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一種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藝術表演形式,舞蹈美學是一門學科,以舞蹈為研究對象,研究舞蹈美學與我國民族舞表演藝術的關系,能夠使得兩者在相互促進中不斷發展。本文闡釋了舞蹈美學的內涵,分析了民族舞表演的內涵和藝術功能,探討研究了舞蹈美學與我國民族舞表演藝術的關系,以期能夠促進我國民族舞蹈表演藝術的提升。
關鍵詞:舞蹈美學;民族舞表演;關系
中圖分類號:J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12-0-03
中國的民族文化經過五千多年的沉淀,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其中的民族舞蹈文化更是可以展現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民族舞蹈本身是一種將自身獨特文化以舞蹈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藝術。通過分析舞蹈美學與民族舞蹈表演藝術之間的關系,可以很大程度上促進舞蹈美學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傳承。
一、舞蹈美學的內涵
舞蹈是通過身體的動作、音樂、服裝等元素的配合,表達出對生命、情感等方面的認知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美學是對舞蹈藝術的審美體驗和思考,是一種對舞蹈藝術內涵的探究和表達,主要從三方面分析舞蹈美學的內涵。一是舞蹈的藝術構成。舞蹈動作、音樂、服裝等多種藝術元素在舞蹈藝術中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形式。舞蹈動作是舞蹈藝術最基本的元素,能夠表達出情感和思想;音樂則是舞蹈藝術的靈魂,為舞蹈藝術提供了音樂氛圍和情感支撐,服裝等元素則提升了舞蹈藝術整體的視覺效果。二是舞蹈的藝術風格。舞蹈藝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下,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反映了人類文明和藝術的發展演變。三是舞蹈的文化內涵。舞蹈藝術是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它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情境、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
現階段,對于舞蹈美學的研究還在繼續,目前對舞蹈美學的研究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對舞蹈審美的研究。舞蹈審美是通過對舞蹈藝術的觀賞和理解,對舞蹈藝術進行評價和鑒賞的過程。其重點是探究和分析舞蹈藝術的審美特點。二是對東方舞蹈美學比較模式的研究。東方舞蹈美學比較模式是通過對東方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比較研究,探討舞蹈藝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異和聯系。東方舞蹈美學比較模式的研究重點是對東方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文化、審美和美學特點進行比較。三是舞蹈文化和舞蹈審美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主要研究了不同舞蹈的民族文化等,將審美特點和歷史、民族等元素結合起來,重點是展現舞蹈的內涵[1]。
二、民族舞表演的內涵和藝術功能
(一)民族舞表演的內涵
舞蹈表演通過音樂、舞美等多方面的設計,使用動作、姿態塑造人物形象,進行故事講述。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舞蹈展現了不同生活方式、精神風貌等。舞者在進行民族舞表演時需要理解作品的內涵,并加以自然地呈現。民族舞蹈通過一系列肢體語言的編排,輔以音樂、服裝等,將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進行有效表達的一種表演方式。舞蹈動作承載了民族的文化和藝術內涵,它們造就了別樣的舞蹈藝術。
(二)民族舞表演的藝術功能
1.能夠挖掘審美主題
民族舞蹈的表演要結合歷史背景,這是民族舞表演的關鍵,能夠保證民族舞與音樂、戲劇實現深度融合、完美契合,所以民族舞的故事性十分重要。例如,民族舞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如彝族舞蹈作品《太陽女》,通過舞蹈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和精神面貌,觀眾通過觀看舞蹈表演就對彝族生活有了初步的印象,感受到彝族人民不同時期的生活風貌[2]。因此,這種民族舞蹈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展示了舞蹈的魅力還充分挖掘和講述了彝族人民特有的故事,展現了當地民族特有的舞蹈藝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民族舞通過肢體語言來刻畫人物形象并進行情感的表達,舞蹈表演者要對所表演作品的背景、情感有充分的了解,對作品的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才能全面地展現所演繹的舞蹈作品,才能有效地傳遞出民族舞蹈所蘊含的情感。不同的民族舞蹈所展現的藝術魅力各不相同,我國的民族文化種類繁多,民族舞蹈是展現民族文化的一種直觀的方式,表演者可以通過不同的民族服飾、肢體語言、音樂等展現不同民族的文化,觀眾在觀看民族舞蹈表演時,能夠了解到不同的民族服飾、生活方式,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不斷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實現文化的傳承。
3.實現精神和認知的交流
舞蹈能夠實現情感和精神的交流,民族舞蹈通過舞蹈動作、表情、服裝等多種藝術手段,將具體的形式轉化為觀眾可以感知、理解和欣賞的審美體驗,還能夠展現民族文化特點和思想內涵,以及不同時期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4.呈現陌生化的效果
陌生化是創作者立足于舞蹈語言之間的差異,通過獨具特點的身體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描述故事內容的。民族舞的這種效果是其本身所具備的特點,這是因為民族舞蹈藝術在表現形式上與現代舞蹈藝術存在差異性,與現代人的審美效果不完全匹配。實際上,舞者在民族舞蹈表演的過程中,通過身體的動態變化和姿勢來展現舞蹈的美,觀眾在欣賞作品時會更多地結合自身的感受,從而出現了民族舞蹈的審美差異。與現代舞蹈不同的是,民族舞蹈在主觀上會傳遞出各樣的情緒,并通過肢體動作實現充分的表達[3]。
5.承載歷史的厚度
民族舞是對歷史和民族生活的描述,各個民族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中又展現了別樣的審美特點。舞蹈藝術魅力的展現不言而喻,民族舞蹈還能承載歷史的厚度,能夠讓人們在欣賞舞蹈藝術的同時了解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給人們以諸多啟發。
三、舞蹈美學與民族舞表演藝術的關系分析
(一)舞蹈美學與民族舞表演藝術的相關性分析
舞蹈美學不管是從內涵上還是外延上來看,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民族舞藝術表演是進行舞蹈美學研究的切入點。從基本特征來講,民族舞表演藝術本身具有象征意義與抒情特點之外,還具有明顯的動態性,這些基本的特征都是對民族舞獨特價值與意義的體現。在民族舞的表演過程中,舞者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與動作來表現其中蘊含的美學元素。對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可以加強對民族舞表演藝術的理解,實現舞蹈美學與民族舞表演藝術共同進步與發展[4]。例如,對民族舞表演藝術進行分析的時候可以對舞蹈美學領域的相關理論等內容進行研究與借鑒,在研究借鑒的基礎上將其中與美學相關的思想與表達方式加以融合,實現民族舞藝術的長足發展與進步,推動民族舞舞種的不斷壯大。
我國的民族眾多,相應的民族舞的類型也是比較多的,其中的任何一種民族舞舞種都在表演形式上展現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整個過程需要借助舞者的服裝與表演舞臺設置上的配合,還應該使舞者對民族舞的深刻內涵與文化思想有熟悉的了解與掌握。將影響民族舞表現質量與展示效果的所有相關的元素進行整體考量,以幫助民族舞的表演水平實現較大的突破。在實踐過程中,不管是編創人員對劇情的設置,還是對舞者服裝的設計改良,以及在表演中對民族舞的文化背景等了解,都離不開舞蹈美學的指導[5]。這些環節以及文化內涵都屬于舞蹈美學的研究范圍。從這個層面來講,分析舞蹈美學對民族舞表演中的意義與指導價值以及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研究民族舞的藝術表演或者是舞蹈美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以蒙古族舞蹈的實踐為例,在這一舞蹈的舞臺表演中,舞者的舞蹈動作是對蒙古族人民各方面的再現,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習俗文化等方面都有密切的關系,舞者一般借助眼神的變化以及肢體動作語言來展現蒙古族人民粗獷的性格,這一過程都離不開舞蹈美學相關理論的支持,并且舞蹈美學理論可以提高民族舞的表演水平。
(二)舞蹈美學對民族舞蹈的影響分析
在我國,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舞蹈特色與表演風格,舞者必須在舞蹈美學的思想指導下將民族舞的表演藝術不斷提高,將不同民族的舞蹈特點與魅力充分展現出來,不斷提高舞蹈表演的藝術水準與質量。還是以蒙古族舞蹈表演為例,在進行蒙古族舞蹈表演時,應當將蒙古族舞蹈中豪放粗獷的性格特點與民族特征凸顯出來,但是有的舞者在進行表演的時候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肢體動作的夸張表現方式上而忽略了舞蹈的美感與藝術特征,這樣呈現出來的舞蹈在肢體動作上顯得過于僵硬,美感性大大削弱,無法體現出蒙古族舞蹈的典型特征。因此,舞者在進行表演之前應當對其中的民族風俗與文化特點有所了解,蒙古族舞蹈的重要特點是熱情奔放的性格特點以及在困難面前勇敢剛毅、堅強無畏的良好品質。在眼神與肢體動作的展現上更加貼近蒙古族人民的特點,借助專業的舞蹈動作將蒙古族人民的心理活動展現出來,做到剛柔并濟,將核心的特質展現在大眾面前,引起大家的共鳴[6]。同樣的,在進行藏族舞蹈表演時,應當重點突出藏族人民樸實無華的性格特點。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高原上,這種生活環境下的人民展現出的舞蹈是優美的、舒展的。在進行舞蹈藝術表演的時候應當對藏族的舞蹈美學有充分的把握與了解,在舞蹈音樂與高亢的歌聲中借助舞蹈動作中的步伐和膝蓋屈伸等動作將藏族舞蹈中的柔美盡情地展現出來。舞蹈中的表情管理同樣重要,舞者應當時刻注意表情的控制,將藏族人民的性格特點傳遞出來。
朝鮮族舞蹈的表演也是一樣的,應當著重將朝鮮族舞蹈氣韻之美展現出來。與其他的舞蹈不一樣,朝鮮族舞蹈集合了維吾爾族舞蹈的熱情與藏族舞蹈的樸實無華、親切感以及蒙古族舞蹈的熱情奔放、直爽豁達,對舞者來講是比較難以掌握的民族舞舞種,對其表演是一種挑戰與考驗。朝鮮族舞蹈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要注意將其中的神韻氣質之美展現出來,表達朝鮮族文化的強大內涵。舞者與表演藝術家在對民族舞蹈進行展示與創作的時候,要對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讓自己與民族舞融為一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心地探索與體會舞蹈想要表達的情緒與感情,對舞蹈蘊含的內在思想進行深刻的剖析與解讀挖掘,對其中的個性進行細致的刻畫,讓民族舞蹈展現出活力與生命力,借助舞蹈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舞蹈美學理論中蘊含的樸實無華的美感、粗獷豁達的美感、線條柔情之美、悠然自由之美都與民族舞蹈的藝術表演有著緊密的聯系,都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環節。舞者要想將民族舞蹈的美感展現在大家面前,就要對舞蹈美學的思想與理論做到熟悉掌握,并對舞蹈中的肢體技巧與表情管理加以掌握,讓民族舞蹈在表演實踐中散發出自己的光芒。
四、結束語
舞蹈美學與民族舞的表演藝術水平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民族舞的表演過程離不開舞蹈美學的理論和與之相關思想的指導。加強對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與分析,應該對民族舞的表演藝術相關內容了熟于心,尤其是需要了解民族舞藝術表演在展現溝通交流感情、突出文化主題與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功能與作用。通過深入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對民族舞在展示外在美與內在美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在展示舞蹈的儀態之美、服裝之美、文化內涵之美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幫助我們更好地感受民族舞蹈的獨特魅力與特點。對蒙古族舞、藏族舞等民族舞蹈的特點與風格進行掌握,可以將不同的民族舞蹈表演藝術之美展現出來,讓民族舞蹈傳承與發展之路走得更加久遠。
參考文獻:
[1]葛永興.“民族舞蹈學”與“舞蹈美學”對舞蹈認知的異同[J].中國舞蹈學,2022(01):219-232+354-355.
[2]馮媛.淺談舞蹈表演藝術中的舞蹈美學[J].尚舞,2022(15):135-137.
[3]李凱.現代舞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發展的影響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20):232-234.
[4]李雪瑜.談舞蹈美學與中國民族舞表演藝術[J].藝術品鑒,2019(15):92-93.
[5]蔡麗雯.舞蹈美學與我國民族舞表演藝術分析[J].明日風尚,2019(24):115+117.
[6]孫雯新.談舞蹈美學與中國民族舞蹈表演藝術[J].藝術品鑒,2020(09):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