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異玲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課程教學強調有效性[1],而當前的高職音樂教育專業(以下簡稱“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課教學,還停留在對專業舞蹈院校的簡單借鑒上,未能充分體現綜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亟待改革。在此背景下,柳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柳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課的教學改革應運而生,主要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幾方面進行探索求新,推動課程教學質量整體升級。
目前,針對高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教學的研究匱乏,通過總結柳職經驗,實現理論創新,或可為立志改革的有志之士提供一定的參考。
柳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教學現狀主要從課程性質、學情、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分析。
《舞蹈劇目排練》屬于音教專業的必修課,是專業核心課《舞蹈表演與編導》的后續課程,作為舞蹈基礎課程的延伸,旨在通過中外優秀舞蹈劇目的排演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舞蹈綜合性實踐能力。
音教專業生源主要來自普通高中畢業生以及少數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大多數音教專業學生在入學前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舞蹈訓練,極少數學生具有舞蹈基礎,這是音教專業學生舞蹈方面的學習起點。
該課程于第5 學期開設,學生經過前4 學期的舞蹈學習,舞蹈表演及編創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但整體舞蹈素質仍呈現兩極分化,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學生劃分為“進階生”與“基礎生”兩類,所對應的學情問題有,如果教師側重于“基礎生”,選擇與之匹配的教學內容,必然無法滿足“進階生”對舞蹈學習進步的強烈需求,不可避免地削弱其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因此增加教學內容的難度,也會使“基礎生”在學習中受挫,從而產生學習的心理阻力。
《舞蹈劇目排練》任課教師大多畢業于專業舞蹈院校,深受專業舞蹈院校教學體系的影響,在教學中雖能把握課程性質、關注學生的專業素質狀況,但教學理念上仍持有專業舞蹈院校唯“?!蔽ā凹狻钡慕虒W意識,這種意識延伸出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綜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柳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主要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幾方面進行探索求新。
對高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任課教師所持有的唯“專”唯“尖”教學意識進行分析,不難看出,持有這種意識的教師一方面對職業教育教學的認知不夠透徹深入,另一方面未曾有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诖?,以存有偏差的意識背后“癥結”為靶探索全新的教學理念,建立了全方位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構想。該構想中的“全方位踐行”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的落地,具體表現為,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以及可持續發展,教學內容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能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等等,它貫穿于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新教學理念的建立,能有效破除不符合職業教育教學特點的思想藩籬。
教學內容的探索求新,緊緊圍繞課程目標。如前所述,高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的課程目標,是通過中外優秀舞蹈劇目的排演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舞蹈綜合性實踐能力。而持有唯“?!蔽ā凹狻苯虒W意識的任課教師,則將“優秀舞蹈劇目”定義為桃李杯、荷花獎及CCTV電視舞蹈大賽等專業舞蹈比賽劇目,這些劇目往往具有極高的難度性,與高職音教專業學生的認知特點不相符。針對這一問題,將教學內容的探新方向鎖定在提出“優秀舞蹈劇目”新內涵之上。
以2021 ~2022 學年上學期2019 級音樂教育《舞蹈劇目排練》教學為例,劇目的選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有能力的學生自薦成為負責人,自行招募同班同學作為合作演員并上報想要排練的劇目,這些劇目不限于常規意義上的專業舞蹈作品,還包括不同種類的群文舞蹈作品以及學生編舞習作等。由于難度等級各異、可選范圍較大,無論哪種舞蹈基礎的合作演員都能選擇到與之匹配的劇目,所選參與劇目的數量在保證最低標準的基礎上,也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教師對上述每一環節均不直接干涉,而通過間接引導的方式把控教學質量。如上報劇目過多,確實無法在相應學時內完成教學,教師可在實行排練一定周期后,采取優勝劣汰的競爭方式班級投票決出最終劇目,這樣的“間接引導”既能解決超額問題,又能在學生中營造良性競爭和主動學習的氛圍,以促進教學。
由此可見,教學內容探新將“優秀舞蹈劇目”的內涵重新定義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能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動力的舞蹈劇目。新內涵的確立能夠有效避免學生舞蹈素質呈現兩極分化所導致的學情問題。
音教專業建立之初,該課程借鑒專業舞蹈院校劇目排練教學模式,教師主要采用傳統“口傳身授”的教學法[2]傳授技藝,占據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方式較為單一,以被動接受為主,極少通過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提升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悖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從課程教學各個環節入手,多點聯動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探新之前期環節
在傳統的《舞蹈劇目排練》教學中,前期環節指的是教師的課前準備環節,學生極少參與其中。當“優秀舞蹈劇目”的內涵被重新定義,學生成為決定劇目選擇的主體,該環節中師生參與的比例、內容與方式也隨之發生著改變。
仍以2021 ~2022 學年上學期2019 級音樂教育《舞蹈劇目排練》教學為例,教師在開課前一學期的期末,對學生做課前引導,使其明確這門課程的學習要求和學習方法,并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督促學生利用假期時間,認真思考自己在課程學習中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角色,是“劇目負責人”還是“合作演員”,并根據自己所作決定挑選和學習劇目、做劇目教學的前期準備,或提高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為勝任劇目表演做準備。
2.教學模式探新之教學環節
專業舞蹈院校的劇目排練教學,已建立起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值得高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任課教師學習借鑒,但借鑒的同時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密切關注學生舞蹈素質兩極分化所導致的學情問題,以學生本位思想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
(1)根據參與角色的分層教學。課程前期環節,教師設置“劇目負責人”與“合作演員”兩種課程參與角色供學生選擇,其設置的目的,一是對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進行摸底,二是歸類學生便于開展分層教學。從2019 級音樂教育該門課程的角色選擇情況可以看出,選擇成為“劇目負責人”的學生,通常具有較好的舞蹈表演基礎,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在舞蹈學習上自我要求較高,渴望掌握舞蹈劇目排練的知識和經驗。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教師在教學中給予其充分的自由度,尤其是劇目排練的第一階段,引導其從已有認知出發探索具有自身特點的劇目排練方式,當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教師并不馬上作出回應,而是給到其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空間,幫助學生鍛煉發散性思維,以獲得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到了劇目排練的第二階段,教師才開啟答疑解惑,同時指出學生未察覺的隱性問題,督促其帶著對問題的思考繼續開展劇目排練第三階段的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并以此循環往復,這種不斷激發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符合“進階生”的認知特點,滿足其強烈要求進步的課程學習訴求。
而選擇成為“合作演員”的學生,通常舞蹈表演基礎及學習意志相對較弱,自我認知不夠正確,常常會低估自己的能力水平。針對這一部分學生,在劇目排練的前期階段教師以鼓勵為主,幫助其建立劇目學習的自信。同時,鞭策其中專業能力或組織能力拔尖的學生成為“劇目負責人”的助手,能夠與“劇目負責人”同一視角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協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劇目排練導演的實踐經驗。當“合作演員”類學生逐漸適應排練,表現出一定的自信,教師應乘勝而上,幫助其建立“爭優”意識,在同學之間或劇目之間形成良性競爭,促進個體進步。
(2)根據劇目分組的差異化教學。學生根據自身意愿加入相應的劇目,形成以劇目為單位的課程小組。如按難度等級可分為專業舞蹈作品組、群文舞蹈作品組、學生編舞習作組等;按表演形式可分為小型舞蹈項目組、群舞項目組、歌舞項目組等;按風格特點,可分為中國古典舞劇目組、中國民族民間舞劇目組、現代舞劇目組、流行舞劇目組等。
按難度等級劃分的組別,其教學側重點各有不同。所列舉的三個組別中,學生編舞習作組更重視編創部分的質量,教師首先圍繞“怎么編”的問題開展教學,其后才是落實表演與編創同步并舉;而相比群文舞蹈作品組,專業舞蹈作品組更強調對作品難度的訓練,如提高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跳、轉、翻”技術技巧等。按表演形式劃分的組別,其教學側重點也有不同。小型舞蹈項目組中,獨舞要求演員呈現極佳的肢體能力,雙人舞和三人舞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求演員之間的配合;而群舞因人數眾多則更關注動作整齊度與隊形變化的流暢度。按風格特點劃分的組別,中國古典舞劇目組側重身韻的表現技巧,中國民族民間舞劇目組側重民族的風格韻律,現代舞劇目組側重自我意識的表達。
當然,這些分組是相對的,在《舞蹈劇目排練》實際教學中,某一劇目可以同時歸屬于幾個組別,這并不矛盾。如2019 級音樂教育該門課程教學劇目之一的《守月人》,歸屬于小型舞蹈項目組,要求演員呈現極佳的肢體能力,并兼顧雙人之間的默契配合;歸屬于中國民族民間舞劇目組,要求表現出藏族獨特的風格韻律;歸屬于專業舞蹈作品組,要求把握作品難度,即掌握藏族熱巴鼓的鼓藝技巧。學生對這些細化分組并不知情,它們僅存于教師的理性分析之中,幫助教師準確定位劇目教學的方向,更好地開展差異化教學。
3.教學模式探新之考核環節
任何一位舞蹈劇目排練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劇目學習完成后,能有登臺實踐的機會。教師清楚地知道,在舞臺真實的訓練環境中,“演員”身份的學生能夠在演出時與觀眾進行交流,獲得舞臺演出經驗;“負責人”身份的學生可以直面燈光師、音響師、機械師等劇場工作人員,通過與他們的合作獲得導演實踐經驗。早在音教專業建立之初,《舞蹈劇目排練》課就與該專業的畢業晚會密切相連,為畢業晚會提供高質量的舞蹈節目,同時也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開展舞臺實踐??梢姡枧_實踐是《舞蹈劇目排練》課堂教學的重要外延。
或許是因為“外延”性質的緣故,舞臺實踐一直未被納入《舞蹈劇目排練》課程考核范疇,這樣的考核一方面未能突出舞臺實踐對于該門課程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也不夠全面客觀,教師不能形成準確的教學評價,建立有助教學的反思。改革考核方式,在過程性考核中增加全新的舞臺情境考核,主要包括:舞臺實踐出勤情況、工作態度、團隊合作情況、應急情況應對與處理、疑難問題的解決與實訓困難的克服等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任務的考核;在結果性考核中增加舞臺實踐技能掌握情況的考核。2021 ~2022 學年上學期該門課程滿意度調查數據顯示,超95%的學生對新的考核方式給予較高評價,認為新考核方式能更大程度體現公平公正,激勵他們學習。
細觀以上課程教學環節,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體現在“自主、合作、探究”;而教師的主導地位則隱現于“引導”活動中,所謂“引導”即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調節和控制各種任務行為,達到激發全體學生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
高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課教學,承襲專業舞蹈院校的“口傳身授”教學法[2],這種教學法符合舞蹈教學的特點,以教師為主導,通過語言講解和肢體示范傳授舞蹈技藝。但若單一使用此法,長此以往,容易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潛能。所以在此基礎上,需要結合學生實際不斷探索、融合新的教學方法。
1.角色扮演教學法
《舞蹈劇目排練》課中的“角色扮演教學法”,指的是學生在劇目排練環境中按“劇目負責人”(亦可稱為“導演”)或“演員”身份進行活動,以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兩種身份的教學不是孤立的,正是在兩種身份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下,“角色扮演教學法”才得以施行。
“劇目負責人”在劇目排練實踐中,所有問題的思考均圍繞“演員”。以2019 級音樂教育雙人舞劇目《守月人》為例:“負責人”在確定作品后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招募“演員”,“負責人”作為演員之一,對另一名“合作演員”的選擇,根據雙方的外形條件是否匹配、舞蹈能力是否相當、合作是否具有默契等來考量。人選確定完畢,則要思考劇目動作的學習方式,是自己獨立教授還是雙方共同學習原版劇目。倘若“合作演員”的表演達不到預期,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與其溝通,是導演式的開門見山還是合作者的委婉,或是找到兩者之間的一個平衡點,既高效又維護合作關系。這樣以“演員”為中心的劇目排練思考方式不勝枚舉。
而“演員”在劇目排練實踐中,所有活動皆跟隨“劇目負責人”的指令?!昂献餮輪T”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學習劇目,若有不足之處接受“負責人”的指導。但“合作演員”與“負責人”在溝通上應當是平等的,若“負責人”出現不足之處,也應聽取“合作演員”的建議,雙方本著對劇目負責的態度,相互批評,相互激勵,以期達到共同進步,實現高質量完成劇目排練的目標。
2.師生協同教學法
《舞蹈劇目排練》課中的“師生協同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面對舞蹈基礎薄弱且舞蹈劇目排練經驗尚淺的教學對象時,通過協同參與的方式協助教學對象完成劇目排練任務,達成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其難度在于教師協同參與過程中,必須做到“適時施教”與“適度施教”。
“適時施教”講求靈活性,要求教師能夠根據教學現場的實際情況,迅速而敏銳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引領學生高效地解決問題。這一系列過程看似臨場發揮,卻根植于教師扎實的專業基礎與深厚的教學積淀,其在師生協同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時刻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歸正航向?!斑m度施教”重點在“度”,要求教師的“協同”確保學生有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空間。在此基礎上,為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如何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判斷的依據在于學生是否受益。例如,《舞蹈劇目排練》教學中,教師將劇目選擇的主動權交由學生,讓學生選擇想要承擔的角色,這些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同時更好地對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如若教師一手包辦并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定奪劇目,舞蹈素質呈兩極分化,班級中的學生極大概率會因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與自身實際不匹配而失掉學習的興趣。
3.賞識教學法
賞識教學法是使人將自身能力發展至極限的最好方法,筆者將其運用到高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課教學,認為它不僅適用于舞蹈表演基礎及學習意志相對較弱的“基礎生”,同時也適用于更高層次的“進階生”,在對兩者進行賞識教育時,其方法的運用各有不同。對于“基礎生”,教師賞識其行為結果以強化其行為的頻率相對更高,通過多元的賞識方式,形成足量的外界刺激,促使其更快建立學習自信、產生學習興趣。而對于“進階生”,頻繁的賞識會適得其反,他們會誤認為教師對其學習目標的預設過低,與其強烈要求進步的舞蹈學習訴求相矛盾。所以,教師應當為其增加獲得賞識的挑戰性,通過賞識結合批評的辦法,激勵其朝著發展方向不斷努力。關鍵是,“賞識教學法”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分層教學中,還要關注個體的差異性,例如個別“進階生”由于性格內向而導致自我認知不夠正確、缺乏自信,這樣的學生就不適用一般“進階生”的賞識策略,而應量身制定策略。如此,才能真正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實現因材施教。
綜上所述,柳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教學,緊緊圍繞綜合性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開展改革實踐,重點推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幾方面的探索求新,建立了全方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構想,破除不符合職業教育教學特點的思想藩籬,重新定義了“優秀舞蹈劇目”的內涵,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能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構建了以學生本位思想為指導、有自身特色的“引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了單一教學法向復合型教學法的轉變,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潛能。高職音教專業《舞蹈劇目排練》任課教師,應當具備走出教學“舒適圈”的勇氣,在合理借鑒專業舞蹈院校劇目排練課教學內核的基礎上,把準職教“脈搏”開展改革創新實踐,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凝心聚力扎實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