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穎(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文匯學校)
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學校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也將傳統的應試人才培養方式轉變成高素質人才培養方式。當前在小學班主任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當利用合理的方式去解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效果。在小學班主任激勵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始終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促使學生能夠正視自身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與行為意識。
以往的教學管理中,班主任通常比較關注學校和集體的價值,沒有關注學生的個人價值。學生即將面臨小升初,學生的成績直接會對其未來的發展造成影響。現階段,很多班主任為了提高班級的成績,將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當成教學管理的首要目標,也要求學生將其當成自己的首要任務。在這一教學管理背景下,班主任向學生布置任務之時,并不會去考慮學生的心理,在忽視學生個人價值的管理背景下,教學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個人成長,還會讓學生自身的負能量不斷增多。
班主任在教學管理中,要明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并不是將其培養成為統一的人才。目前,在部分班主任的教學管理中,比較關注學生們的共性,忽視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潛能無法得到挖掘和發揮。在此種片面性的管理背景下,會讓管理工作出現越來越大的漏洞。
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他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會感到管理難度明顯增大,這就要求班主任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對其實施心理道德教育。但在實際的教學管理中,很多教師并沒有重視這一點,使得教學管理與現代教育原則背道而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班主任在帶班育人的過程中,只有真正用心去關愛學生,才能夠建立一種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教育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能夠真正意義上表現師愛。
首先,由于班主任在帶班過程中是學生的直接管理人。因此,班主任應當具備責任心,做好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地開展激勵教育,以更為細心的態度完成各項班級事務的管理,并注意到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再者,班主任也需要在管理過程中付出耐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進步,也有退步。對于表現較為突出、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班主任需要進行表揚。但是,對待行為表現或學習成績與優秀學生有差異的孩子,班主任也需要做到一碗水端平,給予他們幫助,有耐心地指導他們,與后進生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打開心結,改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
由于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在班主任帶班育人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愛的表達,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時時刻刻對學生笑臉相迎。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在愛中突出嚴,這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在管理過程中要做到張弛有度,做到嚴中有愛,循循善誘,學生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隨著我國“雙減”政策的持續推廣,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在傳統的班級授課過程中,教學過程的標準是統一的、同步的,沒有兼顧個體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班主任應該在課堂中精心設計一些教學情境,為不同群體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以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來進行課程教學,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教學。在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練習任務,此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信心。小組之間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問題探究和討論。其次,每個小組都是一個小集體,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若是有一位同學進步了,那么全組的學生都可以受到表揚和獎勵。其次,小組和小組之間也需要進行競爭,以此形成一種共同的利益關系,更好地開展學習。
由于每個班級都會存在后進生,若是教師們對他們嚴加管理,那么反而可能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難以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幫扶計劃來更好地帶班育人。這樣一種計劃應當交由學習委員負責,為每位后進生選擇一名學習成績優異的小教師,進行一對一幫扶。但是,這樣一種方式所獲得的教學效果可能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師可以進行改進。同樣要遵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原則,讓小教師和后進生之間存在相互牽制的作用,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共同發展。其次,教師也需要注重小教師和后進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定期了解后進生的學習情況,考察小教師的任務進展,并對考察結果進行匯報,以此督促幫扶計劃更好地開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提高學習效果,其中一種方法是通過小組互評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以此提升學習的有效性。通過互評,學生可以從其他同學的反饋中了解到自己的弱點和問題,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而且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
在傳統的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針對學生布置同樣的任務,要求學生以同樣的標準以及形式完成作業,有一些學生由于基礎較好,因此認為教師布置的作業過于簡單,而由于一些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消化能力較差,這一部分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會覺得存在一些困難。因此,教師應當開展分層設計,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這一階段的完成形式。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為提高教學質量,對于不同層次的作業,教師可以采用分層評價的方式展開考核,即教師應該不斷優化作業設計,使作業分層更加合理,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求。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在能力范圍內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又能夠在掌握基礎知識后有能力提高自己,同時,教學評價也應該跟上作業設計的步伐。
然而,部分人對于“雙減”政策存在誤解,一些新媒體人按照字面意思大肆傳播“雙減”就是減少孩子們的課外輔導和作業量,讓孩子們放輕松,減輕學習壓力,這樣的錯誤理解導致全社會認為,減少作業量就是教學改革的根本。實際上并非如此,“雙減”的真正目的是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希望學生能夠從繁重的作業中解脫出來,通過“提質換量”來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而不是鼓勵他們放松或玩樂。并且,在“雙減”政策落實的過程中,由于現實情況和對政策的理解不夠透徹,課后作業設計和評價工作并不理想,很多教師主要側重于布置課后練習,忽視了作業的多樣性和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不同。近年來,課后作業分層設計逐漸成為一種教學理念,它根據每個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上的不同,采用作業分層的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課后作業效率,如基礎類知識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而拓展類題型則是在學生有余力的情況下進行鞏固訓練。然而,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只涉及基礎知識點和拓展類題型,作業設計雖然看似完美,但卻忽略了每個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差異。對于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而教師每次都布置包含基礎知識的作業,這無疑是浪費了他們完成其他類型題目的時間。相反,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來說,教師布置的作業中涵蓋了拓展類題型,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導致他們產生厭學的心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現個性化教學,由此能夠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對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教師師德修養建設時應當突出實踐的重要作用,通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例如,在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時,教師應當學會言語激勵。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打擊,這樣的教學也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開展激勵教育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可以適當地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利用言語激勵的方式幫助學生改變現狀。
例如,在一些學生主動打掃教室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表揚,這樣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樂于助人的良好習慣。教師在夸獎時應當情感真摯,這樣也能夠使得學生體會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又如,在運動會中,一部分學生為班級爭得榮譽,教師也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從而提高班級整體的凝聚力。教師應當將德育思想融入與學生的溝通交往之中,保持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得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最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在課程改革推進的背景之下,教師也應當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圍繞著專業知識開展學習,使得自身的教學內容能夠時刻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通過不斷學習,最終提高自身的綜合修養,保障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應當對于一些新的知識點以及新的教學技能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其次,教師應當建立正確的學習習慣。通過對專業知識展開學習并且加強德育,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再者,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向一些前輩以及同事請教,加強師德修養,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深刻意識到自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例如,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應當提前進入教室,并且將課堂上可能使用到的材料擺放整齊,這樣的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日常學習習慣以及課間行為都會得到改善。又如,在日常開展班級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通過規范自身的行為,對攜帶的垃圾進行及時處理,最終使得學生學習如何分類以及投放垃圾,避免產生隨意丟棄垃圾的不良習慣。通過加強小學教師的師德修養,能夠充分發揮榜樣作用。教師通過深入鉆研德育的深刻含義,并且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除此之外,在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建設的過程中,也應當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例如一些教師比較喜歡外出實踐,一些教師比較喜歡課本閱讀,只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才能夠提高師德修養建設的質量。
在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會缺乏對于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評價機制,因此也就脫離了教學實際。學校應當完善針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開展多樣化的評價活動,鼓勵教師以心得體會以及自查報告的形式完善考評機制。由于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然而在身心發展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教學評價中僅僅采用學生評價教師的方式往往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在師德修養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推動考核評價機制建設的多元化,充分發揮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作用。作為學校的管理層,可以通過課堂旁聽的形式了解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建設的實際情況,并且針對學生對于教師的意見展開調研。通過各項形式了解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質,最終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責任感以及道德感。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也能夠使得最終的評價結果更加公平公正。學校也可以針對一部分具有較高評價的教師進行獎勵,并且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將其納入薪酬分配體制中,通過不斷突出激勵機制的重要作用,最終提高小學教師的積極性以及榮譽感。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更好地培育高素質的人才,就需要做好德育工作。面對當前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利用合理的方式去解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效果。小學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戰場,作為班主任,我們有責任確保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除了仔細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班主任還應該及時指導他們解決問題,并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我們必須牢記這一使命,并全力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最終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