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的側重點也發生了變化,從熟練掌握英語詞匯和語句逐漸變為學會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在這一背景下,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英語課堂,大多數教師更加注重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人情感,并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
課堂提問是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能夠為課堂增添樂趣。因此,課堂提問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基于此,筆者分析了課堂提問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總結了英語課堂提問的方法,力爭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效提問。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意義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需要學生主動發言,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課堂提問是教師借助問題引導學生交流、探討學習內容的過程,是促進教師和學生友好交流的紐帶,能夠創設學生所需要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具體而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具有以下三點意義。
一是幫助學生鞏固英語知識。課堂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復習英語知識,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積極提問,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單詞obey和accept的區別時,教師可以先根據單詞本身的含義,有所側重地講解英語知識,再根據自己所講解的知識提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是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合理運用課堂提問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不斷思考并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會逐漸提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還能夠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能夠幫助教師全面地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據此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如果在提問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無法回答所提的問題,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知識點講解不清等問題,那么教師可以及時優化和調整課堂的教學內容。若是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則說明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大問題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方式單一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提問方式具有一定的直接性,他們提問的內容與知識點并不連貫,缺乏相應的知識鋪墊或過渡的內容。實際上,課堂提問的方式除了直問法,還有特問法、曲問法、設問法和檢查性提問法等。但目前,部分教師只采用單一的提問方式,導致學生只是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缺少自己的思考,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同時,部分教師在個別學生回答之后就直接公布答案,沒有給其他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思考,使得部分學生還沒想清楚問題就得到了答案。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會主動思考,難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課堂提問內容無重點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且每個環節都會圍繞所制訂的教學計劃進行。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接受程度可能與教師預期不同,使得教師的教學計劃無法順利進行。部分教師在遇到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的情況時,就會亂了方寸,導致課堂提問變得隨意,且不具有針對性。同時,部分教師在提問時存在理解方面的偏差,認為在課堂上只通過圖片、提問、場景設定等引導學生,就能達成教學目標。另外,部分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往往會忽略自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只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教學,會提出一些不重要的問題,導致學生無法抓住學習的重點,因而無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的方法
(一)因人而異設計問題
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以“斂聚性”問題為主,找一些答案唯一且內容明確的問題進行提問,方便學生回答,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和成就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發散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整合大量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思考,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因材而異設計問題
英語教材中包含大量具有獨特寫作手法的課文,在講解這些課文時,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對于按時間順序描寫的課文,如人物傳記、歷史事件等,教師可以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提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脈絡;對于邏輯性較強的文章,如說明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邏輯關系,運用邏輯順序法向學生進行提問,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面對較難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或兩兩組隊的方式思考并回答問題,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三)設計直觀性課堂提問
教師可以運用一些較為直觀的方式進行提問,如利用幻燈片、簡筆畫和實物等,運用聲音和形象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增強記憶力,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
例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學生的衣服、筆等實物放入書包中,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具體提問內容如下。
教師:“Whats in the bag?”
學生1:“Is it a sweater?”
教師:“Yes, it is. Whose is it?”
學生2:“Its mine.”
教師:“Whose is this sweater?”
全體學生:“Its her sweater.”
由此可見,教師設計直觀性的課堂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使學生更加了解名詞性物主代詞和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的用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階段性重復提問
課堂提問的作用之一是突出教學重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關注英語的重難點,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對于一些重點知識,教師要進行階段性地重復提問。例如,在學習知識初期,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與重難點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防止學生遺忘。在學習知識中期,教師可以反復提問重點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反復刺激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喚起短時記憶,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在學習知識后期,教師可以在不固定的時間重復提問,使學生在腦海里自主思考,形成深刻記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英語運用能力。
(五)設計開放性提問
在講解完英語知識點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學生的英語學習就從掌握知識階段進入了語言知識運用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創意性、開放性的問題。比如,在知識點講解結束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與文章主人公相關的問題,如“如果你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你會怎么做?”“你會和主人公做出相同的選擇嗎?”等,讓學生站在文章角色的角度回答問題,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對學生的回答及時作出反饋
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耐心且及時地對學生作出回應,并開展有針對性的評價。在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應該積極地表揚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采用正面、積極的評價用語,如“Excellent!”“Good job!”“Well done!”等。在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可以在一旁提醒或引導,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答案,并在學生得出正確答案后適當地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結語
課堂提問對初中英語教學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還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在課堂上進行提問,運用多樣化的提問方法,并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南京市溧水區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