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指的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這一意見的指導下,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和身心健康發展,體育課堂教學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從多元化角度出發進行教學改革。對此,文章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展開探討。
關鍵詞:“雙減”背景;課堂教學;小學體育;改革
作者簡介:季海如(1980—),女,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小學。
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前,我國許多中小學生承受著較重的學業負擔,他們經常面臨大量的家庭作業,還要在周末參加各種補習班。過重的學科課業負擔會擠占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不利于學生的體質健康。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學校和家長都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強調全面發展。體育課是學生在校內鍛煉身體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何對傳統的體育課堂進行改革,充分發揮體育課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是當前體育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游戲導入,打造趣味開端
如果說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場演出的話,那么導入環節就是拉開帷幕的方式。出色的導入環節不僅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為整堂課注入活力[1]。對于年幼的小學生來說,直接進行體育運動的規則講解和示范可能不夠有吸引力。要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的學習體驗和感受。小學生天真活潑,喜歡各種游戲,因此教師可以以游戲為出發點,設計有趣的導入環節。游戲作為導入的方式有多種優點,它不僅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學習動力,還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
以接力賽跑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教師設計了障礙接力跑的游戲。首先,教師規劃了一個長100米的賽道,并在賽道上設置了各種障礙物,如較低的小凳子、繩子、一小堆磚塊,以及輔助用具——裝有半杯水的一次性水杯。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將學生分組,每組三人。游戲開始時,第一名選手拿著水杯迅速出發,跳過小凳子,從繩子下穿越,繞過磚塊,抵達終點后返回,途中盡量保持平衡。完成后,第二名隊員接過水杯,繼續進行障礙跑。依此類推,直到三名隊員全部完成比賽。最后,記錄每個小組所用的時間以及水杯中的水量,用時最短且水量最多的小組獲勝。如果班級人數眾多,可以設置多個跑道,多個小組同時進行比賽,以節省時間。這個游戲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引出了本節課的主題——接力賽跑。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適用于小學體育課堂的游戲有很多,但關鍵在于游戲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相適應。一個適合學生的游戲不僅能鍛煉學生,使其獲得愉快的游戲體驗,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二、轉變角色,增強學生參與感
“雙減”政策下,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還應該注重精神方面的培養[2]。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通常是由教師來進行運動示范,因為他們能夠展示標準的動作技巧。但實際上,在班級中總會有身體素質出色的同學,他們善于觀察和模仿,對教師示范的動作掌握得很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通過轉變角色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認同感。簡而言之,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選出“小老師”,讓他們負責對某一運動動作進行示范,向其他同學傳授技巧。
例如,立定跳遠是一個重要的跳躍項目,在課堂上,教師先對這項運動的技術要領進行了講解和示范:首先,雙腳自然左右開立,上半身微微前傾;然后兩臂前后各擺動一次,兩腿配合自然彈性屈伸;接著兩臂用力地向前上方向擺動,同時兩腳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跳出;最后落地的時候需要腳跟先著地。教師首次示范結束后,在班級中挑選已經掌握技巧的同學作為小組長,讓小組長在小組內進行示范。同時,向全體學生承諾,只要他們練習得足夠好,就有機會在下一堂課上擔任“小老師”。在“小老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負責巡視監督,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動作進行糾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小老師”們非常自信,因為他們感受到了教師的信任和認可,而其他學生對“小老師”這個角色也充滿了興趣,于是積極地模仿和練習,希望在下一堂課上也能擔任“小老師”。
在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角色,讓他們有機會體驗教師教學的過程,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獲得更多新鮮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如此一來,不論是被選中的學生還是其他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享受課堂的樂趣。
三、分層教學,促進全體發展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特點[3]。在體育課堂中,學生的興趣和身體素質各不相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課上獲得運動的機會,鍛煉身體,并培養堅定的信念。因此,教師需要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針對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育,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以50米短跑為例,這是一個考驗學生奔跑速度和協調能力的項目。在教學時,教師先向全班學生進行了50米短跑的動作示范和解釋,而后組織學生進行四項分解練習,包括互扶蹬地練習、原地擺臂、原地高抬腿和原地小步跑。這一環節結束后,學生有了一定的動作基礎,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層次進行教學。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教師組織了四人一組的50米短跑比賽,以競技形式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則組織了20米往返接力短跑,通過游戲來減輕他們參與體育活動時的緊張感,讓他們在愉快的游戲中鍛煉身體。
當前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體育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愿意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不同的層次,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這種靈活的教學有助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體育課上獲得積極的體驗。
四、適當放手,給予自由空間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一些教師通常會全程陪同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甚至在放松休息的時間也會與學生在一起[4]。但在這樣的教學中,不僅是教師累,學生也容易感到疲憊。調查發現,學生更喜歡有一定自由活動空間的體育課堂,他們希望在完成基礎的訓練活動后,能夠與朋友一起參與他們喜歡的運動。在對體育課程進行改革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這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放松、愉快,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教師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投擲實心球教學中,考慮到教學內容相對輕松,某教師對整節課(40分鐘)的流程進行了這樣的規劃:首先是準備部分,包括檢查人數和做準備活動等,預計用時為8分鐘。接下來是基本教學部分,教師花費約17分鐘的時間,向學生傳授投擲實心球的規則和技巧。在投擲實心球練習結束后,教師留下大約12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并準備好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繩和沙袋等體育器材,讓學生自由選擇他們喜歡的器材開展活動。在這個自由活動時間里,學生可以自由組隊,與朋友一起自由活動。在此期間,教師并沒有進行過多的干預,只是巡視學生的安全情況,學生們都玩得很開心。自由活動結束后,課堂的最后幾分鐘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放松活動。
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但無論持續多長時間,都應該納入課程中,因為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有了自由活動的時間,小學生通常會更期待上體育課。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指導和教育,但同時他們也是自由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因此,適度放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和成長。
五、增強互動,拉近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讓教師更受學生喜愛,也能營造愉快、活躍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濃厚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知識權威,學生在尊敬教師的同時也容易在師生相處時感到緊張。在體育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這一局面,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友誼。實現這一目標有多種途徑。首先,教師需要放低姿態,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應以平等、坦誠的態度面對學生。其次,積極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并根據需要做出改變。最后,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拉近師生關系。
以蹲踞式起跑教學為例,師生在課堂中進行互動的機會很多。例如,在示范和講解部分,教師采用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互動,然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如提出問題:起跑的方式有很多種,哪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起跑速度呢?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指導和觀察來與學生互動,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練習結束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教師可加入其中一個小組,與他們一起享受游戲,一同拼搏。最后的放松階段,教師可以與學生聊天,鼓勵他們分享感受。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溝通的橋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師生關系的構建。正如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敝挥挟攲W生充分信任和尊重教師時,教師才能打造更高效的體育課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增加互動,還要在課下積極與學生互動,以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六、借助合作,彰顯心靈之美
對學生進行美育是小學體育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旨在培養學生高尚品格,使其擁有心靈美。但是部分教師認為體育訓練的目的是強健學生的體魄,因此常常忽視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發展不夠均衡?!半p減”背景下,教師應當主動革新教育理念,認識到體育教學中德育和美育的價值,通過組織合作互助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同時,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互助精神,弘揚道德美和行為美[5]。
以羽毛球運動教學為例,在正式組織學生參與訓練之前,教師首先可以詢問學生平時是否會打羽毛球,以及打羽毛球的頻率,從而了解學生的運動經驗。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進行精準的評估,并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例如,將經常打羽毛球的學生劃分到“提高層”,將不常打的學生劃分到“基礎層”。隨后,教師向學生傳授羽毛球的標準打法,引導學生熟悉基本動作技巧。接著,教師再以優勢互補為原則,組建學生合作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小組中既有經驗豐富的學生,也有初學者。在小組內,學生可以展開互助學習,相互指導和糾正錯誤,共同提高羽毛球運動水平。
這種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擁有互助學習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在相互指導中把握運動技巧,感受合作的價值,從而逐步發展心靈道德美和行為作風美,讓體育課程的美育效果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身心的綜合發展。小學體育教師要積極響應這一政策,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育手段打造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堂,用一顆真誠待人的心培養良好的師生之情。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和發展,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學,才能夠跟上小學生成長的步伐,使教育過程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俞向陽.盤活小學體育課堂,促進師生教學相長[J].小學教學研究,2021(31):85-87.
成鑫康.基于“項目合作化”教學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效率[J].基礎教育論壇,2021(32):65-66.
王曹瑜.巧設游戲優化課堂: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21(50):85-87.
虞佳千.“雙減”后小學體育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新體育,2021(16):61-65.
李雪莉.“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