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凱
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的成功與否與教前備課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已有研究大多著眼于大單元教學的實施,多位研究者為大單元教學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及教學建議,針對大單元教學的備課進行的探索不多。通過大單元教學的實踐,筆者發現為了更好的發揮小學語文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教學開始之前做好準備,在備課環節進行具有全局觀的大單元教學備課。教師通過對備課對單元教學資源的整體把握、統籌安排,圍繞單元主題,明確單元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才能夠將語文要素落實、落深。因此,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圍繞2022版課程標準確立課程目標、體現核心素養,如何在大單元教學實踐中備課,已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
一、大單元教學教師備課中存在的難點
(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綜合性和隱在性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綜合性體現在教材內部文本和欄目的多樣性。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為例,單元教學內容包括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及語文園地。此外,在部分單元還設置快樂讀書吧欄目,單篇課文后設置閱讀鏈接欄目。豐富的文本和多樣化的學習欄目一方面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不同類型、不同文體的語文學習素材,另一方面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充分學習并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學情,個性化使用教材文本及欄目,設計符合課程標準的教學活動。教材本質上為教學材料,雖然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實際教學提供了框架與導向,但更重要是教師要關注實際學情對教材進行個性化、本地化的調整。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隱在性主要表現為語文核心素養體系隱含,即為摒棄實際教學中的過度操練,教材不對本身已構建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體系進行直接呈現。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實施之前需要對照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細致的梳理,明確教材中具體哪些部分體現本單元語文要素及人文要素,例如單篇課文、閱讀鏈接等;清楚教材中本單元語文要素的具體呈現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該明晰單元內單篇課文與各個學習欄目之間的關系,確定教材內部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2022版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這對教師合理使用教材,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謀篇布局,整合單元內單篇課文及學習欄目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教師個體的差異性和備課的個性化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同時也是備課活動的實施者。備課活動本質上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準備活動。教師的個性化特征及背景,如教師的學歷、教學實踐、個人語文素養等會影響教師備課效果,從而表現在在教學實施及教學效果方面。例如,由于教學實踐不足且缺乏對整套教材的梳理,新崗教師(教齡3年以內的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可能會忽略各學段語文要素的聯系與銜接,對學生學情的把握不足,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實施存在一定的差距。
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對于整個單元學習內容進行全盤考慮。這一教學活動是教師在充分熟悉單元內部各單篇課文及學習欄目及其內在邏輯的基礎上進行梳理、調整、補充、整合的過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再創造、再加工的過程。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對已有學習材料,尤其是教材進行整體把握。與單篇課文備課相比,大單元教學備課的整體性使得教師備課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提高了教師備課的難度。同時,教師個人備課時更重視單篇課文、具體語文知識的學習,對于單元內課文及學習欄目之間的銜接與關聯關注不足。由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單篇課文變動較大,新課文占課文總數約41%,多數教師聚焦于如何教好新課文,忽視了對教材的整體、全面考慮。教師容易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實踐中去,不能將連木成林,將單元各部分統籌安排。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北締卧獌雀鲉纹n文都包含“想象”這一要素,但是每課的“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又各有側重,如何將單篇課文中的語文要素點相互連接并有機結合起來,由點到線,連線成網,編織“想象與藝術”的單元語文要素網,是本單元備課的一大難點。
二、大單元教學教師備課建議
(一)重溫教材,精研課標
1.理解編者意圖,明確學習內容間的關聯性。教材編寫是一個系統規劃和整體安排的過程,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對教學材料進行選擇、組織、編纂與寫作后的成果。因此,教材編者在具體單元結構安排及單篇課文呈現順序的選擇時也暗含了其內在邏輯。溫儒敏先生指出,為了使教學有調理、成體系,教師應精研課程標準,尤其是其中的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部分。在研讀課程標準的同時,教師應對照課程標準重溫教材,找尋教材各分冊學習內容的關聯,探究單元內單篇課文與其他學習欄目間的內在關系、共性與個性等。
2.重視單元首課,梳理單篇課文單元語文要素。通常來看,每一單元的第一課,即單元首課,具有典型承上啟下的作用或充分體現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因此,教師在進行大單元教學備課時,應重視單元首課,深挖文本,明確單元語文要素在文本中的呈現方式。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本單元是語文要素為: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教師應梳理并回顧一至五年級涉及到“想象”的單元,找出其語文要素具體是如何進行想象的,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要素:邊讀邊想象,感受自然之美。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邊讀邊想象”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之間建橋梁、搭梯子,使學生實現“以讀帶想象”到“借助語言文字想象”的轉變。
3.串聯單元要素,構建單元語文要素網。首先,通過單元導語可知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寫自己的拿手好戲,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在梳理本單元單篇課文之間聯系的基礎上,找到語文要素之間的關聯點。明確關聯點之后,再次回溯到之前切分出的單元內課文中能夠借助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具體詞、句、段。隨后,教師可以圍繞這些詞語段及聯系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和學習任務。例如,《伯牙鼓琴》的教學重點為借助語言和音樂旋律展開想象,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借助語言和音樂旋律展開想象。在隨后《月光曲》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中鼓勵學生主動調動在《伯牙鼓琴》中學到的方法理解《月光曲》曲名的由來及原因。在具體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導及學習任務的完成進一步鞏固“借助語言和音樂旋律展開想象”這一方法,讓學生扎實掌握并能夠運用到真實的閱讀體驗中去。在“寫自己的拿手好戲,把重點部分寫具體”這一單元要素方面,教師要注意在明確單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生所寫所練內容要圍繞所學,即單元語文要素展開。
(二)更新理念整合資源
1.樹立全局觀單元教學理念。教師應提升自身素質,認同、理解并貫徹單元整體教學理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一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在認同、理解單元整體教學理念后,根據單元語文要素,在理解課程標準及教材編者的理念上才能設計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習任務及教學活動。
2.制定大單元教學備課效果評價量規。由于大單元教學備課涉及的教學內容多、難度較大,因此對大單元教學備課的效果進行評估,明確備課活動是否落實了大單元教學理念、教材編者理念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在多次大單元教學備課活動及備課之后教學實施的基礎上嘗試形成一份具有針對性的大單元教學備課效果評價量規,評估備課活動是否存在單元內單篇課文教學的銜接、單元要素是否進行整合等,提高大單元教學備課的效率,提升大單元教學備課效果。
3.建立大單元教學備課資源庫。大單元教學備課活動之后,教師可以及時將備課的成果,如單元內單篇課文單元語文要素的呈現方式及內容表格、單元語文要素網等資源進行整合,為其他教師開展教學提供大單元教學備課資源,使執教教師在首次備課時理解單元語文要素、單篇課文之間的關系,領會課程標準及編者意圖。此外,通過教學實施,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實踐及社會發展豐富大單元教學備課資源,匯編成庫,使大單元教學備課資源庫具有時代性,與時俱進。
由教材到學生,由教學實施到備課,教學活動的中心任務始終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大單元教學的實質并不在于“大單元”,其更應重視的是在“大單元”之下的整體性教學。備課不僅僅是作為教學實施之前的準備工作,更是教師樹理念、曉聯系、明方法的過程。實現符合課程標準及教材編者理念大單元教學備課為大單元教學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完善備課效果評價體系、豐富備課資源以保質保量完成備課需要更多教師的備課及教學實踐。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