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在此背景下,國內學者圍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展開了諸多分析探討,認為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是一個承前啟后、不斷發展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抓住了“兩個結合”的著力點和發力點,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諸多原創性貢獻,是黨在新時代推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這一思想體系符合理論創新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未來研究可繼續聚焦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整體性分析、系統性總結、學術性凝練和原創性貢獻,推動該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理論創新
[作者簡介]劉家榮,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宋志浩,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堅持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求索奮斗的一條寶貴歷史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如何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新課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1]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關系黨的基本理論研究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前沿問題。國內學者圍繞新時代黨推進理論創新的發展過程、主要內容、創新成果、創新意義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為深化研究新時代黨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理論和實踐邏輯奠定了一定基礎。
一、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進程的研究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整體脈絡的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堅持在實踐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顯現出理論創新的整體脈絡。有學者指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是推進理論創新的重要節點,以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時間為界,可以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脈絡分為開始形成、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完善確立四個階段。有學者從歷史語境出發,根據原文原著,增加了新時代之前的理論準備和確立之后豐富發展階段,延伸了理論創新的演變過程。如崔祿春認為:“十八大以前習近平個人在工作實踐中提出的許多創新性的論斷、觀點,……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是這個理論誕生前的理論準備期、萌發期或者醞釀期。”[2]也有學者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脈絡展開研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從十二大到十九大,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堅持理論創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總結實踐經驗為基礎,在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不斷豐富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3],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此外,還有其他學者試圖從創新的具體領域來梳理整體脈絡,豐富了學界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實現路徑的研究。理論創新是秉持理論之源、回應時代之需、立足實踐之基的產物。學界圍繞理論創新的實現路徑展開了豐富的討論。陳金龍從“理論淵源、實踐基礎、時代條件”的分析思路來把握理論創新的實現條件[4];朱繼東認為,這一思想是通過新時代實踐創新、繼承馬克思主義創新傳統、把握新的歷史方位、回應時代問題等路徑實現創新發展的[5]。郝立新、周康林等在問題導向的基礎上,提出了深化認識“三大規律”、科學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分析框架[6]。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兩個結合”的重大命題,成為學界探析黨的理論創新實現路徑的重要切入點。韓慶祥從宏觀角度提出“兩個結合”是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路徑[7];李捷在研究中指出,“兩個結合”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行”的“根本之道”[8];也有學者具體闡述了新時代的理論創新成果是實現“兩個結合”的典范[9]。此外,還有學者認為,善于總結歷史經驗也是推進理論創新的重要法寶。如田克勤認為,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推進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黨的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使然”,更是黨的理論賡續與理論創新的“必然”。[10]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生成邏輯的研究。大部分學者均認為這一進程具有鮮明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歷史邏輯表現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創新理論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內在規律的深邃把握;理論邏輯表現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創新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實踐邏輯表現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創新理論立足和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指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也有學者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文化邏輯、主體邏輯”[11]、“思想邏輯、現實邏輯、價值邏輯”[12]等分析角度。此外,還有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闡述了內蘊于十八大以來黨的創新理論的邏輯層次。如王立勝提出價值層、理念層、方法論層、實踐層的邏輯框架[13];秦宣提出基本命題、復合命題和外層命題的“三層結構”[14];孫一平提出哲學基礎、理論主題、基礎理論、應用理論、具體理論和政策領域的“五層結構”[15]。
二、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成果的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推進理論創新最重要的成果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清晰認識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就需要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成果的整體性、分領域、專題式的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理論創新過程是一個總結經驗、探求未知、發現真理的過程,就是一個把握事物之間內在聯系、揭示客觀規律、預見事物發展必然趨勢的過程,由此形成的理論成果自然是一個科學系統、邏輯嚴密、有機統一的整體。”[16]對此,肖貴清從整體性的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提出了黨在新時代理論創新成果的本質內涵和基本特征。[17]也有學者從不同視角對新時代理論創新成果的整體性作了分析,比如理論、發展、空間的整體性[18],時間、空間、實踐、理論的整體性[19]。分領域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20]、習近平法治思想[21]、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22]、習近平關于政治發展的重要論述[23]、習近平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24]、習近平關于黨建的重要論述[25]等內容展開。分專題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關于“中國夢”[26]、“五位一體”總體布局[27]、“四個全面”戰略布局[28]、“人類命運共同體”[29]、全過程人民民主[30]的研究等。基于這些整體性、分領域、專題式的研究,學界對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整體結構和基本內容有了更為詳細的梳理。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成果的核心要義和理論品格的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歷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發展新要求,科學回答新時代中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把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和實踐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學者從政治態度、目標指向、實現方式等多個方面展論證了新思想的核心要義。[31]韓慶祥則將這一思想的核心要義概括為“歷史方位論、民族復興論、人民中心論、發展理念論、兩大布局論、戰略安排論、強軍戰略論、命運共同論、深化改革論、強大政黨論”[32]等十大方面。作為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的智慧結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展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精神風范,具有鮮明的理論品格,學者們對此十分關注。有學者認為,這種品格集中體現為一種“使命自覺”[33]。還有學者將這種品格總結為“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決好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以改革創新推動共享發展、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34]等五個方面。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成果的哲學底蘊和文化意蘊的研究。隨著對黨的創新理論研究的逐步深入,學界更加注重從哲學視角開啟對新思想的探討,而學者們也對這一思想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特征進行了分析。有學者認為,發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意蘊,不但可以從更高的理論境界領悟這一思想體系,而且可以打通從學懂、弄通到做實的關節。[35]有學者認為,“實事求是”是新思想的辯證唯物論底蘊,“對立統一”是其唯物辯證法底蘊,“以人民為中心”是其唯物史觀底蘊。[36]有學者分析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哲學基礎,認為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有著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37]也有學者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哲學底蘊總結為“四層內涵”:辯證統一的實踐觀、經天緯地的戰略思維、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德法并用的治理思維。[38]此外,有學者分析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文化底蘊,認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思維方式、價值理念和基本原則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風采。[39]
三、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意義的研究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理論創新的重大意義和時代價值是理論界的應有之責,能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理論支撐。當前,學界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意義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世界意義三個層面。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理論意義的研究。新時代黨推進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靳諾認為,作為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嚴密的邏輯體系、創新的理論觀點、廣闊的思維視野以及全面的思路舉措,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相統一,理論繼承與理論創新相統一,升華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指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的鮮活的馬克思主義。[40]有學者從新發展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等角度,分析了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作出的的原創性貢獻。[41]有學者認為,中國共產黨推進新時代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有機結合;既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汲取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成果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和國際視野。[42]還有學者從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換的角度出發,認為這一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特別是矛盾特殊性原理,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是新時代黨和政府工作的理論指南。[43]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實踐意義的研究。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在指導和推動中國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獨特的思想魅力,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學者們圍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步驟,分析了黨的理論創新對各項工作的指導意義。如,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歷史節點,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演進的大邏輯、推進新時代“三步走”大戰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格局等歷史大視野,研究新時代黨推進理論創新的實踐意義。[44]還有學者認為,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根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一創新的實踐基礎、實踐邏輯、實踐綱領、實踐力量等特質體現了其深刻的實踐意義。[45]
關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世界意義的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辟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成熟有益的經驗和新路徑,因而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的世界意義也不斷彰顯。有學者認為,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蘊含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中國智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中國經驗、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澄清了“歷史終結論”“文明沖突論”“西方中心論”的理論迷霧,在人類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46]有學者認為,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科學分析了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時代背景,闡明了世界社會主義謀求振興的基本原則,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新思考。[47]還有學者認為,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準確把握世界大變局的癥結所在,積極展示中國社會主義的制度圖景,開拓了在當代世界推進科學社會主義的新型路徑。[48]同時,國外學者也十分關注“中國夢”“一帶一路”等新概念,認為這些概念背后蘊含的政策導向將對國際社會產生深刻影響,但對“四個全面”“五位一體”“新發展理念”等概念關注相對較少。[49]
四、評析與展望
從以上梳理可見,學者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相關研究主要有幾方面的進展:第一,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是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同步推進的,是一個承前啟后、不斷發展的過程;第二,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把握新的歷史方位、回應重大時代課題的基礎上實現的,遵循著“兩個結合”這一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路徑;第三,作為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學界對其各領域、各專題的理論創新都作了概括分析;第四,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學界對其核心要義、品質特征、哲學底蘊、實踐要求等方面作了科學分析;第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在指導和推動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總體來看,圍繞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既有研究已經奠定了較好基礎,但仍需進一步深化。一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過程還缺少整體性研究。對于時代條件、發展歷程的學理性概括、經驗性凝練、成果性總結不系統,對理論創新的話語邏輯、概念史發展研究不足,對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成就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史、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的研究還不深入。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何以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以及理論創新的方法論等一些基本問題的學理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對于理論創新發展過程的規律總結、理論創新的動力機制以及“歷史—理論—實踐”邏輯與理論創新的作用機制的整體性、系統性研究的重大成果還比較鮮見。這些都為繼續深化這一問題留下了空間。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6.
[2]崔祿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J].科學社會主義,2019(4):97-103.
[3]肖貴清,白云翔.從十二大到十九大———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理論創新[J].山東社會科學,2017(12):5-12.
[4]陳金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J].廣東社會科學,2018(3):5-11.
[5]朱繼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品質[J].貴州省黨校學報,2018(1):39-46.
[6]郝立新,周康林.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新飛躍———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1):4-12.
[7]韓慶祥.全面深入理解“兩個結合”的核心要義和思想精髓[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10):93-105.
[8]李捷.“馬克思主義行”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經驗[J].現代哲學,2021(5):1-8.
[9]姜輝.“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途徑[J].當代中國史研究,2021(5):4-9.
[10]田克勤,張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理論之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37-45.
[11]劉勇,王懷信.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五重邏輯[J].社會主義研究,2018(4):1-7.
[12]徐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五重邏輯[J].人民論壇,2017(33):12-14.
[13]王立勝.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層次結構[J].開放時代,2020(2):12-23.
[14]秦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內容和邏輯結構[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4):27-34.
[15]孫一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邏輯結構的再探討[J].理論探討,2018(6):24-29.
[16]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J].求是,2023(10):5.
[17]肖貴清.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18]秦書生,孫梅曉.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體性[J].社會主義研究,2018(3):8-16.
[19]章忠民.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體性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11):20-23.
[20]張雷聲.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在新時代的發展創新[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1(4):40-46.
[21]張文顯.治國理政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J].中國社會科學,2017(4):40-66.
[22]郇慶治.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體系樣態、核心概念和基本命題[J].學術月刊,2021(9):5-16.
[23]王浦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思想論析[J].政治學研究,2018(3):2-16.
[24]劉倉.近三年文化自信研究述評與展望[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5):136-144.
[25]劉紅凜.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格局與系統規劃———兼論習近平黨建思想的基本內容與內在邏輯[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1):18-28.
[26]李君如.中國夢的意義、內涵及辯證邏輯[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3(7):14-17.
[27]唐洲雁.實現“由大到強”歷史跨越的思想指針———學習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J].東岳論叢,2016(5):49-54.
[28]包心鑒.優化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思想———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如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J].科學社會主義,2015(1):22-34.
[29]劉同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創性貢獻[J].中國社會科學,2018(7):4-21.
[30]張君.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時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態[J].政治學研究,2021(4):11-17.
[31]雷蕾,雷厚禮.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J].貴州社會科學,2019(5):4-12.
[32]韓慶祥.深化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十個重要學理性問題[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0(1):5-17.
[33]龔少情,齊衛平.使命自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征[J].學術探索,2017(11):1-8.
[34]胡志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質[J].東岳論叢,2019(2):21-26.
[35]侯惠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意蘊[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5):5-12.
[36]戚嵩,邸乘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底蘊[J].青海社會科學,2018(2):1-6.
[37]王志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J].科學社會主義,2019(4):104-110.
[38]韓慶祥,楊建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J].山東社會科學,2019(7):5-13.
[39]孟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華文化的創造性升華[J].東南學術,2022(4):1-11.
[40]靳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劃時代意義[J].中國高等教育,2017(21):8-11.
[41]李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原創性貢獻[J].科學社會主義,2022(3):21-28.
[42]賈繪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J].山東社會科學,2017(12):13-18.
[43]王新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意義[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4):18-25.
[44]翁鐵慧.深入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4):4-8.
[45]劉承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意義[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4):26-32.
[46]陳金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1-6.
[47]郇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探析[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2(2):53-60.
[48]姜國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1):36-47.
[49]劉愛武.國外學術界對中國夢的研究:主要觀點、偏見及啟示[J].社會主義研究,2014(4):160-166.
(編輯: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