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新場之南,有個富有桃源水鄉風貌的村莊——新南村,作為“土布”非遺的重要文化遺產鄉村,是上海鄉村治理過程中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是我國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新南村抓住“土布”非遺優勢,積極打造創新活力環境,激發居民生產動力,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不僅如此,新南村也憑借著天然的稟賦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新產業,擴大鄉村產業規模,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從而大幅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促進了鄉村振興。
新南村位于新場鎮的西南,與航頭鎮的海橋村、奉賢區泰日鎮的周家村隔河相望。北鄰大治河,東與王橋村隔河相望。全境東西2.01 公里,南北2.015公里。總面積4.05 平方公里。
新場鎮新南村位于浦東中部鄉村振興示范帶,地處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千年古鎮新場之南,坐落于上海最大的人工河大治河之畔,共有24 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061 人,常住人口2117 人,截至2021 年末,人均收入已經實現了超翻番的目標。經濟優勢方面,新南村生態資源豐富,有1700 余畝大治河生態片林、1000 畝桃林。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上海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上海市文明村、2021-2023 上海市黨支部建設示范點等稱號。
新南村立足鄉村資源稟賦,依托古鎮文化優勢,明確“古鎮水鄉、桃源新南”的發展定位,以“鄉創+”為路徑,通過聚焦人才振興,驅動鄉村產業、文化、生態、組織的全面振興,全力打造富有江南水鄉風貌、古鎮文旅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立足“非遺”資源,以文創為載體,以“非遺土布”為抓手,弘揚傳統文化,服務并帶動村民居家就業。尤其是新南村的“導師+ 村民+ 居家”就業方式,幫助婦女姐妹們實現家門口的就業,做實做亮土布鄉創品牌。新南村正在創建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以“鄉創+”為路徑,建成了上海市第一個鄉村創客中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就業。最近,上海新南鄉創學苑正式對外啟用,將成為鄉村人才培養和鄉創產業孵化的平臺,為上海鄉村振興建設探索新路。
按照浦東新區中部鄉村振興示范帶規劃要求,新南村以“鄉創+”為路徑,以鄉、創、文、旅為主線,發展鄉村的新風貌模式,推動古鎮和鄉村聯動發展,提升村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全力打造兼具江南水鄉風貌、古鎮文旅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古鎮和鄉村聯動,文創和鄉創融合,一批活躍在新場古鎮的文化人、創業者,也紛紛來到新南,展示桃文化,開發本地美食老八樣、新八樣,建起鄉村民宿和人才公寓,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新南村以“鄉創+”為路徑,以青年返鄉為動力,通過盤活、賦能、融合等手段,探索鄉村文旅特色的新產業新業態,逐漸形成并呈現置身于“大都市里一種嶄新的發展樣板——鄉創新南模式”。鄉創是一種探索,若能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拓展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就值得去闖一闖、創一創。這種模式在上海鄉村大有可為、值得推廣。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新南村在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中,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通過人才振興,驅動產業、文化、生態、組織的振興。2019 年,這里成立了上海市人社局命名的全市首個鄉村創客中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搭建人才培養、項目孵化平臺,為鄉創人才提供從學習、生活到創業、就業的一站式服務。強化創新創業保障,采用“政企結合、市場主導”的投入運營方式,成立新場鄉創公司,積極發展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建鄉創孵化中心、鄉村振興促進中心、鄉創學苑和鄉伴創客公寓,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新南村聚焦人才振興,充分利用高科技現代農業加持,走科技興農之路。新南村有1000 畝桃林,主栽“新鳳蜜露”桃品種曾獲得國家農業農村部金獎,通過舉辦上海桃花節活動,打造“桃薈新南”鄉創空間,延伸桃產業,從育桃、種桃、賞桃、品桃、售桃、桃深加工、桃衍生品、桃文化、桃美食、桃研發等10 個方面,拓展、賦能桃全產業鏈,讓“桃文化”帶動“桃經濟”。
在新建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里,打造“浦農優鮮”全區首個鄉村旗艦店,發揮新場桃順農業合作聯社平臺優勢,整合全鎮優質農產品資源,形成銷售、經營、生產一體化的產業聯合體,引導農民走科技農業、精品農業、品牌農業之路。
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道路上,新南村居委將繼續本著弘揚科學、傳播文明、服務群眾的宗旨,積極探索科普工作新思路、新舉措,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有條不紊開展科普工作,以實際行動帶動全村參與全民科普,不斷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
為進一步強化村民科教意識,新南村村委利用各種渠道完善科普宣傳設施建設,通過打造村墻體文化、購置科教必需品充實農家書屋、增設便民健身場所、舉辦戲曲演出等娛樂活動,將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科學生活方式帶至村民身邊,在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村民科學文化素質。
2020 年4 月,新南村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計劃。按照浦東新區中部鄉村振興示范帶規劃要求,新南村以“鄉創+”為路徑,以鄉、創、文、旅為主線,發展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古鎮和鄉村聯動發展,全力打造兼具江南水鄉風貌、古鎮文旅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開展鄉村文旅體驗,通過古鎮和鄉村聯動,推動一、三產融合發展,實現農業轉型升級。新南村2 條“古鎮+ 鄉村”文旅游線路,同步開發了旅游小程序。同時,結合上海桃花節、古鎮文化體驗季等活動,開展親子、美食等鄉村體驗活動,聯合駐村創客開展“鄉創助農”活動,帶動農產品的銷售,實現村民增收致富。新南村依托毗鄰千年古鎮的區位優勢,承接古鎮文化溢出效應,聚焦“鄉創+ 文創”疊加反應,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通過實施“藝術家進鄉村”計劃,引進文化人才,發展鄉村藝術,實現文化為鄉村賦能,探索藝術家工坊+ 民宿、土布鄉創等新業態,打造鄉村文化空間和創意秀。
實施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推廣以南德合作社為代表的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做到農業垃圾不出村、再利用。開展“非遺+ 居家就業”項目,在區婦聯支持下,打造浦東非遺“土布鄉創基地”,帶動村里的下崗服裝女工重拾技藝,實現居家就業。以桃產業為核心,依托浦東品牌瓜果產業片區(南匯水蜜桃新場示范基地)項目建設,攜手綠色生態可持續創新技術,把先進優質的水蜜桃種植模式傳授給廣大農民群眾,建設培育、種植、管理、銷售一體化產業體系,解決鄉村富余勞動力,帶領廣大桃農掌握標準化的先進種植技術,拓寬銷售渠道,帶領致富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