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 戴小瓊
新課標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其所帶來的變革對英語課堂教學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給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理念基礎。同時,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英語創新教學刻不容緩。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應當積極跟上這一改革,尤其要轉變自身的英語教學理念,改變以往的英語教學方式,給學生創設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英語課堂環境,使學生能輕松地完成英語知識的內化和升華,從而使新課標真正落實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這正是英語創新教學的目的所在。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分析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開展現狀,從創新價值和創新舉措這兩個方面闡述了如何以新課標為科學指導理念,實現有效的英語創新教學,以助力學生英語素養的發展。
教師本身的教學理念是整個英語課堂的關鍵,也是創新英語教學的基礎。但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并未緊跟上當前教育領域的發展,沒能注重自身英語教學理念的創新與改革,始終停留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基于此,教師會下意識地關注基礎英語知識的講解,并將其設定為唯一的英語教學目標。這與新課標的英語教學要求不相符,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導致學生變成了一個接受英語知識的“機器”,難以推進學生的英語進步。
如今,新課標對英語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廣大教師也一直在積極應對這一變革,力圖引入各種豐富、有效的英語教學形式,但最后選擇的形式多為口頭單一形式,導致最終的英語教學效果始終沒能得到明顯提高。無論是英語單詞、英語句型的講解,還是英語課文的分析,通常采用傳統的形式,沒有變通。面對這樣長期不變的英語課堂形式,學生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參與程度也變得低下,最終的英語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教學評價是整個英語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不可缺少。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環節,很少能做到及時評價,或者只是根據學生最終的英語成績進行簡單評價。無論是哪一種,都不能真正發揮出評價環節的真正價值,甚至還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英語學習負擔。受到教師評價的影響,學生也會開始關注自身的英語成績,并將其當作自身唯一的英語學習目標,他們的英語學習開始變得功利性,這并不利于學生的英語進步。
一般來說,英語課堂教學往往以基礎英語知識的輸送為主,整體的英語學習氛圍比較枯燥、無趣,這并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變得越來越低。英語創新教學則要求教師結合具體的英語教學要求,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采用新穎、有趣的英語教學形式,引入豐富的英語資源進行教學。如此一來,英語課堂將會呈現出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學生的參與程度也會有所提高。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長久性的英語學習興趣。這是英語創新教學的一大優勢。
針對目前的初中英語課堂而言,通常是教師單向輸送,學生陷入“被動接受+生硬理解”的學習狀態中,導致最終的學習效率并不理想。英語創新教學則與傳統教學大有不同,提倡教師引領學生思考,給學生打造足夠開闊的學習空間,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這時,學生將不再是以往的消極學習狀態,而是充滿活力,努力參與到知識的學習與消化中。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必定能在英語創新教學的開展下獲得明顯的提高。
新課改體現在英語教材的改變上,與以往相比,更加注重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意味著英語課堂教學也應該偏向這一點。因此,新課標下,教師需注重英語情境的創新,以此推動英語創新教學的順利實施。在創設時,教師要考慮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創設出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面對自己熟悉的情境,學生往往更容易產生更強烈的興趣,會嘗試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去感知其中的英語知識。這樣既能避免學生頻繁出現走神的情況,又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達到新課標的英語教學要求。
比如,在學習“We've got lots of apples.”這一節英語內容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學習關于食物的單詞,學會談論自己喜歡的食物。這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直接從現實生活入手,先向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食物。教師所分享的食物要盡可能圍繞本節內容中出現的英語單詞,為下一步的單詞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還可引導學生:“Classmates,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usually like the most?”對于學生來說,這并不陌生,所以他們的分享樂趣很容易就被激發,紛紛主動開始分享他們喜歡的食物。等到最后,教師再以學生的分享為基礎,順勢導入食物單詞的學習。有了情境的輔助,學生學習食物單詞的積極性明顯得到提高。
據不完全統計,多數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通常只是隨意提問,既沒能考慮到實際的英語內容,也忽視了學生的英語基礎,起不到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的作用,甚至大量的問題加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這并不符合新課標的英語教學要求。因此,新課標下,教師需注重這一環節的創新。在設計時,教師務必結合學生的英語基礎,并圍繞具體的英語知識進行設計。唯有結合這兩方面,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英語課堂提問,才能啟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解決英語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在思考中獲得不同程度的英語成長。這是創新教學的意義所在。
比如,在學習“Whose bag is this?”這一節英語內容時,為了引領學生思考和分析本節中的英語句型,教師可以嘗試采用提問的形式展開教學。首先,拿出一個足球,并提問:“Whose football is this?”由此加深學生對這一句型的理解和印象。其次,拿出一副手套,繼續提問:“Are these your gloves?”同時,教師還可拿出其他物品繼續提問。最后,等到學生掌握句型之后,教師讓學生兩兩一組,一起運用以上句型進行一問一答,使學生不僅能掌握更真正學會運用。教師通過這樣的英語課堂提問引領學生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直接將英語句型擺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對英語句型的領悟明顯得到加深,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英語學習效果。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學生通常是在教師的帶領下處于“被動接受+生硬記憶”的英語學習狀態中,很容易形成被動的英語學習方式。新課標特別強調要給學生打造出合作、探究的空間,那么小組合作必不可少。因此,新課標下,教師需注重小組合作的創新,使學生能在積極合作中完成英語知識的探究和內化。教師需依據互補原則完成合理分組的工作,之后再給出科學的小組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合作與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角色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并變得愈發主動,從而樹立主動探究的強烈意識。
比如,在學習“Let's try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這一節英語內容時,為了推動學生主動開展英語探究,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首先,合理分組。教師需采用互補的原則,將英語基礎不同、探究能力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這是保證小組合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其次,給出小組任務。小組一起正確讀出單詞、重點短語,找出表示建議的句子,嘗試運用英語對他人提出建議。再次,將英語課堂交到小組的手上,鼓勵他們運用英語交流。最后,帶領全體學生一起總結:“What did you all learn just now? Who can share it?”由此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網絡。
通過解讀新課標內容,我們發現其強調的是寓教于樂,使學生能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主動開展高質量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生普遍對趣味游戲有著較強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選擇出他們喜聞樂見的趣味游戲,并將英語知識穿插到其中,靈活開展趣味英語游戲,以此推進英語創新教學的順利開展。這樣一來,英語課堂將會轉變成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形式,會不自覺地參與到其中,既能大幅提高英語課堂的吸引力,又能保證學生最終的英語學習效益,可謂是一舉兩得。
比如,在學習“It smells delicious.”內容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形容詞、感官動詞來描述他們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某物。為了達到這一教育目標,教師可以設定趣味性“看圖片說話”游戲。首先,教師展示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進行描述,看哪一名學生描述得又快又準確。其次,正式開始本次游戲,教師展示雞湯圖片并引導學生:“How does the chicken soup in the picture look?”由此鼓勵學生開始嘗試進行描述。有的學生說看起來很好喝,還有的學生說感覺不好喝等。這時候,教師再以學生的回答為基礎引領其學習其中的英語句型。在這樣的趣味游戲下,學生不自覺地參與到其中。
如今,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并走進各個領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應用效果,尤其在教育領域中,獲得廣大教師的推崇,給課堂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教師可以引入這一手段,以達到創新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基于該手段,教師可以直觀地展示與英語知識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豐富內容,改變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形式,給學生帶來多重英語學習感受,推動學生實現高效英語學習。此外,教師需要特別注意一點,不能只為了追求手段的創新而忽視了原本的英語知識,否則很有可能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
比如,在學習“My family always go somewhere interesting as soon as the holiday begins.”這一節英語內容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了解并談論中外重要節日的習俗、差異。若教師只依靠“粉筆+黑板”這一手段,學生很難形成直觀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提前搜索中外節日的豐富內容,并一一向學生展示,如西方的圣誕節、中國的春節等。在展示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Classmates, do you know what holidays these are? Which holiday do you like best?”引導學生一起走入中西方的節日中。要想提高對比性,教師還可以將中外節日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這樣創新手段,學生的英語學習情緒明顯得到了帶動,他們后面的英語學習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匱乏、不完善的英語教學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全面成長,不利于新課標在英語課堂的落實。由此可見,教學評價的完善非常重要。因此,教師需及時進行完善,充分發揮出評價的真正教育價值。具體來說,教師需將自身的目光集中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細致觀察學生的過程性表現,制訂多維度的英語教學評價,包括學生的英語態度是否認真、英語學習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這些都可以成為英語教學評價的指標。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轉變角色,鼓勵學生嘗試進行自評,讓學生能從多個角度認知自我、發展自我。
比如,在學習“We toured the city by bus and by taxi.”這一節英語內容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關于旅游話題的口語及書面表達。教師需特別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盡可能制訂出更加全面的英語教學評價指標。在講解重點句子“We’d better get back to work.”時,發現某學生表現得十分積極,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態度進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在以后能更積極;發現某學生在書寫時只是應付了事,寫得也不規整,那么教師要及時批評。這樣的英語教學評價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而不是只看最后的小測成績,促進了學生的英語發展。
綜上所述,英語創新教學已經變得尤為關鍵了,是廣大英語教師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因此,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師需要主動研究和分析新課標內容,在把握其內涵的基礎之上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和實踐出英語創新教學的舉措,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生動有趣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完成英語知識的內化、學習能力的提升、英語素養的養成,最終促使學生在英語創新教學下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