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義村是“中國故事村”,村內故事大道、故事長廊、故事亭、故事角、故事人家等元素成為村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新義村以故事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抓手,大大促進了村經濟建設和綜合治理水平提升。目前,新義村已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新義村位于金山區楓涇古鎮南部,隸屬于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地處吳越千年古鎮——楓涇的南部。村域面積4.34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00 多畝,下轄20 多個村民小組,宅基戶數627 戶,共有村民近3000 人。
新義村的發展與變化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從金山區楓涇鎮23 個村排名墊底再到如今的 “詩和遠方”;從過去的臟亂差,再到如今的寬敞明亮。這一切離不開新義人民的努力奮進,更離不開鄉村建設的默默付出。新義村經濟發展最大的亮點在于建設鄉村過程中積極探索提高農村集體存量建設用地和閑置宅基地使用效率的路徑,最終新義村建成了以道路兩側作為產業發展帶,逐步形成了“眾創入鄉”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此同時,新義村也不斷推進搭建以故事為核心、“文旅-文創” 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本土特色的產業框架,這不但為相關企業發展提供了平臺,更增加了新義居民收入。
新義村內水系環繞,大大小小20 余條河道,由東至西貫穿全村,構成了濃郁的江南水鄉美景。新義村扮演著故事水鄉承載體的角色,一直在不斷做大產業規模、提高產出效益,努力持續推進眾創入鄉,豐富村內產業種類。通過推動新義村成為全域旅游示范村,不斷上演新故事,激發文化和產業形成共鳴,新義村村民的幸福指數才會逐年提高,正如新義村村歌里的一句歌詞:新義故事講的是幸福歡樂。近年發展過程中,新義村不僅以1150 畝經濟果林作為新義村農業支柱產業,還不斷吸引科技創新型企業入駐村域。其中,天域公司的入駐已經為新義村的稅收增加了2000 萬元。除了經濟建設,在環境建設方面,新義村杜絕大拆大建,深入貫徹落實自然與人共生的理念,積極引導“環境-產業-鄉村”可持續循環發展。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新義村形成了“一人一樹一故事”的文化特色。“一人”,新義村岳姓居民為岳飛后裔,自晚清從嘉興遷入新義定居至今。“一樹”,村里現存的一棵古銀杏樹,據考證為明朝嘉靖年間種植,距今已有約500 年歷史。“一故事”,新義村2018 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故事委員會授予“中國故事村” 稱號。深厚的歷史底蘊,成就了新義村豐富的鄉土文化,村里流傳著許多美麗的故事傳說。盛產故事、善講故事、愛聽故事,早已成為這個村莊的基因血脈、世代傳承。故事文化可謂淵源流長。
蓮錫庵,原為楊家庵,位于村境第一村民小組域內,據《楓涇志》記載,明嘉靖年間,由里人楊茂春舍地募建,屬楊姓家庵,是太太小姐吃齋念佛的去處。清順治十年(1653 年)重修。1949 年解放后,人民政府利用庵舍創辦了金和初級小學。2003 年撤租,村里投資兩萬多元,建成老年活動室;2010 年后,為保護古跡,在門口立了一塊石碑,上書“蓮錫庵舊址”“明嘉靖年間”字樣。如今,蓮錫庵已成為新義村重要的文化場所,內有中國故事展廳、蓮錫書院、中國故事基地、新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也是一處重要的旅游場所。
“一樹”的古銀樹便位于蓮錫庵內。明朝嘉靖年間,里人楊茂春舍地募建楊家庵,在庵門口種下了一對銀杏樹。可惜雄銀杏樹長大被砍,作修庵門門檻之用,只保留了一株雌銀杏樹。后來這棵樹長得高大挺拔、樹冠雄壯。1982 年,鄉資源情況調查時,樹高22米、樹徑4 米,冠徑近20 米。1988 年,上海市林業局(現為綠化局)拔款為這株銀杏樹建成了石雕圍欄,立下了保護碑牌。2003 年,這株根杏樹被評定為“市級古樹”。
進入新時代,新義村開始以故事文化為抓手,打造故事品牌,推動鄉村全面建設。新義村位于吳越之地的中國故事村,歷史文化悠久;村里一棵生長于明朝嘉靖年間的古銀杏樹,距今已有約500 年歷史。作為中國故事村,新義村盛產故事、善講故事、愛聽故事,故事文化淵源流長。新義村要抓住故事優勢,用故事創造發展,堅定不移地以故事導向來吸引更多的外來游客旅游觀光,享受村內民風民俗,擴大鄉村旅游影響力。同時,積極打造新義村的一張靚麗故事名片,讓新義故事扎根于村內一寸一角的地方。
故事文化品牌的崛起,帶動了產業發展,新義村聯合楓涇古鎮,打造了一條以古銀杏樹、中國故事展廳、民間故事宣講為主題的旅游線路,每年接待旅客三萬多人。以故事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抓手,大大促進了村里經濟建設和綜合治理水平的提升。
進入新時代,新義村開始將故事文化發揚光大。2016 年,首次邀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員進行故事發掘,編撰了第一本故事書——《白果樹下金雞啼》,正式打響故事文化品牌。2019 年,新義村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故事委員會授予了“中國故事村”稱號。
2020 年,中國第一個以故事為主題的展廳——中國故事展廳在新義村落成。該展廳集收藏、記錄、展示于一體,詳細介紹了故事文學的發展與影響。籌建過程中,得到了中國故事界同仁的大力支持,收藏了近萬件與故事相關的各類藏品。中國故事展廳的落成,對我國故事文學和故事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將起到重要作用。2021 年,攜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故事委員會,邀請全國30 多位故事名家前來采風創作。
新義村還建立了鄉村故事廣播,成立民間故事隊,開辟“銀杏樹下故事會”等,把各類理論政策宣講編成小故事。在慶祝建黨百年活動中,新義村的紅色故事宣講隊,走進政府機關、學校企業、鄰近村莊,開展黨史宣講,獲得了歡迎和好評。
作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之一的新義村,不僅將環境整治與田園綜合體建設相融合,完成村內173 幢村宅舊房的外立面風貌改造提升,同時,還結合“四治五建”社區治理工作法,推進形成了《楓涇鎮新義村四治五建自治手冊村民“小憲法”》,將“村規民約”與信用管理、“以獎代補”政策相掛鉤,充分激發村民自治的積極性。
讓法制融入鄉村發展,營造和諧安全美好的村落家園。新義村可以利用故事優勢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不僅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傳播渠道和宣傳形式增強區域法律意識,鞏固區域法律形象建設,還可以通過將故事要素融入到順口溜、歌謠等方式強化居民法律意識。更重要的是,要深化強調法律地位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開展具有新義特色的法律文化演出,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形象生動、簡明扼要的基礎法律知識競賽等方式糾正鄉村居民的法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