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飛 楊翔宇 李天嬌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學會“十四五”科研規劃課題“基于雙師型師資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探索研究”(課題編號:GY22181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嚴曉飛(1979—),女,博士,長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環境規劃與管理或環境影響評價;楊翔宇(1983—),男,碩士,長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李天嬌(1981—),女,碩士,長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靜電紡絲與材料。
摘? 要: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不斷推進,各行業人才數量不斷提升,市場環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復合型人才逐漸成為市場人才選擇中的主要對象。高校在各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想更好地培養具有社會競爭力的人才,需要從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等方面出發,提升高校人才培養水平。“雙師型”隊伍的打造與“1+X”證書制度的構建,在教育教學發展的過程中,從師資力量的提升以及學生復合型技能培養的角度出發,為教學提供更加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為教學活動的選擇以及教學設計提供指導,為完善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奠定了一定的理論依據。研究“雙師型”隊伍打造與1+X證書制度的結合對推動人才培養方案完善的內在機理以及路徑進行的探究分析提供了助力,為實現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雙師型”隊伍打造;“1+X”證書制度;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2-0101-04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打造強調在教育教學活動構建的過程中,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提升專業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幫助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專業技能的提升,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模范和導向性作用[1]。“1+X”證書制度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證書制度相掛鉤,促進學生實用性能力的培養。在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實現對人才專業能力的培養,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實現專業化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文章旨在對“雙師型”隊伍打造以及“1+X”證書制度的內在機理指導下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進行路徑和方向的探究。
一、“雙師型”隊伍打造與“1+X”證書制度內在機理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強調教師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素養的提升,強調在不同的發展以及管理模式下,促進教學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時,幫助教師能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一方面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可以打造多元化的培訓平臺;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重視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在教學師資隊伍打造的過程中,引進專業的平臺和管理模式,強化第三方參與和監督,在進行表現的過程中實現管理質量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教師立體化成長路徑中,高校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幫助教師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成立相應的教學管理路徑,實現自我管理質量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在不同教學管理層次上,實現層次之間的互通,為打造“雙師型”隊伍提供專業化的制度保障以及專業化培訓的平臺,最終促進教育教學管理質量以及水平的提升。
培訓評價組織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相關證書內容設計以及證書標準建設的主體,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對證書的含金量負責。在管理的過程中是聯結高校與企業的橋梁,在相關證書制度以及發布標準制訂的過程中,同相應的行業和企業相聯系,制訂相應的教材和證書考核的相關培訓,在進行表現的過程中,幫助教師實現管理質量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時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為實現校企之間的合作,為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導,幫助企業獲取相應的專業人才提供助力,還為實現高校專業型、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方向引導,為高校教育教學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和保障。
試點院校是教育教學過程中“1+X”證書制度的主要實施者,也是主要受益方。試點院校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整合相應的專業課程資源,在進行相應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的同時,促進相應教學改革模式的探索,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進一步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建,提升高校教學、辦學的質量,為專業理論知識教育與專業職業技能的培訓提供契合的路徑指導[2]。發揮試點院校的中介和整合作用,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提升高校社會培訓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的水平,最終促進專業型人才的培養。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賦能人才培養
我國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中,高校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對專業型技能人才的培養,發揮模范帶頭的作用與核心人才隊伍的引領作用,為高校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人力資源保障。“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強調在高校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提升各專業核心教師隊伍實施相應的專業技能以及教學專業水平,通過構建專業型教師隊伍,在各專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發揮核心教師隊伍的帶動作用,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管理質量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實現核心師資隊伍的帶動作用,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能發揮20%的核心帶動作用[3]。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發揮核心師資隊伍的帶動作用有利于在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幫助各專業教師樹立模范形象,形成積極的教學氛圍,促進相應教師自我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素養的提升,能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支柱作用。
“雙師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具備相應行業的實踐經歷,在高校人才培養中,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實現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同時能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4]。“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強調在對教師進行教學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從專業知識理論基礎以及實踐活動能力等層面實現對教師的綜合性能力培養,強調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雙師型”教師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技能,在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能更好地實現對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保障。
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不斷發展,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為高校人才教育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為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提供了現實路徑。高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為更好地發揮“雙師型”教師的帶動作用,在進行隊伍構建的過程中,應落實“精準選人,內選外引”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高校在專業型教師隊伍構建的過程中,在高校內部,制訂相應的優秀教師篩選條件,幫助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將優秀的教師從眾多教師中篩選出來。對優秀的教師進行專業化的技能以及專業知識培訓,組建相應的學術論壇等內容,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幫助相關教師能學習專業最前沿的內容。另一方面在教學人才管理的過程中,對外引進專業能力更強,實踐經驗更豐富的專業型教師,將其加入高校教師隊伍中,豐富“雙師型”教師來源的途徑,使教師隊伍能更加地豐厚和充實。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建,重視對教師自身專業實踐經驗以及能力的培養,使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能更好地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培養具有綜合性技能的人才。校企合作是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的重要路徑,在高校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為專業教師提供實踐的平臺和機會,為實現教師自我專業技能的訓練以及豐富實踐經驗提供保障。高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的過程中,強化校企合作,能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實踐經驗的積累提供保障,有助于進一步促進高校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
相關研究表明,高校實現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教學內部管理的過程中,應充分加強教師個體與集體之間的聯系,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強化團隊合作,能呈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方面在高校教師隊伍內部管理的過程中,可強化對教研隊伍的宏觀把控,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調動教師整體對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對教研團隊內部的相應規劃和目標進行明確,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強化個體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5]。定期舉行相應的交流活動,不同教師之間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實現相互學習,通過構建團隊合作模式,為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現實依據。
高校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工作的積極性受薪酬待遇的影響較大,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的過程中,為進一步增強教師自我提升的主動性,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應優化評聘過程,為實現教師隊伍能力提升提供積極的制度保障。根據不同專業對教師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的需要,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成立優化的評聘標準。針對年輕的教師,為實現教師的晉升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采用績效管理的方式,激發教師工作的熱情和主動性。優化評聘標準,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幫助教師從不同的角度以及層級實現工作熱情以及工作積極性的良性提升。
三、完善“1+X”證書制度,推動人才培養
(一)多元需求視角下“1+X”證書制度與人才培養方案融合原則
“1+X”證書制度在高校教育教學人才培養中,強調實現不同教育主體之間的聯系,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控制管理下,發揮培訓評價組織以及企業的主體作用,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對學習者提出新的學習要求,通過對社會經濟發展現實環境的深刻認識,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最終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促進高校育人目標的落實。
高校實行“1+X”證書制度管理,其中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應按國家教學標準,在教學模式構建的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可操作性與科學性的統一。高校落實“1+X”證書制度教學中,應確保證書制度內容的實用性,將證書內容的考核與學生專業能力標準的要求相結合,促進教育教學管理質量以及效率的提升。“1+X”證書制度在高校人才教育培訓方案落實的過程中,應充分遵循教育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習者身心成長的規律,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把握學生專業知識學習以及技能證書之間的關系,在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同時,滿足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尊重學習者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內在規律,遵循教育發展、人才培養以及學習者身心成長規律。
(二)融合模式選擇
選擇高校“1+X”證書制度落實的融合模式時,以“1+X”證書制度設計為導向的完全融合是融合模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強調在教育教學管理以及教學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完全依據“1+X”證書制度,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在滿足“1”的教學需求的同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X”的學習成果。“1”與“X”相獨立的對接融合也是“1+X”證書制度融合模式中最典型的形式之一,強調在高校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以“1”為主體,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促進人才在“X”技能上的完善,這種對接融合模式能更好地滿足在校生的考證需求,為區域人才提供短時期內相應的考證培訓服務。
(三)“1+X”證書制度推動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路徑選擇
建設高水平師資團隊。“1+X”證書制度在高校人才培訓中的落實以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的構建為保障,教師是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推進“1+X”證書制度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需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實現教師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高校整體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教育教學管理中,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為“1+X”證書制度建設提供專業教師團隊,加強人力資源保障,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為相應教學活動的落實和發展提供一定的現實依據。強化校企合作模式構建高校“1+X”證書制度教學改革模式的構建,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構建校企合作模式為高校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技能的培訓提供相應的平臺和機會,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訓提供了現實基礎[6]。高校在落實“1+X”證書制度管理的過程中,為進一步實現管理質量以及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應搭建高校與企業合作的平臺,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豐富課程內容,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納入教育教學培訓方案的設計中。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和交流,為不同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場所支持。教學目標與考取證書能力要求融入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需促進“1+X”證書制度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將教學目標同證書能力要求相融合,在進行專業知識教育以及專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從教學目標設計出發,通過設計教學活動以及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專業證書能力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相應專業技能進行明確,在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教學活動的開展遵循相應的證書能力要求,為高校“1+X”證書制度施行提供現實保障。
四、結語
“雙師型”與“1+X”證書制度的制訂和實施契合我國職業教育現狀,是職業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在我國高校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完善中,從“雙師型”以及“1+X”證書制度角度出發,探究不同教育理念下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為實現高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路徑支持,豐富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理論,推動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事業的創新發展,促進高校人才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教學質量以及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寶昌,賀增莉,廖俊杰,等. “1+X”證書制度融入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邏輯內涵與實踐路徑——基于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認證思維視角[J]. 現代教育科學,2022(06):31-37.
[2] 邱珍珍,邱文華. 高職院校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的路徑研究——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工程技術研究,2022,7(11):178-181.
[3] 桑明慧,袁冬夢. 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路徑優化——基于1+X證書制度背景[J]. 科教文匯,2022(17):61-64.
[4] 劉海彬,王猛,張斌,等. 應用型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1+X”證書制度實施的實踐——以遼寧科技學院為例[J].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2,24(02):42-44.
[5] 張麗娜,朱智,徐喆. 基于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1+X”證書“證課訓賽四融合”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 大學,2022(11):160-163.
[6] 廖慶智. “1+X”證書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 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22(02):67-71.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