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 要:現階段,古箏作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典型樂器,更是我國民族樂器的起源,在我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古箏演奏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及藝術感染力,在演奏古箏的過程中,能夠為觀眾及聽眾營造良好氛圍,使其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感。而當前,由于受到我國全新藝術文化形式的影響,藝術流派更加多樣,藝術表現形式也尤為豐富,古箏樂器的發展及演奏藝術性也逐漸受到了一定沖擊。針對這種情況,古箏演奏者及相關愛好者應根據時代發展特色,制定相應的改良及創新策略,從而有效強化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形式,使其獲得良好的發展。基于此,筆者針對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形式與提升策略進行研究,旨在拓展古箏樂器的藝術表現范圍,使其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形式;提升
中圖分類號:J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1-00-03
我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古箏更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古箏演奏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及藝術感染力,但隨著時代發展,目前我國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仍然需要拓展提升。筆者首先針對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的提升重要性展開研究,繼而分析古箏演奏中實際的藝術表現形式,最后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古箏藝術獲得良好發展,更好地滿足新時代背景下群眾對于藝術的欣賞需求。
一、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的提升重要性
古箏別名漢箏、瑤箏等,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的代表樂器,也是傳統民族樂器中典型的撥彈樂器代表,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名。古箏演奏自帶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在演奏及創作古箏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呈現出多元化的情感表現,繼而與聽眾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鳴,通過藝術表現力感染聽眾,使其獲得良好的視聽體驗。古箏演奏過程中富有藝術感染力,并蘊含特有的藝術表現意境及節奏氛圍等。步入新時代,隨著社會發展及科技水平的提升,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對于藝術領域的追求也在不斷提升,繼而隨之誕生了許多藝術表現形式及藝術流派,滿足了群眾對于藝術的追求及向往。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群眾之間的溝通及交流不再受到空間及時間的束縛,國外更多的先進文化及藝術理念紛紛走入國門,國外眾多的樂器及藝術形式,對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的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為了更好地保障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及發展,需要針對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進行提升,研究相應的提升策略,從而提高古箏藝術的知名度,使其受到更多群眾的喜愛,繼而有效促進古箏藝術的發展[1]。
二、古箏演奏中藝術表現力的形式分析
(一)展現古箏藝術表現力的演奏方式
古箏樂器演奏過程中,展現其藝術表現力的形式較為多樣,且具有顯著特征,重點在于演奏者需要結合一定的演奏技巧。古箏在我國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凝結成為傳統民族樂器中的精華,古箏的演奏流派也逐漸得到了劃分。現階段我國古箏演奏流派主要分為南北兩派,其中更為細致地劃分為山東箏、福建箏、浙江箏等近十個古箏藝術演奏流派。不同演奏流派中,所采用及青睞的古箏演奏技巧也存在極大差別。但從古箏演奏的本質上來說,無論其流派有多少,實際上演奏者所采取的核心技巧就是古箏演奏的彈撥技法,也是古箏演奏中的主要方式。古箏作為一種彈撥樂器,不斷采取各類演奏技巧,其都是通過變換彈撥技法來進行藝術表現的,從而使觀眾獲得良好的聽覺體驗。
(二)展現古箏藝術表現力的演奏情感
古箏演奏中,演奏者所表達的藝術表現力及藝術效果,本質上與自身的演奏情感存在較大關聯。演奏者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演奏情感,才能夠將其傳達給聽眾,繼而達到良好的情感呈現價值,進一步提升古箏的藝術表現力。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結合自身演奏技巧與情感價值,使二者互相交織融合,才能夠達到較好的演奏效果,繼而使所演奏的作品爆發出更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獲得聽眾的認可及好評。這是因為古箏演奏主要就是通過演奏者情感的變化來感染觀眾,使其達到良好的情感共鳴狀態。如通過悠揚婉轉的彈撥音色,或通過迫切急速的彈撥節奏使聽眾感知古箏演奏多變的表現形式,欣賞古箏演奏的情感價值。因此古箏演奏中的情感表達,也作為古箏所特有的藝術表現力,演奏者自身的情感態度最終會對實際演奏的效果產生影響[2]。
(三)展現古箏藝術表現力的演奏意境
古箏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民族樂器的起源及發揚者。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注重演奏意境的營造。譬如,我國經典的古箏演奏作品《漁舟唱晚》,就是結合古箏多變的演奏技巧,結合演奏者的自身情感態度,使聽眾感受到演奏者所投入的情感,繼而為其營造美好的演奏意境。聽眾仿佛置身于演奏者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中,使其久久不能平靜。聽眾感受到了夕陽西下,乘坐漁船在湖面蕩漾的美好畫面,使其達到良好的情感共鳴狀態。總之,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為聽眾適當營造相應的演奏意境,通過塑造演奏意境,可以拓展古箏的藝術表現力及藝術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古箏演奏的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強化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的相應策略
(一)注重古箏演奏作品的旋律性分析
音樂作品呈現藝術表現力,主要通過音樂旋律及節奏進行,也是演奏者弘揚音樂思想,表達樂意的主要方式。旋律貫穿了音樂作品的全過程,自始至終穿插在音樂作品的節奏及音調中。音樂作品的主旋律本身就涵蓋了許多音樂素材內容,因此音樂主旋律一般比較簡單,更加能夠重點闡述音樂作品的主旨及表達內容,從而使得音樂旋律及特色更加豐富。譬如,我國傳統古典民族音樂中的旋律一般比較婉轉,因此音樂主旋律具有一定的延伸性特點。音調部分在整體作品中,能夠展現出不同的特色及情感表達。而音樂作品本身的音調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主要體現在音調的強弱上,一般來說同一作品中的音調呈現出的音樂表現力也是不盡相同的,并且主要展現出了音樂的號召力,從而幫助觀眾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到激勵感,與音樂演奏者形成情感共鳴,感受到演奏者良好的情感態度。音樂作品主要的構成元素就是音樂旋律,演奏者可通過應用變換的旋律,來展現個人獨特的音樂風格,繼而表達音樂作品的特征,并能夠針對旋律特色及形態展開分析,幫助演奏者獲取旋律中所存在的樂理知識及內容,繼而幫助演奏者能夠與音樂進行有效融合,更好地展現藝術表現力[3]。
(二)注重古箏演奏的表現形式及節奏
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針對演奏旋律進行分析,主要是基于對節奏及節拍的角度展開的。古箏演奏者的藝術表現形態及藝術表現力效果,與其實際的演奏旋律及節奏是存在一定關聯的,這幾個元素不能夠單獨進行分析。一般來說,在古箏演奏中較為輕松愉悅的旋律,節奏形態一般比較緊湊,但一些較為悠遠的旋律節奏形態一般比較緩慢,且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通過對古箏演奏的旋律進行分析,能夠看出節奏對演奏旋律形成了一定的制約效果,而這種特點,也能夠幫助古箏演奏者更好地把控節奏,使其更好地了解樂理中所涵蓋的知識點及相關內容,使其有效梳理及區分演奏旋律與節奏之間的關聯,提升演奏的實際效率,并達到較好的演奏水平。同時,古箏演奏中的旋律形態,主要是通過節奏進行展現的,不同的節奏形態也構成了不同的聽覺感受,形成更加具有特色的旋律。在針對古箏演奏旋律分析的過程中,結合節拍的應用,能夠幫助古箏彈奏者更好地創作作品。通過對旋律及節奏的分析,能夠幫助古箏演奏者了解音樂樂理的相關特點。譬如,在古箏演奏作品《臨安遺恨》中,該作品主要結合了較多的古箏演奏技巧。在作品前段部分,采取了長搖的演奏技法,這是一種由弱至強的演奏技法,在前段部分結合該技法能夠緩慢展現出曲目所涵蓋的情感,使聽眾緩慢進入作品的主旋律中,起到了一定的過渡效果。而在該作品的下一部分,主要采取了慢板的演奏技巧,對比于傳統的慢板演奏技巧,其中不同的是該作品更加注重滑音及顫音的應用,同時為聽眾營造一種震撼的感受。在下一部分中采取了快板演奏技巧,強化了對作品節奏的處理,使得整體節奏更加分明,結合不同演奏技巧的融合處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提升,同時帶給觀眾良好的聽覺體驗感[4]。
(三)注重音樂聽覺
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無論是平日練習還是表演,都要重視對音樂聽覺的歷練。對音樂聽覺進行重點關注,能夠使聽眾感受到所演奏作品實際的情感表達特點,以及感受作品相對的內涵價值,使其達到良好的情感共鳴,形成更好的演奏效果。總之,古箏演奏者自身的音樂聽覺,在演奏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假設古箏演奏者能夠在開始演出前,在自己的腦海中重現一遍演奏過程,同時能夠結合自身音樂聽覺,將演奏的曲調及節奏進行加工,一方面能夠減少演奏中發生失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夠避免自身產生負面情緒,使其達到最佳的演奏狀態。一般來說,古箏演奏中對于演奏者技巧及彈奏能力的考核是較為重要的,但是音樂聽覺也是其中所考察的關鍵內容。譬如在參與舞臺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提前熟悉每一個彈奏的動作及音樂節奏,繼而減少發生錯誤的情況。同時演奏者也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精力,并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繼而在發生意外或失誤的過程中,能夠盡快地扭轉局面,并隨時更新調整彈奏內容,繼而確保自身的聽覺敏銳度,以及促進古箏的演奏效果提升,從而提升古箏演奏的吸引力,為聽眾營造更好的體驗氛圍。因此,古箏演奏者從始至終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精力及敏銳度,保障演奏效果能夠達到預期水準,減少受到思想雜念的影響,從而使古箏演奏的整體質量及效果達到最佳的水準。而古箏演奏者想要實現這種目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刻苦練習及沉淀,在累積經驗及教訓后,才能夠達到較好的演奏狀態。因此,演奏者需要根據自身實際的水平,選擇針對性的訓練方式,才能夠不斷促進自身音樂聽覺提升,促進古箏彈奏水平的提升,繼而強化古箏彈奏的藝術表現力[5]。
(四)注重掌控演奏作品的內涵
古箏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想要更好地展現所演奏作品的藝術表現力,需要注重對作品的內涵特色開展研究分析,演奏者需要考量到作者的創作初衷,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才能夠掌控作品內涵。一方面,在演奏古箏作品時,演奏者要注意還原實際的演奏過程,另一方面,也要進行節奏或旋律的創新,杜絕完全照搬的演奏情況,需要結合自身創新能力,使所演奏的作品具備自身專屬的風格及特點。而想要實現這種演奏效果,需要演奏者強大的作品分析能力,繼而借助音樂聽覺的輔助作用,來體會風格各異的古箏作品。總之,古箏演奏者需要熟悉所演奏作品的旋律及節奏,了解作品特點,熟練記憶每一個音階及演奏技巧,才能夠使其更好地銜接自身音樂聽覺,強化音樂聽覺的實際作用。最終在演奏中結合音樂聽覺,來促進整體的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提升。
(五)注重古箏演奏的意境
古箏演奏意境的含義較為籠統,在一定程度上無法用語言來進行形容。從簡潔的角度出發,可以理解為在演奏過程中,演奏意境的營造,不僅需要為聽眾帶來情感上的良好體驗,還需要引導聽眾在欣賞古箏作品的過程中,充分結合自身想象力,將自身情感及思想帶入其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感。同時,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自身所體現的情感價值,對于演奏意境的營造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且營造出的意境具有高低之別,一般與演奏者自身所掌控的技巧及演奏能力有直接關聯。基于此,想要提升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使其具備更好的藝術感染力,演奏者需要注意結合不同的演奏技巧,對自身演奏能力進行訓練,融合自身情感為聽眾營造獨特意境,繼而帶動觀眾來融入演奏環境中,結合自身對古箏音樂的理解及感受,不斷提升演奏意境,繼而強化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6]。
四、結束語
古箏作為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精髓,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不斷傳承發展。而現階段,演奏者需要注重提升古箏的藝術表現力,結合自身情感融入及彈奏技巧的應用,來幫助古箏藝術獲得持續發展。通過提升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相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古箏藝術的傳承發揚,使更多人熱愛古箏藝術。
參考文獻:
[1]楊濤.古箏演奏藝術特征及提升策略[J].戲劇之家,2022(24):57-59.
[2]王藝橋.古箏演奏藝術表現力的形式及提升建議[J].戲劇之家,2022(10):91-93.
[3]何云雪.古箏演奏藝術特征及提升策略[J].藝術品鑒,2021(21):166-167.
[4]梅麗娟.古箏演奏的藝術表現力提升策略探究[J].藝術大觀,2020(20):5-6.
[5]胡旦.古箏演奏中藝術表現能力的提升探析[J].藝術評鑒,2017(09):60-61.
[6]魏月明.論古箏表演藝術的古典美[J].當代音樂,2017(0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