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經常會大量使用各種視覺符號,目的是傳達作品的信息、內涵和情感等。但視覺符號的應用需要合理適宜,否則將無法發揮出其應有作用。本文首先闡述了視覺符號與公共藝術的概念內涵,其次分析了視覺符號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的應用價值,最后結合實際探討了視覺符號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的應用要點,旨在給中國廣大公共藝術創作者帶來一點有價值的啟發和參考。
關鍵詞:視覺符號;中國公共藝術創作;公共藝術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2-00-03
公共藝術作品是現代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藝術的特質決定了其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地區的獨特精神,并彰顯出公眾的審美與價值趨向。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公共藝術的發展亦日趨繁榮,因此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火熱。其中,視覺符號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的應用是相關研究的一項重點,因為視覺符號是公共藝術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類重要元素。
一、相關概念
(一)視覺符號
視覺符號是指通過視覺圖像來傳遞信息的符號系統,主要由線條、色彩、光線、強力、平衡、表現、形式等符號要素構成,它是人類最常用的符號系統之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不需要文字或語言即可傳達豐富的信息。視覺符號能夠很容易被人們辨認和記憶,因此可用之來實現很多目的,如建立品牌形象、引導行為等。具體來說,視覺符號主要具有以下幾項特性:1.易于識別性:視覺符號通常比較明確、簡單、易于識別,這使得人們可以快速地從中獲取信息。2.有形性:視覺符號的信息是通過形狀、大小、顏色等有形性特征來傳達的,這使得人們能夠通過視覺記憶來對它進行識別、理解和使用。3.非語言性:視覺符號是一種非語言性的符號系統,不依賴于特定的語言或文化,這使得它能夠跨越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流工具。4.多功能性:視覺符號可以傳達各種各樣的信息,也可以用于不同的場合和目的,這使得它的功能豐富多樣。5.可變性:視覺符號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意義,例如,可以通過改變某個視覺符號的顏色來傳達出不同的信息[1]。
(二)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是指在公共領域中的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這里的公共領域是指具有開放和公開特質的、由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同的公共性空間。也可以將公共藝術理解為在公共場所,以人們共同生活和活動為主要目標和對象,以創造美、提高環境品質、增強文化內涵和社區凝聚力為宗旨的藝術形式。公共藝術最早源于古代文明時期的雕塑、建筑等藝術形式,在當今社會,公共藝術擁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如壁畫、公共設施、數字藝術等。與一般的藝術形式相比,公共藝術具有更廣泛的社會意義。具體來說,公共藝術主要具有以下幾項特性:1.面向公眾:公共藝術作品通常是在城市街道、廣場、公園、機場、火車站、地鐵站等公共場所進行展示,是為社會公眾所服務的。2.兼具藝術性與功能性:公共藝術是一種兼具藝術性與功能性的藝術形式,其既可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又可以為公共空間和設施等的功能做指引。3.與環境相融合:公共藝術的表現需要考慮與周圍環境的相容性,在作品的材料、顏色、尺寸等方面都要與環境相融合,從而與公共空間產生協調美感和整體感。4.社會意義和文化內涵豐富:公共藝術作品通常具有豐富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內涵,例如,其可以是一個歷史事件的紀念,可以是一個社會現象的呈現,也可以是對保護自然環境的呼吁,這些都能夠引起公眾的共鳴和深思[2]。
二、視覺符號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的應用價值
(一)增強公共藝術作品的表現力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通過視覺符號的應用,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視覺符號是一種表達意義和情感的符號,其不僅可以引起觀者的共鳴,還能夠讓觀者更好地理解公共藝術作品所傳遞的信息和情感。因此,在公共藝術創作中,可以運用各種視覺符號來增強作品的表現力,更好地表達作品的主題和情感。例如,在一些現代化城市的地鐵站宣傳壁畫中,可以運用充滿動感的線條和流暢的色彩來表現出城市的繁華與活力,讓觀者更深切地感受到城市的脈搏和生命力。
(二)提高公共藝術作品的辨識度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通過視覺符號的應用,可以提高作品的辨識度。一個成功的公共藝術作品的必備要素之一就是要有較強的辨識度,如鶴立雞群一般,容易令觀者識別和記憶。比如,在一些大型廣場上,人們往往會經過許多藝術裝置、壁畫等,如果這些作品沒有明顯的辨識度,就很容易讓人忽略掉。而適當的視覺符號,如顏色、形狀、圖案等,可以讓公共藝術作品更加突出,更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具有地域或空間標志意義的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中,注重對視覺符號的運用意義更加深遠。
(三)深化公共藝術作品中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通過視覺符號的應用,可以深化作品中的文化內涵。視覺符號本身就是人們所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標志和象征,具有強大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能夠通過視覺形式來傳遞文化、歷史、哲學和思想等信息。故而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運用視覺符號,也可以使作品充滿文化內涵。例如,在中國古代壁畫中,常常會出現龍、鳳、麒麟等神話傳說中的動物形象的圖騰,這些也屬于視覺符號的一種,所反映出的是中國古代的文化思想和信仰。而在現代,人們常常會在一些文化園林和公園中廣泛使用帶有文化內涵的視覺符號來進行公共藝術創作,以突出這類公共領域的人文基調。
(四)豐富公共藝術作品中的價值觀念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通過視覺符號的應用,可以豐富作品中的價值觀念。公共藝術創作的目的不僅在于裝飾和美化公共空間環境,還在于傳達一些價值觀念,以引領人們正確的三觀意識,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例如,在一些公共藝術作品中,常常會使用和平鴿和橄欖枝的符號來表達“愛與和平”的價值觀念。可見,視覺符號的合理運用拔高了許多公共藝術作品的立意,使之變得更加具有現實意義[3]。
三、視覺符號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的應用要點
(一)充分挖掘文化符號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對視覺符號進行應用時,應注意充分挖掘文化符號,以使觀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品,并提高作品的審美價值并豐富文化內涵。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首先,應了解文化符號的來源和意義。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文化符號和意象,如龍的符號代表著權威、神秘和力量,蓮花的符號代表著純潔、高尚和美好,通過了解這些文化符號的來源和意義,可以更好地將它們運用到創作中,使作品更具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其次,應結合當地的文化特點和歷史背景。中國各地的文化特點和歷史背景各有不同,如北京有京劇、山東有五岳之尊、揚州有二十四橋與明月,在進行公共藝術創作時,應當結合當地的文化特點和歷史背景,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此外,還應做到靈活地運用文化符號,注重與時代相結合進行創新,而避免僵化地、形式化地對符號進行組合[4]。
(二)選用寓意明確的符號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對視覺符號進行應用時,應選用寓意明確的符號,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傳達出信息和情感,使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和內涵。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首先,符號的選用應與作品的主題和內涵密切相關。例如,在主題是關于環保、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公共藝術創作中,可以選用綠色植物、太陽能板、節能燈等符號,從而深刻傳達出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其次,符號的選用應與觀者的文化背景和認知習慣相適應。例如,在中國文化中,龍是一種神秘而又神圣的生物,代表著權力、吉祥和尊貴,所以在中式公共藝術創作中可以選用龍的符號來傳達出這些意義;但是,在西方一些西式公園等公共領域中,不使用龍的符號[5]。
(三)合理運用顏色符號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對視覺符號進行應用時,應合理運用顏色符號,以突出作品的內涵和情感色彩。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首先,應深入了解顏色在符號語言中的意義。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代表熱情和喜慶、黃色代表土地和收獲、綠色代表清新和自然、藍色代表憂郁和神秘、白色代表莊重和圣潔、黑色代表威嚴和權威,在運用不同的顏色符號來進行公共藝術創作時,必須先充分了解它們所代表的不同意義。其次,應考慮顏色與作品整體色調的搭配。視覺符號是公共藝術作品中的一部分,而并非獨立存在的,所以它的顏色必須能夠和諧地融入整個作品中,與作品的整體色調相適宜,而避免出現顏色不協調或過于花哨的情況。例如,如果創作的主題是青春活力,則可以運用一些明亮的顏色,以達到活潑和歡快的效果;而如果創作的主題是沉穩和莊重,就需要運用一些深色調和低飽和度的顏色,以營造出沉穩和莊重的氛圍。最后,應考慮顏色的變化和對比。通過適當的顏色變化和對比,能夠大大增強公共藝術作品的層次感和表現力,如在壁畫創作中,可以運用圖案顏色的漸變和陰影效果來營造出壁畫的立體感和深度感,再如,還可以運用互補色或對比色的搭配,來使作品產生鮮明的對比效果[6]。
(四)巧妙設計符號形狀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對視覺符號進行應用時,應巧妙設計符號形狀,以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首先,應考慮符號的特定含義和表現形式。例如,在很多公共藝術作品中,鳥和花通常被用作象征和美化元素,為了更好地表現這些符號,可以對它們進行形狀的變形和組合,使其更具象征性和美感。比如,可以將一朵花的形狀與一個鳥嘴的形狀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獨特的符號形狀,以使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象征意義。其次,應考慮符號在壁畫中的位置和布局。一方面,符號的形狀、大小、比例等均應與整個作品的比例相適應,以確保其不會破壞作品呈現的整體視覺效果;另一方面,在符號的位置和布局上需進行精心的設計,如在壁畫創作中,可以基于層次感和對稱感原則來排布符號的位置,并據此適當調整符號的形狀,以使其更加具有裝飾性和視覺吸引力[7]。
(五)增強符號的可讀性和易懂性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對視覺符號進行應用時,應增強符號的可讀性和易懂性,以使人們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作品表達的意思和傳達的情感。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首先,應強化視覺元素的特點。并不是所有的視覺符號都易于人理解,只有通過強化視覺元素的特點,使之在整個公共藝術作品中的觀感更加鮮明,才能夠達到使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的目標。例如,對于一幅表現“和諧”的壁畫作品,可以強化其溫和的色調與柔和的線條等特點,讓這些視覺符號成為表現其意義的“主力軍”,以增強整個作品的可讀性和易懂性。其次,應采用合理的符號構成方式。通過合理的符號構成方式,將符號的內涵與主題相融合,能夠使作品主題更加突出和清晰易懂。例如,對于一幅表現“愛心”的壁畫作品,可以采用類似兩個手掌拼接的方式來構成愛心符號,這樣不僅可以直白清晰地告訴觀者作品表達的主題,還可以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牽手合作之美。
(六)把握好符號的適用場景
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對視覺符號進行應用時,應把握好符號的適用場景,以使作品具有更好的表現力和藝術價值。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首先,應充分考慮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目的。公共藝術作品如壁畫等,通常是作為公共場所的裝飾性藝術,所以要考慮其所在場所的文化背景和功能。例如,如果是在一所學校的墻上創作壁畫作品,一般需要考慮如何運用視覺符號來表現學校的特色和文化內涵,如可以運用學校的校訓、校徽等符號來進行創作;而如果是在一個公園的墻上創作壁畫作品,則一般需要考慮如何運用視覺符號來表現保護植物和環境的思想,如可以運用小草和花朵的符號來進行創作。其次,應考慮作品的受眾群體和觀者的視覺接受能力。公共藝術作品的觀者往往是廣大市民和游客,因此要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視覺符號來表達其創作主題和信息,并利用適宜的色彩和形狀搭配來營造出舒適的視覺效果,避免過于“曲高和寡”。此外,還應考慮符號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在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時,可以嘗試運用不同種類的符號來表達主題和信息,如象征性符號、具象符號、標識符號、圖像符號等,以使作品更具豐富性和層次感;同時,也可以運用一些創新的符號表現方式,使其與作品畫面更有趣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8]。
四、結束語
視覺符號是公共藝術作品中的一類重要元素,通過它的合理應用,可以增強公共藝術作品的表現力、提高公共藝術作品的辨識度、深化公共藝術作品中的文化內涵以及豐富公共藝術作品中的價值觀念。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實踐中,為更有效地對視覺符號進行應用,以最大化發揮出其價值,應當充分挖掘文化符號、選用寓意明確的符號、合理運用顏色符號、巧妙設計符號形狀、增強符號的可讀性和易懂性以及把握好符號的適用場景。
參考文獻:
[1]楊珊.符號學視域下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研究[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3,57(01):54-56.
[2]劉仁.影子圖形視覺符號創意表現探究[J].大觀,2023(01):33-35.
[3]張蕊.公共藝術的社會價值與創作特性[J].上海工藝美術,2022(02):44-46.
[4]張文.現代藝術設計中傳統視覺符號的有效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2(02):104-105.
[5]周靈.王國維“意境說”對公共藝術創作的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22(08):40-41+44.
[6]李晨.淺析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中的視覺符號運用[J].藝術評鑒,2022(02):176-179.
[7]鄭曉純.視覺符號的語言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10):80-82.
[8]蘇莉.公共藝術創作中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29(0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