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稷下小學 于春蕾 王亞萍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教育理念的革新,語文教學也蒸蒸日上,在迎來教學挑戰的同時開創了新的發展機遇,讓教學設計更具時代特色,旨在培養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傳統語文教學注重語文知識的傳遞與灌輸,過度重視應試成果,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重復復雜的課文分析,將課文進行拆解、訓練,讓語文學習活動失去了應有的魅力,在學生心中“黯然失色”。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經典誦讀作為語文教學設計的豐富與優化策略備受矚目推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是將“小學階段誦讀、背誦經典詩文不少于160 篇(段)”作為“階段目標”,不少學校在課后服務特色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將“經典誦讀”作為主要內容給予重點關注。
優質的教育內容需要科學合理的教學方略進行輔助,這樣才能夠在實踐過程中綻放原本的光彩。信息化應用的發展與普及為教育帶來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實踐過程中具備強大的功能,發揮了突出的優勢和作用。經典誦讀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是不斷創新的成果,當“傳統”遇上“創新”,將會在教學實踐中綻放閃亮的光彩,幫助學生實現語文素養的綜合性發展。
本文以小學課后服務經典誦讀特色課程中iPad的應用為論述中心,詳細論述了當前經典誦讀特色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iPad 應用在經典誦讀課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以期讓經典誦讀課程在iPad的幫助下熠熠生輝,也讓經典誦讀的課后服務課堂更具時代特色,讓優秀傳統文化被學生所接受、喜愛、傳承和弘揚。
在小學經典誦讀課程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依然秉持著傳統的教育理念及陳舊的教學方法。古代私塾先生的教學活動講究一個“念背打”,以記憶與背誦為目標,卻容易忽視學生的理解與體會,如果教師依然一味沿用“一言堂”教學模式,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只注重誦讀的準確性與記憶的程度,那么教育教學的發展將何以體現呢?經典誦讀是為學生心中種下一顆傳承的種子,幫助學生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魅力,基于此,教學策略的設計也應當滿足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而進行不斷創新發展。陳舊的教學方法容易導致教學效率降低,不利于激發學生對經典篇目的欣賞與熱愛,教學設計淪為表面形式。
教師為學生所選取的經典誦讀篇目多具備很高的文學價值與深遠的文化內蘊。然而,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時期,理解能力有待提升,雖然這些篇目經典,卻給學生的理解與閱讀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在經典閱讀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對這一門特色課程缺乏學習的熱情與興趣,通過詢問與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反映是因為“誦讀的篇目過于拗口”“不理解誦讀篇目的意思,即使教師講了,過后也便忘了”“一看見古文就頭疼”等,因而導致了學習成果低。經典誦讀對學生而言不應當是負擔,恰恰相反,作為語文學科的特色科目,它更應當是學生愛上語文的“驅動力”。基于此,如何提高學生對經典誦讀的學習興趣,是每一名教師都應當著重思考、深入探究的重點所在。
經典誦讀特色課程在實踐過程中似乎一直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這一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倍感吃力,即使教師一字一句地進行教學,學生的誦讀也磕磕巴巴;二是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過于程式化,雖然能夠將經典文本的內容流暢地朗誦出來,但是缺乏情感,感受不到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喜愛與理解,這種誦讀不像傳統文化教學,反倒像是在機械地完成一項任務。這兩種情況都標志著經典誦讀特色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也預示著墨守成規的教學策略難以讓課后服務經典誦讀課程真正發揮作用。
興趣是學生參與各項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也是教學成果得以提高的關鍵所在。經典誦讀特色課程本就在理解上具有一定難度,因此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關鍵。在經典誦讀特色課程教學中運用iPad,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長于新時代的小學生對電子產品往往倍感喜愛與新奇,將iPad引入其中能夠為看似“枯燥”的經典誦讀課程增添樂趣。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操作與使用iPad 是一種樂趣,這種樂趣可以延伸到經典誦讀活動中,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傳統的經典誦讀特色課程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策略,這種策略枯燥單一,既不利于學生的興趣培養,也不利于學習成果的切實提高。不僅如此,經典誦讀的篇章文本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給學生帶來深刻的學習體驗,也不利于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iPad 的應用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這種集圖、文、聲、影以及動畫為一體的信息設備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經典誦讀課程教學,展現閱讀文本所應有的魅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教育教學者的高度重視。iPad 在經典誦讀特色課程中的應用,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師為主,生為從”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則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設計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不僅如此,iPad 的應用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統一性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時間與契機,讓學生基于班級整體基調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取得最大進步。
將iPad 引入課后服務經典誦讀特色課教學中,無論對于教師而言還是對于學生而言,都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教師與學生所面臨的第一大難題便是如何提高iPad的應用率與應用成果。在iPad的引入與應用過程中,部分教師由于使用電子產品的能力不足,導致iPad的功能開發受限,無法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熟練地使用iPad,如果作為操作者的學生使用錯誤或操作不熟練,不僅無法提高教學成果,還有可能導致教學效率低、成果不佳的情況發生。
為避免這一情況,學校在引入iPad 時應當先對教師做好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操作使用的方法、iPad 學習功能性的開發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iPad 等。對于學生而言,學校也應當在iPad 投入使用前對其進行教學培訓,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iPad的使用方法,提前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問題進行講解,為學生的應用打下堅實的教學基礎。
在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果得以提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利用iPad 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到經典誦讀文本深遠的思想內蘊,讓學生的文化素養在學習熱情的驅動下不斷發展。
以課后服務經典誦讀特色課《望廬山瀑布》這一首詩教學為例,詩人李白將瀑布飛流直下的雄渾氣魄描寫得淋漓盡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然而很多學生因為理解能力的影響無法感受到這首詩的魅力,在誦讀過程中難以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iPad 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且生動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運用iPad 在誦讀教學開始之前給學生播放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之景,并讓學生在觀看之后談一談自己的心得感受,鼓勵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快便會發現,自己的語言在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顯得蒼白無力。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入《望廬山瀑布》名家朗誦,讓雄渾的詩詞與高亢的朗誦合二為一,讓學生運用極為精準簡練的語言描述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在腦海中構建相應的畫面。在這個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熱情得以激發。
經典誦讀的文本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這種抽象性就是學生學習與理解的“障礙物”,如果學生難以對經典誦讀的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與感受,那么這樣的教學活動就只能流于表面形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iPad 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搭建一架溝通抽象思維與具象理解的橋梁,讓拗口的詩文在學生眼里“平鋪直敘”,引導學生調動多重感官開展學習活動,實現誦讀效率的顯著提高。
以課后服務經典誦讀特色課《琵琶行》教學為例,與其他詩詞相比,這首詩的篇幅更長,情節更為跌宕起伏,為學生的理解與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基于此,教師可以將詩詞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前奏曲”“歡樂曲”“沉思曲”與“悲憤曲”。這四首曲子分別對應古詩的四部分,教師在這四部分中分別選取對應的琵琶曲并設計出對應的動畫畫面,運用iPad進行直觀呈現,幫助學生以畫面為基礎理解并記憶詩詞內容,這樣更能感同身受,提高誦讀質效。
在傳統的經典誦讀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內容較多,學生的閱讀難度較高,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的方式無法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準確迅速地記下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造成了教學質效低、反復率較高的情況。iPad 的運用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成為教師的好幫手、學生的好助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成果。
在教學實踐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iPad對所講詩文進行圈點勾畫,并且板書傳遞到學生的iPad設備上,讓學生省去了記筆記的時間,能夠更加關注教師的講解。其次,iPad的應用也解決了班級學生因為視力、身高等問題而看不清黑板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
最后,教師還可以在板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內容與符號,對內容進行分門別類地標注,讓學生能夠在誦讀的過程中找準重點與注意事項,在復習的過程中對所學內容進行及時查漏補缺,不僅降低了教師教學的重復率,還讓學生的學習更為高效,讓信息技術的優勢真正在課堂上收獲實踐價值。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教師往往占據了主體地位,導致師生之間缺乏高效的溝通和交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難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難以對教學方案進行科學有效的調整,學生也難以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向教師反映自己的真實學情。長此以往,教師容易在教學活動中“想當然”,而學生的問題卻如同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iPad的應用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
首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對經典誦讀的教學內容進行提問,用iPad 傳遞問題,讓學生進行選擇操作,這種教學設計不僅能夠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還便于教師掌握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其次,當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疑問時,為了不打斷教師的教學進度,也可以利用iPad向教師反饋問題。在看到問題時,教師可以針對問題的急迫性與普遍性進行分析,決定是在課堂上解決學生的疑問還是利用下課時間單獨解決學生的疑問。再次,教師可以利用iPad設備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記憶情況、理解程度等進行打分,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從次,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篩選關于經典誦讀內容的影音視頻資料,便于學生反復多次地觀看,或通過系統開發,讓學生面對iPad進行誦讀,并且智能指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并制訂優化策略,在降低教師工作量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得到及時反饋。最后,教師可以利用iPad為學生布置一些微課作業,幫助學生夯實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培養備受重視,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普及發展,讓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此基礎上,經典誦讀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開發成為課后服務特色課程設計的創新點,教師應深刻意識到iPad 在經典誦讀課程中應用的優勢與價值,運用科學合理的策略,通過立足技術應用、創設具體情境、降低教學難度、做好輔助教學以及優化師生互動等方式,讓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也讓傳統文化的思想魅力與文學價值浸潤每一名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