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云
在小學階段,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對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為了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時減少作業的用時和總量,確保學生在課后能有充足的時間放松身心,在其他方面獲得成長。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當積極遵循“雙減”政策的要求,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通過導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注重情景對話和實踐教學,善于使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形式,并基于學生的個性開展分層式教學。此外,教師還要基于教學目標開展評價,確保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雙減”政策要求實施課堂教學改革,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正糾偏,將阻礙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的因素統統排凈。這在英語教學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加深學生對英語的理解。
(二)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
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推行教學改革,有助于實現“雙減”政策的目標,將學生原本需要在課后或不得不在課后完成的作業轉移至課堂,讓學生的疑問在課堂上就能得到解決。教師盡可能將較多的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設計較少的進階性作業,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休息時間,讓學生有時間鍛煉身體、培養興趣愛好、放松心情等,從而達到“雙減”的目的。
(三)有助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小學英語教師基于“雙減”政策推行英語教學改革,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一方面,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端正學習態度,形成終身學習意識;另一方面,學生擁有了充裕的課外時間,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部分英語教師無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形式,所使用的教具局限于教材、板書或PPT,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疲乏和困頓。部分教師不習慣導學,導致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的狀態不佳,不能專注而積極地探究知識。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只教授知識,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對英語的理解也比較淺顯。
(二)無法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
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不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習慣按照統一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存在的特殊性問題難以被發現,也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長此以往就會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需要在課后完成超出其能力范圍的作業,作業的時長增加,學生壓力變大。
(三)容易出現形式化教學
形式化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教的內容看似很多,實則未能發揮作用,使得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時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查缺補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未實施過程性教學評價,只是在教學結束時簡要地總結教學內容,這無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容易導致形式化教學。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
(一)加強課堂導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減少學生在課后所需完成的作業任務,教師要加強課堂導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正式學習課程內容之前進入深度學習的最佳狀態。在導學環節,教師要把新課的知識點和學習目標給學生簡明地羅列出來,使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學習,為學生奠定知識基礎,從而避免學生盲目聽講、做筆記。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游戲、微課或多媒體視頻完成趣味化導學,將導學內容滲透在這些媒介里,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加以總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e love animals”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關于猴子、狗、鴨子、熊貓、貓和豬等動物的視頻,并尋找《動物世界》紀錄片或其他的視頻資源,然后將其制作成微課,將monkey、dog、duck、panda、cat和pig等詞與視頻中的動物一一對應起來,標注單詞的讀音,帶領學生齊聲誦讀。同時,教師可以穿插課堂小游戲,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扮演動物,模仿動物的叫聲。比如,在說完“I am a cat.”后,學生可以發出“喵喵”的聲音,從而加深對單詞的印象。之后,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簡單講述句型“Whats that?”和“Its a...”的意義及用法,從而完成導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注重實踐訓練,引導學生開展情景對話
理論如若未能指導實踐,終究會失去其自身的意義。小學生在學習知識后,如果不能及時地加以運用,只是空想,就無法深入理解知識的含義。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實踐訓練,在講述英語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參與實踐,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思想,指導學生在做中學,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考慮到英語語言的特性,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基于教材內容進行情景對話,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讓學生在特定場景中用英文交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Happy birthday!”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以生日派對為主題,在教室里放置一些道具,并準備真正的蛋糕和蠟燭,利用實物完善情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情景對話,讓學生在對話中運用one、two、three、four、five等單詞。比如,教師可以先與英語課代表進行互動,對其說:“Hi, how many plates do you want?”然后,課代表可以說:“I want one/ two/ three/ four/ five.”并用手勢比出所說的數字。最后,教師可以讓全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似的情景對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巧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越來越高,信息技術在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在“雙減”政策下,為了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減輕學生在課后的學習壓力,小學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上多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首先,教師可以用視頻和圖像代替文字,增強信息的立體感和表現力。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繪本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次,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學習軟件進行人機交互,對學生的口語水平、聽力水平和寫作水平進行智能評價。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繪制思維導圖,加強前后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Look at me!”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學習ear、eye、nose、mouth等重點單詞。比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個學生喜愛的動漫人物形象,用不同的顏色凸顯其五官,并給出相應的英語單詞,從而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教師還可以利用聽力軟件,讓學生進行人機交互式訓練,用英文說出“Clap your hands.”“Touch your head.”等短句,并通過軟件給出的分數,指出學生在口語流暢度和準確性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
(四)重視因材施教,設計分層式教學方案
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教師要深刻了解每名學生的個性、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并貫徹因材施教理念,設計分層式教學方案,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Lets eat!”時,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弱、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每講完一部分內容后,提出“你知道Id like...的用法了嗎?”“What food would you like?”等問題,在與他們互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指導其學習。對于擅長記憶詞匯但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講解“Story time”板塊時,指導學生進行沉浸式閱讀,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其一邊閱讀一邊做動作,從而加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在分層教學的模式下增強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五)落實學生評價,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為了達到“雙減”政策的要求,讓學生在課后擁有更加充裕的時間休息,推動學生的全面成長,小學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上落實對學生的評價,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確保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科學性,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同時,教師要以學生為評價主體,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從而使學生在反思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和認知上的問題,以更正確的方法和態度學習英語,繼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Colours”時,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目標,即要求學生能用英語表達事物的顏色,掌握red、 yellow、blue、green、black、white、orange等詞匯,了解“Nice to meet you.”和“I see...”等句型,并基于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德。同時,教師可以以目標為導向,滲透教學評價。比如,在學習“Lets talk”板塊時,部分學生不能流暢地說出“Nice to meet you.”,對此,教師可以指出學生在口語上的問題,指導學生反復跟讀或以唱歌的形式唱出該英文短句,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結語
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以教學實效為著力點,實施教學改革,確保課堂教學具有實質性的作用,對學生能產生切實影響。教師要加強課堂導學,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注重實踐訓練,引導學生開展情景對話,并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重視因材施教理念,設計分層式教學方案。此外,教師還要落實學生評價,增強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達到“雙減”政策的明確要求。
(作者單位:鄒平市韓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