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徐 冰 儀桂云 程 敢 劉寶忠
研究生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領域召開了三次重要會議。第一次會議聚焦改革,提出基本建成規模結構適應需要、培養模式各具特色、整體質量不斷提升、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研究生教育體系。第二次會議聚焦質量,以健全完善質量體系為導向,提出構建以學位授予單位質量保證為基礎,教育行政部門監管為引導,學術組織、行業部門和社會機構積極參與的內部質量保證和外部質量監督體系。第三次會議聚焦立德樹人追求卓越,以加快改革發展為主題,基本建成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體系。三次重要會議,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發展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改革,大力提高質量和水平,扎根中國大地,以一流為目標,追求卓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研究生教育強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是主動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路徑。2020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指出,按照需求導向、尊重規律、協同育人、統籌推進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產教融合培養機制更加健全。
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在 “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調研煤炭綜合利用等情況,強調“能源產業要繼續發展,否則不足以支撐國家現代化。煤炭能源發展要轉化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這樣既不會超出資源、能源、環境的極限,又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煤化工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最為緊迫的是加強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今后一段時期,煤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對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煤炭行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河南理工大學工科優勢突出,能源、安全學科特色鮮明,為國家安全生產、能源工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技術與智力支撐。河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以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及煤的材料化利用為顯著特色,擔負著煤化工高端人才培養的重任。然而,在化學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中尚存在一些問題,集中表現在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略顯不足,與行業的人才需求尚有一些差距。本文梳理行業高校化學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短板與不足,擬通過完善研究生課程體系,構建高水平專業實踐基地,暢通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體制機制,切實發揮校企協同育人實效,旨在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高質量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提供借鑒。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所帶來的教育資源配置、教學課程安排等是當前研究生培養所面臨的突出問題。首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按照模塊劃分,包含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與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形式基本一致;專業學位研究生大多是按照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去培養,大多數的課程安排幾乎與學術型研究生相同,僅多6個學分的實踐環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依舊沒有顯現出來。其次,在課程體系構建中實踐類課程設置普遍不足,造成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無法得到很好的鍛煉和加強,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定位相脫節。最后,很多任課教師在教授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時,以傳統的課堂講述為主,偏重基礎性、理論性的知識傳授,而啟發性、探究性的案例教學法、小組研討法、合作學習等方法應用不多,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用有限。此外,行業專家進課堂講學或進行專題講座的次數過少,不利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因此,有必要改革現有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通過增加案例庫教學、研討式教學等,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專業學位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創新能力的提升。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行業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產業發展速度,產教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顯現出較強的必要性和適用性。
“雙師型”導師指導在河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 “我校”)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中雖早已實施,但由于相當一部分校內導師工程實踐與經驗不足,很多青年導師沒有工程背景。致使我校 “雙師型”導師指導仍處于 “形式融合”階段,學生實習實踐處于 “形式融合”,畢業考核處于 “局部融合”,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缺乏 “強融合”。隨著工程碩士培養規模的快速增大,這一問題越發突出。我國全日制非定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體驗調研結果表明,2015年、2017年、2019年學生參加實習實踐的比重分別為81.5%、81.2%、91.7%,而學校聯系或安排的實踐基地實習的比例分別為12.4%、17.8%、16.3%;校內外導師開展深度合作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25.5%。當前,校內導師的工程實踐能力也有待提升,學校建立或保持聯系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作用有限,實踐基地的遴選仍需加強,校外導師參與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廣度和深度均有待提高。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遴選,構建一批高水平實踐基地,借助基地等平臺,以項目合作為載體,暢通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機制體制,扎實推進產教融合,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是高質量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關鍵。
2020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印發《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 “《方案》”),《方案》明確要突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以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勝任能力為核心,強化行業需求導向,重視用人單位反饋評價等評估要求,構建教學質量、學習質量、職業發展質量三維度評價體系。其中,教學質量評估重點考察課程體系建設、校外資源參與教學、案例教學應用與開發建設等以及對學生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的支撐成效等方面;學習質量強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在學成果的實踐創新性,專業學位論文的應用性和行業應用價值,重在考查學生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提升和知識體系構建等方面的獲得感和成長情況;職業發展質量重點關注總體就業質量,考察畢業生就業創業率、就業結構等情況。
過去較長時期,行業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多以論文、專利等成果產出為評價依據,這與《方案》的要求存在差距。因此,高質量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需要構建內部質量保證和外部質量監督體系,建立多維度的人才培養評價長效機制。
聚焦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正確認識實踐教學在工程碩士培養中的功能和作用,充分調研,修訂完善現有培養方案,構建整體、協調、連續性的工程碩士實踐教學體系:在第一學年開設基礎實踐教學,第二學年開設專業綜合實踐教學,第三學年開設創新綜合實踐教學,內容上包括基礎訓練、實驗教學、專業實踐、第二課堂活動和學位論文等模塊。通過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實踐教學活動的頂層設計,注重案例庫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現場教學、技術前沿講座環節的開展,著力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術、職業技術、工程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
有了明確的實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需要構建實踐保障體系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和保障。通過完善實踐教學責任機制、激勵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構建實踐教學管理運行機制;通過校內導師的掛職鍛煉與行業高素質人才選聘的結合,著力打造一支高水平應用型師資隊伍;增加校企校地的交流與合作,以項目和人才培養為抓手,建設一批高起點的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暢通相關運行與保障機制,打破顧慮與壁壘,將 “雙師型”導師指導落到實處。
圍繞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與提升這一目標,兼顧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改變長期以來以論文、專利等成果產出為主的評價依據。通過構建教學質量標準與評價指標體系、學生評價、管理機構評價和同行專家評價體系等多維度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通過強化內部質量保證和外部質量監督,實現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針對工程碩士實踐創新能力不足,院校在制訂培養方案時要強化基礎實踐、專業綜合實踐和創新綜合實踐環節,構建整體、協調、連續性的實踐教學體系,暢通產教深度融合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課程教學和基地建設以及內部質量保證和外部監督評價,實現工程碩士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