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昆呈 楊靜茹 龔小娟
基金項目:2022年吉利學院第二批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管理工作專項)“民辦高校資產管理育人研究”(項目編號:2022 xjgglz34)。
作者簡介:楊昆呈(1981—),男,碩士,吉利學院資產管理處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資產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楊靜茹(1984—),女,碩士,吉利學院圖書館副館長,講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圖書管理;龔小娟(1998—),女,學士,吉利學院資產管理處職員,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校資產管理。
摘? 要: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普遍高等院校的區別在于,民辦高校使用的是非國家財政教育經費,科學高效的資產管理是其有序開展教學、科研、行政等工作的保障,直接關系到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民辦高校對育人方面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文章對民辦高校優化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方面入手,就如何更好地開展育人工作,在研究中提出了當前民辦高校資產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機制有待完善、育人理念落后等問題,對民辦高校資產管理以及育人工作存在的問題成因展開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旨在提高民辦高校資產管理效能和育人質量,這是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讓“教育”更經濟。
關鍵詞:民辦高校;資產管理;育人機制;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2-0189-04
民辦高校是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主體,在數十年間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教育質量,還是師資規模都得到了發展壯大,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多元需求,并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民間資本是民辦高校經費的主要來源,渠道與數量都較為有限,因此,民辦高校必須加強對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探索適合民辦高校自身發展的資產管理之路,不僅能激發廣大教研工作者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也能促進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人們對與民辦高校的育人機制關注度很高,這就要求民辦高校需要通過各種措施來提升其育人效果。
一、民辦高校優化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提升教學質量,增強育人效果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調整。就業導向下,民辦高校應立足于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在開發實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專業教學內容及學生需求為參照,建設和配置相應的基礎設施,如教學儀器、實踐場地等。民辦高校優化資產管理可以使基礎設施建設更合理,讓場地、教學設備等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學校資產得到科學配置。民辦高校還應制訂完善的資產共享、共用流程,這是保證資產有效利用的前提條件,從而使資產真正服務于民辦高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提升民辦高校辦學質量,彰顯民辦高校在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中的育人效果。
(二)規避管理漏洞,實現資產開發
民辦高校優化資產管理在保證資產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可以減少民辦高校不必要的費用支出。一方面,民辦高校應合理規劃學校辦學工作中的各項預算,增強對預算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民辦高校對固定資產進行優化組合、合理配置,通過固定資產創造更大的人才培養效益和資產價值。通過優化資產管理,民辦高校可對資產進行有效規劃,讓資產得到充分利用,將資產更多地向育人方面傾斜,進而達到民辦高校育人質量提升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及時發現資產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從而規避可能發生的資產風險,從而促進資產的多元開發和利用,更好地達到高質量育人效果,確保民辦高校教育教學活動能夠有效開展[1]。
二、民辦高校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意識不足,尚未建立健全的資產管理機構
民辦高校關于資產管理的意識相對薄弱,一般來說,民辦高校的資產管理以及育人理念主要建立在主觀經驗上,而欠缺對自身實際情況的考慮。資產管理意識層面的不足,也導致建立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民辦高校少之又少。民辦高校資產管理工作與其內部各個部門的工作都有著緊密的關系,但在缺少統一資產管理機構監管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多方領導,而領導之間意見相左會進一步導致管理混亂,資產的使用過程也難以監管。民辦高校資產管理機構的不健全,自然無法做到規劃、組織、監管等各方面的協同,可能會產生民辦高校中一些部門資金不足、項目無法順利開展、育人理念落后等問題,而另一些部門可能存在資產過剩、浪費問題[2]。長此以往,民辦高校的資產管理以及育人問題就會影響到高校的整體發展。
(二)資產管理制度不嚴謹,缺乏管理執行力
民辦高校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而起步,距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但民辦高校取得顯著發展成績是在近十年的時間內。許多民辦高校辦學時間并不長,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可以說是運用了“拿來主義”,將其他高校的相關制度直接照搬使用,而非根據民辦高校自身發展經驗和發展需求而制定[3]。有些民辦高校雖然制定了自己的資產管理制度以及育人機制,但卻缺少具體細則。比如在制度中缺少有效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等,無法針對各部門資金使用情況、管理情況等工作,開展有效的評價、育人機制不符合民辦高校的辦理理念。資產管理制度的不嚴謹以及育人理念的落后是當前大多數民辦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會使民辦高校資產管理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少指導方向和目標。民辦高校中或是形同虛設或是責任不明的規章制度,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管理執行力,導致資產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到位。
(三)資產管理方式落后,人員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新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化管理方式已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中,許多民辦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逐漸信息化、現代化。但民辦高校的資產管理方式與之相比,則相對落后,仍以傳統單項管理方式為主;與此同時,民辦高校在育人理念方面也是比較落后的。傳統的單項管理方式效率不高、容易出錯,同時資產信息無法及時傳遞,資產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為民辦高校眾多職能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民辦高校整體工作以及育人工作的進展。另外,前文說到鮮少有設立專門資產管理機構的民辦高校,這也導致資產管理人員多是由其他部門人員兼任。如民辦高校的財務人員同時也是資產管理人員,兼任人員顯然缺乏系統的資產管理知識,專業素養有待提高,使得民辦高校的資產管理工作像是附加工作,更難引起人們的重視。
三、民辦高校資產管理育人問題成因分析
當前,民辦高校資產管理育人出現管理意識、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育人理念等層面的問題,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從頂層設計方面來說,現階段針對民辦高校資產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民辦高校在資產管理中運用的方法及目標,多是參照其他資產管理辦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民辦高校的資產管理方式顯然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從民辦高校內部來說,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有著同樣的社會定位,擔負著向社會輸入合格人才的重任,相同的社會定位也決定了民辦高校的資產結構等于普遍高校,涉及各種資產和機構設置,資產的多樣化與各種機構設置,加大了資產管理的難度[4]。民辦高校的辦學資金較為緊張,在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民辦高校會忽視對資產管理人員和管理機構的建設。
由此可見,民辦高校資產管理育人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主要由四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政府缺乏相應制度規范;二是社會經濟環境快速變化;三是民辦高校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四是育人理念脫離時代的發展。分析民辦高校資產管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可以進一步明確民辦高校資產管理需求,即構建良好的資產管理環境,包括社會經濟環境和民辦高校內部環境,建立民辦高校各部門間有效的溝通機制,從而優化資產管理模式,提高民辦高校資產管理水平。
四、優化民辦高校資產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民辦高校應更新管理理念,明確資產管理對于高校綜合發展的重要性。就民辦高校外部發展環境而言,我國對于民辦高校管理的制度規定并不完善。為避免民辦高校在資產管理中的盲目性,相關部門應針對民辦高校管理制定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為民辦高校的資產管理活動提供明確的指導方向和目標。完善的法律法規能加強對民辦高校資產的監管,保障民辦高等教育走上科學發展之路。
就民辦高校內部管理環境而言,就業導向下,許多民辦高校都是依據市場需求來設置專業,并逐漸形成了自身優勢,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更契合市場需求。但是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一般都是自籌,教育經費相對公立高校較為有限,這些教育經費要用在提高教學質量、增加教育設備及改善教職工福利等方面。因此,民辦高校要從意識層面做出改變,并結合高校具體工作中的管理需求,完善資產管理制度,使民辦高校的管理制度更具可操作性。通過完善民辦高校資產制度,在更好地達到資產管理目標的同時,滿足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管理多元化工作的需求。
比如,固定資產是民辦高校重要的財產,民辦高校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資產的匯總表和明細賬,為民辦高校管理層提供有效的數據。民辦高校的管理層也應加強對資產管理的重視,面對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自我發展理念要做到與時俱進,增強自身主體責任意識。如民辦高校管理層要加強資產管理工作的統一規劃和使用,對資產管理活動加強監管,完善資產管理責任機制,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避免資產在使用、轉讓、回收等流程上的亂象,不僅能提升民辦高校綜合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
(二)建立健全管理機構,提高管理人員專業素養
資產管理機構和資產管理人員,在民辦高校資產管理工作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民辦高校應明確二者的重要性。因此,民辦高校在完善資產管理機構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強資產管理隊伍建設。民辦高校要全面監管資產管理機構的建設和運行,以符合民辦高校自身發展的相關制度為準則,開展資產管理活動,為民辦高校的科研工作及專業教學活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1. 加快資產管理機構建設
民辦高校要立足于自身資產管理現實需求,以此為依據開展資產管理機構建設。如民辦高校可以增設教學儀器管理部,主要監管內部實踐教學中需要用到的儀器設備,對儀器設備的使用、檢查、維護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對于損壞的教學儀器,該部門負責上報上一級管理部門,對于維修好或重新購置的教學儀器,教學儀器管理部也要做好驗收登記工作。民辦高校的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對于這類固定資產民辦高校可以增設房產管理科,負責房屋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涉及修繕的房屋要制定詳盡的修繕明細、對于投資者投入的房屋及時完成過戶工作[5]。
2. 培養專業素養高且人員穩定的管理隊伍
完善的管理機構還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和執行,民辦高校要加強資產管理團隊建設,培養一支專業素養高且穩定的管理人員隊伍,明確管理人員在其中的職責和具體的工作內容。民辦高校可以對資產管理人員加強培訓,讓資產管理人員在培訓中掌握系統性的管理理念及技能,如熟識資產的基本性能及操作流程等。民辦高校還可以選派核心管理人員外出進修,提高管理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民辦高校要轉變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促使管理人員遵循資產管理工作流程和統一領導,在資產管理活動中嚴格落實個人責任,不斷提升資產管理效能。民辦高校還有必要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并將服務水平納入年度考核范圍,以此激發管理人員在資產管理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
(三)創新管理方式,重構管理流程
1. 建設信息化資產管理平臺
民辦高校在資產管理中采取傳統的單項管理方式,使得資產管理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到各個職能部門,為實現資產管理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達,高校應創新資產管理以及育人方式,以適應信息時代發展對資產信息化管理育人的新要求。民辦高校可以建設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資產管理信息的由搜集到傳遞的有序性、高效化。當然,民辦高校缺少財政撥款,辦學經費來源相對單一,對于資產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民辦高校也應體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因此在育人工作的開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阻礙。民辦高校要立足于自身發展,結合資產管理育人信息平臺的實際用途,對資產信息管理平臺進行自行設計,這樣設計出的資產信息管理平臺更符合民辦高校自身實際發展,既實現了各個職能部門的信息共享,又切合了民辦高校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道路,更符合新時代育人的理念。
2. 重新構建資產管理流程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是民辦高校的資產管理育人工作向多元化發展的驅動力,以適應新時代資產管理發展需求。對此,民辦高校應重新構建資產管理工作流程。民辦高校的辦學資金是相對有限的,民辦高校應從資產的立項開始,充分考慮各個部門的資產購置規劃,衡量這些資產購置規劃是否符合民辦高校的部門要求、教學活動需求及高校的綜合發展。在民辦高校的資產啟動階段,民辦高校要讓各部門人員明確自身責任,各級人員根據民辦高校管理層批復資產購置預算,明確詳細的采購計劃及具體的采購方式,在最大程度上節省資產購置費用。
民辦高校在完成資產購置工作后,就會進入資產驗收、登記環節,資產管理人員要做好民辦高校資產育人的管理工作,包括資產的日常維護、清查等[6]。比如,對于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等,資產管理人員應明確這些設備應多久進行專業維護,定期安排技術管理部門進行排查和維護保養等,盡可能地排除設備可能存在的故障,實現資產利用的最大化,通過合格的設備來更好地推動育人工作的開展。最后,民辦高校還要做好資產報廢環節的工作,依照報廢標準,正確處置報廢資產,并由資產管理部門將相關文件上報給財務部門審核。民辦高校精細化資產管理流程,可以明確各個部門和權利和責任,從而保障民辦高校整體工作的高效運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普及促進了民辦高校的發展壯大,隨著籌資渠道的擴大,民辦高校的基礎教育設備也得到了逐步完善。民辦高校在存續期間,享有對資產的使用和管理權,高效、規范的資產管理,對于民辦高校綜合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對資產進行合理的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辦高校育人工作的開展,而在發展過程中,民辦高校也逐漸暴露出了在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民辦高校要正視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成因,從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機構,提高管理人員素養;創新管理方式,重構管理流程等方面出發,最大限度地提高資產管理效能,使民辦高校的資產得到充分利用,保障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寶欣. 民辦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 大眾投資指南,2021(20):164-165.
[2] 黃婷薌. 民辦本科高校固定資產與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 環渤海經濟瞭望,2021(10):93-95.
[3] 劉壽彭. 關于加強民辦高校資產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 上海商業,2021(08):76-78.
[4] 郭秋芳. 民辦高等院校資產管理問題研究——以M民辦高校為例[J]. 時代經貿,2020(18):32-33.
[5] 張惠青. 關于加強民辦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 大眾投資指南,2020(10):91-92.
[6] 韋麗華,李昀,宋姝穎. 以資產清查為契機加強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J]. 當代會計,2021(12):164-166.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