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不久前,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持續深化農村綜合幫扶促進強村富民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圍繞強村富民總目標,把推進新一輪農村綜合幫扶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用心用情抓緊抓實,把黨管農村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幫扶效能。
2013 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在總結以往城鄉結對幫扶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從統籌區域和城鄉發展的高度出發,創新機制、聚焦重點,聚焦經濟相對薄弱地區,連續開展了兩輪農村綜合幫扶工作,形成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第一輪為2013-2017 年,首次在全市范圍內提出“造血”幫扶,通過調動中心城區、國有企業及開發區的力量,幫助經濟薄弱地區建成一批可持續產生收益的項目,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提升了經濟相對薄弱地區的發展水平。第二輪為2018-2022 年,是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大背景下開展的,進一步強調以增強“造血”能力為重要抓手,擴大惠及面、提高精準度,加大幫扶資源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生活困難農戶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著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在城鄉融合發展中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第一輪農村綜合幫扶,市財政安排10 億元專項資金,建設了21 個“造血”項目,撬動形成了約33.8 億元的資產;第二輪農村綜合幫扶,市財政安排20 億元專項資金,建設了17個“造血”項目,撬動形成了約55.3 億元的資產。十年來,農村綜合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實現了更深層次統籌、更廣領域拓展、更高水平發展,城鄉關系開拓了新格局,幫扶集聚效應持續放大,經濟相對薄弱地區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農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
新一輪農村綜合幫扶在鞏固前兩輪幫扶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繼續聚焦經濟發展相對薄弱地區,進一步落實工作主體責任,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強與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治理效能提升、農民勞動致富有機結合,促進本市農村居民共同富裕。
新一輪農村綜合幫扶的總體目標是圍繞強村富民的總目標,努力探索農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到2027 年重點扶持村的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達到60 萬元以上;生活困難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幫扶資金來源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市級財政、重點扶持區財政和幫扶方(中心城區、市屬國有企業)捐贈資金。其中:市級財政安排20 億元,各重點扶持區區級財政按照不低于1∶1 進行配套,中心城區、市屬國有企業捐贈資金總量都不低于上一輪水平。2023 年到2027 年,全市將籌措不少于55 億元的幫扶資金,采取六個方面幫扶措施:一是推動產業發展能力提升;二是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提升重點扶持村治理效能;四是精準幫扶生活困難農戶;五是鞏固和完善對口幫扶工作;六是持續深化城鄉黨組織結對幫扶。
為保障新一輪農村綜合幫扶工作的實施,《指導意見》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各涉農區要明確績效目標和工作措施;將農村綜合幫扶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實施情況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每年組織開展自查、總結、評估以及督查;要挖掘先進工作典型,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宣傳,積極營造全社會參與農村綜合幫扶工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