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
每個人都是人類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都應當在生命之初就受到應有的重視。有學者曾說,在兒童生活的頭幾年,在他的發(fā)展上起決定作用的是他周圍的人及豐富、多面的人際關系。可見,幼兒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幼兒園教師要關注每一名兒童,并提供有助于其發(fā)展的策略,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長。
由于先天的遺傳、后天成長環(huán)境與經(jīng)歷的不同,每個兒童的個性、氣質和能力也有所不同。其中,有些兒童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成了所謂的特殊兒童。自閉癥兒童是常見的一類特殊兒童,又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癥兒童通常表現(xiàn)為動作遲緩、言語模糊、不善交往、行為異常等,難以順利進入教學互動狀態(tài)。因此,教師需要細心觀察并解讀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引導他們學習與發(fā)展,注重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不斷提高其自理、認知、交往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融入并適應集體生活,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筆者以教育生涯中遇到的輕微自閉癥兒童軒軒為例,談談針對輕微自閉癥兒童的教師支持策略。
一、整合優(yōu)勢資源,促其相融自如
教師要真心對待隨班就讀的輕微自閉癥兒童,不能對這類兒童抱有任何偏見。教師應耐心觀察并解讀這些兒童的語言和行為,以適宜的方法和策略支持自閉癥兒童融入班集體,讓他們和其他兒童一樣健康成長。
(一)開啟“星空”,營造和諧氛圍
和諧的氛圍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所以給隨班就讀的輕微自閉癥兒童營造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顯得更為重要。這能讓他們盡快融入幼兒園生活,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和輕微自閉癥兒童軒軒相處的日子里,筆者積極用愛營造和諧的氛圍,鼓勵同伴以友愛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與軒軒互動。在別人說話時,軒軒的目光總是處在游離狀態(tài),不會理睬他人。對此,筆者會摸摸他的頭,讓他喊出教師或同伴的名字,或者用手指觸碰他,從而引起他的注意,讓他將目光放到與他互動的教師或同伴身上。
(二)打造“星路”,尊重兒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元的慷慨。”在兒童看來,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自己動手制作的物品,是送給教師最好的禮物。教師應尊重兒童,大聲肯定和贊美兒童尤其是自閉癥兒童送的禮物,以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只有尊重兒童,才能教育好兒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蹲下身子,和兒童在同一水平線上,鼓勵他們敞開心扉。
兒童總會把自己動手做的覺得好的作品送給教師,即使在教師看來是不像樣的“禮物”。在一次美工活動中,軒軒安靜地畫畫,在活動結束后他將畫送給了筆者,并興奮地說:“老師,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筆者說:“畫得真好!”并把它夾在了自己的書里。看到筆者如此,軒軒滿足地跑開了。可見,在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軒軒獲得了成就感,自尊心得到了滿足。同時,在繪畫、贈畫和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軒軒獲得了想象力、繪畫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這種興趣上的發(fā)展和人際關系的改善,比一堂語言課更珍貴。每名兒童都應該得到尊重,尊重是教育的起點,尤其對于輕微自閉癥兒童來說,只有獲得尊重,他們才能敞開心扉,從而實現(xiàn)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攜手“育星”,構建成長平臺
面對像軒軒這樣的兒童,家園聯(lián)合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家園雙方應攜手培育他們,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培育輕微自閉癥兒童任重而道遠,在工作實踐中,筆者會以各種方式引導輕微自閉癥兒童,與家長攜手支持兒童的發(fā)展。筆者會鼓勵家長陪伴軒軒一起欣賞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照片,幫助軒軒鞏固學習內容;鼓勵家長與軒軒一起開展閱讀繪本、揀菜、洗菜等簡單活動,并鼓勵軒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其過程,以激發(fā)軒軒的各種潛能,鍛煉其手腕小肌肉群,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打好基礎。
在對輕微自閉癥兒童進行與交際能力相關的心理輔導時,為了提高兒童的交流能力,筆者聯(lián)合家長共育,鼓勵家長在平時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兒童多與他人交際。筆者告知家長,當軒軒的同伴來家里玩時要熱情地招待,給他們倒水、洗水果、拿飲料等,并引導軒軒與他們進行簡單的交談;在他們走時,要引導軒軒客氣地與同伴告別,并且歡迎他們再來家中做客。這樣,軒軒會逐漸在家長的影響下試著與同伴交往,從而提高交流、交往能力,實現(xiàn)社會性發(fā)展。
二、切換優(yōu)勢視角,促其增強自信
自信是兒童獲得成功的源泉,也是自閉癥兒童最需要的一種品質。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兒童的閃光點,大方地給予其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一)尋找“星光”,遵循平等理念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的關鍵時期,此時,對于“來自星星的孩子”來說,教師的賞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幫助兒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挖掘他們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因為這可能成為他們日后實現(xiàn)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領域。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鼓勵性的言語和肢體動作,引導和啟發(fā)這些“星星”,以正面教育發(fā)現(xiàn)和賞識“星星”的閃光點,以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力,幫助其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從而支持其身心健康發(fā)展。軒軒比同齡兒童的記憶力強,對數(shù)字特別敏感,這是他最耀眼的亮點。于是,在集體活動中,筆者每次都會鼓勵并引導他在集體面前表現(xiàn)自己,讓同伴認可他、夸贊他,從而增強他的自信,促使他主動與同伴互動。
(二)點燃“星火”,提供展示平臺
自閉癥兒童習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與他人交流,這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于是,點燃“星火”,為自閉癥兒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尤為重要。
軒軒的動作有些遲鈍,在手工課和戶外活動課上,他笨拙的動作總會引來同伴異樣的眼光。但軒軒的記憶力很好,學古詩總是聽兩三遍就記住了。在發(fā)現(xiàn)他這一長處后,筆者對其他兒童說:“你們知道嗎?軒軒小朋友每次學古詩都很認真哦,兩三遍就會背了呢!不信,我們一起比比看。”結果,軒軒真的背誦得比其他兒童快。經(jīng)此一事,其他兒童都對軒軒刮目相看,軒軒在學古詩和其他語言活動中也變得積極起來,他在活動中與教師、同伴有了更多的互動,語言活動課從此成了軒軒展示自我的平臺。
可見,每名自閉癥兒童都有長處,而教師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從而獲得個性化的發(fā)展。
(三)綻放“星華”,給予正面評價
為了兒童的進步,也為了給自閉癥兒童一點信心,教師要用“顯微鏡”觀察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的閃光點,并給予表揚和鼓勵。自閉癥兒童的自尊心較強,非常看重教師對他的評價。因此,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一個“好”字,要多夸贊和表揚兒童,讓他們感受到被肯定、被重視、被愛護,促使他們表現(xiàn)得更好。
注重對“星星”給予正面評價,更能綻放星之光華。輕微自閉癥兒童在沉默的同時往往喜歡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班會課上,筆者會讓軒軒用繪畫表達心聲,并用照片、視頻、文字等方式記錄軒軒的繪畫表現(xiàn),在分享環(huán)節(jié)肯定他的作品。在每次完成繪畫作品后,筆者都會引導軒軒大膽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然后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讓他獲得良好的體驗,增強其自信心。
三、抓住優(yōu)勢契機,促其身心自立
對于隨班就讀的輕微自閉癥兒童,筆者在教育中會抓住合適的機會開展各種活動,在潤物細無聲中助推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用耳傾聽“星語”,在聽說中成長
集體活動是隨班就讀自閉癥兒童走向社會的良好介質,教師設計并開展輕松的集體活動,可以讓自閉癥兒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目的性地進行語言交往訓練,提高其交往能力。筆者開展了“說說我自己”主題班會,在班會上,軒軒在筆者的引導和同伴的鼓動下大膽表達,簡單說說自己,并獲得了熱烈的掌聲。這讓軒軒獲得了滿足感,增強了他的自信心。隨后,筆者嘗試讓班里其他兒童帶動軒軒一起學習,鼓勵他們幫助軒軒,以激發(fā)軒軒的最大潛能,強化其語言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用手觸摸“星跡”,在行動中感知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會加強各項動作技能的訓練,訓練自閉癥兒童的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以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軒軒是輕微自閉癥兒童,粗大動作發(fā)展還可以,但精細動作發(fā)展不足,手指稍顯笨拙。因此,筆者嘗試以伸手觸物、用手指握放物件等方法強化其精細動作。手工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兒童的精細動作能力,還可以促進兒童手部小肌肉群的發(fā)展。因此,筆者積極開展各類手工活動,加強對自閉癥兒童的精細動作訓練。筆者開展了美術活動“可愛的蠶寶寶”,讓自閉癥兒童通過揉搓紙巾制作出十分可愛的蠶寶寶,在這一活動中發(fā)展手部精細動作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
(三)舉目凝望“星暉”,在交流中融合
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諸多教育契機,教師應抓住并利用這些機會開展教育,讓隨班就讀自閉癥兒童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為了讓軒軒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得到發(fā)展,筆者嘗試讓他擔任值日生或者給同伴分畫筆。在分發(fā)畫筆時,班里的兒童都會對軒軒說“謝謝”,有的兒童還會主動給予他動作、表情回應,這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軒軒的交往能力。
結語
每顆“星星”都有自己的亮點,都會以自己的方式照亮世界。世界從來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要用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星星”兒童身上的閃光點,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為他們保駕護航,幫助他們開啟美好的生活。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qū)胥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