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張婷
摘 要: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創新教學內容、活動形式等,運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健全的人格。將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能夠實現英語課程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的教育功能。本文分析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探討了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策略,以期能夠將課程思政有效地融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英語;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張媛(1982.01-),女,陜西人,首鋼工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張婷(1980.08-),女,內蒙古人,內蒙古農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學。
課程思政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必須注重課程思政的滲透。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不讓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才能讓學生對西方思想文化有正確的判斷,因此在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至關重要。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教師育人職責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是教師育人職責的需要,也是教師傳播正確價值觀的必要手段。一是英語教學融入課程思政,可以有效推動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可以把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提高思政素養,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二是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價值觀,更好地認識自我。三是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師做好思想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各方面素養,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標準,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是教師育人職責的需要,也是教師傳播正確價值觀的必要手段,可以有效推動學生發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幫助學生應對國內外社會價值多元化思想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多元文化的思想推動著人類的文明進步。英語課程思政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促進國內外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一是開展英語課程思政可以提供一個跨文化交流的平臺。學生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更好地了解國外的文化思想,從而更好地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此外,英語課程思政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文化的,從而推動多元文化的融合。二是英語課程思政能夠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不同的文化。只有具備了國際視野,學生才能夠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更好地把握文化的多元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在中西方文化沖突的背景下提高學生對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是非判斷能力。三是英語課程思政還能夠幫助學生應對文化多元性的轉變,真正落實多元文化的理念,讓每一種文化都得到充分尊重,不盲目崇拜或是排斥西方文化,而是合理地了解和吸收西方的優秀文化。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一是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的教材設計方面,存在缺乏思政元素的問題。教材內容更多的是英語語言知識,而缺乏對思政元素的融入,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從教材中更深入地學習思政內容。二是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也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師對思政元素的認識和挖掘不足,教師更關注的是提升學生的考試通過率,讓英語成為學生就業或是生活中的一種技能,對于英語成績的過度重視使得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有所忽視。部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政教育,但是不夠深入,僅僅是依靠口頭傳達,沒有深入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思政元素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內容,也沒有體現出思政元素的精髓,達不到理想的思政育人目的,導致學生無法從教學內容中更深入地展開思政學習。
(二)課程思政建設體制不健全
許多高職院校中存在課程思政建設體制不健全的問題,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公共英語教學時間也有限,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完成既有的教學目標,便會忽視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之學校對于教師課程思政考核評價不到位,影響了教師在英語課堂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抑制了課程思政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其次,部分高職院校對于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不夠重視,教育資源的配置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在教師的晉升或是其他評優中,對于教師的課程思政開展效果缺乏專門的考核機制,學校對于課程思政的不重視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忽視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因此,明確英語教師和思政教師的職責范圍,在職稱晉升時考慮一個衡量指標——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貢獻,有助于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開展。
(三)部分教師缺乏創新理念
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思政育人理念,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新時代的教育理念,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時也應順應時代潮流,把握好創新趨勢,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一方面部分英語教師對于在公共英語課堂中進行課程思政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思想陳舊,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只關注英語知識的傳授,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忽視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語教學中,缺少融合創新的新觀念。
三、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策略分析
(一)充分挖掘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資源
一是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資源供給合力。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將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重點工作,公共英語教師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主動借助學校安排的各種培訓與研討活動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與思想政治素養。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訴求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與計劃。將培養學生的英語水平與未來的職業規劃緊密結合在一起,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表現力。同時,學校應當組織公共英語專業的名師以及學科帶頭人等之間進行協作,根據學生對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實際需求將理論與經驗進行整合,積極打造實踐性強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公共英語教學課堂,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讓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落到實處。
二是進行資源整合。公共英語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公共英語課程資源的挖掘,讓課程在實踐性與思想性上達到統一。公共英語教師應當及時調整公共英語的教學資源結構,進行資源空間的優化。一方面,學校應當根據課程的設置與學生的需求對課程教材進行仔細遴選與調整,優化課程的配置,積極對其中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完善公共英語的教學方案與方法,在課堂評估中加入思政的落實情況指標,讓思政育人理念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另一方面,學校應當結合高職院校的特色,積極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案例,將課程思政的內容與公共英語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政素養,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當注意因材施教,將學生未來就業的行業動態與發展情況與公共英語課堂相結合,增強學生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認知,為課程思政的落實創造條件。
(二)重視新媒體技術的運用
新媒體技術可以讓公共英語教學“活”起來,課程思政背景下,公共英語教學中使用新媒體技術是必經之路。當前事物媒體化成為一種常態,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新媒體的發展。
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師應當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與課程思政這一載體對公共英語教育結構不斷優化,借助互聯網上的強大優質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專業素質與思想素養方面的培養,將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成高素質人才。借助英語這一語言將我國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播與發揚,講好中國故事,讓學生從西方文化的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中國文化的主動傳播者。
英語教師還應當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始終貫穿批判性思辨精神。公共英語不僅僅應當作為一種語言學科存在,還應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公共英語教師應當主動培養學生的質疑與懷疑精神,引導他們從客觀的角度正確看待西方文化,指導他們學會從多角度看待文化,鼓勵學生面對西方文化時,多吸收和借鑒其中的優秀文化,對于其中落后的東西要主動摒棄,而不是照單全收。引導學生對互聯網上的大量信息進行辨別與分析比較,深度思考,理性對待。鼓勵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辨析與思考,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逐漸占據制高點,讓學生的思辨能力與水平不斷得到提高與進步,實現課程思政下公共英語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切實提高。
(三)革新高職公共英語的課程思政教學理念
課程思政背景下,育人和育才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將課程思政作為公共英語教學實踐的一個環節,將英語教學轉變為英語育人。這一核心觀點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同樣適用。課程思政的理念應當是貫穿教育目標與整個課程體系全過程的。需要注意的是,高職公共英語的教育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英語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是不一樣的,在模式與標準上具有明顯的高職特色。高職教育應當向校企合作的方向進行融合與深化,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與專業技術人員。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也就有了更多的內涵。高職院校應當將公共英語教學與學生的職業發展背景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將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教育導向,在實踐中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一是以實踐教學為基礎,積極開展技能與實踐相結合的公共英語教育。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應當明確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充分認識到學生將從事的崗位對英語能力的要求,積極通過學校內外的實習平臺開展多樣化的課程思政,切實提高學生的公共英語實踐水平,不斷完善公共英語教學內容。除了將理論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效落實之外,還應當積極借助各種途徑、渠道與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相關的實踐活動,借助企業的文化與氛圍等幫助學生對職業內涵的認識與理解更加深刻與清晰,幫助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在以后的職場中樹立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價值觀。
二是要立足長遠,不斷提升教人育人的格局。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應當將培養與塑造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教學重點與落腳點,積極指導學生明確語言應用能力在未來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與價值,為學生積極謀劃學習方向與途徑,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熟練掌握英語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職業競爭力。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公共英語教師應當將職場英語的教學內容比例逐漸提高,讓學生善于使用語言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培養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
四、結語
課程思政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實現教學目標、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與可靠渠道。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有了更多的使命與責任。英語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課程思政的素養,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相融合,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讓公共英語教學在課程思政背景下不斷邁向更高水平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潘海英,袁月.大學外語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中的問題分析與改進對策[J].山東外語教學,2021(3):53-62
[2]唐德海,李梟鷹,郭新偉.“課程思政”三問:本質、界 域和實踐[J].現代教育管理,2020(10):52-58
[3]楊娟,李娜.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活動課程思政實踐探索[J].云南農業,2023(2):42-45.
[4]李珈彤,杜艷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英語課程的教學開展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1):162-164.
[5]李麗娟.融合課程思政的大學英語教育實踐價值與實施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3(2):137-140.
[6]高秀琴.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實證研究[J].海外英語,2022(24):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