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青 謝儉和
日常的生活中,不僅是成年人,就算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財經素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與個人消費和家庭理財規劃方面。比如,一年級的孩子就會遇到:面包2元一個,5元錢能買幾個?到了二年級,孩子們會遇到:水果市場的蘋果2元一個,鮮桃1元一個,你要怎樣購買,剛剛好用完5元錢?問題開始有了深層次的考量了,而到了三年級,問題的難度更是加大了難度,如:森林公園里新設的游樂項目“劃船暢游”,一艘小船限坐4人,一艘大船限坐6人,有34名同學去完劃船項目。(1)如果要讓每艘船都坐滿,你會怎樣租船?(2)如果公園規定租一艘大船的租金是10元,租一艘小船的租金是8元,怎樣的租船方案是最省拿錢?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明確兩個問題的含義,逐步地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進行解題,能夠讓學生們對理財規劃有一定的認識。下面,以小學階段低年級課本中出現的關于這類型的問題為例,探索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滲透財經素養教育。
一、建模,明確思考方向
1.結合書本問題滲透財經素養,明確解題策略。在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數學課本中都會出現不同類型的關于怎樣合理安排就可以省錢、怎樣安排可以更合理消費等?學社在學習期間不間斷地接觸到類似的題型,在潛移默化中,或多或少都會埋下一定的財經素養的種子,這個階段,老師們應該合理地設計對應的合理規劃、消費的生活問題,建立解決這類問題的模型思想,跟學生一起研究分析并且總結方法。
以森林公園的租船問題為例子:游樂項目“劃船暢游”,一艘小船限坐4人,一艘大船限坐6人,有34名同學去完劃船項目。
問題一:如果每條船都要坐滿人,同學們可以怎樣租船?
問題二:如果公園規定租一艘大船的租金是10元,租一艘小船的租金是8元,怎樣的租船方案是最省拿錢?
這道題是小學三年級數學課本里的例題,學生要正確解決這道題,必須明確并理解類似的租船問題的解題策略:根據需要的租金與限載人數,先計算哪種船的租金更便宜;然后可以假設所有同學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滿足正好坐滿,沒有空座的話,可以說這種租法是最省錢;但假如沒坐滿的,就需要進行合理調整,調整的時候還是要盡可能多租便宜的船,并做到盡量讓船坐滿。跟學生對這類型的問題解決方法進行了建模,使學生明確了思考的方向,那么,就能潛移默化地把這種技巧運用到解決到類似的消費問題中,從而,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財經素養。
2.結合生活中的“購物消費”,滲透財經素養。對于小學生而言,“購物消費”已經不陌生了,老師把這個作為學習的切入點,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課堂上滲透財經素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積極創設消費情境,引導孩子感受消費,學會理性消費。那么,課堂上,遇到這樣的教學例子,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分析出各種包含的財經內涵,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意識到理財、合理消費的重要性。
如:在六年級第二學期的書本里有這樣一個教學內容。商場里的一個品牌網球鞋進行年末促銷活動,在1號店按"每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2號店購物一律六折。麗麗準備購買一雙銷售價格為120元的這種品牌的網球鞋。(1)在1號、2號兩個門店購買,各要付多少錢?(2)選擇哪個門店更省錢呢?六年級學生購物的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了,但精明的消費,還是要學習研究的,有了這樣的生活場景,學生可以再小組內討論比較,發現兩種促銷方式的折扣差距,從而得出最佳的購物方案,也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合理消費的理財觀,積累一定的財經素養。
二、課堂的融合與應用
1.課堂教學的有計劃滲透。小學低段,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書本里就有這樣的關于精明消費的簡單計算題。如:一年級第二學期解決問題這個單元的練習里面有這樣一道題。創新書店里有四種不同的雜志在售賣,《探索新世界》每本5元,《小學生畫報》每本6元,《有趣的海洋生物》每本8元,《趣味連環畫》每本7元。用15元正好可以買哪兩種雜志?13元可以買哪兩種雜志?這道題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找到方法解決了問題只是讓他知道,準確計算價格就可以了,不會意識到什么財經問題,但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滲透不浪費錢、合理消費的理念。
2.在課堂和校園開展主題活動。打開數學書本,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里面的例題教學本身就是比較直觀的呈現,缺乏趣味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設計一些課堂上可以開展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的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這樣的備課方向,我們可以設計“小富翁系列活動”“跳蚤市場”“小小銀行家”等主題活動。又或者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模擬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讓學生運用有機會運用財商知識,豐富生活素材。
三、課堂教學、家庭生活結合滲透理財意識
學校不僅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積極發掘學生的理財素養,還可以和家長緊密聯系,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對學生進行財經素養教育會更順利。小學生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在學校里聽從老師的教誨,但是放學回家后可能不能及時得到鞏固,學校還可以將課程擴展到家庭,并與家長合作,培養學生的經濟素養,家校聯合這也是一種新型的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建立財商意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們可以建議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和學生一起發起“我是小小家庭理財師”主題活動。家長放手讓學生在家“當家做主”,模擬一個家庭理財的環境出來,這樣,學生在理解賺錢的不易和辛苦之后。課堂教學中,教師再設計讓學生自行調查自己家庭的收收和支出情況,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像“爸爸(媽媽)”一樣思考生活,讓學生了解自己家的收支水平和結構。如:讓家長把家庭的每一項基本支出都有所了解,然后請每一個孩子制定一份“家庭開銷計劃”(以一個月為宜),先在家中和家長討論、初步制定計劃,然后在小組內討論、點評,最后,在此基礎上修改確定最終計劃。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學生匯報交流的環節,匯報中,發現多數學生制定的計劃中支出明顯減少,甚至還有了余錢。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用這些余錢做“投資”,如存進銀行、支付寶或微信錢包等,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儲蓄觀念。只有通過生活實踐,只有自己經歷過以后才會有切身體會。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