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物聯網背景下產品以及物流的聯動發展為中心,闡述了產品與物流的融合現況,并研究探討了其聯動發展的重要意義,參照了產品以及物流服務發展的六個必經階段,其分別為“弱、點、線、面、網、生態”六階聯動,并且也對二者的聯動模式,產品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對產品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物聯網;供應鏈;物流服務;聯動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2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7.02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roducts and logistics linkage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ducts can be integrated with the log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bes into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with reference to the six inevitable stage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logistics service, its respectively \"weak point, line, face, net, ecological\" six order linkage, and also to the linkage mode, th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and logistics service linkag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and logistics services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supply chain; logistics services; linkage development
"物聯網的出現預示著互聯網的更進一步運用與結合,可以對生產過程實施監督,實現智能化生產、制造和智能化物流服務,可提高制造企業的生產效率,改善產品生產的質量,也可提升物流服務的品質,實現產品生產制造與物流服務的升級。物聯網技術推動的生產與物流整合發展對推動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很強的作用。物聯網技術對產品物流起著非常關鍵的提升作用,使兩者的合作發展更為緊密。因此,對物聯網背景下的供應鏈產品以及物流服務的聯動發展進行分析,主要從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其發展所能帶來的機遇等,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來以此推動我國相關產業發展。
"伴隨著企業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外包將主營業務范圍進行進一步凝聚與專注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以物聯網技術推動供應鏈管理[1]。對于生產、運營、銷售等過程的協調管理,在供應鏈網絡背景下,在監控和管理等方面的難度增加。需要進一步強化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應用,以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物聯網就是感知系統與通信網絡及互聯網結合的技術與形態,從通信網絡來看,其利用互聯網等的高速通信功能,完成遠距離信息傳遞與交易。從應用層來看,用戶端的發展,實現了信息、指令與可操作化的實現。從感知端來看,其在傳統的互聯網絡基礎上用紅外感應,掃描器等各種采集信息裝置,讓現實的物體與網絡聯系起來,并進一步通過通信傳播,從而實現智能、自動的管理。當然,物聯網運行的條件也需要對所需聯網的物體打上標簽,并用傳感器對該物體進行采集數據,及由信息處理設備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2]。產品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有利于實現制造企業的產品和物流企業的服務進行整合,進一步對業務流程進行要素支撐,提高完整性,優化資源配置,對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進行壓縮[3]。
1 "產品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的意義
1.1 "實現產品與物流服務的有效合作,優化經濟產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速度
"產品與物流服務的有機融合,進一步優化制造業的物流外包業務,提升核心企業對于物流服務的掌控與監督水平,并進一步有效控制物流成本,獲得更加優質的物流服務。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也對產品與物流服務的聯動和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當然,產品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不僅可以提升相對應的供應鏈的效率和其響應力,還可以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拓展服務的有效性,助力其實現轉型和升級。
1.2 "產品與物流服務的協同發展,對推動產品的資源整合,以及資源配置等有重要意義
產品與物流服務的協調發展,為企業爭取了更好的發展空間。其不僅可以提高物流服務的質量水平,同時可以實現物流服務的創新和完善。其一,能夠充分運用產品優勢來進行發展,充分遵循制造業相關產品的形態、運輸需求等特征,來有機結合物流發展的需求,物流業能夠借助產品資源,充分調動各種交通工具,并實現共同的價值創造與實現,達到資源互利、共享的有利格局;其二,能夠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降低非專業物流、非專業配送、零散送貨等造成的抵消、損耗。產品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動產品以及物流的有效協作是一個有效解決方法,有利于使產業優化,企業優勢互補,控制成本。
2 "產品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物流服務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有待深化
物流服務專業化、社會化程度有待提升。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物流服務專業化緊密相關,其可以有力的支撐物流應用場景的擴展及應用效果的提升。需要進一步解決物流服務管理模式中各系統各自獨立、支離破碎的問題。物流社會化需對其不同的應用場景進行對接,并對其要素進行融合:需研究如何運用物流裝備,如何將物流基礎平臺與相關企業實現實時對接并有效收集客戶端數據,對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如何實現合理分工與展開等。這些層面需要一種整體化,系統化的信息、調控和操縱聯系機制與設施。
2.2 "產業結構與技術創新
產業結構合理性有待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等的應用對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二者聯動,缺乏足夠的規劃與動力支撐[5]。從制造業產業本身,以及相對發展時間軸線較短的物流服務業,都存在如何充分運用新技術,包括物聯網技術等來對其傳統運作方式進行有效改進的地方。產業結構與技術創新如何進行有機融合,如何表現出“高附加價值化”,有待技術運用和機制上的進一步突破。
2.3 "聯動的政策環境不完善
產品與物流服務的聯動發展存在融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所處的政策環境同樣重要。近年來,各級政府出臺了不少相關政策,然而對于物流服務的規范性方面的相關文件和對于快遞、物流業競爭規范的相關文件仍需進一步完善,政府的投資帶動作用可適當提升[6]。
2.4 "缺乏聯動發展交互平臺
產品與物流服務在聯動發展的過程中,物流服務的發展將受到很多社會因素的限制,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物流業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制造企業對物流企業不同時間段、不同時間節點的運輸能力獲知度有待提升,這需要制造業與物流服務的聯動平臺進行信息傳遞與需求統籌、運力調度。并需要使相關平臺得到基礎設施、技術體系、政策保障等的支撐。并需要建立與完善企業與平臺、平臺與平臺的溝通、協調機制。
3 "產品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優化對策
3.1 "采用戰略合作模式,促進一體化發展
"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開始逐漸形成了物流企業與產品制造業長期合作的新型合作關系,并進一步演化成長期的戰略伙伴,而非之前的只有單一環節的交易。可進一步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從貨物采購的即時感知,并將信息傳遞到訂單發貨到運輸的一系列服務,實現點到點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好,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其在大企業中實施較為廣泛,而相關中小企業涉及相對較少,在某區域范圍中對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規范物流服務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應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制造商與物流服務商的戰略合作及細化實施。在運輸環節,通過傳感器的安裝,充分收集標簽及相關傳感器回傳信息及數據,實現在監控平臺中實時掌控傳輸物流運輸品等情況,對相關運輸數據以及物流環境等進行監測[7]。在庫存環節,連通制造商與物流服務商的相關庫存數據,并且,對部分存儲條件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制造商可以向物流服務商協同存儲相關數據,并通過傳感器、電子芯片將商品環境數據定期傳送至制造商,并由數據中心進行分析與監督,從而實現智能化監控。在產品增值環節,充分運用物聯網芯片的信息識別節點功能,對商品的特征、屬性等進行可識別化讀取。在相應的產品使用、流通等環節,即可進一步發揮商品性能及使用價值,制造商與物流服務商共同為消費者或客戶帶來良好的商品接收、使用體驗。
3.2 "制定技術應用規劃,優化產業結構
合理制定聯動發展的物聯網技術應用計劃,促進產業深度交融。具體需要從兩個角度進行:一方面,以物聯網技術優化制造業和物流業,促進其向綠色制造、綠色物流轉型。充分依托物聯網技術,如物聯網RFID以及云計算技術等,將傳統制造業的模式,通過資料收集、生產狀態感知、物流規劃等的升級,優化傳統制造業模式,進一步推動其向數字化、智能化及網絡化升級。進而保持制造業、物流業的可持續、綠色發展。
"另一方面,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服務聯動下的第三產業發展。通過物聯網技術驅動的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聯動,優化物流服務、產品服務等的數據來源渠道,使之在分析消費者偏好、需求等方面更加精準,使產品與服務創新、技術投入等更有針對性,加大與網絡服務、金融支撐等的聯動,使之更好地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3.3 "構建產品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平臺
加強對聯動控制、傳送平臺的建設,也是進一步發展產業融合的方式。應建立良好平臺來對產品以及物流業的行業協同提供支持,在應用層為制造業和物流服務聯動發展提供幫助。可進一步設計激勵制造商和物流服務商共同進行物聯網平臺開發的激勵機制,對物流服務需要的信息、數據,應對制造商或物流服務商任意一方進行合理化授權與共享。對客戶端進行易操作的界面設計,進一步聯通生產端手持設備、終端設備,并結合平臺控制,與物流端進行數據傳輸,以利于實施的聯動服務統籌。優化數據通信服務的技術支撐,優化通信模式[8]。
3.4 "切實發揮政府的促進與協調作用
"物聯網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對經濟增長可產生影響,物聯網通過其連通性,成為聯通企業、產業的載體,并使之形成一定的新的生態系統,實現價值鏈與相關行業的融通。政府可在財政政策方面進行調研,考慮對部分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設備購置融資等方面的引導和支撐,同時鼓勵相關企業對核心的物聯網技術進行研發,并進行優良成果的推廣應用[9]。對制造與物流服務聯動發展的產業鏈完整度進行分析,促進各層次企業的技術研發動力,不僅對軟件等感知層的企業進行財稅等支持,并要注重產業鏈的均衡發展。推動產業物聯網與消費物聯網的鏈接,各省市也可根據產業、園區等制定物聯網推動不同產業、行業聯動發展的相關規劃[10]。
3.5 "加強并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在信息量、新技術迅速增加和擴散的背景下,物聯網技術驅動下的制造與物流服務融合需要大量專業化的行業人才,其能熟練運用與物流有關的信息系統和掌握物聯網信息技術,具備較高的業務素養。相關院校應進一步強化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師資配備,進一步優化教學設施與條件;進一步完善物聯網技術人才的認證方式。豐富物聯網技術應用相應課程,將知識體系與企業需求進一步對接。探索現代學徒制,強化企業與院校的教學力量互補,探索與完善多維育人模式。
參考文獻:
[1] 張建軍,趙啟蘭. 基于“互聯網+”的產品供應鏈與物流服務供應鏈聯動發展的演化機理研究——從“去中間化”到“去中心化”[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7,37(5):5-15.
[2] 田艷,李玉敏,王二威. 物聯網對制造業的影響及制造企業發展對策研究[J]. 電子設計工程,2015,23(8):15-17.
[3] 申亮,董千里,李毅斌,等. 交通基礎設施門檻、對外開放與制造業生產效率[J]. 經濟與管理,2015,29(1):60-65.
[4] 羅葳. 基于大數據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創新機制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2021,17(22):34-36.
[5] 周魯柱. 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及其對策[J]. 價格月刊,2015,36(3):65-67.
[6] 余想,龔瑞風. 產業關聯視角下湖南省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研究[J]. 價值工程,2020,39(18):112-114.
[7] 舒暉. 區域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及其支撐平臺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2014.
[8] 郭翠娟,暴寧,榮鋒. 基于MQTT的物聯網平臺研究與設計[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22,43(8):2378-2384.
[9] 顏詩桐. 財政政策對中國物聯網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分析[D]. 長春:吉林大學,2022.
[10] 杜國龍. 物聯網關鍵技術產品及行業應用分析[J]. 無線互聯科技,2022,19(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