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28 日,交通建設領域傳來捷報,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的海底沉管隧道貫通,至此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主線貫通。經過上萬名交通建設者7 年奮戰,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架起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鋪設了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造出了國內首個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交通建設奇跡。待明年正式通車后,從中山到深圳,將從目前的約兩個小時車程縮短至半小時以內,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體系建設跨上了新的臺階。
2023 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扼制,到對經濟復蘇的全力呵護,從全力應對動蕩的國際形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到國內積極財政政策的持續發力,改革開放創新發展釋放著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由于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加之動蕩不安的國際形勢導致對出口出現較大的沖擊,三年疫情影響使老百姓對消費持更加謹慎的態度。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就當仁不讓地成為目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據交通運輸部消息,今年1 至10 月全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2 萬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完成公路投資2.4 萬億元,同比增長2.9%;完成水運投資1631 億元,同比增長25.8%。同期,我國的公路、水運客貨運量都有顯著的提升。隨著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換代升級和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逐步完善,交通運輸的國民經濟先行官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現,我們向著“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目標又將更近了一步。
剛剛揭曉的新時期交通運輸財審工作改革創新發展主題征文活動中,交通運輸系統各單位組織廣大交通財審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新時期交通運輸財審工作改革創新發展這一主題,緊密圍繞交通運輸財審中心工作和行業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堅持求真務實的學風和文風,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將進一步發揮交通運輸財審工作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務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服務交通強國建設事業中的所想所作所感所為,落筆到字里行間,充分展示了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財審工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愿默默無聞奮斗在交通運輸戰線上的廣大財審同仁,更加堅定大膽地分享自己的智慧心得和經驗成果,與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