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健
我們也認為使這種教學模式在課堂中體現其有效性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當前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勢在必行。推行小學生的“四大”策略組織方式學習方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學習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建構知識的過程,成為自身學習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的過程。從學校“深度學習”理論指引出發,繼承、優化、超越傳統教學組織,探索形成小學語文“四大”組織策略,“四大策略”這里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開口讀書、大方交流、廣泛閱讀、樂于動筆。更新教學思想,促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變革,探索形成以“四大”策略為主要特征的高效深度學習組織模式。通過實踐與研究探索形成“深度學習”背影下的“高效深度學習課堂教學“四大”策略組織模式,構建“深度學習”背影下的“四大”策略高效深度學習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形成“四大”策略學科教學特色。在實踐中,從學校“深度學習”理論指引出發,繼承、優化、超越傳統教學組織,探索形成小學語文“四大”組織策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已形成以“四大”策略為主要特征的高效深度學習組織模式。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用“四大策略”學習,擬從四方面著手:
策略一:“大聲讀”。朗讀可以打開大腦表層到深層的記憶回路,形成記憶,最有效的讀書法,是眼和口并用。必須隨時保持注意力集中,記憶也越深刻。通過朗讀幾次,激活人的感知能力加快理解所讀的內容。精講課文,先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朗讀)課內重點段落或精彩片段,再推薦優秀代表示范朗讀,培養學生語感的同時,反復朗讀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略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自己認為優美或喜歡的句、段,分析用詞用句的精確性和巧妙之處,積累詞句,培養學生閱讀情感的把握和豐富學生寫作的辭藻沉淀;自主閱讀和單元讀書交流課,鼓勵學生以朗讀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課內外積累的佳句、佳段,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信心,鍛煉表達學生口語能力。
策略二:“大方說”。口頭表達能力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上就要讓學生想表達,會表達,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大方地把想法說出來。精講課文,指導學生說出文章大意及個人對文本內容的批注,并圍繞課后習題談談自己的理解,關注學生拓展性、發散性的思維的訓練;略讀課文,指引學生圍繞課文導讀提出問題,并說出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不置可否;自主閱讀和單元讀書交流課,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暢談閱讀材料及課文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及自身收獲。
策略三:“大量閱”。閱讀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大量閱讀,能積累語言,提高層次,提升綜合素質。精講課文,鼓勵學生從作者、寫作背景等角度搜索或查閱相關資料,挖掘課文深刻內涵,引導學生從根本處入手理解作者所要表達和抒發的情感;略讀課文,注重群文閱讀,大量的吸收課文信息,累積閱讀及理解能力;自主閱讀和單元讀書交流課,可讓學生根據單元主題自主選擇閱讀,也可由教師推薦閱讀,學生應認真寫好交流筆記,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策略四:“大膽寫”。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大膽去寫,可以結合生活積累材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是思考能力提高,語言積累和情感積累的好辦法。真實地寫出自己在單元學習中的所思所感,以書信格式對話書中人物、頒獎詞、表揚信等形式,加強學生對課文及課文以外的理解,鍛煉其思維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動筆能力,天馬行空之余返璞歸真(不限內容和范圍)。
通過一年的研究實踐,在中年段開展深度共讀一本書活動,三年級讀《夏洛的網》,四年級共讀《小王子》,六年級共讀《朝花夕拾》學生通過幾遍同形式匯報交流,學生不單單關注到書中人物和情節,還和作者產生共鳴,思想的碰撞,收獲頗多;五年級開展了紅色革命——東江縱隊專題學習,學生通過參觀東江縱隊紀念館,學生能大方講紅色革命故事,大量閱讀東江縱隊歷史人物故事,課后學生還做了手抄報和東江縱隊故事小冊子,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的運用,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學生還積極參加區舉行繪本創作比賽和“我最喜愛的課外書”比賽,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語文能力通過深度學習,培養學生創作能力,激發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獲得成就感。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