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明確了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并圍繞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展開了深入探究,以此強調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教育教學的高效開展。音樂教學作為高中藝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知識教學以外的重點內容,可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音樂教學應當明確現代教學的重點,不斷優化教學模式,通過采取班級合唱教學,發揮出音樂合唱教學的價值,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歌唱技能,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實現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高中音樂;班級合唱;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8—172—03
高中開展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品質,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使得高中生既能夠完成課業任務,也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1]。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也能享受音樂的力量。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高中音樂課程教學應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挖掘教學資源,在教育教學中融合合唱、戲曲、創作、演奏、鑒賞等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班級合唱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要進一步優化班級合唱模式,提高合唱教學的綜合質量。
一、班級合唱教學的重要價值
班級合唱教學需要師生共同完成,在此種教學環境中,增強學生對歌曲情感的了解,學生能夠盡情歌唱,強化教學質量,實現感性自由。通過班級合唱教學激發學生的歌唱熱情,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充分表達歌曲情感,同時豐富學生學習生活,愉悅學生內心。合唱教學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的理性認知,增強班級凝聚力,感受到集體榮譽感,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讓當代高中生能夠形成更為健康的人格。對于民族音樂而言,通過合唱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力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不足
高中音樂課程屬于藝術課程,雖然目前已經明確了音樂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方向,但在實際教育工作中,高中音樂教學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難以保障合唱教學的有序開展。比如:部分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存在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通過示范的形式,幫助學生掌握課程技巧,而后再引導學生去領悟技巧,整體教學中模仿教學占比更多。但由于高中學生屬于獨立的個體,不同學生音樂基礎與音樂實力存在差異,如果在合唱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則會出現不均衡的情況。
(一)學生課堂積極性較低
當前各個高中都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提出的各項要求,所舉辦的各項活動也層出不窮,合唱教學活動需要同學們共同參與、共同完成。但部分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工作中,往往忽略了班級合唱教學的重要價值,由于學生歌唱水平參差不齊,選擇合唱作品沒有新意,導致學生對合唱教學的興趣相對較低,整體教學進度較為緩慢,甚至教學效率與質量都難以展現。在合唱教學中,如果單單依靠教師的教學指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表現較低,而且學生在面對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時,需要真正用心感受、激發興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并了解合唱教學的真諦[2]。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真正樂在其中,實現快樂歌唱。
(二)學生審美能力待提升
班級合唱教學活動能夠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合唱過程中,能夠通過有效的歌唱練習,掌握音樂的真諦,培育學生的藝術素養,豐富學生的藝術知識,并從另一角度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合唱教學中的審美能力有待提升,教師所選擇的音樂教學內容,難以啟發學生的審美積極性,導致教育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學生難以通過歌曲旋律、歌詞內容,感受到生活氣息,也難以真正了解音樂曲目的內涵,從而使得演唱結果并不理想。因此在現代高中音樂課堂中,教師要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會學生熱愛生活,讓學生在合唱中感受到音樂的真理、生活的美好,從而以更自信的態度面對生活。雖然當前班級合唱教學難以達到理想的狀態,但教師要善于去發現新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審美能力較為薄弱的不足,主動去探索全新的教學路徑,以此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與音樂審美能力。
(三)教學方式仍有待改進
許多高中學校在開展班班結合唱教學時,所采取的教學方法知識參照專業合唱團隊而展開,使得教育教學模式過度專業化、形式化,學生在合唱訓練中,容易受到教學模式的限制,導致整體教學效果相對較差。此外,也有部分教師在開展班級課堂教學時,過度追求合唱的表面效果,在指導學生時,按照專業的要求去訓練學生音量、音色及音準,使得課堂教學十分局限,也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集體意識。此種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模式過于形式化,使得學生對合唱音樂的喜愛程度不斷降低,如果教師要想提高班級合唱音樂教學的綜合質量,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需要對教學方式加以改進[3]。
三、高中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關鍵
(一)開展節奏練習,提高合唱水準
要想提高合唱教學效果,先從組織開展節奏開始練習,讓學生能夠靈活掌握音樂節奏。在傳統的音樂課程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教師只關注于齊唱,忽略了對學生的引導,導致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掌握不夠精準,所以合唱效果也相對較差。合唱教學與其他音樂教學內容存在著相同之處,在教學前可將節奏訓練作為基礎展開。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班級合唱教學實踐時,需要掌握合唱教學的特點,并逐步優化節奏練習教學模式,使得合唱教學效果得到優化[4]。在課堂授課階段,教師要靈活開展合唱節拍訓練,比如在4/4的節拍練習中,教師可融合相對較為復雜的音樂節奏,引導學生展開嘗試與探索。對節奏感相對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學習新的節拍,并展開演唱實踐;對于節奏感相對較為薄弱的學生,可通過拍手練習,強化學生的節奏感簡化練習內容,讓學生能夠領悟到節奏的重要意義,使得學生能夠在合唱表演中,實現節奏的統一,展現出最佳合唱效果。
(二)加強氣息訓練,優化表演基礎
班級合唱與與其他歌唱方式相比,有著相同之處,在合唱過程中都需要很好好的氣息支持。要想呈現出更為優美的合唱表演效果,學生務必要掌握好歌唱呼吸方法。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工作中需加強氣息訓練,讓學生在歌唱中,能夠逐步將自然式呼吸轉換為胸腹式聯合呼吸,使得呼吸肌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找準歌唱的氣息的支點,使得合唱表演更加優美。在組織開展氣息訓練時,要保障訓練方式的合理性,既要控制好訓練時長,也要通過采取科學的方法,使得氣息訓練的優勢得到全面展現。在設計訓練時長時,教師可將氣息訓練控制在十秒左右,并根據學生的能力逐漸增加時長,保障訓練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此外也要注意課堂教學方法,比如在開展《太行山上》的合唱教學時,除了關注全體學生的訓練進度以外,也要針對氣息較差的學生開展個性化訓練,比如在訓練過程中,可讓學生通過聞花香的方式來進行吸氣訓練;在鍛煉橫膈膜力量時,通過模仿狗喘氣的方式進行。選擇自主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減化教學的難度,也能夠讓學生精準掌握氣息訓練的竅門,抓住氣息訓練的關鍵點,使得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歌唱能力、表演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從而提高班級合唱表現效果。
(三)落實音準訓練,提高合唱能力
音準訓練是合唱教學的關鍵環節,在組織開展教學實踐訓練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音準能力組織開展優化訓練,使得學生的合唱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比如教師可使用鋼琴伴奏進行音準訓練,讓學生能夠從實際感受音準,并掌握好合唱音準,提高合唱能力。但是在訓練過程中也要注意,鋼琴輔助開展音準訓練需要教師把握好度,如果過度依賴鋼琴等伴奏樂器,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也缺乏獨立意識,如果離開樂器伴奏,則難以進行合唱,直接制約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準教學時,需要鼓勵學生利用多方式進行視唱練習,通過自主練習感受與思考,掌握音準與音感,聯合錄音、模唱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集體合唱與自我歌唱的不同[5—6]。
比如,在進行《我的中國心》授課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在4~6人左右,當時各類學生播放本手合唱音樂,讓學生通過反復聆聽,試著自主去尋找其音準與音高。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聯合競賽機制,讓各個小組進行表演,并評選出音準最佳的小組,最佳小組可獲得相應的表揚與獎勵。教師要抓住教學契機,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展示,使得課堂的趣味性得到強化,提高學生的音準能力。此外,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融合示范教學法播放優秀合唱作品,為學生展示唱歌時的姿勢、表情與口型,讓學生能夠理解相應的演唱技巧,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繹練習。此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增強學生歌唱自信,養成用心合唱的習慣,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演唱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合唱水平。
(四)發掘教學資源,創建舒適環境
要想提高合唱教學的優勢,就要積極發掘合唱教學資源,目前高中學校已經開設了音樂課程,以此踐行素質教育提出的各項教學標準,而此類藝術課程的教學模式,也實現了最大程度的改變與優化,但如何挖掘合唱教學資源還有待進一步探究。教師在常規教學過程中,一般會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歌唱練習,教授學生合唱技巧,使得教育教學方式相對固化,合唱教學模式得不到有效改進。針對此種教學現狀,教師要積極優化音樂課程結構,從教學根本去調整教學方式,并從多個維度去探索新的教學資源,從而深度開發與挖掘更為多元的教學信息,擴充學生的合唱音樂曲庫,使得現代音樂教學更加多姿多彩。除了要創建有效的資源庫以外,也可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聲音類別、不同演唱形式,獲取更豐富的教學信息,讓學生能夠真正被班級合唱所感染,并熱愛上班級合唱活動。
音樂屬于情感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生動形象的音樂情境中,學生能夠感受音樂的真理,并被音樂情境所感染,使得音樂教學效果得到全面展現。合唱活動的開展,需要將不同教學手法與不同情景作為催化劑,使得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感受班級合唱教學帶來的魅力。教師在引導學生聆聽合唱作品時,可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語言闡述與多媒體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震撼。比如在欣賞《鳳陽花鼓》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更為生動形象的音樂情景,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并刺激學生內心,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7]。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變換語速,根據感染力的語調營造更為優質的畫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感受到鳳陽花鼓表演時的震撼,從而對其產生喜愛之情,愿意主動探索演唱本合唱曲目。通過音樂情景的有效渲染,學生能夠對音樂作品充滿期待,也愿意去主動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學生在此種教學形式下,通過教師有效激發,學生深入探究作品內涵,能夠精準掌握并表達唱曲目的情感與風格,提高音樂藝術表現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教學要積極踐行新課改提出的各項要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鼓勵學生主動去感受音樂作品的情感,以合唱的方式展現出最佳音樂的效果,實現音樂藝術對學生的熏陶,有效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提高綜合藝術素養,助力學生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釔含.班級合唱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藝術大觀,2021(25).
[2]周孟.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班級合唱”教學模式的策略芻議[J].教育界,2021(22).
[3]梁爽.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J].北方音樂,2018(10).
[4]畢婷婷.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教學措施探究[J].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2(6).
[5]陸蓉蓉.基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的實踐研究——以初中音樂合唱教學、合唱發聲練習為例[J]. 北方音樂,2017(22).
[6]魏晗.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思考分析[J].求知導刊,2020(52).
[7]王少杰.趣味發聲練習在合唱教學中的實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4).
作者簡介:唐秀娟(1982—),女,漢族,山東青島人,本科,2005年畢業于黃岡師范學院,高中音樂教師,現就職于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分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音樂教學中班級合唱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