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叢木,劉天森*,邢新朋,王天東
(1.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2.江南大學商學院,江蘇無錫 214122)
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雙碳”目標下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等學校加快相關學科建設。面向“雙碳”目標的高層次人才培養不僅是凝聚智慧力量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更是激勵青年人才隊伍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并在其中勇擔重任的有效舉措。工商管理作為研究工業和商業企業經濟管理基礎論及實踐方法的學科專業,需不斷適應且創新性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要求與新目標,塑造具有突出特色的專業發展體系。作為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教育載體,工商管理專業需著力突出課程思政對國計民生的推動作用。鑒于“雙碳”目標下企業和消費者的角色需被重新厘定及其對管理學領域的知識需求,工商管理專業應本著立足于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培養德才兼修、經世濟民的高層次人才,亟須將“雙碳”目標作為新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體系,從而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深入實踐并全面提升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創新型、研究型、復合型人力資本對實現“雙碳”目標的引領支撐作用。。
有序推進實現“雙碳”目標,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且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面向“雙碳”領域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下的必然選擇,培養契合現實需求的高層次人才是一項亟須完成的工作。工商管理專業主要以企業、消費者等微觀經濟主體為研究對象,面向“雙碳”目標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將有助于從管理視域深入探索相關主體行為變革,厘清“自然—社會—經濟”系統的協調優化關系與互動規律。鑒于此,“雙碳”目標對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內涵深化具有以下推動意義:其一,助力培養德才兼修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德才兼修的高層次人才,是扭轉因過度重視專業知識教育而忽視思想品德教育不力局面的有效舉措。面對日益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不僅要求青年人才突顯“以德為本”的修身意識,更要求高等院校堅持“育人當以德為本”的辦學理念,在尊重教育規律基礎上,回歸對傳統美德的堅守、傳承和發揚。為此,將以“雙碳”目標為代表的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深刻內涵融入課程思政建設,是工商管理專業立足培養德才兼修的高層次專業人才、激發學生積極投身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性選擇,更是全面推動青年人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建立與協同推進的有益探索。其二,助力培養經世濟民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經世濟民的高層次人才,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重要論述的有力實踐;也是主動適應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新格局深刻調整,切實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舉措。堅持“經世濟民”的發展初心,將促進工商管理專業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與國計民生[1-3]。新發展階段,青年人才的思想、能力和素質應達到更高水平。高等院校作為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培育主體,應當從改進人才供給側視角優化人才培養質量。為此,工商管理專業持續依托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進行培養理念改革,將在鞏固升華青年人才理想信念過程中發揮重要指引作用,這也對加快實現青年人才道德素質提升、知識結構優化、家國情懷賡續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新要求。
教師需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并融入“雙碳”目標是依托專業課程思政完善日常思想建設的基礎,工商管理專業相關課程需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深刻融入“雙碳”目標下的思政育人體系、專業知識體系、思想建設體系與社會實踐體系,共同推進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政治性、學理性、思想性與實踐性[2]。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雙碳”目標與日常思想建設的關系,重點從政治契合視角、內涵異同視角和個人發展視角把握“雙碳”目標下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思政與日常思想建設的關聯基礎及深度融合。
在此基礎上,教師需引導學生將日常思想建設融入“雙碳”目標下的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充分挖掘學生對“雙碳”目標理論與實踐價值的主動思考,以促進日常思想對推進“雙碳”目標融入課程思政的價值增值。具體來說,教師需充分挖掘學生日常思想建設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價值增值、對科學實現“雙碳”目標的價值增值、對加快推進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有效實施的價值增長、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增值[2,4-5]。在此過程中,需著力培養學生認知“雙碳”目標賦能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價值提升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拓展融入“雙碳”目標的理論視域范圍、實踐視域范圍與價值增值機制。
專業課程思政的有效推進需要內外部要素形成聯動效應。其中,內部要素應聚焦于專業內部不同課程之間、同一課程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互動關聯;外部要素應聚焦于課程思政與外部重要主體(例如政企學研用)之間的互動關聯。由此研判,專業教師推動課程思政體系有效運行需要內外部要素形成合力,把握系統性與全局性的互動統一[2,6]。為深化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對“雙碳”目標的理解,教師需在既有知識體系內合理融入“雙碳”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深度探索如何依托產業人才需求與高等院校制度保障,構建課程思政與專業外部關鍵要素的協同聯動機制。例如,嘗試通過典型企業實習實踐、企業家進課堂、項目路演等方式強化學生對“雙碳”戰略規劃、“雙碳”經濟與政策、“雙碳”目標下我國產業結構重構路徑、“雙碳”目標下我國能源結構優化新路向等關鍵問題的理解。鑒于我國絕大多數微觀經濟主體(包括企業和消費者)均需要快速且有效率地融入“雙碳”目標,全面掌握“雙碳”目標下重要主體的心理、行為與決策規律將助力學生在未來就業領域獲得競爭優勢。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更需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雙碳”目標應注重處理好4對關系,即發展和減排的關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上述關鍵關系不僅是高質量實現“雙碳”目標的行動指導思想,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質量,夯實思政教育實踐過程中系統性與全局性相統一的思想,促進青年人才更好地投身于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工商管理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建設應契合思政教育的整體轉型方向,實現教師教學能力的自我突破與守正創新。在“雙碳”目標下,工商管理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自我提升需著力關注以下方面:其一,契合專業建設與面向對象的轉型方向。通過把握“雙碳”目標的時代特征、內涵要求與發展機遇,以保障教師和學生把握“雙碳”目標過程的正確性與科學性。其二,實現教師對“雙碳”目標理解的自我突破。依托“雙碳”目標內涵與觀念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實踐,促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隊伍(既包括教師,也包括學生)的充實壯大,從而通過深刻把握“雙碳”目標實現專業教師思政教學能力的自我突破與自我提升。其三,增強“雙碳”目標下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創新動力。通過提升“雙碳”目標元素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深度、實踐廣度與成果轉化效率,激發教師面向“雙碳”目標的課程思政建設創新動力,從而加強師生隊伍夯實建設目標的一致性、建設方法的多樣性和建設過程的協同性[7-9]。從教師視角來看,上述關鍵方面將助力實現育才與育人相統一、思政教育共性與專業特性相統一、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統一。
為深刻把握“雙碳”目標助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思想邏輯與行動著力點,研究團隊共同設計企業家進課堂思政教學實踐活動,邀請3位大型企業中層管理者(分別為環境技術部、云網數據部、企業戰略部總經理/總監)走進課堂(受疫情因素影響,采用錄制視頻的授課方式),全面介紹制造業和服務業如何在生產運營實踐中有序推進“雙碳”工作。受邀企業管理者指出,從企業高質量發展層面來看,踐行“雙碳”目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力舉措,不僅能優化完善企業綠色生產運營環節,更為企業深入開展供給側改革、實現供需雙側相契合注入新動能。同時,高質量推進“雙碳”工作也是企業加強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重要體現。現階段,企業正以充足的動力和飽滿的熱情投入“雙碳”目標下的關鍵領域,致力于生產經營質量達到新高度。
針對工商管理專業青年人才如何融入“雙碳”目標,受邀企業管理者提出以下建議:其一,拓展“雙碳”領域的理論知識范圍,從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視角領會“雙碳”目標的內涵要義,把握我國經濟社會步入低碳化的必然要求與關鍵措施,積極運用企業管理相關理論與方法解決“雙碳”目標下企業面臨的桎梏性難題。其二,增加“雙碳”情境下的企業實踐及案例路演環節,構建“大思政”“大格局”的新時代課程思政育人體系,促使學生切實感受“雙碳”目標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著力點與具體生產經營方式,進而在未來工作中能更好地應對相關復雜性事務。其三,在課程考核設計方面,增加學生的開放性思考空間,面向以“雙碳”目標為代表的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考查學生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豐富考核體系促使學生高質量地參與課程思政建設并充分表達個人觀點與認知,以主動融入的心態成為課程建設的主導者和最終受益者。
面向產業跨越式發展與緊缺型人才需求,“雙碳”目標助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有利于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需求與工商業企業發展層面推進人才供給質量的顯著提升。工商管理作為高等院校廣泛開設的管理類專業,現階段如何更好地將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融入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亟須推進的課題。依據不同類別課程思政教育形式應具備的特征屬性,促進青年人才深刻理解以“雙碳”目標為代表的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并創新性地開展實踐,對面向當代青年成長成才教育需求充分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加快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具有實質性和突破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