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亞莉
【摘要】英語課堂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需注重文化教育的滲透,以便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探討初中英語課堂文化滲透的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方式;文化滲透;初中英語;變革
文化與語言是息息相關的統一體,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學習要以文化為基礎,沒有文化底蘊的語言學習是空洞的、不切實際的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適當滲透文化,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滲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用詞匯、語法、閱讀教學的機會滲透與之有關的文化,激活英語課堂,增強學生文化修養,使其適應全球發展。為此,要達到良好的文化滲透,不僅僅是課堂40分鐘需要做的事情,我們需要做到硬件保障、軟件熏陶,以此真正實現文化滲透的效果。
一、用文化環境營造豐富而具有內涵的課堂
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離不開文化內涵的提升,以文化環境的營造為抓手,用環境的提升、活動的豐富驅動教學方式變革的深化,促使課堂生長。
1.語言環境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培養語感的關鍵,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英語文化。具體可以從詞匯環境、語法環境、課堂氛圍和評估機制四個方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首先,詞匯環境是初中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就無法有效地進行英語交流。為了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詞匯,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詞匯學習方法,如上下文記憶法、單詞卡記憶法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閱讀、聽力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詞匯,提高詞匯應用的準確性。
其次,語法環境是初中英語學習的核心。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則,掌握好語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表達的深層含義。為了營造良好的語法環境,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語法講解、語法填空、句型練習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寫作、口語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應用中掌握語法知識,提高英語表達能力。
然后,課堂氛圍是初中英語學習的保障。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互動游戲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最后,評價機制是初中英語學習的推動力。合理的評價機制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教師可以采取多種評價方法,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定期測試等。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獎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推動學生的英語學習。
2.文化活動
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英語文化。具體可以從以下多個方式來達成。
(1)文化講座或研討會:邀請一位曾經有過英語國家生活經歷的人士來給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日常用語等。嘉賓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學生展示英語國家的文化,比如如何與人交流、如何點餐、如何問路等。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英語電影夜:選擇一些適合初中生觀看的英語電影,比如迪士尼動畫電影、科幻電影、校園喜劇等。在電影夜之前,可以讓學生預習一下電影中的生詞和背景故事,以便更好地理解電影。在電影播放過程中,可以通過暫停和講解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電影中的文化和語言。在電影播放結束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分享觀影感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和語言的理解。
(3)英語角:在學校里設立一個英語角,提供一個讓學生用英語交流、閱讀和學習的環境。在英語角中可以放置一些英文雜志、報紙、書籍等,以便學生閱讀和學習。同時,也可以安排一些英語交流活動,比如英語故事會、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角色扮演等,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
(4)文化旅行: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學生去英語國家旅行,親身體驗這些國家的文化、習俗和語言。在旅行中可以安排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參觀博物館、歷史古跡、民俗文化村等,讓學生親身感受這些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同時,也可以安排一些語言交流活動,比如與當地人交流、住家體驗等,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地的語言和文化。
二、用文化活動創設生動而具有思維的課堂教學
教學方式的變革必須落地課堂,為此,初中英語課堂文化滲透的策略研究是一個具有重要實踐意義的課題。通過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相關文化滲透,可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1.詞匯學習,管窺文化信息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語言來自于民族文化,文化信息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初中英語課堂的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適當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從詞匯的角度去了解相應的文化,從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詞匯,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從詞匯管窺文化信息,把不同的文化帶入課堂,激活詞匯教學,激活課堂。
例如,牛津英語七年級上冊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詞匯學習重點是掌握食物名稱:hamburger,lemon,milk,chocolate,pork,fruit,chicken,tomatoes,potatoes…學習過程中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依據生活經驗對這些食物分類,分出典型的西餐和中餐,做出判斷:hamburger、pizza、hotdogs是西餐而且是快餐。老師借此機會向學生滲透快餐的相關文化。
詞匯學習內容比較單調,把詞匯學習和文化信息的滲透融合在一起,文化賦予詞匯生機,詞匯點綴文化,文化和詞匯如影隨形為英語課堂詞匯學習注入了活力。
2.對話學習,映射文化理念
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在于掌握這門語言技能來服務于社交,教師要把對話映射出來的文化理念傳遞給學生,讓其體悟英語文化底蘊,理解和學習西方人的文化理念,充分發揮語言這一載體的作用。
例如,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 5 Good man-ners中提到禮貌是人與人之間在接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語言,聽Eddie和Hobo二人的對話中,Eddie讓Hobo懂得了禮貌行為“Share things with others,dont cut in on others,wait politely.”借助對話內容,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在對話交流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到禮貌,學生給出了許多的建議:微笑,與客人保持眼光接觸;主動向客人問好;對話須用相互都能聽懂的語言;不要談論對方的隱私。對學生所提出的建議老師要給予肯定,同時老師向學生介紹我們常用的“please”的文化小秘密:使用“please”時最好把它放在句尾,而不是在句首加“please”。當“please”用在句首的時候,語氣聽起來就比較強,像命令。為顯得更有禮貌我們也可以這樣說:“Could you please …? Thank you.”
對話交流從大的方面來說映射的是一種文化,從小的方面來說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在文化底蘊中按照西方人的說話習慣、思維方式去交流,避免因文化不同而引發誤會。
3.閱讀學習,融入文化氛圍
閱讀是我們了解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最佳渠道,閱讀內容反映的是一定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利用閱讀材料,分析其文化背景,在文化氛圍中去解讀作者傳遞的信息和內涵。結合閱讀內容,教師幫助學生挖掘文化信息,分析其社會文化和人們的理念,帶學生了解真實的英語文化。
依托教材內容延伸出許多與之有關的文化內容,了解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性格特征、思維方式、價值觀點等,使學生理解和認同中外文化,擴大文化視野。
總之,了解相應文化中人們的價值觀以及交流方式是很重要的,避免由于文化不同而產生誤解。在初中英語教學方式變革的歷程中,我們要注重文化內涵的滲透,在詞匯學習、對話學習和閱讀學習活動中滲透文化,激活英語課堂,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以適應全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玉珍.用英語講述傳統的故事—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傳統文化滲透之我見[J].海外英語,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