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樂器種類較多,而古箏作為其中別具民族特色的樂器之一,在千年歷史文化的傳承下擁有極為復雜且飽含深意的演奏技法,隨著多年來的發展與創新,如今的古箏演奏技法基于傳統古箏演奏技法,實現了進一步的優化調整。基于此,本文就將針對古箏演奏技法的創新與發展方向展開相關探討。
關鍵詞:古箏演奏技法;創新;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2-00-03
古箏作為我國極為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古箏樂器中的古箏演奏技法也在發展過程中持續演變其技法形態,而技法的轉變在基于傳統古箏演奏技法的同時,也具有現代化的創新特色,所演奏出來的曲目擁有眾多的受眾群體,這足以彰顯出古箏演奏的魅力。而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古箏演奏技法仍然要基于傳統,延續經典技法特色,在重視時代創新的同時,也要更好地規劃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方向。
一、古箏及其演奏技法概述
古箏作為古老的民族樂器,古箏的整體結構由面板、雁柱、琴弦、弦釘、調音盒、前岳山、后岳山、琴足、出音口、側板、底板、穿弦孔共同組成。古箏中的箏形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能夠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根據五聲音階進行排列。
我國古箏演奏具有較為久遠的歷史,最早于戰國時期,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就曾提及古箏最早的表演形式,但卻沒有詳細寫出古箏彈奏的一些技法,單從古箏參與表演形式中也可以探尋到古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身影。在古代,古箏是歌唱伴奏時不可缺少的重要樂器之一。
而在近代,古箏逐漸形成了五大流派,不同流派之間的作品都是從一些說唱音樂以及戲曲音樂所演變而來的,譬如一些帶有地域特色的古箏作品。而在唐朝樂曲以及舞蹈發展盛行的背景下,古箏也在演奏技法上得到了一定的創新發展,只在《秦箏史話》中就涵蓋了唐詩的100多首關于古箏的詩詞,也大量地記載了唐朝古箏18種演奏技法以及四種右指技法,從這些文獻書籍所記錄的古箏演奏技法來看,古箏演奏技法從古至今一直被流傳,其技法創新也一直在被延續。
關于古箏演奏技法方面,古箏經常采用的演奏技法以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撥弦為主彈出旋律、掌握樂曲節奏,而利用左手在箏柱的左側順應箏弦的張力控制弦音音色變化,達到潤色旋律的作用。
古箏的演奏技法,指法應用相對較多,右手包括托、劈、挑、抹、剔、勾、搖、撮等,而左手中包括按、滑、揉、顫等。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隨著古箏演奏技法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古箏演奏技法不再屈居于傳統環境,而是更加注重于現代化的技法革新。
二、傳統的古箏演奏技法
(一)左手彈奏技法
古箏彈奏者在采用左手彈奏時,主要是通過琴弦左側的彈奏,對古箏音調變化展開潤色,而并不是彈奏者利用左手對琴弦直接進行彈奏。在左手彈奏法應用過程中,其主要的活動區域位于琴碼的左側,一般所采用的是無名指以及中指的搭配方式,或者是中指與食指的搭配方式。
左手彈奏技法能夠實現古箏音色及旋律的裝飾作用,也是人們通常所提及的以韻補聲。在左手彈奏技法當中包含了揉、吟、按、顫、注、滑等多樣性的類型,在傳統古箏曲目演奏期間采用最多的便是按弦技法。
(二)右手彈奏技法
右手彈奏技法是彈奏者通過琴弦撥動實現對節奏強與弱的變化控制,整體的活動區域范圍在古箏琴碼的右側位置,這也是古箏發音的重要動力來源所在。
多音技法會劃分為音程與和弦,在和弦中又涵蓋著同一八度內的小三和弦以及大三和弦,歷音指法是需要彈奏者右手根據音階順序快速對古箏弦進行刮奏處理,從而實現古箏曲目演奏節奏的強化。
三、古箏演奏技法的創新分析
(一)音效類技法創新
當對古箏演奏技法中的音效類技法進行創新優化后,可以更具實效性地挖掘出古箏演奏所蘊含的各項潛能,更能夠在彰顯古箏樂曲演奏張力的同時,深度開發創新性的古箏彈奏規律。在對古箏音效類技法展開分析時能夠發現,該技法中包含了拍擊技法、亂奏、掃弦等多樣性的內容。
在拍擊技法中,會根據所屬類別以及對象目標存在的差異,將該計法劃分為擊板技法、擊弦技法或者是擊掌擊法,該擊法主要是借助人造甲片,通過拍打古箏的方式轉換成不同的聲音,最為鮮明的便是利用擊板技法對銅聲進行模擬,從而促使古箏演奏期間能夠發出不同的聲音,成為具有一定技術創新性的全新藝術風格。
而關于擊弦技法就是通過演奏者的手掌和手指等不同部位,針對古箏琴弦展開打擊操作所形成的聲音,一般在古箏演奏期間,演奏者將擊弦技法作為一種必不可或缺的基礎技法,也會將該技法融入整個古箏樂曲演奏過程中,而只有演奏者能夠與曲目情感意境相互融合時,才可以有效豐富古箏曲目所蘊含的演奏元素。簡單來說,演奏者在古箏演奏過程中運用擊弦技法時能夠確保古箏演奏的真實性得到提高。
另外,關于掃弦,其本質是對古箏音樂氛圍的塑造,這十分考驗演奏者的技巧能力,對于掃弦的創新,則更在于演奏者對古箏演奏曲目內涵的理解與感同身受。而亂奏技法等相似的演奏技法都歸屬于傳統花奏技法范圍中,演奏者在使用亂奏技法等相近演奏技法時所展現出來的古箏曲目具有煥然一新的效果,同時也可以根據不同曲目的類型、風格、流派演繹出樂曲本身的情感內涵。
(二)撥彈類技法創新
以傳統古箏演奏技法為基礎,撥彈類技法在一系列的古箏演奏變化下經過細節性的調整而轉變為全新的技法形態,撥彈類技法可以劃分為搖指以及撥彈技法。在古箏演奏期間,演奏者借助手能夠起到一定的支架端部作用,這樣也可以帶動手指彈奏古箏,從而將撥彈操作展示出來,而古箏琴弦撥響后所轉換出來的音色具有一定的律動性。
此外,當古箏演奏者在演奏古箏時,會利用手指的彈力撥動琴弦,這樣就會發出對應的音調與旋律,尤其在借助雙手指尖更為靈動性地交替彈奏配合下,可以更為秩序性地彈奏出與古箏曲目相適配的音樂,這種方式也是當前古箏曲目演奏過程中相對經典的演奏方式之一,不過極為考驗古箏演奏者的手指協調性。
相較于以往傳統的古箏演奏技法來看,撥彈類技法在創新的同時,也需要古箏演奏者自身的彈奏能力的同步提升,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控制古箏琴弦以及手指的律動性。創新后的撥彈類技法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與古箏曲目之間進行融合,成為家喻戶曉,卻又獨具經典的演奏模式。
(三)小指演奏技術創新
古箏演奏者在古箏演奏期間可適當地應用小指進行古箏演奏。而在分析過往的古箏演奏過程中不難發現,演奏者一般都不會使用小指,這也讓小指在古箏演奏過程中完全屬于閑置的狀態。而從實際古箏演奏角度來分析,人的小指具備較為特殊的屬性能力,但卻未得到古箏演奏者的高度關注。
在這期間,考慮到小指部位并沒有戴甲片,而沒有戴甲片的小指指腹所彈奏出來的古箏音色較為古樸,對于與其他戴甲片的手指所彈奏出來的音色截然不同。因此,在古箏演奏技法創新過程中,應有效解禁小指的演奏技術,演奏者應適當地應用小指用于古箏彈奏,只要適當地將小指演奏方式融入具有相似古箏樂曲的演奏環節中,就能夠促使整體古箏曲目更具獨特韻味。
(四)左手彈奏技術及右手彈奏技術創新
在分析以往傳統古箏演奏曲目時可以了解到,演奏者的左手一般會安放在古箏琴馬的左側部位,而其中的按、揉、吟、顫等技法也成為古箏曲目演奏過程中的關鍵,通過此種演奏形式,能夠有效彰顯出以韻補聲的操作特點,相較于其他的樂器而言,古箏的彈奏技法難以被模仿,這也是古箏較為特殊的魅力根源。
而在當前絕大多數的古箏演奏技法中,左手大多會放置在古箏琴碼的右側位置,在演奏技巧層面也十分復雜。左手在演奏期間彈奏速度、強度以及彈奏技法都有著相對嚴格的要求,甚至還會要求演奏者的左手與右手的演奏水平相同。
而基于傳統的古箏演奏技法來說,無論是左手還是右手的技法,其創新過程中所注重的就是要延續傳統、融合新的技法理念,就如同在極為經典且標志性的古箏曲目《戰臺風》中,展現出了扣搖、掃搖等創新型的演奏技法,而在《云嶺音畫》中,左手的輪指技法以及搖指技法也得到了一定的創新突破,這不但提高了古箏曲目的韻律,也能夠有效承接聲韻相譜,并將古箏曲目所擁有的情感內涵、故事背景更好地傳遞給聽眾[1]。
四、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方向
(一)傳統古箏演奏技法技巧傳承與革新
對于傳統古箏演奏法而言,其中的古箏演奏技巧都是通過心口相傳而達到傳承延續的目標,但這種演奏技巧與演奏手法并沒有形成相對規范化的技巧模式,顯然在當代的發展背景下,這種傳統的古箏演奏技法技巧并不利于其廣泛的傳承與傳播,甚至會讓很多當代年輕群體無法理解其中的內涵與精髓。
在這之中,以滑音演奏為例,滑音本身是當前古箏演奏中相對傳統的演奏技法。不過,如果按照相對傳統的技法進行古箏演奏時,音調會變得較為單一,相關的古箏演奏技法研究者在演奏中通過觀察分析沖破了滑音演奏技巧所存在的局限性,有效提出彈奏過程中,可以借助左手同時按住兩根或以上的正弦,這樣促使左手能夠對同時按住兩根或以上多根琴弦的同時,顯現出古箏演奏環節中的音調變化。
此外,如果從刮奏演奏技法的發展方向展開分析,刮奏技法的運用可以體現出古箏演奏時的強勁張力,這也意味著當代古箏演奏者通過分析研究對刮奏技法進行革新,不但突破了五聲音階的禁錮并刮奏出不同的音階,還能夠展現出動靜結合的音色場景[2]。
(二)結合民族樂器演奏技法的特色發展
在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方向中不難發現,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傳統古箏演奏技法技巧進行傳承與延續,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借鑒了不同民族樂器的演奏技法,作為一種融合革新的方式,對于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也將起到一定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古箏演奏技法在與各民族樂器演奏技法進行融合借鑒期間,能夠形成彰顯古箏器樂特點以及演奏特點的全新演奏技法,這讓古箏演奏技法在表現過程中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也將從多0YBm1gVWdXjus2DJyvFUn0ptzL7azORTBsMNGPBDYZU=樣性維度給古箏聽眾帶來更為豐富飽滿的古箏音樂內容。
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古箏演奏技法在與其他民族樂器演奏技法進行融合革新的過程中,已經逐步形成了擬聲演奏技法、輪指演奏技法以及掃弦演奏技法等,技法融合轉變的特色形態可以促使古箏演奏過程中展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
(三)注重與西方音樂元素之間的碰撞發展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與推進,而有關的古箏演奏技法也在當代社會環境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西方社會音樂元素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存在一定的雙向性,而只要古箏演奏者能夠更為合理地從西方音樂元素中進行精煉提取,借鑒更有利于古箏演奏技法創新發展的內容,將呈現出古箏演奏技法更具時代發展特色的演奏形式。
比如,在傳統古箏演奏技法中,演奏者右手彈奏主要會使用三根手指,但通過西方樂器演奏技法的一定借鑒與改革,當代社會背景下的古箏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右手的五根手指都可以參與到古箏演奏環節中,而演奏者在彈奏一些節奏較為快速的曲目時,可以形成相對特殊的藝術效果,節奏感更強,更符合當代年輕群體的喜好。我們從中也不難發現,右手五指彈奏也成為當代古箏演奏中相對常見的一種形式。
伴隨著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與音樂元素之間的碰撞,當代社會環境下的古箏演奏技法所看重的是融合革新,并不再局限于演奏者雙手彈奏技法的應用層面,演奏者可以通過各種元素的借鑒,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彈奏曲目的需求,使用不同的音樂演奏技法,在演奏技法融合創新的同時,也形成了更具當代特色的古箏演奏技巧。
(四)古箏演奏技法的多元化發展方向
在現代化的發展環境下,古箏演奏技法在當代社會已經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尤其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中,伴隨著藝術全球化腳步的不斷加快,在不同國家與不同民族之間,不管是其文化背景還是歷史發展進程,都彰顯出較為顯著的差異性,也正是由于存在差異性,才促使古箏樂曲的演奏技法以及演奏風格出現了相對顯著的區別。
一般而言,在相對特殊的環境中,古箏樂曲本身所具備的吸收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其中不僅涵蓋了多民族,多國家的音樂理念、思想,更在多年來的創新發展形勢下,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特征。特別是在科學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應用下,有關傳播共享的時間成本被不斷縮減,這也使得我國的古箏樂曲能夠在短時間內在世界范圍內實現廣泛性的共享傳播,而共享傳播的重要基礎就是需要古箏演奏者對演奏技法進行一定的優化改革,注重新時代的技法調整,這樣能夠符合更多聽眾群體的需求[3]。
五、結束語
在新時代的發展環境下,有著獨特魅力的古箏演奏技法同樣需要迎合時代變遷,重視古箏演奏技法的創新與發展方向,但無論是創新發展,還是對未來方向的規劃,其目的都在于能夠更好地對古箏音樂作品進行服務與傳承,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彰顯出我國古箏樂器所具備的演奏技法特點以及古箏樂曲本身所具備的藝術表演性,這對于推動古箏藝術的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慧.淺談古箏的基本演奏技法及其運用[J].內蒙古教育:B,2015(03):84.
[2]賀文薈.淺談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大觀,2019(23):1.
[3]薛珂可.演奏技巧與音樂創作的雙重突破——淺談古箏曲《溟山》的創新之處[J].黃河之聲,2020(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