探究作品的深層次內涵,深刻體會作品之中描寫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個性化、獨創性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要積極指引學生從單篇獨立閱讀轉變為多篇聯合閱讀,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探究,以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當自主思考并體會作者表達出的情感,深入探究文章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切身體會各類文本之中的內容主旨與藝術呈現價值,進而提高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閱讀能力,增強閱讀實效。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實際過程具有較強的突破性。隨著相關研究工作的持續推進,群文閱讀的內涵正在被專家學者持續擴充與完善。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意義
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既能夠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又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策略指導、合作交流指導、分享思辨指導和意義建構指導,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閱讀素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部分教師時常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只帶領學生閱讀一篇文章。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師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帶領學生閱讀多篇文章,有助于豐富學生內在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言語理解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經驗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開展群文閱讀,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并在不同文章中尋找異同點,通過各篇文章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深入理解文章內涵,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指導學生圍繞特定文化主題,如親情主題、友情主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節假日主題、飲食主題、交通主題和旅游主題等,針對多篇文本內容進行比較性閱讀,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同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持續歸納、總結、推理和分析,深挖不同文本中存在的情感異同點和意義異同點,能夠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方法
(一)鼓勵學生參與興趣性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其參與學習過程最好的驅動力。為了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定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主題。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定個人感興趣的主題,并圍繞所選主題搜集閱讀資源。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Cinderella”為例。這一單元的內容具有童話故事屬性,教師可以圍繞這一單元主題,利用Cinderella作為切入點,與學生共同交流主人公的特征。之后,教師可以動員班內學生參與閱讀主題征集類活動,鼓勵學生自選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并進行內容展示,如童話故事Little Red Riding Hood、The Fox and the Stork、The Fisherman and the Golden Fish和The Daughter of the Sea等。在征集類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學生提供的童話故事的主題逐一呈現在黑板上,并讓學生投票選擇群文閱讀篇目,得票數最多的三個童話故事當選。教師引導學生選擇群文閱讀主題,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夠為群文閱讀教學的高質量開展奠定基礎,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
(二)開展主題性閱讀,開闊
學生的學習視野
最新的譯林版英語學科教材具備較為顯著的主題性特征,各單元教學內容均是圍繞特定話題所設計的。為此,教師在準備課外讀物時,應當選定和教材內容關系密切的文章,充分發揮出單元主題的引導作用。在選擇課外閱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將單元閱讀教學材料視作參考依據,合理拓展閱讀教學內容,著力豐富群文閱讀的教學素材,助力學生內化單元所涉及的知識,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Helping our parents”時,教師可以圍繞這一單元核心教學主題,即“Helping”,引導學生整體學習章節內容,之后依次呈現繪本Helping、Piggy Book和Helping Mom and Dad。接著,教師可以根據相同話題、不同側重點的繪本的呈現,探索出一條開展群文閱讀的路徑。教師可以設計并開展“Talk and review”活動,帶領學生回顧這一單元的語言知識內容,引導學生立足于知識層面,熟練掌握與“housework”有關的詞匯。之后,教師可以展示第一本繪本Helping,采用快速瀏覽的形式,拓展與“housework”有關的詞匯,幫助學生增加詞匯儲備量。然后,教師可以展示第二本具有深刻內涵與意義的繪本Piggy Book,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精讀這一繪本,從而加深學生對“Helping”這一核心主題的認知與理解,為主題融入更多深刻的情感內涵,使閱讀教學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Helping Mom and Dad這一繪本,讓學生自由組隊,梳理這一繪本的具體框架,聯系繪本內容呈現“Housework by age”內容,將感性情感渲染順利過渡到理性分析,引導學生在家中自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單元主題為引領,開展群文閱讀工作,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夠發揮閱讀教學的巨大優勢,為學生今后參與英語閱讀學習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互動性閱讀,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群文閱讀既是一類聯合閱讀多篇文章的活動,又是一種圍繞同一主題進行互動交流的活動。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依托群體互動交流的形式,促使師生間、生生間的想法發生碰撞,并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認知與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Protect the Earth”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保護環境,會出現一些專業性的詞匯或詞組。為此,教師可以積極開展互動性群文閱讀活動,鼓勵學生以互動交流的形式掌握這一單元的基礎性詞匯或詞組,如save water、save energy等。在學生掌握詞匯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講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句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與保護環境相關的英文資料,為學生拓展學習資源。教師還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彼此交流閱讀心得,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科群文閱讀活動。
(四)開展導圖性閱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譯林版英語學科教材排版形式相對固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時常會受限于課堂教學時長,只講解教材的特定內容,教學過程顯得過于刻板、倉促。對此,教師可以及時展示相應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課堂知識內容,增強學生的閱讀實效。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Helping our parents”時,教師可以將Helping Mom and Dad這一拓展性繪本引入課堂,考慮課堂時間的合理分配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兩個方面,優化傳統逐圖細講的教學模式,引入與繪本故事相關的框架圖,鼓勵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形式,細致閱讀思維導圖。在上述過程中,教師采用思維導圖,既能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凸顯教學內容和繪本的側重點,又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精選群文閱讀資源,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學習英語知識,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點,進而引導學生尊重文化差異。教師還可以預先篩選群文閱讀資源,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讓學生學會理性看待文化差異。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應局限于為學生傳授一些淺性的知識,而應當帶領學生深入挖掘群文閱讀材料的內涵,著力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My family”時,教師可以積極尋找一些和家庭教育有關的閱讀教學資源,帶領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家庭中家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之后,教師可以深入挖掘閱讀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和他們的職業。在介紹結束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是否和自己的爸爸、媽媽拍過照?”“是什么時候拍的?”“當時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等問題。在學生回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展開交流,使學生意識到關心父母、呵護家人、自覺維護家庭和諧的重要意義,從而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由此可見,教師精選群文閱讀資源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切實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
結語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為了切實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指導作用,教師應當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工作的號召,應用群文閱讀的方法,為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注入活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應優選閱讀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儲備,增強教學工作實效。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