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解決職業院校課程教學與企業需求融合不夠問題,文章分析了供應鏈管理建設過程,構建了“三目標、四融合”的課程體系,模塊化重構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與崗賽證的融合,實現全方位立體育人效果。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師證書;崗課賽證;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7.042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demand in vocation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a course system of \"three goals and four integration\", modularizes the SCM content, and realizes the effect of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post-competition-certificate.
Key words: SCM certificate; post-class-competition-certificate; course reform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它將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校企合作進行整合,實現行業人才需求、課程人才培養、競賽能力提升、證書技能認證四個方面對人才培養和需求的結合與互融互促。作為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供應鏈管理》課程將學生的供應鏈協同與優化能力作為核心能力培養,并結合“1+X”物流證書和供應鏈管理師證書的要求,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課程組對“崗課賽證”融合模式進行積極探索。
1 "傳統供應鏈管理課程存在的問題
"現代物流學院開設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單一的學校教學資源基礎上,向“崗課賽證”教學模式的積極探索。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脫節
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即使加入了一定的線上資源和課堂互動,但考慮到教師的社會實踐情況和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其內容往往側重于基礎理論模型的講授,學生在完成課程后也只是理解了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卻無法應用于企業的供應鏈協同運作優化實踐。為提升教學效果,學院引入了供應鏈管理仿真軟件,建立了物流管理綜合實訓室。由于模擬實訓室和配件實驗室運營管理的獨立性及不同課程的交叉重復性,使得課程教學內容與專業能力培養之間銜接不緊密。尤其是教師社會實踐的不足,使得教師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連貫性差,缺乏創新,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實踐應用能力。
1.2 "“崗課賽證”未能有效融合
供應鏈管理師工作崗位與供應鏈管理課程是相互對應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崗課融通”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教師實踐欠缺,無法適時把握崗位需求變動;競賽項目的運營方多為教育軟件公司或培訓機構,其競賽案例缺乏真實性。這些問題導致行業需求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與課程章節內容不匹配,“崗課賽證”四位一體的融合還有很大差距。
1.3 "未能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體系
當前現代物流學院的供應鏈管理課程采用是“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實訓報告成績”的成績評定模式。平時成績主要由學生考勤、課堂表現構成,但課堂表現成績的評價較為主觀,缺乏客觀的量化評價標準。實訓報告成績多為結果性評價,缺乏對實訓過程的監管和實訓效果的反饋,對個別學生的投機性行為(如抄襲模仿他人實訓報告)難以有效遏制。所以,傳統的考核偏重于課程知識技能,而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評價,無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更無法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評價體系。
2 "“崗課賽證”融合課程改革的價值
2.1 "促進崗位對接
“崗課賽證”融合是根據行業對工作崗位需求的變動要求來確定工作內容、崗位所需能力要求,進而將崗位需求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構,使學生能理解工作崗位對應具備能力等的要求,從而使學生主動培養崗位基本素養,實現更好的教學互動,有效提高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2.2 "融合技能競賽標準
供應鏈管理相關技能競賽類別有方案設計類、建模類和模擬對抗類,主要包括教育部主辦的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三創賽,物流協會主辦的全球供應鏈建模設計大賽,以及行業或企業主辦的各類供應鏈挑戰賽。通過“課賽融通”,將競賽知識點、技能點與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進行重組、更新、融合,創新教學內容,開發新的教學資源,激勵學生參賽,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良性循環。
2.3 "提升職業能力
“課證融通”是以職業技能證書要求為標準,將職業認證與課程教學相融合,使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的同時,也能掌握職業證書所要求的技能,實現考證、上崗順利銜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3 "供應鏈管理課程改革措施
3.1 "構建“三目標、四融合”的課程體系
根據“崗課賽證”融合的要求和供應鏈管理課程特點,從知識、素養、技能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實踐、競賽與企業需求的融合“三目標、四融合”的供應鏈管理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3.2 "課程內容模塊化
根據供應鏈管理師的崗位要求,從業人員需要對供應鏈全程的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進行協同,降低供應鏈成本,提高供應鏈服務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由此將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劃分為供應鏈網絡構建模塊(網絡規劃與選址決策)、供應鏈功能管理模塊(包括采購與供應商管理、倉儲規劃與庫存管理、精益生產協調、需求預測與柔性響應)、供應鏈績效評價模塊。
3.3 "校企合作,立體育人
針對“崗課賽證”融合要求,學院在完善供應鏈實訓設施和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對“課程-實訓-競賽-考證-就業”培養機制不斷完善,共建教學資源,完善實訓項目,從教學、崗位能力、綜合素養三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培育和評價。
4 "結束語
"本文根據職業教育改革中關于“崗課賽證”融合的要求,通過構建“三目標、四融合”的供應鏈管理課程體系框架,模塊化重構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與崗賽證的融合,實現全方位立體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 石彤. “崗課賽證”融通的Python程序設計課程資源開發研究[J].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83-85,90.
[2] 李志云. “崗課賽證”融通的Web前端開發課程改革與實踐[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3):144-145.
[3] 曾天山. “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5-10.