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中國大陸版圖的幾何中心是甘肅省會——蘭州。這里自古以來是戰略要地,也是古絲綢之路上商人、傳教士歇腳的重要驛站。
蘭州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半干旱氣候,降水稀少。加上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這樣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氣候,按理說在旱季土地都會開裂,農作物難以生長。可偏偏上天偏愛,讓黃河蜿蜒流淌,為這片土地帶來勃勃生機。
地貌造就特殊的農作物,豐富的歷史與絲綢之路的過客們,則給這里帶來了多樣的飲食文化。有人說,蘭州美食比景點還多,這一點都不夸張,走在馬路上,我總覺得空氣中彌漫著肉骨湯的清香。
染上了蘭州牛大的癮
蘭州的美食代表,是那一大碗牛肉面。中華文明中,許多地區的飲食習慣總是和當地風土、自然氣候以及交通離不開關系,牛肉面出現在蘭州,也正是如此。蘭州的南面是甘南草原,盛產牛羊。北面和西面是著名的小麥產地河西走廊,加之自古以來金城就建立在黃河河道,蔬菜瓜果豐盛。穿城而過的黃河促進了蘭州的水利交通,藏族的牛羊和漢族的物產就這樣匯集到蘭州,誕生了獨特的蘭州風味。
陰差陽錯,在青海人的努力經營和傳播下,“蘭州拉面”成了家喻戶曉的“黃橋沙拉”(黃燜雞、過橋米線、沙縣小吃、蘭州拉面)四大品牌之一。許多人慕名來到蘭州,只想吃一碗地道的蘭州拉面,卻沒想到在這個五百步一家拉面館的城市,招牌上愣是找不出“黃橋沙拉”四個字。全國連鎖的快餐巨頭在這里不見了蹤影,是游客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不過,一旦在早上體驗過蘭州牛肉面館的激烈戰況,也就豁然開朗了。憑借火爆的生意和需求量,蘭州師傅自然是不需要去外地謀生的。這樣一來,想吃上一碗正統蘭州牛肉面,恐怕只能親自去一趟金城!
蘭州牛肉面最大的特色是“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指的湯頭,這是成敗的關鍵。以牛脊髓、牛肝、牛腿骨等為原料,配以二十幾種調料熬制至少5 小時,期間要經過兩三次撇沫清稍,最后呈上的湯頭說是清如開水都不過分。雖說我們平時自己燉牛肉也知道這些簡單的道理,但絕不至于清亮如此。原來其中的秘訣是最后倒入的血水,血水可去除雜質提亮湯色。這種鮮美不是味精能取代的。
二白是指蘿卜。將蘿卜切成薄片,用筷子夾起一片還能透光。這種本地蘿卜味道好不澀嘴,且沒有蘿卜的辣味。同樣爽口又好看的還有四綠中的蒜苗。
五斤永登面,半碗蓬灰水,一根面就能變化出十幾種樣子,按形狀分為圓柱形、扁形和三角形三種,按粗細又分:毛細、細的、三細、二細、二柱子;韭葉、薄寬、寬的、大寬、皮帶、蕎麥棱等。
其中蕎麥棱是一定要解鎖的隱藏菜單。三棱柱面條,咬開后斷面是清晰的等邊三角形。這樣的形狀既讓面條勁道Q 彈,又能加大與湯汁的接觸面,味道更加濃郁。一般菜單上沒有,結賬的時候需要直接跟窗口的人說,據說不是每家店都能接單的。另外,選擇面條也有技巧,喜歡軟爛口感的點毛細或者韭葉,毛細的缺點是漲得快、吸湯,一碗面吃完也喝不上幾口湯。如果既愛有嚼勁又不想太粗,那就選擇二細,它也是很多店的人氣款。
最后,要重點說說許多外地游客的誤區:三紅。
蘭州牛肉面的靈魂之一是油辣子,千萬不要因為怕辣而要求去辣,正宗蘭州牛肉面中的“紅”來自甘肅特產“甘谷辣椒”。這種辣椒皮厚油多,奇香無比,熬好的辣子不會嗆人,吃進喉嚨里也不會刺痛,任憑滿嘴香氣直沖鼻腔,一路躥到腦后,回味無窮。這是外省的拉面和蘭州牛大最顯著的差別。在眾多蘭州牛肉面店中,辣子最出名的是“馬安軍”,有多橫呢?此店辣子一人限定十勺,多一勺都得加錢。
除了辣子,還有一處迷惑外地游客的地方是菜單上的“肉蛋雙飛”。我們平常吃面的時候習慣外加一個蛋,一般指的是油煎荷包蛋,蘭州面館里的蛋卻是茶葉蛋。點餐時牛肉是稱斤的,想吃多少買多少特別爽!另外吃拉面還能配小菜,小菜的價格是統一的,自己拿去收銀臺即可。
不過,若是你要問蘭州哪家拉面最好吃,恐怕十個蘭州人會給出十個不同的答案。用你的鼻子去尋味,用你的眼睛去觀察,用餐時間擠得水泄不通,馬路牙子上坐滿了拿圓凳嗦面的食客,選擇這樣的面館準沒錯!
羊肉的N 種吃法
蘭州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回族人口龐大,清真飲食早已融入當地。蘭州人把羊肉的烹飪研究得很通透,處理起來很講究。加之隴南有一大片草原,也為生產優質牛羊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條件。因此,在蘭州除了吃面,羊肉也是重頭戲。
保留原汁原味是蘭州羊肉和其他地區最大的不同。像是八角、茴香這樣的大料一般不太用,僅以生姜、花椒、鹽以及辣椒來提味。各家飯店還有自己獨門的配方,但大都不會喧賓奪主,掩蓋羊肉本身的味道。這種味道絕不是膻味,總之不愛吃羊肉的人,到了蘭州也會樂意吃上幾塊。
在蘭州傳說中的“8 公里”這個地方,藏著許多家吃羊肉的店,其中一棟經常出現在央視的美食樓最為出名。老板是位傳奇女性,憑借著獨家秘方“黃燜羊肉”,打造出了這幢美食王國。雖然地方偏遠,但是驅車前來的食客卻絡繹不絕,手抓羊肉、黃燜羊羔、鹵羊蹄、燒羊頭,除了平時不常見的稀有部位,還有不少別具特色的西北菜。
羊肉串也是蘭州美食的一大代表,和大家熟悉的新疆羊肉串不同,蘭州的烤羊肉肉塊很小,勝在肉質柔軟。師傅烤的時候也不是放在炭爐上,等到羊油滋滋作響才翻身,而是一手抓一大把,大約上百根簽子,憑借手腕的力量,靈巧地轉動整把串串,使其均勻受熱。厲害的師傅幾乎可以不沾爐子完成烤制,有人形象地稱之為“火上飛”。
一些烤肉店是路邊攤,或者開一個小窗口的廚房,也有些頗具規模,開了兩三層樓的燒烤店。夜幕降臨,店內店外總是坐滿了人,菜單格外簡單,幾種羊肉的部位、種類稀少的蔬菜,配上油餅、烤膜之類的主食,再來一碗羊肉湯,便能獲得莫大的滿足。大多數店里的肉是按斤賣的,南方人第一次看到菜單或許會感到震驚。
如果說烤的和爆炒的都過于重口味,那么口味清淡的朋友們一定不能錯過蘭州版的涮羊肉。乍一看類似老北京的銅鍋涮羊肉,實則湯底可以換成乳白色的羊湯,有些店也會用陶瓷的鍋底。另外蘭州的羊肉不是卷狀的,而是厚切的鮮肉,不會特別厚,總之恰到好處。涮好的肉片吸附著羊湯的鮮味,裹上麻醬,濃郁和鮮香同時化開在味蕾上,回味無窮。
夜市藏著蘭州的溫柔鄉
有人說,從吃食能看出一個地方人們的性格,那么蘭州人一定是最好懂的。南來北往,這座移民城市用它的開放與包容匯聚出了一片溫柔鄉,蘭州兒女那股豪放中帶著細膩的勁兒,在夜幕降臨后慢慢氤氳,引人沉醉,由此誕生了全國夜市鼻祖。
蘭州有很多夜市,最出名的是因為一杯“牛奶雞蛋醪糟”而被捧紅的正寧路夜市。在這里,很多攤位都掛著《舌尖上的中國》和“馬爺”兩個醒目的招牌,攤主全是白胡飄飄的老爺爺,據說真正上過央視的那位馬爺因為模仿的人太多,一怒之下早就剃光了胡子。“馬爺之爭”也算是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不嫌排隊麻煩的話,可以親自測評一下每位馬爺的牛奶雞蛋醪糟。別看這小小一碗甜品,里面用料可是十足豐富,一口下去,能吃到葡萄干、花生、芝麻、堅果等眾多小料。奶和米酒的香氣,配上嫩滑爽口的蛋花,男女老少都難以抗拒!
除了這款網紅美食,還有白水羊頭、羊雜、羊蹄等,售賣方式很特別,店主支個小桌坐在中間,食客們圍繞桌邊,吃啥切啥,形式堪比日式鐵板燒,對路人來說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不需要復雜的烹飪和花哨的裝盤,這里的美食很純粹。
其次,當地土生土長的美食也值得一試。蘭州是著名的土豆之鄉,蘭州孩子都被叫做“洋芋娃娃”,可見這里的人們多熱衷吃土豆。和貴州糯糯的洋芋粑粑不同,蘭州的洋芋片是脆口的,土豆極其大,每一片好似一張迷你面膜,切得透光般薄,只需在調制好的湯中輕輕一煮即可出鍋,澆上辣油就算完成了。此時再來一碗甜胚子,便是味覺的雙重享受。和南方愛吃的酒釀一樣,西北甜胚子也有一股淡淡的酒香,不過甜胚子的主要材料是燕麥和酒曲。大膽的蘭州人將這種特殊的本土作物融入了時下流行元素——奶茶。順滑的鮮奶配上酸甜的甜胚子叫人欲罷不能,一不留神就喝完一大杯。
得益于黃河的滋養,蘭州獨特的甜品和瓜果也很多,其中游客最難接受的應該是灰豆子。用當地產的蓬灰,與豌豆、紅棗加白糖一起熬成粥,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口味略奇特。除此之外還有冬果梨、棗粽等特色小吃……讓人流連忘返。
編輯+ 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