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學新理念、新方式不斷出現。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應用技巧,能夠運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受是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體認語言觀倡導根據語言特點開展體驗認知,體驗是認知的基礎。本文對體認語言觀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措施進行探究。
關鍵詞:體認語言觀;高中英語;教學問題;措施探究
作者簡介:黃潔(1990.09-),女,貴州黃平人,貴州省鎮遠縣文德民族中學,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語言觀的建立,對學生的學習和認知非常重要,對語言教學實踐有較大影響。語言學研究近幾年取得長足發展,高中英語教師需結合語言學研究成果,優化教學理念,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建立全新的英語教學體系,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將體認語言觀融入高中英語教學,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一、體認語言觀概述
體認是體驗和認知的結合,體驗是認知的基礎,認知主要是對信息的加工,語言的產生是人類認知進步的結果,兩者相輔相成,影響著世界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
(一)體認語言觀
體認語言觀強調以認知為基礎,側重對心智體驗特征和語言認知屬性的領悟。體認主要包括體驗和認知兩個部分,體驗憑借感知系統感悟不同生活經驗,通過對感知信息的加工,從而形成文化概念。體認語言觀認為,體驗是語言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類為了滿足互動和溝通需要創造了語言,又通過感官獲取知識經驗。隨著感知經驗不斷豐富,語言得到有效完善。認知是語言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類基于對感知經驗的認知,形成概念化結構,特定的語言符號產生,逐漸發展為語言系統體系,為人類互動和經驗積累提供了基礎。
(二)體認教學理念
體驗和認知是語言教學的本質屬性,人類學習語言知識以互動體驗為基礎。現實生活中存在不同的語言體認環境,語言學習認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語言表達基本知識、語言本體和語言使用。針對表達情況,匹配不同語言風格和基本意義。語言使用有動態性和適切性要求,人們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感受社會文化對語境的影響,從中獲得相應知識內容。以體認語言觀為基礎開展語言教學,協助學生提高對語言表達內容的理解,使學生真正使用語言。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體認能力水平,使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求,促進學生語言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提高。
二、高中英語教學體認依據
從個體差異來看,每個學生體驗感受不盡相同,有的學生聽覺靈敏,有的學生嗅覺靈敏,有的學生思維邏輯比較強,教師需清晰地認識到不同學生的差異,采取針對性教學措施。根據每個學生的體認能力和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體驗的基礎上,學生的體認特點決定了其能夠接受何種教學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體認特點來選擇教學內容。
三、高中英語體認教學分析
體認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遵循學生身體發展情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安排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隨著教改的深入,高中英語教學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沒能做到從實際出發設計教學計劃,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的研究不夠深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不高,教師沒有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些教師存在著自身素養不高的情況,對學生的指導沒有達到學生要求的效果。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能力水平來設計教學方案,以有效開展教學。
(一)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高中英語教材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梳理清晰,全面介紹英語知識內容。但是一些教材側重于語法規則,英語知識體系不夠完善。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語法講解為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向學生輸出語法知識內容,而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不利于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陳舊,無法滿足當前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需求,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過于繁重的學習任務,知識難度的提升,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從而使得教師無法較好地開展教學。
(二)教學內容
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安排適合難度的教學內容。高中英語教學以體驗為基礎,認知為目標,高中英語語法學習,涉及各類語法應用現象,學生需根據不同的時態、語態,合理地應用語法。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英語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發展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高中英語教師應重視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學習和應用語法知識,以語法知識為基礎理解課文內容,恰當地描述人物、情景和事件。隨著高中生認知能力的增強,其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也逐漸提升。教師帶領學生體驗在語境中針對不同的人或者不同事件,使用不同的語態和不同的表達方式。主動語態更多體現學生的主觀性,而被動語態則更多體現客觀事實。例如,新聞報道中一般不會提到實施者,通過對語態的調整來準確表意,比如“Plastic pollution is also bad.Killing many birds and fish has even been found in our tap water.”(塑料污染也很糟糕,造成大量的鳥類和魚類死亡,甚至在我們的自來水中也有發現)。在語態的幫助下,提高學生對句子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有深入了解。
(三)教學方法概述
高中英語教學中,班級學生在英語能力方面存在差異,教師需采用分層教學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高中英語學習的重點內容,重新認識教材。教師在課堂上需采用正向激勵的方式,使得學生不斷增強學習高中英語知識的自信心,從而跟隨教師不斷進步,進而獲得學習能力的明顯提升。
高中學生認知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也隨之逐漸提高,教師需逐步地加強學生對語言本體和應用方面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隨著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加大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學習和研究抽象性較強的知識內容,保障學生語言能力不斷提升。例如,可以將較為復雜的句子分解為兩個獨立的句子,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又如,教師給學生講解英語寫作過程中,應強調上下文的連貫性,段落中的句子應相互聯系,有一定邏輯關系。可適當使用一些連接詞和過渡詞來增強句子和段落間的連貫性,讓文章更加連貫、更具有邏輯性。教師讓學生針對吸煙問題來寫作文,學生需結合語境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注重文章的連貫性。
(四)基于體認語言觀的教學措施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研究,多針對語法教學需秉承什么標準,對實際教學缺乏指導作用。教師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高中學生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明顯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畢竟學生所面對的生活環境有極大的差別。教師需對學生的差異性給予重視,和學生互動感知,從而形成新的教學思路。教師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語法體系,從以前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英語知識。
體認語言觀強調人和外界的互動,所以需堅持以人為本。在感知體驗基礎上,人類面對的世界形態基本是相同的,身體結構也十分相似,所以語言所表達出的情感比較好理解。但是,人的認知能力存在差別,于是語言之間也存在差異,這給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學生的語言能力要想提高,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高中英語教師應結合文章內容創設情境,讓學生探究作者的寫作目的,了解文章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學生有效把握學習內容,提高對英語教學內容的認識。
教師應樹立宏大的語法教學觀念。傳統語法教學將講解重點放在細節上,教師應建立新的教學思路,注重構建語法知識體系不是照搬教材內容,在語法規則上浪費太長的時間。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將涉及的知識點構建成一個系統,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當學生對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理解時,教師帶領學生從整體入手,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了解程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4 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的文章為說明文,旨在探索未來人類定居火星的可能性,所面臨的問題、挑戰和應對方法,以及當下正在進行的火星項目。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完成文本內容、詞匯詞組知識、篇章結構等內容的學習,完成語法學習,同時探究說明文的語言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框架,逐段積累說明文語言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懂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學生能根據文本內容發表演講。教師應用語言知識內容,結合寫作形式,提高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和表達水平,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結語
語言學習中,學生以語言使用為基礎,根據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內容和感悟。將體認語言觀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整合教學資源,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程度。高中英語教師需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從而保障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德海,林冬梅.體認語言觀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論析[J].海外英語,2022(11):173-175.
[2]樊孟軻.體認語言觀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滲透探究[J].現代英語,2022(14):115-118.
[3]林正軍,張宇.基于體認語言觀的外語教學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20(2):261-272,321.
[4]林正軍.基于體認語言觀的中小學英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22(2):95-101.
[5]林正軍,張存.體認語言觀闡發[J].外語教學,2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