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彭美玲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城市學校和鄉村學校要結成對子,讓學校的作業流動起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補”。要積極打造“減負增效型”作業平臺、豐富“減負增效型”作業類型、引導“減負增效型”作業互動、提升“減負增效型”作業整體績效,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生成。
【關鍵詞】小學英語;“雙減”背景;城鄉結對;減負增效
“雙減”不僅是一種宏觀政策,更是一種微觀要求。在“雙減”背景下,每一位教師應當用“雙減”的目標要求規范自我的教學。其中,對作業的“減負增效”是“雙減”背景下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作為教師,不僅要給學生的作業減負,更要增效、提質。建構“減負增效型”作業是“雙減”背景下作業改革的一種大膽嘗試、創新舉措。作業的減負增效不僅僅要從作業內容上著手,還要關注作業形式,要借助于城鄉結對、互幫互促,實現作業的資源共享。
一、建設:打造“減負增效型”作業平臺
“減負增效型”作業要求教師在作業設計研發中加強合作。在農村的某些學校,由于資源有限、教師人手短缺,可以采用“走出去”“請進來”“連起來”等策略,讓城市和鄉村的學校組建“學科作業設計聯盟”“學科作業設計共同體”“學科作業設計團隊”等。通過城鄉結對,借助互聯網打造作業設計研發平臺。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將城鄉聯盟中的優秀作業設計、分層作業設計、重點作業設計等展現出來,從而讓城鄉學校、兄弟學校的英語教學質量同步發展、提升。
建設城鄉“減負增效型”作業平臺,不僅僅是借助于互聯網這樣的載體、媒介,還要引導教師在作業設計研發過程中進行小組交流,借助于平臺進行作業內容的優化、作業形式的豐富和作業設計研發的共享。在作業平臺上,教師還可以將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放置其中,建構“作業資源包”“作業資源袋”。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借助平臺進行作業的優化設計,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借助平臺進行作業的互動、交流??梢赃@樣說,作業平臺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載體和媒介。比如教學PEP英語三年級下冊的Unit 3“At the zoo”,我們就通過“城鄉結對”的方式,將相關的作業設計進行共享。不同學校的教師,面對同一個作業內容,可以設計出不同的作業形式。如對“小動物”進行英語描述,借助作業平臺上的相關多媒體技術,對描述的小動物不斷地進行切換,從而讓學生不斷地變換表達,借助于信息技術平臺,能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打造“減負增效型”作業平臺,不僅僅要求教師要積極主動地研究英語學科知識,更要求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具體學情。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將城鄉結對平臺上的作業直接拿來使用,而是要對作業進行適當改造、創新,讓作業更適合本班的孩子們,這樣的作業契合學生的具體學情,才能讓英語作業富有針對性、實效性。
二、聯動:豐富“減負增效型”作業類型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還要精心設計研發“減負增效型”作業的內容、形式、類型等。為此,可以采用城鄉結對互幫的形式。一方面,城市學校的教師和農村學校的教師可以“一對一”結對子的形式,讓城市學校的教師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等傳播給鄉村學校的教師,有效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發掘教師教學的創造性,讓教師善于教學、樂于教學。
這種聯動的方式很多,包括集體設計作業、進行作業交換批改,從而幫助對方發現存在的教學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書面性作業,也可以設計口頭性作業;可以設計基礎性作業,也可以設計分層類作業;可以設計聽說性作業,也可以設計實踐性作業;等等。教師不僅可以將不同內容的英語作業設計成不同的形式,也可以將相同內容的英語作業設計成不同的形式。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調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發掘學生的作業創造性。比如教學PEP英語三年級上冊的Unit 3“Look at me”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就借助城鄉結對平臺,設計了以下“減負增效型”的分層類作業:第一項作業是比較簡單的“說唱語音、說唱字母的歌謠”;第二項作業就是操練相關的詞匯、句子和語法;第三項作業是閱讀圖片,并表達圖片上的內容;第四項作業是“閃耀自我”,也就是讓學生在平臺上介紹自我;第五項作業是設計機器人并進行介紹。這樣的多樣態作業,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能滿足不同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師,要充分應用層次性作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思考、探究、表達,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力、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城鄉結對優化作業設計,要讓城市學校和鄉村學校積極互動、聯動起來。在英語主題意義的引領下,教師不僅要讓英語作業的內容更加豐富,更要讓學生的英語作業形式更加多樣、英語作業模態更加多元。聽說類、視聽類、讀寫類等作業,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諸種感官,而且能拓展、延伸學生的英語學習時空,讓英語作業過程成為學生的生命實踐活動過程,成為本質力量的展現過程。
三、互助:引導“減負增效型”作業設計的互動
傳統的英語作業設置,往往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而在“城鄉互助”視域中,學生的作業應當體現一種互動性、互助性。通過互動、互助,增進學生彼此之間的對話、交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城鄉”的差異性、不平衡、不對稱性,讓城市學校的英語作業設計助推農村學校的作業設計,同時讓農村學校的作業設計反哺城市學校的作業設計,讓城市和農村學校的作業設計相互促進,走向共生共贏。
互助是一種狀態,是一種作業的碰撞、啟發狀態。作為教師,要借助于城鄉結對平臺,讓英語作業從注重結果訓練轉向注重思維啟發,從注重知識訓練轉向審美意識,從注重知識轉向注重素養、學力,從注重知識實體轉向注重文化、精神滲透。比如教學PEP五年級下冊Unit 2“My favorite season”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設計了“綜合類”作業,要求學生完成主題探究、創編英語小報,等等。設計這樣的綜合性作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作業激情,發掘了學生的潛質。為了讓作業走向豐富,我們基于城鄉結對的視角,讓城鄉學校彼此之間建構網絡、形成互動平臺。
作業的互動,是“減負增效型”作業的另一種表達。俗話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通過積極的互動,能讓學生在作業中取長補短,能讓學生看到他人作業的長處,看到自己作業的短處,通過互動,讓學生積極進行實踐。
四、增進:提升“減負增效型”作業效能
城鄉結對的作業設計,不僅僅能豐富作業內容、形式,同時還能啟迪學生創新,催生學生展開多元性、綜合性的英語學習思考、實踐。
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城鄉結對,設計作業清單,拓展學生的作業空間。作業清單具有導向性、支架性的作用。通過城鄉結對,讓作業清單得以共享、分享,不斷地對作業清單進行優化、完善,從而能真正發揮作業清單的功能、作用,體現作業清單的價值。作業清單是學生高效、高質完成作業的路線圖。在作業清單上,有作業主題、作業類型、作業名稱、作業任務、作業評價標準等相關欄目。作業清單是開放性的,可以讓教師根據城鄉孩子的特點、具體學情進行充實、修改、拓展、延伸。比如以教學PEP五年級下冊Unit 1“My Day”中的“Lets learn”的“I can say&do”的素養型作業設計為例,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學習了五個日常作息活動詞組。為此,我們通過城鄉結對研討,設計了兩份作業清單:一份作業清單是為留學生Pedro設計多樣化的中國作息活動安排;其二是為自己設計多樣化的作息安排。這樣的作業清單:一是對文本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二是構建學生積極的英語作業自主設計平臺。通過鏈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的作業具有意義性、價值性、建構性、創造性。
增進學生的作業效能,要充分發揮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充分利用城市鄉村結對平臺,讓城鄉教師手拉手,增進城鄉學生對彼此作業的了解。要充分尊重學生作業的城鄉差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作業從全體統一轉向個性分層、從單一枯燥轉變為立體趣味,從而彰顯英語作業的育人功能、體現英語作業的育人價值。要讓學生的英語作業“舊貌換新顏”,讓學生的英語作業促進學生的英語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茜.以均衡發展為契機,推動城鄉教師合理流動[J].小學教學參考,2014(15).
[2]尹華.淺談提高鄉鎮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J].新教師,2020(05)
[3]蔣祥振.小學開設英語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安徽教育,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